探索之路——读过五位女艺术家的感想

探索之路——读过五位女艺术家的感想

一、探索之路——读五位女艺术家的作品所想到的(论文文献综述)

黄雨程[1](2021)在《主题性油画创作中人物与场景的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主题性油画创作一直是油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人物与场景的巧妙设置来表达绘画作品的“主题”,达到艺术作品表现社会生活的目的。本文以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主题性油画创作为研究重点,以其中的人物与场景设置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主题性油画创作中的人物与场景设置的异同点来揭示其创作规律。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理论研究为主,以概述的形式阐述主题性油画创作的概念、主题性油画创作的意义以及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所起的主流作用;通过对主题性油画创作的时代背景的研究揭示主题性油画创作在不同时期艺术创作中占据的主体地位,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论文研究的主要部分,分别从主题性油画创作中人物与场景的叙事主体功能、主题性油画创作中人物与场景的表现形式及内在关系、主题性油画创作中人物与场景的设置带给画面的视觉呈现影响、主题性创作中决定人物与场景设置的主要因素以及主题性油画创作名家作品研究五个方面着手论证。总结主题性油画创作中人物与场景设置的一般规律;人物与场景的设置在主题性油画创作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以及其艺术创作价值取向等。第三部分通过个人的毕业创作和体会阐述人物与场景的设置在实践创作中的运用。探索人物与场景素材的选用,人物与场景设置的表现技法,相关人物与场景和画面整体的关系问题;人物与场景在创作中的表现形式展示主题性内容与画面构成之间的关系;主题性油画创作的一般规律就个人毕业创作进行论述。

杨丽娟[2](2016)在《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属于美术学研究范畴,主要对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进行分析研究。潘玉良是我国20世纪初期留学法国的主要女性艺术家之一,她一生留下4000多幅作品,受到各国艺术界的推崇。潘玉良在传统封建男权思想的束缚下,用女性独有的绘画语言及艺术形式去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不断探寻女性自身的存在价值,追求“女性自身解放”和“女性艺术解放”,在中国女性绘画艺术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由于大量书籍和影视作品的渲染,很多人都惊叹潘玉良身世和人生经历,却忽略了她油画作品中的深远韵味,以及她的作品对后人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进行分析研究,以女性的视角对潘玉良油画作品中具有女性意识题材的作品进行分析,以了解女性意识的独特之处。本论文主要在理论书籍阅读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图书馆和网络查寻相关知识,对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进行分析研究。论文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方式,通过对潘玉良部分油画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艺术表现进行研究。另外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的艺术观念及艺术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力求在实践创作中感悟并运用理论,从而使理论更加充实丰满,通过比较分析,兼顾理论与实践,文字与图片并举,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本论文共分为三章,分别从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的艺术观念、艺术表现及艺术影响三个方面论述。第一章、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的艺术观念。这一章节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女性意识”的含义;其次是潘玉良油画女性意识产生的缘由,主要从潘玉良所处的社会背景、受教育经历及特殊的人生际遇与性格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最后是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的艺术观念。第二章、潘玉良油画“女性意识”的艺术表现,这一章节主要是从潘玉良的自画像、人体画以及静物画中“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绘画语言及艺术表现三方面来论述。第三章、潘玉良油画“女性意识”的艺术影响。这一章节论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的艺术成就,二是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对当代女艺术家的影响;三是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对我的创作启示。

徐晓晨[3](2016)在《潘玉良人体画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女权启蒙的时代,妇女解放大潮风起云涌,要求女性与男性平等口号的高呼。此时,艺术领域也掀起了新的变革,女性艺术得以蓬勃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传统中国绘画史都对这批女性艺术家鲜有提及。近年来随着民国女艺术家的作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屡创天价,她们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其中,得益于影视作品的渲染,潘玉良是最为大家熟知的民国女性艺术家。潘玉良一生遗留下多幅作品,其中“女人体”的艺术作品占了绝大多数,可以说她对“女人体”的研究几近到了痴迷的状态。“女人体”不仅是她对早年苦痛生活经历的正视,同时也体现出民国女性欲挣脱被禁锢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束缚的强烈渴望。潘玉良的“女人体”题材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代表了民国时期中国女性艺术的萌动及取得的成就,虽然仍处于男权压制之下,但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女性的自觉与反省,为今女性艺术的发展开启了华美的篇章。本文从潘玉良的身世经历出发,探讨潘玉良从国内到国外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思想变化,深入了解这些思想变化给她的绘画风格演变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要解决的问题和本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重在了解潘玉良的生平、情感、师承后,得知影响潘玉良作品特色的原因,以此为下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三章则对潘玉良绘画中女人体题材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通过文献资料佐证的方法进行了必要的论证;第四章通过欣赏潘玉良的绘画作品对潘玉良绘画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第五章通过对比潘玉良与同时代中外画家之间的艺术关联,体现女性意识对于后世的影响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最后的总结与概括,再次阐明要点。

孙华[4](2013)在《多元语境下“新海岩三部曲”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便衣警察》为开端,海岩的小说相继被改编成电视剧,可谓一发不可收,之后创作了大量电视剧,成功建构了海岩剧这一电视剧品牌。2011年4月,随着“新海岩三部曲”重新走向荧屏,海岩剧再次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以“海岩三部曲”的重拍为契机,试图在影视叙事学、叙事学、传播学等有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对《新玉观音》、《新永不瞑目》、《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三部作品进行叙事研究,探讨海岩剧的叙事艺术与文化魅力。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作品的主旨内涵出发,分析“新海岩三部曲”的叙事主题,挖掘其在情感言说、英雄意象和悲情主义等方面所体现的独特意蕴;其次,从多元文化语境出发,探讨“新海岩三部曲”在大众化与精英话语有效缝合的基础上,多维叙事策略的运用;其三,从叙事结构和叙事时空两个维度,分析“新海岩三部曲”别样的叙事建构;最后,对“新海岩三部曲”的兴盛与式微进行阐释,分析海岩剧商业元素尝试的成功和叙事方面的一些缺陷和隐忧。

郑小红[5](2012)在《潘玉良与弗里达·卡洛绘画中的女性意识》文中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触动了女性尘封己久的神经,女性艺术家开始思考自身在艺术史中的地位的问题。女性艺术家以自己的视角开来观察事物和自身,这是与男性截然不同的另一视角。她们认真审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一种源于内心的性别意识开始慢慢的觉醒,并从性别的差异中寻找出自身价值,由此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开始表现出来。在这一发展形势影响下,许多女性艺术创作者由自身着手,通过特有的视角去体验和反思自己的经历,并从艺术表现的形式上来探讨女性所特有的艺术存在。发展至现在,女性画家已有了明显的性别意识,并自觉的将其融入创作,开始有意识的脱离男性视野,展现自己所特有的经验、情感和意识。随着改革开放和西方艺术思潮及观念与国内思想的融合,国内越来越多的女画家通过对艺术积极深入的探索,开始摆脱以往狭隘的女性艺术主题,她们以一种别于男性视角、女性特有的视角来关注自身和诠释世界,将个人经验、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逐步确定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给绘画艺术创作开创了新的领域,为画坛增添新的景观。尽管女性绘画艺术在当代略有发展,但是它依然处在幼儿期,还有着长远而艰辛的路要走。本论文通过对被认为女性主义艺术家领袖人物的墨西哥女艺术家弗里达和中国现代女性代表画家潘玉良的个案进行分析比较探寻,以寻求其共性和差异。观察分析两位大家绘画的特点和倾向,这对于今后国内女性绘画艺术的成长和发展将会有其特殊的意义。通过对两位女性画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阐述,全新的读解女性艺术中的女性视角,弘扬女性绘画艺术的特有魅力;并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绘画中的“女性意识”表现方式,增加人们在艺术实践和理论上对“女性意识”的认知。

王丽丽[6](2008)在《他者的凝视 ——潘玉良的艺术世界》文中研究表明潘玉良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忽略的女性画家,是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代表和奠基人。潘玉良作为我国最早的赴西欧学习绘画的画家之一,旅居现代艺术的前沿——法国40年,潜心钻研画艺,坚持“合中西画于一冶”的艺术主张,并在艺术创作和女性自我的探寻中建立了自己的话语方式。本学位论文是人物个案研究。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以往对潘玉良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艺术作品的绘画语言、绘画风格和艺术作品的价值等某个单一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作者选取了一种他者理论做为切入点,力图对潘玉良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做出全面、系统地分析。“他者”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理论关键词。在西方文化中,主流意识形态一再把自己与一个处于从属地位的他者相区分。他者被定义为女性、次要的、劣等的、边缘的……。但是,自我与他者的联系是无法摆脱的。他者作为“非我”“异己”的存在,是主体建构的要素,是主体确立的前提,绝对的主体是不存在的,一个人甚至一个群体,可以既是主体又是他者,这种角色可以互换。他者使开放性、多重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成为可能。作为一种思想方式和讲述方式,他者为我们研究艺术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潘玉良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社会文化转折时期的极其特殊的女性。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女性的身份特征以及中国当时的文化语境等多种因素赋予了潘玉良“他者”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审视自我。也正是这一特殊的身份使潘玉良在艺术领域中拥有了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话语言说方式。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四章:第一章是对“他者”理论的界定,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他者的相对性,他者的绝对性,他者的优越性。早期的女性主义者把女性界定为相对于男性而言的他者。波伏娃认为,他者作为一个次要者、相对者永远处于被异化、被塑造的位置上,深受男性的压迫和制约,是一种边缘化的存在。在萨特、拉康、勒维纳斯和后现代女性主义那里他者是与主体互为补充的,是积极意义的,如果没有他者,身份就无法确立。后现代女性主义者更明确宣称,他者有种种优越性、女人的他者性使得作为个体的女人能够摆脱出来,对主导的男性文化力求强加给女性的社会规范、价值和实践做出批判与超越。第二章从他者视界形成的社会因素、性别因素、身份因素、文化因素四部分来论证潘玉良他者视界的形成过程。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新旧的更迭,潘玉良作为一个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从妓院的丫头到大家庭的小妾,从一个无知少女成长为一名融合中西文化的教授、画家,这种传奇式的经历使潘玉良拥有了别人所不具有的多重他者的身份,而这正是潘玉良独特艺术表达的内在动力。第三章是潘玉良用他者身份对艺术语言的凝视,对传统文化、审美的凝视和对女性自身的凝视。潘玉良尽管受到“他者身份”的限制,但他者也有种种优越性,她作为创作主体,显示出逐渐自觉的女性视角和表达方式,她以“艺术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想,审视女性的生存状态、存在价值。在潘玉良的作品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她的女性自述性特征,她是最终掌握了女性自身话语权的他者。第四章是从他者向主体的建构,这是本论文的结语部分。潘玉良在艺术创作中,突破了男人强迫她成为“他者身份”的局限,她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到失落的“自我”。并且,在从“他者身份”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重新获得了自我的超越性,争取了独立的人格和地位。

赵友萍[7](2000)在《探索之路——读五位女艺术家的作品所想到的》文中研究表明 多年的观察和体验使我感到女性对于美有超常的感受力,这点恐怕与女性的天职和承担的家庭社会义务而天然地热爱生活、渴求真善美有直接的关系。走上艺术道路的女性更得到了艺术地抒发对生活之美的热爱之情、探索艺术之美的真谛的条件。艺术探索之路甘苦俱存。托尔斯泰更认为,"牺牲和苦恼,它们是思想家和艺术家的命运。"虽然如

二、探索之路——读五位女艺术家的作品所想到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索之路——读五位女艺术家的作品所想到的(论文提纲范文)

(1)主题性油画创作中人物与场景的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3.1 国内发展现状
    1.4 研究方法
2 主题性油画创作的概述
    2.1 主题性油画创作的概念
    2.2 主题性油画创作的意义
    2.3 主题性油画创作的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
3 主题性油画创作中人物与场景的设置分析
    3.1 创作中的叙述主体功能
        3.1.1 反映重大历史事件
        3.1.2 反映重大社会现象
    3.2 创作中的表现形式
        3.2.1 人物与场景的布局
        3.2.2 绘制人物与场景的技法语言表现
        3.2.3 人物与场景之间的内在关系
    3.3 决定人物与场景在主题性油画创作中的主要因素
        3.3.1 时代背景
        3.3.2 艺术家个人修养
    3.4 人物与场景设置与主题性表达
    3.5 创作中的人物与场景的表现形式
        3.5.1 毕加索《格尔尼卡》
        3.5.2 陈丹青与《西藏组画》
        3.5.3 陈安健的《茶馆》
4 主题性油画创作的个人创作实践
    4.1 作品中人物与场景设置的思考
    4.2 作品创作方案与实施
        4.2.1 《时光的墙》
        4.2.2 《小憩》
        4.2.3 《愁》
        4.2.4 《人间》
    4.3 实践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一章 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的艺术观念
    第一节 中国女性意识的起源
        一 女性意识
        二 从潘玉良油画艺术中分析中国女性意识
    第二节 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的缘由
        一 潘玉良所处的社会背景
        二 潘玉良的教育经历
        三 潘玉良特殊的际遇与个性
    第三节 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 “中西融合”的艺术观念
        二 “性别”的艺术观念
    注释
第二章 潘玉良油画作品“女性意识”的艺术表现
    第一节 自画像中的“女性意识”
        一 自画像中“女性意识”形成原因
        二 自画像中“女性意识”的绘画语言
        三 自画像中“女性意识”的艺术表现
    第二节 人体画中的“女性意识”
        一 人体画中“女性意识”形成原因
        二 人体画中“女性意识”的绘画语言
        三 人体画中“女性意识”的艺术表现
    第三节 静物画中的“女性意识”
        一 静物画中“女性意识”形成原因
        二 静物画中“女性意识”的绘画语言
        三 静物画中“女性意识”的艺术表现
    注释
第三章 潘玉良油画“女性意识”的艺术影响
    第一节 潘玉良油画“女性意识”的艺术成就
        一 潘玉良油画“女性意识”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
        二 潘玉良油画“女性意识”对油画民族化发展产生的作用
    第二节 潘玉良油画“女性意识”对当代女艺术家的影响
    第三节 潘玉良油画“女性意识”对我的创作启示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3)潘玉良人体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影响潘玉良作品特色的主要因素
    2.1 潘玉良的生平
    2.2 潘玉良的情感经历
    2.3 师承
第三章 潘玉良“女人体”绘画题材的成因
    3.1 民国时期的文化背景
    3.2 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
    3.3 西方绘画流派的影响
第四章 女性意识在潘玉良女人体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4.1 女人体题材的分类
        4.1.1 亲情
        4.1.2 爱情
        4.1.3 姐妹情
        4.1.4 内心读白
    4.2 女人体作品的创作手法
    4.3 自我认同
第五章 与同时代中外画家之间的艺术关联及对当代的影响
    5.1 潘玉良艺术风格与中国画家的相似之处
        5.1.1 与男性画家的对比——常玉
        5.1.2 与女性画家的对比——方君璧
    5.2 潘玉良艺术风格与国外画家的相似之处
        5.2.1 与男性画家的对比——马蒂斯
        5.2.2 与女性画家的对比——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
    5.3 对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多元语境下“新海岩三部曲”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新海岩三部曲”独特的叙事主题
    1.1 情感的表达与人性的追问
        1.1.1 附着案件的情感言述
        1.1.2 灵魂深处的人性寻觅
    1.2 英雄的意象与气质的凸显
        1.2.1 主旋律英雄观念的弘扬
        1.2.2 新英雄主义的形象重构
    1.3 悲情的流露与道德的重申
        1.3.1 爱情悲剧的传达
        1.3.2 反伦理化的呈现
第2章 “新海岩三部曲”多维的叙事策略
    2.1 男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混搭
        2.1.1 男性视角:女性是被看对象和原罪象征
        2.1.2 女性视角:女性是独立个体
    2.2 精英话语与商业话语的合拍
    2.3 后现代语境中主流话语的重构
第3章 “新海岩三部曲”别样的叙事建构
    3.1 多样化的叙事结构
        3.1.1 环形叙事结构
        3.1.2 多声部的复调叙事
    3.2 光影化的叙事时空
        3.2.1 时间的变形叙事
        3.2.2 空间的隐形叙事
第4章 “新海岩三部曲”的兴盛与式微
    4.1 商业元素尝试的繁盛
        4.1.1 品牌建构的成功
        4.1.2 类型整合的创新
    4.2 叙事惯有模式的隐忧
        4.2.1 情节编织有失合理性
        4.2.2 故事内容陷入模式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影像资料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潘玉良与弗里达·卡洛绘画中的女性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
    五、研究内容的现状
第一章 女性艺术的概念及女性意识
    1.1 女性绘画内涵的界定
        1.1.1 、女性主义理论与艺术
        1.1.2 、女性意识与女性绘画
    1.2 、女性绘画特征
        1.2.1 、对自我世界的关注
        1.2.2 、对微观世界的关注
        1.2.3 、思维方式的感性化膨胀
第二章 潘玉良与弗里达女性意识独特体现的深层原因
    2.1 、潘玉良、弗里达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分析
        2.1.1 、时代背景
        2.1.2 、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2.1.3 、人格品性
    2.2 、潘玉良与弗里达·卡洛创作之间的比较
        2.2.1 、真诚而个性的艺术创作——弗里达
        2.2.2 、独特的审美心理——潘玉良
        2.2.3 、闪光的艺术精神
第三章 女性意识在两位艺术家作品中的表现
    3.1 、作品女性意识的体现
        3.1.1 、女性意识的觉醒
        3.1.2 、题材选取和形式上的自我表现
        3.1.3 、创作方法上的独特表现
        3.1.4 、自我身份的认同与实现
    3.2 、 在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3.2.1 、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与身份自塑
        3.2.2 、独立追寻自我——潘玉良的女性意识
        3.2.3 、坦率随性自我——弗里达的女性意识
第四章 潘玉良弗里达绘画成就及其女意识的社会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他者的凝视 ——潘玉良的艺术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他者”理论的界定
    第一节 他者的相对性
    第二节 他者的绝对性
    第三节 他者的优越性
第二章:潘玉良他者视界的形成
    第一节 新与旧的变革——他者视界形成的社会因素
    第二节 男与女的差异——他者视界形成的性别因素
    第三节 尊与卑的等级——他者视界形成的身份因素
    第四节 中与西的冲突——他者视界形成的文化因素
第三章:他者的凝视
    第一节 他者对绘画语言的凝视
        一、借鉴西方艺术
        二、“中西合于一冶”
    第二节 他者对女性自身的凝视
        一、自画像——对自身身份的凝视
        二、女人体——对女性身份的凝视
        三、生活细节的捕捉——对社会身份的凝视
    第三节 对传统文化、审美的凝视
第四章:从他者向主体的建构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四、探索之路——读五位女艺术家的作品所想到的(论文参考文献)

  • [1]主题性油画创作中人物与场景的设置研究[D]. 黄雨程. 成都大学, 2021(07)
  • [2]潘玉良油画艺术“女性意识”研究[D]. 杨丽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6(01)
  • [3]潘玉良人体画研究[D]. 徐晓晨.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4]多元语境下“新海岩三部曲”的叙事研究[D]. 孙华. 南昌大学, 2013(03)
  • [5]潘玉良与弗里达·卡洛绘画中的女性意识[D]. 郑小红. 河南师范大学, 2012(10)
  • [6]他者的凝视 ——潘玉良的艺术世界[D]. 王丽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9)
  • [7]探索之路——读五位女艺术家的作品所想到的[J]. 赵友萍. 北京工人, 2000(01)

标签:;  ;  ;  ;  ;  

探索之路——读过五位女艺术家的感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