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接触和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体会

首次接触和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体会

一、初次接触、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凌倩[1](2021)在《我国三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核实江苏省、湖南省、四川省三省2020年新报告的青年学生HIV感染者感染途径,并了解其人群特征、行为学特征、既往HIV检测情况及相关因素等。了解青年学生HIV感染者的传播风险等,了解更易于其接受的艾滋病防控措施与手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江苏省、湖南省、四川省三省2020年新报告的18~24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及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连续性资料采用均数及标准差(x±s)表示,分类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对率或构成比的组间比较及关联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判断各相关因素与既往HIV检测史间的联系。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结果:1.感染途径核实情况:共调查416人,其中江苏省136人、湖南省133人、四川省147人。12名调查对象的感染途径分别由异性传播途径(11人)、不详(1人)修订为同性传播途径;1名由同性传播途径修订为异性传播途径。修订感染途径13例,其中江苏省3例(占比2.2%),湖南省2例(占比1.5%),四川省8例(占比5.4%)。2.三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人群特征、行为学情况:416人中男性409人(98.3%)、女性7人(1.7%)。男性中有371人(90.7%)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初次同性性行为年龄最小13岁,平均18.2±1.6岁,初次同性性行为对象为中国籍者占比91.1%,44.2%为中国籍学生;发生初次同性性行为年龄距诊断HIV感染时的年龄间隔为0-8年不等;确诊前,调查对象同性性行为性伴多以中国籍社会成员为主(228人,61.5%);同性交友方式以线上交友为主(86.8%);发生同性性行为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18.1%。男性中有70人发生过异性性行为,占比1 7.1%,7名女性均发生过异性性行为。初次异性性行为年龄最小14岁,平均18.8±1.7岁,初次异性性行为对象为中国籍者占比89.6%,59.7%为中国籍学生;发生初次异性性行为年龄距诊断HIV感染时的年龄间隔为0-6年不等;确诊前,调查对象异性性行为性伴多以中国籍学生为主(47人,61.0%);异性交友方式以线下交友为主(53.3%);发生异性性行为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27.3%。有32人发生过双性性行为。初次性行为对象为学生者,其确诊前性伴类型仍以中国籍学生为主,无外籍性伴;初次性行为对象为非学生者,其确诊前性伴类型包含中国籍、外籍性伴。有43人使用过成瘾性物质(10.3%),均为男性。39.9%(166人)在确诊HIV感染前进行过HIV检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发生过同性性行为人群中诊断时年龄在20~24岁、有安全套使用史、有成瘾性物质使用史者既往接受HIV检测的比例更高,分别为47.6%(OR=1.96,P<0.01)、47.4%(OR=8.80,P<0.01)、62.8%(OR=2.26,P=0.02)。3.青年学生HIV感染者传播风险及防治需求情况:深入访谈结果显示,青年学生在确诊HIV感染后,发生性行为频次及意愿性显着降低,性行为发生时多会主动要求使用安全套,具有一定知情交友意愿;青年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取需求大,该人群渴求在高校推广切实有效、多样化,且具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与措施。结论:江苏省、湖南省、四川省三省2020年新报告的18~24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感染途径错报率较低。三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中以男性、同性途径感染为主;初次性行为发生在成年前者比例较高,且初次性伴多为中国籍人员;初次性行为对象为学生者其确诊前性伴类型仍以学生为主,初次性行为对象为非学生者,其确诊前性伴类型包含种类较多,类型更为复杂;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高。既往HIV检测率不高,诊断时年龄、同性安全套使用史、成瘾性物质使用史是影响发生过同性性行为青年学生HIV感染者既往检测的相关因素。青年学生HIV感染者自述感染后发生性行为意愿性下降、频次减少;渴求更多互动性及参与感强的防控举措的推广,需加快推动多样化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田诗晴[2](2021)在《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研究》文中提出视障者就业难是个现实问题。无论视障者个体还是社会都对视障者的职业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刻板印象。但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创业成为视障者就业的新机遇。本研究从成人教育学的视角分析视障网络创业者转化学习的发生机制,旨在理解视障者通过转化学习打破“盲人只能做按摩”的固有认知,自我突破成为网络创业者。研究以杰克·麦基罗(Jack 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先后对6名视障网络创业者和15名视障普通从业者进行访谈,并重点对Z和M两名视障网络创业者进行深度访谈和叙事分析。研究发现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的发生机制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触发事件基于自身经验强化与共情效应的联结。促使视障者想要网络创业的触发事件分别有体验式经验、待改进事件、榜样经验、危机事件、拓展性经验及共情效应。这些事件引发了视障者对自己能力和定位的新认识,从而促使他们想要网络创业。第二,核心动力是网络技术、创业知识及心理调适的互动。视障者学习和掌握网络技术、创业知识,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转变成为网络创业者。第三,关键推力是认知陷进与自我认知重构的博弈。视障者在网络创业过程中会经历被认知陷阱束缚、跨越认知陷阱、实现自我认知重构阶段。视障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与其自我认知重构之间互相影响,促使他们最终成为网络创业者。第四,重要外力是政府、社会机构及他人的支持。政府与社会机构能为视障者提供实践机会;组织线下培训班;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视障者还受到家人、健视朋友及合作伙伴的支持。针对视障网络创业者转化学习发生机制中的关键点,本文提出四方面改进触发事件、核心动力、关键推力、重要外力的策略:第一,增加自我经验获得,促使转化学习发生。首先为视障者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其次为视障者定期开展分享交流会。第二,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激发转化学习活力。首先视障者应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其次视障者应采取多元学习方式;最后视障者应注重自我心理调适。第三,实现自我认知重构,推动转化学习开展。首先为视障者提供多元课程;其次营造包容性的社会环境。第四,发挥政府与家庭外力作用,保障转化学习运行。首先政府应建立支持体系;其次家庭应发扬关怀力量。

王雁琳[3](2021)在《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科学技术的充分发展,极大地助力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迭代与发展。从第一款扫地机人诞生至今国内外企业对扫地机器人一直持续着更新与设计。而大量新技术的介入,市场上扫地机器人产品愈渐复杂,用户在使用中的学习成本变高。本课题来源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校企合作项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全流程体验的眼光,通过优化交互指引的设计,引导消费者在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得到最佳的用户体验。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针对课题的研究主体,即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理论方法,即全流程体验理论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通过桌面研究对交互指引的概念及设计原则进行系统性阐述,梳理总结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的特质和趋势,明确其囊括的交互指引内容。探讨了目前全流程体验驱动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的重要性与存在的不足。在体验整合框架和5E体验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课题的“交互指引的全流程体验设计流程”,分为流程划分阶段、洞察分类阶段、需求定义阶段、设计实践阶段、设计评估阶段。在调研与设计输出部分,通过用户可用性测试和深入访谈得到需求共29条,聚类后得到四大设计方向。极简化、人性化、个性化和趣味化。本文的设计结果是围绕上述四大方向对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的一般原则和开发提出系统性策略与方法。即使用路径极简化的信息设计策略、面向双用户的人性化指引设计策略、清洁模式个性化的产品设计策略、构建具备社会乐趣的趣味化交互设计策略。通过设计实践,对现阶段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全流程体验进行优化,分为线下物料和线上应用程序两个部分的交互指引设计,旨在有效地降低新用户的初次使用学习成本,增加老用户对产品功能更新的惊喜感。首先梳理并设计极简化的使用路径,找出能承载产品最小信息量却能完成产品任务的关键路径;随后将路径分割成七个子路径(即查看产品简述、开机并下载应用程序、安装充电桩、了解其他功能、开始清洁、清洁结束、开始清理),通过不同的顺序连接任务流以适应不同用户类型,并对每个子路径详细分析并确定使用功能,以此确定了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主要功能为互动式了解产品、互动式操作产品、可视化清洁;然后以设计策略为准进行视觉定义,确定整体风格调性为人性化、简洁、好用、规范,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界面元素进一步定义。最后通过费力度测试进行设计总结和设计反思以完成本课题的最终目标——即以全流程体验为驱动的理论为基础,搭建出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以解决用户在使用扫地机器人时遇到的问题以及满足用户的新期待。本文的结论是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创新升级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用户的初次使用学习成本,增加老用户对产品功能更新的惊喜感。

包海波[4](2021)在《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宗教人类学萨满教研究的理论视角,对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进行了综合性考察。通过对乌兰巴托市蒙古包区萨满教职业群体的社会生活及其信仰观念、领神出道、降神治疗、建立合作组织等信仰实践的立体呈现,探究了蒙古国当代社会转型中传统萨满教信仰的复兴、传承与调适过程。论文是一部关于萨满教当代转型发展的海外民族志研究,对于认识和分析传统信仰文化的当代适应问题具有理论启示。在现实层面,关注邻国包括宗教政策、宗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对维护中国的社会稳定、文化安全以及和平崛起均有深远意义。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推行了民主改革。激进式社会转型危机和放任型宗教自由化政策背景下,萨满教信仰在城市环境中得到了迅速复兴。本文在介绍了蒙古国萨满教复兴的社会文化和政策环境的前提下,首先详细梳理了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交融历史,交代了变迁中的萨满教世界观及核心神灵信仰体系。其次,笔者结合案例细致描述了城市蒙古区萨满候选人从“患病者”到“萨满治疗师”的出道过程。再次,介绍了萨满教职业群体基于蒙古国民众的疾病认知,试图以“祖先智慧”、“山水神灵性”和“腾格里气力”等信仰观念应对个人、群体及国家面临的全球化与现代化引发的新型社会问题的各类仪式活动。最后,揭示了蒙古国当代萨满教失范化和无序性复兴发展的综合特点,讨论了城市萨满教团体所采取的规范化措施及其相应功能。论文主要观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萨满教信仰在蒙古国的复兴与民主改革后出现的社会危机以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改革中传统生计方式遭到彻底改变,牧民不断迁移至乌兰巴托城市边缘的蒙古包区,导致城市中爆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城市生存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易变性和无序性,产生焦虑和不安感的人们开始将“危机”归咎于被遗忘的祖先和被抛弃的故乡诸神之惩罚。与此同时,与民主和自由思想一齐兴盛起来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蒙古国不少民众将国力强弱、民族认同感的聚散与萨满教信仰的兴衰相结合,呼吁对原生性信仰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扶持。另外,面对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外来宗教在青年人中的迅速传播,一些藏传佛教信徒以及民族主义者因担心蒙古国民特质及文化风貌的西化而强调复兴蒙古传统信仰形态,为萨满教的复兴创造了机遇。第二、经济贫困和身患疾病是萨满领神出道以及民众信仰萨满教的最主要因素。首先,萨满教信仰观念和治疗仪式,使得一部分身患疾病、生活不顺者将自己苦难的现实生活与天命、山水神和祖灵“戏谑”等神圣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成为萨满,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治愈”,更拥有了神圣资本来平衡世俗生活。其次,萨满教治疗仪式结合了超自然信仰、巫术逻辑和蒙医疗法。萨满的治疗实践为信众不明原因的疼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激发矛盾的反常状况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释和疏解途径。最后,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广大民众将当代蒙古国的国际地位低下、经济落后以及道德崩塌等社会“病痛”归因于对传统生计方式的抛弃和对祖先信仰习俗的遗忘。在宗教社会实践中,萨满教职业群体宣扬保护生态平衡,强调祖先记忆和民族独立,以应对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所造成的社会失范。第三、随着萨满人数持续激增、萨满教治疗仪式的不断多样化,蒙古国萨满教的当代复兴和发展呈现出了混乱、无序的征兆。为了应对混乱局面,草根萨满和学者型萨满联合起来,建立萨满教团体,对各类萨满进行教学、考核和认证等工作。众多萨满教团体以萨满师徒的裙带关系为组织基础,缺乏相互协调,故而并未起到规范萨满教发展的社会作用。现阶段,这些萨满教团体逐渐发展成萨满共修和具有商业化运营性质的仪式展演平台。这些现象加剧了当代蒙古国萨满教整体发展的无序性,从而造成其社会文化功用难以提升、局限于服务底层民众的性质。

李芸[5](202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要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互联技术的影响,新旧媒介此消彼长,媒介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也在快速转变。媒体融合背景下,建设移动新型主流媒体、重塑主流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成为我国媒体融合的主要目标。我国当前媒体融合进入到深度融合阶段,都市报融媒体建设是我国完善四级融合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探索具有充满张力的格局意义。研究以信息系统使用理论、关系营销理论、信息素养理论、媒介生态理论为依据,使用了定量研究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动了数据、模型、访谈、问卷等多重工具和手段,探讨都市报融媒体粘性的要素,以都市报的融媒体发展的视角回应对我国四级媒体融合发展布局的“中部力量”建设的思考。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是都市报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维系用户、聚集用户的系统性战略,平台层面的粘性、产品层面的粘性、都市报从业者的融媒体素养、用户粘性是其粘性的构成要素。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反映了都市报融媒主体与用户基于价值连接的互动关系,都市报融媒主体与用户之间双向沟通、对用户需求了解和用户服务,他们为融媒产品的设计、制作、传播协同合作,他们在共生融合之中实现共赢。都市报融媒体以大数据技术驱动,赋能平台价值;平台之间的联动、协同发力和激发多层次的用户互动参与构建了平台粘性。都市报融媒产品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延伸价值和附加价值构建了产品粘性。都市报主体层面的融媒体意识、融媒体能力、融媒体知识、融媒体伦理与道德四个方面构成了都市报融媒主体的融媒体素养,人才的优势及其融媒体素养成为决定都市报融媒体市场竞争力的实质性因素。都市报融媒体的用户粘性是用户在使用都市报的多元融媒体传播平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持续使用行为,建立在用户的采纳开始,经过持续使用到粘性产生的行为演进过程,粘性的强弱反映着都市报和用户关系的强弱。研究以期望确认模型(ECM-ISC)为原型,构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都市报融媒体的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并通过持续使用意向影响粘性。满意度也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持续使用意向、感知转换成本、习惯均正向影响粘性。都市报融媒体可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对都市报融媒体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提升用户满意度,进而逐步形成依存感,形成粘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以深描我国都市报融媒体的运行现状,研究发现我国都市报在融合进程中希冀通过技术、产品、服务三个维度上对都市报的特质、功能形成延伸,给用户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感知,进而增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增强粘性。技术方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支撑,从平台建设方面实现跨媒体、跨业务的融合,解决内容、用户和连接方面的问题;产品方面,发挥都市报不可替代的专业化生产优势,转型战略从原来的“媒介拓展”调整到优质内容生产的本位上来,将优质内容向移动端迁移;服务方面,整合都市报长期积累的资源,以综合化的媒体创新服务,开拓都市报的市场新空间。都市报的融合行进之路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在移动互联网思维引领下,技术、产品、业态、用户、体制机制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系统协调。我国都市报在融合过程中,要在增强自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提升路径,要在都市报融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连接为核心的基础上,确立优质内容生产本位、优化业务流程,社交化传播、激活用户“价值”,技术驱动、与内容传播融通共享,树立融媒体意识、创新管理机制。在国外报纸提升粘性、建立与用户的新型关系策略中,我国的都市报可以借鉴通过创新团队组建、编辑部重组进行高品质的内容生产,实现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探索会员制、付费制等模式,与用户关系强连接;多平台的智能化互动,构建新型关系,增强粘性;跨界融合、延长产业链。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祁江涛[7](2020)在《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在全世界拉开序幕,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在信息化革命浪潮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此背景下,选取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点并展开文献分析梳理和实地调研,明确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采用项目式教学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态度的积极转变,如何设计并有效实施项目式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开发设计作品的能力。本研究的主题是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的行动研究。首先,通过查阅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对本研究中涉及到的重要概念以及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界定,为本研究的后期工作做理论基础;其次,结合查阅到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搭建本次行动研究的教学流程框架;最后,选取高一年级一个班的六十名学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展开了为期一学期的三轮行动研究,并通过课堂观察、访谈调查、作品分析以及知识检测等手段对研究结果展开分析。在每轮研究结束后,反思总结本轮的实践成果,吸取经验调整下一轮的行动计划。三轮行动研究结束后,本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学生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搭建设计出了“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流程,并实践检验了效果;学生使用Python开发设计作品的能力得到提升。论文的最后,笔者对本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与不足进行了反思总结,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陈冉[8](2020)在《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上升,患者对创新与专利药物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各国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大学及医药制造企业开始进行医疗创新合作,加快药物研发进程。重大疾病将促进医院与医疗产品供应商的医疗创新水平与深化成员间的合作程度,同时也加强了国际医疗团体的相关合作与共同研发。居民健康意识与自身经济水平的不断增强也是促进医疗产品创新的重要原因。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出现与迅速蔓延,各国政府需要加速疫苗及有效治疗药物及方案的研发与提出,进一步加强国家间的医疗合作成为医疗产品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医疗企业为满足顾客需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升级与创新,而医疗创新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从医疗供应链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入手,利用反馈信息对市场需求的表征作用,构建一条以医疗产品供应商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为决策主体成员的两级医疗供应链,从而分析考虑反馈信息的新产品市场进入决策、需求偏好与需求不确定性等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与成员利益协调机制。在不同驱动力情形下,医疗产品供应商需要对一般产品与改善型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投入进行决策,而医院需要对一般性医疗服务与改善型医疗服务的投入进行决策。在研究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的创新决策时,首先分析反馈信息及新产品上市前后市场的反应来预估创新带来的收益,然后引入新产品吸引力来分析创新产品在面临基于消费者对新产品吸引力感知而产生的不同需求偏好时的决策变化与分析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对医疗供应链创新的影响。在市场进入决策影响下,引入新产品的上市决策来分析消费者对新产品上市后的反应(对新产品的购买欲望)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并构建考虑反馈信息与新产品上市前后的两阶段的创新决策模型。进一步从消费者偏好入手,研究在新产品吸引力影响下医院与医疗产品供应商的创新合作最优策略与医疗产品供应商生产新产品与一般产品的最优投入策略。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时,考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对医院与医疗产品供应商的创新合作最优策略的影响,构建随机决策分散策略模型与随机决策集中策略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反馈信息能降低新医疗产品与改善型医疗服务的研发成本,用户对新医疗产品与改善型医疗服务的积极反馈意见能促进医疗企业不断进行创新与医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反馈信息的有效性将促进成员的创新合作行为,从而促进医疗供应链产品的吸引力、声誉与整体利润。用户需求将进一步促进产品的创新程度。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0](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二、初次接触、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次接触、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三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
    1.1 HIV/AIDS流行现状
        1.1.1 全球HIV流行情况
        1.1.2 我国HIV流行情况
        1.1.3 青年人群HIV流行现状
        1.1.4 青年学生人群HIV流行现状
        1.1.4.1 青年学生人群特征
        1.1.4.2 青年学生HIV感染者特征
    1.2 青年学生HIV检测情况及意愿性
    1.3 定性研究在艾滋病领域中的应用
    1.4 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情况
    1.5 研究现场的选择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3.1 研究现场
    3.2 研究对象
    3.3 样本量
    3.4 研究内容
        3.4.1 定量研究
        3.4.2 定量研究内容
        3.4.3 定性研究
        3.4.4 定性研究内容
    3.5 研究方法
        3.5.1 预调查
        3.5.2 招募并培训调查员
        3.5.3 招募研究对象
        3.5.4 知情同意告知
        3.5.5 问卷调查
        3.5.6 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3.5.6.1 定量资料
        3.5.6.2 定性资料
        3.5.7 质量控制
        3.5.7.1 研究设计阶段
        3.5.7.2 研究实施阶段
        3.5.7.3 资料整理与分析阶段
    3.6 伦理审查
    3.7 现场调查研究流程图
    3.8 技术路线图
四、结果
    4.1 三省2020年报告青年学生HIV感染者基本情况
    4.2 调查对象感染途径核实及修订情况
    4.3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情况
    4.4 同性性行为情况
        4.4.1 初次同性性行为情况
        4.4.1.1 基本情况
        4.4.1.2 初次性行为发生情况
        4.4.2 确诊前性行为情况
        4.4.2.1 性伴类型
        4.4.2.2 性伴数量
        4.4.2.3 交友方式
    4.5 异性性行为情况
        4.5.1 初次异性性行为情况
        4.5.1.1 基本情况
        4.5.1.2 初次性行为发生情况
        4.5.2 确诊前性行为情况
        4.5.3 初次性伴及确诊前性伴类型差异情况
    4.6 双性性行为情况
        4.6.1 基本情况
        4.6.2 行为学情况
    4.7 成瘾性物质使用情况
        4.7.1 成瘾性物质使用基本情况
        4.7.2 成瘾性物质使用与性行为相关性分析
    4.8 既往HIV检测史情况
        4.8.1 基本情况
        4.8.2 有既往HIV检测史者的性行为特点
        4.8.3 有既往HIV检测史者的成瘾性物质使用情况
        4.8.4 既往HIV检测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4.8.4.1 基本特征与既往HIV检测史情况分析
        4.8.4.2 行为特征与既往HIV检测史情况分析
        4.8.4.3 既往HIV检测相关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4.9 定性访谈结果
五、讨论
    5.1 三省份现场调查对象代表性及错报率分析
    5.2 三省份2020年报告的青年学生HIV感染者行为特征分析
    5.3 既往HIV检测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5.4 防治需求分析
六、结论
七、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青少年及青年人群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1: 调查问卷知情同意书
    附件2: 深入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件3: 青年学生调查问卷
    附件4: 青年学生定性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2)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残障者就业的研究
        1.2.2 网络创业的研究
        1.2.3 转化学习的研究
        1.2.4 总体评价
    1.3 概念界定
        1.3.1 成年视障者
        1.3.2 网络创业
        1.3.3 转化学习
    1.4 研究设计与过程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过程
    1.5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5.1 理论基础
        1.5.2 分析框架
第2章 网络创业背景下Z与M转化学习故事
    2.1 Z的故事:破茧成蝶
        2.1.1 Z的成长经历
        2.1.2 Z转化学习的触发事件
        2.1.3 Z在转化学习过程中的经历
        2.1.4 Z意义观点的转化
    2.2 M的故事:浴火重生
        2.2.1 M的成长经历
        2.2.2 M转化学习的触发事件
        2.2.3 M在转化学习过程中的经历
        2.2.4 M意义观点的转化
第3章 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发生机制分析
    3.1 触发事件:自身经验强化与共情效应联结
        3.1.1 触发事件解析
        3.1.2 触发事件关系
        3.1.3 触发事件小结
    3.2 核心动力:网络技术、创业知识及心理调适互动
        3.2.1 网络技术
        3.2.2 创业知识
        3.2.3 心理调适
    3.3 关键推力:认知陷阱与自我认知重构博弈
        3.3.1 认知陷阱
        3.3.2 自我认知重构
    3.4 重要外力:政府、社会机构及他人支持
        3.4.1 政府与社会机构支持
        3.4.2 他人支持
第4章 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支持策略
    4.1 增加自我经验获得,促使转化学习发生
        4.1.1 为视障者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
        4.1.2 为视障者定期开展分享交流会
    4.2 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激发转化学习活力
        4.2.1 视障者应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4.2.2 视障者应采取多元学习方式
        4.2.3 视障者应注重自我心理调适
    4.3 实现自我认知重构,推动转化学习开展
        4.3.1 为视障者提供多元课程
        4.3.2 营造包容性的社会环境
    4.4 发挥政府与家庭外力作用,保障转化学习运行
        4.4.1 政府应建立支持体系
        4.4.2 家庭应发扬关怀力量
第5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5.1 研究反思
        5.1.1 研究者个人因素反思
        5.1.2 研究者与参与者关系反思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同意参加论文研究合作的声明
附录 B 成年视障网络创业者访谈提纲(正式)
附录 C 普通成年视障者访谈提纲(正式)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消费升级背景下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新发展
        1.1.2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体验的问题及趋势
        1.1.3 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电交互指引创新升级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相关研究
        1.2.2 交互指引的研究现状
        1.2.3 全流程体验设计研究现状
        1.2.4 小结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二章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发展现状分析
    2.1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及问题
        2.1.1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发展
        2.1.2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交互指引内容
        2.1.3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体验设计问题
    2.2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的比较
        2.2.1 IROBOT
        2.2.2 科沃斯
        2.2.3 相关比较分析
    2.3 智能家电交互指引的体验设计趋势
        2.3.1 以人为本
        2.3.2 系统体验
        2.3.3 极简优化
    2.4 全流程体验相关概念与应用价值分析
        2.4.1 全流程体验理论的分析及应用
        2.4.2 全流程体验在交互指引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5 基于全流程体验理论的设计流程
        2.5.1 现阶段全流程体验设计方法的不足
        2.5.2 构建交互指引的全流程体验设计框架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调研分析
    3.1 调研概述
        3.1.1 调研范围
        3.1.2 调研目的
        3.1.3 调研方法
        3.1.4 调研思路
    3.2 桌面调研——确定目标人群
        3.2.1 扫地机器人消费者
        3.2.2 高端扫地机器人消费者
        3.2.3 交互指引的用户群体
        3.2.4 桌面调研总结
    3.3 用户可用性测试——划分流程阶段
        3.3.1 用户可用性测试
        3.3.2 用户可用性测试总结
    3.4 深度访谈——归纳问题与期望
        3.4.1 深度访谈设计
        3.4.2 深度访谈数据记录
        3.4.3 深度访谈洞察导出
    3.5 需求分析——洞察转化与需求分类
        3.5.1 期待类洞察
        3.5.2 事实类洞察
        3.5.3 需求转化
        3.5.4 需求分类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策略
    4.1 设计方向确定
    4.2 交互指引设计策略构建
        4.2.1 使用路径极简化的信息设计策略
        4.2.2 面向双用户的人性化指引设计策略
        4.2.3 清洁模式个性化的产品设计策略
        4.2.4 构建具备社会乐趣的趣味化交互设计策略
    4.3 用户模型与用户故事地图
        4.3.1 用户模型构建
        4.3.2 故事描述与用户故事地图构建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
    5.1 功能内容与产品定义
        5.1.1 梳理极简化使用路径
        5.1.2 确定交互指引功能内容
        5.1.3 产品定义
    5.2 交互体验设计
        5.2.1 交互指引原型设计
        5.2.2 交互指引视觉定义
    5.3 原型测试与评估
        5.3.1 测试实施
        5.3.2 测试结论
        5.3.3 测试反思
    5.4 本章总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图片与表格来源
附录二:深度访谈问卷
附录三: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履历

(4)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问题意识
        一、选题缘由
        二、问题意识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先行研究
        一、民族学人类学的萨满教研究
        二、国内萨满教研究历程与特点
        三、聚焦蒙古国的萨满教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二、田野工作介绍
        三、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中萨满教复兴的文化政策环境
    第一节 蒙古国社会转型
        一、蒙古国生态人文概况
        二、社会转型与民众生计变迁
        三、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第二节 蒙古国城市生境
        一、亦城亦乡的蒙古包区居住环境
        二、蒙古包区的居民及其生活状况
        三、困境中居民对宗教解禁的呼吁
    第三节 蒙古国宗教政策与宗教复兴现状
        一、当代蒙古国宗教政策法规
        二、传统与非传统宗教发展现状
        三、蒙古国的宗教格局与萨满教复兴
第三章 萨满教观念体系的变迁与调适
    第一节 蒙古萨满教发展史
        一、大蒙古国至元朝时期的萨满分层
        二、明清时期的萨满教衰落与萨满分类
        三、蒙古人民共和国宗教肃清时期的“佛博一体”
        四、宗教解禁后蒙古国边区的萨满教遗存
    第二节 萨满教世界观的调适
        一、对三界宇宙观的新型解释
        二、灵性自然观的代际传承
        三、城市居民的灵魂观
    第三节 萨满教核心神灵信仰的传承
        一、不断丰富的腾格里信仰
        二、山神、水神与山水神
        三、驱使萨满领神的翁滚祖灵
第四章 萨满领神出道的过程及其调适策略
    第一节 作为神圣资本的萨满病
        一、萨满病与加入式梦境
        二、萨满师徒关系的缔结
        三、唤醒萨满特性与入迷的康复治疗
    第二节 体现圣俗身份转换的萨满服饰和法器
        一、萨满神服及其象征意涵
        二、脱魂与附体的工具:口弦琴和单面鼓
        三、进攻与防护的法器:神杖、铜镜及其他
    第三节 确立正统萨满身份的领神出道全过程
        一、确立萨满身份的初次公开领神
        二、获得社会认可的祭祀山水神仪式
        三、巩固萨满身份和强化族人信仰的祭灶仪式
第五章 萨满教治疗仪式类型及其功能调适
    第一节 地方性疾病认知
        一、大众疾病观
        二、医院条件与治疗缺陷
        三、萨满教的病因论
    第二节 平衡个体身心的祛污净化仪式
        一、亲历净化仪式
        二、治疗躯体性污染的仪式
        三、治疗心性污染的仪式
    第三节 调节个体与他者关系的治疗仪式
        一、缓解家庭矛盾的治疗仪式
        二、了结邻里恩怨的萨满教仪式
        三、破除萨满诅咒的降神仪式
    第四节 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禳灾祈福仪式
        一、向自然神祈福的祭祀圣湖仪式
        二、禳解新冠疫情的血祭大地仪式
        三、为国祈福的不儿罕山祭天仪式
第六章 应对与调适失范状态的萨满教社团
    第一节 当代萨满教复兴发展的失范状态
        一、萨满教传承的失范性
        二、萨满教仪式与治疗实践的无序性
        三、萨满牵线“病人”的随意性
    第二节 萨满教社团及其创立
        一、萨满教组织的创立流程及发展现状
        二、学者与草根萨满合作创办的“灶火中心”
        三、统合萨满教组织的联合会及其创新型社会角色
    第三节 萨满教组织领导人物的互动与博弈
        一、共推的“典型”:国家大萨满边巴道尔吉
        二、萨满之父:奥德格日乐
        三、共谋与博弈的领导关系
    第四节 规范萨满教复兴发展的团体性活动
        一、对萨满的教学、考核与认证
        二、组织恢复萨满教传统祭祀与祈福的习俗
        三、推动多元社会文化活动的萨满教组织
结论
    一、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传承与调适
    二、萨满教当代复兴与若干宗教社会问题
    三、蒙古国萨满教研究的学术启示
参考文献
西里尔体及畏兀儿体蒙古文字母的拉丁转写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5)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都市报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融媒体研究
        1.2.4 关于粘性影响因素和粘性机理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阐释
    2.1 融媒体的界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1.1 融媒体的界定与内涵
        2.1.2 融媒体相关概念辨析
    2.2 粘性的界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2.1 粘性的界定与测量
        2.2.2 粘性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信息系统使用理论
        2.3.2 关系营销理论
        2.3.3 信息素养理论
        2.3.4 媒介生态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3.1 都市报融媒体的特质及其与资讯类平台差异
        3.1.1 都市报融媒体的特质
        3.1.2 都市报融媒体与资讯类平台的差异
    3.2 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构成要素
        3.2.1 平台层面
        3.2.2 产品层面
        3.2.3 传播主体层面
        3.2.4 用户层面
    3.3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构成要素的结构与相互作用
        3.3.1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构成要素的结构
        3.3.2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都市报融媒体的用户粘性分析
    4.1 相关理论基础
    4.2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2.1 模型构建
        4.2.2 变量构念与假设提出
    4.3 问卷设计与预调查
    4.4 样本数据及处理
        4.4.1 《钱江晚报》融媒体用户粘性影响因素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4.2 问卷信度、效度
    4.5 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粘性视角下都市报融媒体运营现状与案例考察
    5.1 粘性视角下都市报融媒体运营现状
        5.1.1 都市报融媒产品运营
        5.1.2 都市报融媒平台运营
        5.1.3 都市报及其从业人员的融媒体素养
    5.2 技术驱动型: 《钱江晚报》
        5.2.1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传播和服务平台
        5.2.2 垂直化、精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优质资源整合
        5.2.3 创新管理机制,助力提升产品的自我迭代能力
        5.2.4 个性化推荐、智能化互动,增强用户活跃度
    5.3 创新优质融媒产品型: 成都商报
        5.3.1 借力纸媒,打造区域新媒体集群
        5.3.2 内容为王,重视原创新闻
        5.3.3 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5.3.4 打造社群聚合平台,突出用户互动服务
    5.4 定制化、综合化媒体服务型: 安徽生活网
        5.4.1 综合平台+垂直账号全面布局,构建新媒体集群
        5.4.2 瞄准用户痛点,重点打造精细化、垂直化的城市生活服务
        5.4.3 联合多业态资源,提升品牌效应
        5.4.4 打造互动性的品牌主题活动,建立与用户的持久连接
    5.5 国外报纸融合转型的启示与借鉴
        5.5.1 跨界融合,向入口平台转型
        5.5.2 重组编辑部,深耕高品质内容
        5.5.3 付费制、会员制、订阅制等多种模式,以服务与用户强连接
        5.5.4 多平台的智能化互动,构建新型与用户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都市报融媒体粘性提升策略
    6.1 以建设综合智慧平台为支撑,优化业务流程
    6.2 以优质内容生产为本位,提升都市报融媒体品牌影响力
    6.3 以融媒体意识为贯穿,创新管理机制
    6.4 以用户参与为中心,激活用户“价值”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1.1.2 “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1.3 “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工具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工具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项目
        2.1.2 项目式教学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情景学习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项目式教学研究现状
        2.3.2 高中“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教学研究现状
        2.3.3 高中“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准备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案
        3.2.1 “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的项目式教学流程
        3.2.2 “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方案
第4章 “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计划
    4.2 行动
        4.2.1 行动计划
        4.2.2 行动实施
    4.3 观察
        4.3.1 课堂观察分析
        4.3.2 学生访谈分析
        4.3.3 学生作品分析
        4.3.4 单元综合分析
    4.4 反思
第5章 “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计划
    5.2 行动
        5.2.1 行动计划
        5.2.2 行动实施
    5.3 观察
        5.3.1 课堂观察分析
        5.3.2 学生访谈分析
        5.3.3 学生作品分析
        5.3.4 单元综合分析
    5.4 反思
第6章 “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
    6.1 计划
    6.2 行动
        6.2.1 行动计划
        6.2.2 行动实施
    6.3 观察
        6.3.1 课堂观察分析
        6.3.2 学生访谈分析
        6.3.3 学生作品分析
        6.3.4 单元综合分析
    6.4 反思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有奖竞猜》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 B《有奖竞猜》访谈提纲
附录 C《有奖竞猜》项目式教学知识检测试卷及答案
附录 D《简易计算器》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 E《简易计算器》访谈提纲
附录 F《简易计算器》项目式教学知识检测试卷及答案
附录 G《银行管理系统》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 H《银行管理系统》访谈提纲
附录 I《银行管理系统》项目式教学知识检测试卷及答案
附录 J作品评价量表
附录 K项目实施评价量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与可能的创新点
2 医疗供应链的医疗创新模式与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
    2.1 医疗供应链的医疗创新模式
    2.2 医疗供应链创新中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
    2.3 医疗供应链创新中的政府调节作用
    2.4 本章小结
3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协同机理研究
    3.1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研究基础
    3.2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模型
    3.3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协同效果分析与模拟
    3.4 市场进入决策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协同路径
    3.5 本章小结
4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策略研究
    4.1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情境设计
    4.2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模型构建
    4.3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供应链成员最优策略分析与协同效果模拟
    4.4 需求偏好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路径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模型
    5.1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的情景设置
    5.2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博弈过程
    5.3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成员最优决策分析与效果模拟
    5.4 需求不确定性因素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的创新决策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医疗供应链创新管理策略
    6.1 追求创新产品需求的合理化提升
    6.2 适当采取佣金措施来鼓励医院收集用户信息
    6.3 想方设法提升产品新引力
    6.4 充分发挥反馈信息有效性对研发成本的降低作用
    6.5 政府大力支持医企合作以推进医疗产业发展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四、初次接触、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三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D]. 凌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网络创业背景下成年视障者转化学习研究[D]. 田诗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研究[D]. 王雁琳. 江南大学, 2021(01)
  • [4]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D]. 包海波. 兰州大学, 2021(09)
  • [5]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市报融媒体的粘性要素研究[D]. 李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实现”子模块项目式教学的行动研究[D]. 祁江涛.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医疗供应链创新决策研究[D]. 陈冉.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标签:;  ;  

首次接触和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