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一、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论文文献综述)

高祎,冯丽,王露露,裴国献[1](2021)在《干细胞在骨损伤临床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干细胞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骨科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干细胞在临床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特别是在骨折、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临床干细胞治疗的推广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缺乏相应的标准。本文对干细胞治疗骨损伤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 从骨损伤种类分型、细胞种类数量、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干细胞临床治疗骨损伤提供参考。

张国栋[2](2021)在《髓芯减压、人工骨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骨科常见、难治且致残疾性疾病,如何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症状、避免或延缓股骨头塌陷是目前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行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Ⅰ、Ⅱ、ⅢA期)近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分期、不同坏死范围和不同坏死部位的疗效差异,以期能为保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26例35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男性15例22髋,女性11例13髋,年龄34.73± 10.27岁。术前对患者进行ARCO分期、中日友好医院分型、测量改良坏死指数,患者均行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术。所有入组病人均获随访,本研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上通过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的骨盆X线片及MRI,评估股骨头外形是否塌陷及坏死区域有无修复或继续进展,以股骨头塌陷>4mm或患者行髋关节置换作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保髋术后股骨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为18.4个月。临床评价结果如下:本组收集病例中,激素性股骨头坏死21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3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1髋。ARCO Ⅰ期7髋,ARCOⅡ期20髋,ARCOⅢ期8髋;改良坏死范围指数≤33组11髋,34-66组17髋,≥67组7髋;中日友好医院分型M型5髋,C型8髋,L1型11髋,L2型7髋,L3型4髋。不同分期、不同坏死范围、不同分型之间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病因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保髋术后大部分患者疗效较好,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4.83± 1.65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20±0.95分(P<0.05),Harris评分由术前64.66±7.23分增至末次随访时85.46±6.23分(P<0.05),优良率达80%;末次随访时术后影像学检查大部分患者表现稳定,但有8髋出现影像学进展(表现为囊变、硬化带、新月征),其中6髋保髋失败(关节面塌陷>4mm),术后股骨头总体生存率82.9%。2.从ARCO分期看,ARCO Ⅰ期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01±0.39分,ARCO Ⅱ 期为 2.32±0.75 分,ARCO Ⅲ 期为 3.80±1.43 分;ARCO Ⅰ 期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3.03±3.04分,ARCO Ⅱ期为85.88±5.97分,ARCO Ⅲ期为77.88±5.37分。ARCO Ⅰ期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较其他两组低、Harris评分较其他两组高(P<0.05);ARCO Ⅱ期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降低3.04±0.71分、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21.76±4.69分,改善程度较Ⅰ期患者更明显(P<0.05);ARCO Ⅲ期末次随访VAS评分为三组最高、Harris评分为三组中最低(P<0.05)。影像学上ARCO Ⅰ期有1髋进展0髋失败、Ⅱ期2髋失败、Ⅲ期5髋进展中4髋失败;与ARCO分期相关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Ⅲ期组生存率(50%)显着低于Ⅰ期(100%)和Ⅱ期(90%)(P<0.05)。3.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上看,中日友好医院分型末次随访时M型VAS评分为1.60±0.55分,C型为1.88±0.64分,L1型为2.09±1.04分,L2型为4.29±2.13分,L3型为3.01 ± 1.41分,L2组末次随访VAS评分显着高于M型、C型、L1型(P<0.05),与L3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M型Harris评分为 88.69±2.19 分,C 型为 88.20±3.15 分,L1 型为 86.30±6.90 分,L2 型为75.18±9.15分,L3型为80.01±7.95分,L2型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显着低于M型、C型、L1型(P<0.05),与L3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上M型0髋进展,C型1髋进展0髋失败,L1型1髋失败,L2型4髋失败,L3型2髋进展中1髋失败,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相关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L2 型生存率(42.9%)显着低于 M 型(100%)、C 型(100%)、L1 型(90.9%)、L3 型(75%)(P<0.05)。4.从改良坏死指数看,改良坏死指数≤33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91 ±1.14分,34-66组为2.12±0.97分,≥67组为4.43±1.99分,≥67组末次随访VAS评分最高(P<0.05)。≤33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8.17±4.37分,34-66组为84.93±5.56分,≥67组为74.77±7.79分,≥67组末次Harris评分为三组最低(P<0.05)。影像学上≤33组2髋进展中1髋失败、34-66组1髋失败、≥67组5髋进展中4髋失败;与改良坏死指数相关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67组生存率(42.9%)显着低于≤33组(90.9%)和34-66组(94.12%)(P<0.05)。[结论]1.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术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2.在行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时,ARCO Ⅰ期的患者术后较Ⅱ、Ⅲ期疗效更优;ARCO Ⅲ期患者疗效较差,保髋失败率较高。3.中日友好医院分型为L2型的患者行该手术疗效较差,保髋失败率较高。4.改良坏死范围指数≥67的患者行该手术疗效较差,保髋失败率较高。

吴洪亮[3](2020)在《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HA/β-TCP人工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的具有自我更新且能多向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多种细胞表型,促进成骨,进而促使骨修复。HIF-1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上游基因,HIF-1α过表达能够增强VEGF在脂肪干细胞中的分泌,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髓芯减压联合组织工程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治疗ANFH早期病变的较为成熟且有效的方法。本实验通过HIF-1α转染ADSCs复合HA/β-TCP人工骨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在早期改善或治愈缺血性改变或坏死的股骨头,为临床上修复早期股骨头坏死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研究使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模拟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路径,利用克氏针对股骨头钻孔,随后利用液氮冷冻对股骨头进行冷冻处理。术后一个月观察骨的形态变化,并对股骨头行X线、micro-CT以及MRI,结合病理切片结果对液氮冷冻法构建兔股骨头坏死模型进行鉴定。第二部分研究主要通过体外分离兔的脂肪干细胞,分析HIF-1α对脂肪干细胞增殖、存活以及成骨分化能力,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研究通过HIF-1α转染ADSCs复合HA/β-TCP人工骨移植治疗兔液氮冷冻股骨头坏死,旨在早期改善或治愈缺血性改变或坏死的股骨头,为临床上修复股骨头坏死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临床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开辟了新路。第四部分研究主要通过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HA/β-TCP治疗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移植前后股骨头中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其中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通过q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进行进一步的确认,证明芯片测序结果的可靠性。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我们能够初步了解股骨头坏死过程中影响脂肪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的关键调节基因,为进一步探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实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标志物,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基础。结果:(1)术后X线及micro-CT证实孔道均打入相应的合适位置。国际上一般认为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骨髓内脂肪组织增生、以及BMD为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成功的核心标志,结合股骨头形态学变化,我们认为液氮冷冻法构建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构建成功,可用于后续实验开展。本部分研究成功利用液氮冷冻法构建了兔股骨头坏死的模型。(2)HIF-1α能够促进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抑制脂肪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在治疗股骨头坏死和骨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液氮冷冻诱导的股骨头坏死会导致股骨头形态不规则,骨小梁稀疏,骨内脂肪组织增生验证,骨空骨陷窝率增多,但是移植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和植入HA/β-TCP人工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小梁的破损以及空骨陷窝的产生,而两者联用则会显着缓解股骨头坏死的症状,起到很好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植入HA/β-TCP人工骨能够显着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在未来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时,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植入HA/β-TCP人工骨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4)在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HA/β-TCP治疗股骨头坏死过程中,CGRP可能通过激活BMP信号通路来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进而起到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利用液氮冷冻法构建了兔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体外实验证明HIF-1α能够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抑制脂肪干细胞的成脂分化;通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证明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HA/β-TCP能够显着抑制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并进一步通过二代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个过程可能依赖CGRP激活BMP信号通路。

倘艳锋,李红军,杨玉霞,李无阴,习嘉宁,岳辰,王会超,刘又文[4](2020)在《外科脱位入路头凹植骨联合自体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外科脱位入路头凹处清除死骨植骨联合自体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凝胶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2月应用外科脱位入路经头凹清除死骨植骨联合自体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凝胶治疗23例(26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其中男15例(18髋),女8例(8髋);年龄21~53岁,平均36.2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2例(15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8例(8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3例(3髋);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b期5髋,Ⅱc期12髋,Ⅲa期5髋,Ⅲb期3髋,Ⅲc期1髋。术前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和骨髓浓集液,测定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检测骨髓浓集液中骨髓单核细胞数量。无菌条件下制备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采取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显露股骨头,经股骨头凹处开窗进行死骨清除,将自体骨粒与骨髓浓集液、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混合后,经股骨头凹处顺向打压植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6、12个月行骨盆X线片及CT、MRI检查,观察关节面塌陷及骨修复重建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关节疼痛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富血小板血浆测定血小板水平为(1.82±0.29)×106/μL,其中VEGF和TGF-β水平分别为(504.32±52.13)pg/mL、(134.19±20.52)ng/mL。骨髓浓集液中骨髓单核细胞数量为(8.17±1.54)×105/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125 min,平均108 min;术中出血250~400 mL,平均320 mL。23例患者术后随访26~42个月,平均36.6个月。1例出现大转子截骨端延迟愈合,二次手术后4个月愈合。11例(11髋)出现了关节面不同程度塌陷,其中10髋关节面塌陷1.0~3.0(1.9±0.82)mm,关节间隙可,塌陷关节面下骨质密度接近正常,关节功能正常,未予处理;1例股骨头坏死面积约占股骨头体积60%,术后17个月关节面塌陷3.5 mm,关节功能受限,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3例(26髋)中,术后25髋股骨头植骨均重建,完全重建时间为1~1.5年。25髋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38±8.21)分,高于术前的(58.92±10.42),VAS(2.58±1.58)分,低于术前的(7.42±1.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0、26.718,P值均<0.01)。结论外科脱位入路头凹死骨清除打压植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以直视下彻底清除坏死骨;同时联合自体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的应用,可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细胞支架、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及VEGF和TGF-β的水平,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王田田,王建忠[5](2020)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与前景》文中指出背景:股骨头坏死为骨科常见的致残性进展性疾病,其病情发展难以逆转,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以"BMSCs,ONFH"为关键词检索PubMed英文数据库,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股骨头坏死"为关键词检索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1年1月至2019年4月,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文章,纳入符合标准的4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潜在修复股骨头,不仅提供修复前体细胞,还分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启动股骨头内细胞愈合过程。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张景义,海国栋,杨昊飞,范丛亮,严磊,张春雷,窦浚峰,马海龙[6](2020)在《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髓芯减压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以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足为主要病因。髓芯减压术属于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有研究发现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能较好地改善髋关节功能,二者联合应用可促使患者尽早恢复。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以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细针多孔道髓芯减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3,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水平高于治疗前(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④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⑤结果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股骨头坏死区修复,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水平,降低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刘江锋[7](2019)在《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文中提出背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方法有多种,最佳的保髋方法仍在努力探索中,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一种保髋方法,其有效性及影响因素临床报道差异较大。目的:评估髓芯减压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效果。方法:此项回顾性研究获得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号:2018-JS037。经查阅病例系统,2008至2012年有95例患者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纳入符合标准的6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了髓芯减压和骨髓干细胞移植,男5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1(20-61)岁,共65髋,ARCO分期1期29髋,2期36髋;ARCO分型A型15髋,B型33髋,C型17髋。平均随访时间为7.5(6.5-10.1)年,评估治疗后股骨头塌陷率和髋关节置换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后股骨头塌陷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在随访的65例髋中,塌陷30例,塌陷率46%(30/65),在1期和2期的塌陷率分别为34.5%(10/29),55.6%(20/36),在A、B、C型中的塌陷率分别为26.7%(4/15),42.4%(14/33),70.1%(12/17)。在65例髋中,髋关节置换率为23%(15/65)。体质量指数、治疗前ARCO分期和ARCO分型与治疗后塌陷率明显相关,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是股骨头塌陷的危险因素。

王国宗[8](2019)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亲和环肽修饰的β-磷酸三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亲和环肽的筛选研究背景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在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组织工程学策略逐渐受到重视。组织工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支架、信号因子和种子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可靠的候选细胞来源。目前的金标准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选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进行治疗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在病理组织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降低,数量减少。所以,能否有效地向股骨头坏死区域募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修复,一直是一个被主要关注的问题。在组织工程学治疗中,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粘附配体修饰的支架材料,可以充分募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这为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是我们发现细胞特异性粘附配体的强有力工具。这种技术是一种体外筛选技术。我们拟应用这种技术寻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亲和肽,为构建具有募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支架材料奠定基础。研究目的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亲和环肽,为后续功能性支架材料的构建提供基础。研究方法1.以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靶细胞,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亲和环肽。2.应用荧光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技术验证筛选的环肽对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亲和力。3.选择人及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进一步研究筛选的环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亲和力有无种属特异性。研究结果1.以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靶细胞,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成功筛选得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亲和环肽CDNVAQSVC。2.荧光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环肽CDNVAQSVC对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亲和力。3.选择人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荧光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环肽CDNVAQSVC可以与人及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无种属特异性。结论1.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成功筛选得到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环肽CDNVAQSVC。2.筛选得到的环肽CDNVAQSVC可以与人、兔及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无种属特异性。第二部分功能性β-磷酸三钙支架的构建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细胞学行为的影响研究背景组织工程学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和技术,开发受损组织的功能替代物,以达到修复损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组织工程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支架、信号因子和种子细胞。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模式,为股骨头坏死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组织工程中,支架被用作种子细胞的载体。两者结合促进病理组织修复。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等生物学特性尤为重要。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βhosβhate,β-TCP)是一种完全可吸收的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细胞可以在其上生长、分化和繁殖。但是,作为一种无机材料,由于其较快的降解速率和缺乏固有的生物刺激活性,β-TCP的应用受到挑战。表面修饰是改善生物材料性能的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因此,在该部分研究中,我们拟选择β-TCP作为支架材料,将第一部分筛选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环肽CDNVAQSVC与β-TCP结合,构建功能性β-TCP支架,赋予其募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增强其修复效果。研究目的1.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环肽CDNVAQSVC修饰的功能性β-TCP支架的构建方法。2.研究构建的功能性β-TCP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伸展、增殖等体外细胞学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1.采用吸附/冷冻干燥策略,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环肽CDNVAQSVC修饰的功能性β-TCP支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环肽分子在功能性β-TCP支架表面的吸附情况;应用共聚焦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检测功能性β-TCP支架是否构建成功。2.利用CCK法检测功能性β-TCP支架对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的影响,与无修饰的β-TCP支架比较。3.应用扫描电镜观察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功能性β-TCP支架上的伸展状态,与无修饰的β-TCP支架比较。4.利用CCK法检测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功能性β-TCP支架上的增殖情况,与无修饰的β-TCP支架比较。研究结果1.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采用吸附/冷冻干燥策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环肽分子成功吸附于β-TCP表面;共聚焦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检测显示,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环肽分子吸附的β-TCP产生绿色荧光。2.细胞粘附实验结果显示,在功能性β-TCP支架上粘附的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无修饰的β-TCP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细胞伸展实验结果显示,在功能性β-TCP支架上生长的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伸展状态明显优于未修饰的β-TCP支架。4.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生长在功能性β-TCP支架上的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接种支架7天后,在功能性β-TCP支架上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无修饰的β-TCP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吸附/冷冻干燥策略,可以成功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环肽CDNVAQSVC修饰的功能性β-TCP支架。2.与未修饰的β-TCP支架相比,功能性β-TCP支架可以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伸展和增殖。第三部分髓芯减压术联合功能性β-磷酸三钙支架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由缺血引起的骨梗死,可以导致股骨头塌陷和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引起病人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据估计,美国每年有1万~2万例新发股骨头坏死病例,我国每年有15万~20万例新发病例,日本为2500~3000例。这种疾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世界性健康问题。股骨头坏死的进展是渐进性的,逐渐出现股骨头塌陷,最终导致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病人最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人相对年轻,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意味着这些病人需要接受1次以上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显着改善其自然进程,给患者保髋带来希望。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诊断无软骨下骨折的塌陷前的股骨头坏死,使得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延缓疾病进展成为可能。髓芯减压术是股骨头坏死塌陷发生前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能降低升高的骨内压,明显缓解疼痛症状。但是,一些学者研究认为,髓芯减压术虽然可以缓解疼痛症状,但是不能阻止病情进展。所以,目前已经出现了髓芯减压术与骨或植骨替代物相结合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以期增强单纯髓芯减压术的疗效。因此,在该部分研究中,我们拟采用髓芯减压术联合第二部分构建的功能性β-TCP支架植入的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研究该方法的治疗效果,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研究目的研究髓芯减压术联合功能性β-TCP支架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研究方法1.应用液氮冷冻法,构建兔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股骨头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是否构建成功。2.分别采用单纯髓芯减压术、髓芯减压术联合无修饰的β-TCP支架植入、髓芯减压术联合功能性β-TCP支架植入,治疗兔早期股骨头坏死。通过影像学、组织学检查,评估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1.采用液氮冷冻法建模后4周,行股骨头组织切片HE染色,发现建模后的股骨头样本空骨陷窝数量明显多于未经处理的正常股骨头。建模后股骨头样本的空骨陷窝率>50%。表明兔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构建成功。2.治疗术后12周,显微CT结果显示,单纯髓芯减压术治疗组、髓芯减压术联合无修饰的β-TCP支架植入治疗组的股骨头出现不同程度的扁平、负重区塌陷,髓芯减压术联合功能性β-TCP支架植入治疗组的股骨头外形完整、光滑;髓芯减压术联合功能性β-TCP支架植入治疗组的股骨头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明显高于单纯髓芯减压术治疗组(P<0.01)和髓芯减压术联合无修饰的β-TCP支架植入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术后12周,髓芯减压术联合功能性β-TCP支架植入治疗组的股骨头样本的骨基质空骨陷窝率明显低于单纯髓芯减压术治疗组和髓芯减压术联合无修饰的β-TCP支架植入治疗组,Ⅰ型胶原及骨钙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髓芯减压术治疗组和髓芯减压术联合无修饰的β-TCP支架植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应用液氮冷冻法,可以成功构建兔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2.髓芯减压术联合功能性β-磷酸三钙支架植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术和髓芯减压术联合无修饰的β-磷酸三钙支架植入。

谢辉[9](2019)在《新型多孔钽金属的制备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尚未解决的难题,发病率逐年提高,致残率较高;尤其当股骨头坏死病变进展到中晚期,伴随股骨头软骨下微骨折及骨量的缺失,将导致股骨头塌陷,退变将不可逆。在保留股骨头手术方案中,骨科医生需要对即将失去完整结构、塌陷的股骨头进行修复及重建。传统经典的方法是采用自体带或不带血运髂骨或游离腓骨进行移植修复,但仍存在修复后生物力学强度不够及分布不均,再次塌陷不可避免。随着生物组织工程技术进步及新型生物材料研究的发展,有望为股骨头坏死后保髋治疗提供新的方式。基于组织工程技术三大要素,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具备稳定化学特征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组织体液无炎症反应:(2)支架材料具有与骨结构类似的力学性能,从而避免应力遮挡,特别是在弹性模量上与相应骨组织(0.01~30 GPa)越接近越好,同时具有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3)在空间结构上与骨组织类似,可为种子细胞提供有利的生长空间和物质交换场所。目前常用医用生物金属材料面临弹性模量高、孔隙率低、接触面摩擦系数低、易出现应力遮挡,造成宿主骨相应骨折及内植入物失效等问题。多孔钽金属(Porous tantalum)具有类似骨小梁结构,平均孔径在400~600μm之间,整体孔隙率为75%~85%,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结构相近,能更好地减少植入后应力遮挡,有利于骨重建及塑形。其相关产品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但多孔钽金属材料制备技术被垄断,应用价格高昂,因而实现多孔钽金属国产化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多孔碳化硅材料为支架,应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并进行初步的生物性评价;开展了多孔钽金属材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坏死的实验研究,并在临床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综合评价新型多孔钽金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如下:1.以多孔碳化硅为支架材料应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技术将钽金属沉积在其表面形成国产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采用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系统观察碳化硅支架材料在涂层前后表面金属形态特征,及扫描电镜和EDX能谱分析确定钽金属涂层厚度及钽元素能谱分析证实新型多孔钽金属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新型国产多孔钽金属。制备过程证实了最佳的氢气流量为150mL/min,最佳基体反应温度为900℃,沉积时间为10小时。采用化学气象沉积技术能够将钽金属均匀沉积到多孔碳化硅支架孔隙表面,涂层与碳化硅基体的结合力良好。新型多孔钽金属不仅具备理想的孔隙率率及三维互通的网状结构,有具有与骨组织相匹配的力学性能。2.通过原代提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分离、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细胞表面CD45、CD44及CD34蛋白,进行BMSCs特异性抗原鉴定。分别将BMSCs与钽金属浸提液、正常培养基及多孔钽金属材料共培养7天,分别观察1、3、5、7天细胞生长、增殖曲线,发现1、3、5天三组间无明显差异,7天时钽金属共培养组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MTT法测定三组间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反映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应用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多孔钽金属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及增值情况,联合培养至第7d,相邻细胞间突触交织融合,粘附爬行相互连接,多孔钽金属表面完全被细胞所覆盖,并可见多孔钽金属孔隙内部充满细胞,并分泌基质覆盖在材料表面。另外将多孔钽切割制作成直径为0.5cm、长0.7cm大小的圆片状,植入兔背部筋膜及肌肉处,观察多孔钽植入后与周围结缔组织纤维相容性。12周后,发现多孔钽被结缔组织包围,局部没有红肿、破溃、流脓等炎症反应和肿瘤形成。Van Gieson染色结果表明,皮下植入的多孔钽完全整合到结缔组织中,无免疫排斥反应。证实了新型多孔钽支架材料具有良好体内体外生物相容性,进而可为下一步进行骨植入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3.针对B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转化的潜力和特性,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结合多孔钽形成复合体,植入兔股骨坏死区域,观察其改善成骨以及骨修复的情况。首先通过体外实验我们采用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与多孔碳化硅、多孔钛金属和自制新型多孔钽金属共同培养,7天培养后与多孔钽支架组的细胞增殖均高于Ti合金和SiC支架组(P<0.05);通过细胞的成骨诱导,并经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钴钙法染色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取、培养的细胞符合干细胞具有成骨分化的特性;将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多孔钽支架复合培养,细胞数量随着复合培养的天数也不断增加。两周后,可荧光定量PCR检测到多孔钽金属复合培养组的骨钙素、骨桥蛋白表达增高,证实了多孔钽金属具有一定促进骨生成作用;在体内实验中,制备成激素型骨坏死模型并多孔钽金属及复合细胞后植入修复骨坏死,进行植入物周围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骨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的BMP-2和VEGF表达,在骨髓、微血管周围及周围骨组织内可见黄褐色颗粒,其中多孔钽金属联合BMSCs组深染,表达较明显,12周时强烈表达,多孔钽金属联合BMSC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在单纯植入多孔钽12周后,多孔钽的孔隙几乎全部被新生的类骨质所填充,多孔钽联合BMSCs共培养组,可见再生的骨小梁(红色)在多孔钽的内部。通过此次试验再次证明了新型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骨植入材料的基本要求;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多孔钽金属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坏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治疗中晚期骨坏死提供一些思路和选择。4.应用新型多孔钽棒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方法对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了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治疗,在明确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促成骨作用,多孔钽金属棒具有诱导骨生长及生物力学支撑的情况下,研究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坏死,对中晚期的年轻股骨头坏死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多孔钽棒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有效的清除了股骨头内坏死骨,促进了股骨头内新骨再生,提供了可靠的血供及生物力学支撑,预防塌陷的进一步发生,并且不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王毅[10](2019)在《构建肌腱干细胞复合小牛冻干松质骨移植物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改良加工小牛冻干松质骨技术,通过数字化模型精准设计股骨头骨支架及将其在自主研发的灌注生物反应器内加载肌腱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股骨头坏死再生提供材料基础。方法:通过对SD大鼠的股骨头MicroCT的数据进行分割重建,设计股骨头骨支架模型。采用改良的小牛冻干松质骨加工方法,将小牛新鲜松质骨数控雕刻成股骨头骨支架,并采用酶消化法进行去抗原后冻干。依据股骨头骨支架模型设计制造12轴灌注生物反应器模型,并进行3D打印实物。分离提取SD大鼠肌腱干细胞,扩增至第3代进行生物反应器内加载,并使用骨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成骨。结果:与小牛新鲜松质骨相比,小牛冻干松质骨脆性增加,小尺度加工易发生碎裂。先加工后去细胞冻干的改良小牛冻干松质骨加工方法成功解决了小牛冻干松质骨小尺度加工碎裂问题。加工成型的股骨头骨支架具备小于100μm的精度。自主设计的生物反应器灌注流速经过适宜肌腱干细胞的成骨和增殖流速优化可达到股骨头骨支架表面流速400-1000μm/s。能够将富肌腱干细胞的股骨头骨支架成功诱导成骨。结论:小牛冻干松质骨的数控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出具有天然骨小梁各向异性结构的骨支架,将其置于灌注生物反应器内,肌腱干细胞可在其表面增殖分化。这种医学材料支架可能具有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潜力。

二、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论文提纲范文)

(2)髓芯减压、人工骨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HA/β-TCP人工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液氮冷冻法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构建
    引言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剂配制
        1.5 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股骨头外形观察
        2.2 X线
        2.3 MRI
        2.4 micro-CT
        2.5 HE染色
    3.讨论
第二部分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脂肪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不同组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2.2 不同组脂肪干细胞表明抗原表达
        2.3 HIF-1α对脂肪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2.4 HIF-1α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2.5 HIF-1α对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
    3.讨论
第三部分 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HA/β-TCP人工骨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表型研究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移植分组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剂配制
        1.5 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股骨头外形观察
        2.2 X线
        2.3 MRI
        2.4 micro-CT
        2.5 HE染色
    3.讨论
第四部分 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HA/β-TCP人工骨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移植分组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RNA-seq分析移植前后基因表达谱
        2.2 qPCR分析移植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
        2.3 WB和免疫荧光分析治疗前后基因表达变化
    3.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文献筛选流程和筛选标准
        1.2.1 文献的筛选标准
        1.2.2 文献的排除标准
2 结果Results
    2.1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机制
    2.2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及分期
    2.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理论依据
    2.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股骨头坏死
        2.4.1 髓芯减压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
        2.4.2 介入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2.4.3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2.4.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治疗
3 总结Conclusions

(6)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髓芯减压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章特点—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4 方法
    1.5主要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3 患者入组流程图
    2.4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GF-2水平比较
    2.7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IF-1α水平比较
    2.8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
    2.9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1 0 典型病例
3 讨论Discussion

(7)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对象
    1.4 方法
        1.4.1 自体骨髓干细胞获取
        1.4.2髓芯减压及干细胞植入
        1.4.3 术后管理
        1.4.4 术后评估
        1.4.5 分组
    1.5主要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患者入组流程图
    2.3 随访塌陷及髋关节置换手术情况
    2.4 术后目测类比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及MRI片坏死区变化
    2.5 不良事件及副反应
    2.6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塌陷组和非塌陷组各因素情况
    2.7 典型病例
3 讨论Discussion

(8)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亲和环肽修饰的β-磷酸三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骨髄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亲和环肽的筛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功能性3 -磷酸三钙支架的构建及其对骨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细胞学行为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髄芯减压术联合功能性P -磷酸三钙支架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English articles
    英文论着1
    英文论着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新型多孔钽金属的制备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多孔钽金属在骨科中的应用
        1.2.2 多孔钽金属材料的制备
        1.2.3 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与病因
        1.2.4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
        1.2.5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内容
        1.3.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
2 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4 性能检测
        2.4.1 不同H_2流量下样品表面显微分析
        2.4.2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2.4.3 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系统表征
        2.4.4 SEM测量涂层厚度及EDX能谱分析表征
        2.4.5 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征
        2.4.6 力学性能分析
        2.4.7 涂层与基体结合力测定
    2.5 结果
        2.5.1 不同H2流量下样品表面显微形貌
        2.5.2 多孔钽生物形貌观察
        2.5.3 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系统观测
        2.5.4 SEM测量涂层厚度及EDX能谱分析
        2.5.5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5.6 多孔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2.5.7 涂层与基体结合力
    2.6 讨论
    2.7 小结
3 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初步生物相容性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动物
        3.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多孔钽材料制备及消毒
        3.3.2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3.3.3 兔BMSCs培养及鉴定
        3.3.4 BMSCs与多孔钽支架材料共培养及分组
        3.3.5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
        3.3.6 扫描电镜观察兔BMSCs在新型多孔钽生长增殖情况
        3.3.7 多孔钽支架材料体内组织相容性观察
    3.4 结果
        3.4.1 多孔钽支架材料的观察
        3.4.2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观察及鉴定
        3.4.3 BMSCs与多孔钽材料支架共培养后形态特征观察
        3.4.4 MTT法检测多孔钽支架材料对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
        3.4.5 通过电镜扫描观察BMSCs在多孔钽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情况
        3.4.6 体内相容性观察
    3.5 讨论
    3.6 小结
4 新型多孔钽金属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动物
        4.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4.3 体外实验
        4.3.1 兔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与鉴定
        4.3.2 BMSCs与支架材料共培养及分组
        4.3.3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
        4.3.4 BMSCs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染色
        4.3.5 成骨细胞基因PCR检测
    4.4 体内试验
        4.4.1 实验动物分组及对照设计
        4.4.2 麻醉方法
        4.4.3 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4.4.4 植入手术方式
        4.4.5 取材与硬组织切片
        4.4.6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4.4.7 硬组织切片
        4.4.8 推出实验
    4.5 统计学处理
    4.6 实验结果
        4.6.1 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观察
        4.6.2 成骨细胞的鉴定
        4.6.3 MTT法检测各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增殖情况
        4.6.4 骨髓基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染色
        4.6.5 PCR检测成骨基因
        4.6.6 激素性兔股骨髁坏死模型的评估
        4.6.7 手术过程及术后观察
        4.6.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6.9 硬组织切片
        4.6.10 推出实验
    4.7 讨论
    4.8 小结
5 新型多孔钽金属棒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对象
    5.3 评估工具
        5.3.1 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
        5.3.2 髋关节Harris评分
        5.3.3 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
        5.3.4 三维步态测量与分析
    5.4 方法
        5.4.1 新型多孔钽金属棒的设计
        5.4.2 骨髓基质干细胞提取与培养
        5.4.3 手术技术
        5.4.4 术后处理和随访
        5.4.5 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
        5.4.6 髋关节Harris评分
        5.4.7 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的计分方法
        5.4.8 统计学分析
    5.5 结果
    5.6 典型病例
    5.7 讨论
    5.8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构建肌腱干细胞复合小牛冻干松质骨移植物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策略
        1. 股骨头坏死
        2. 股骨头坏死的现行治疗方案
        3. 股骨头坏死干细胞及支架的治疗进展及存在问题
    异种松质骨治疗骨缺损
    研究目的及方案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小牛冻干松质骨与SD大鼠骨密度分析比较
    1.1 Micro CT用于骨矿物质密度分析
    1.2 材料与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第二章 小牛冻干松质骨圆雕加工碎裂原因分析
    2.1 骨再生支架设计加工进展
    2.2 材料与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小牛冻干松质骨圆雕加工技术改良与加工精度分析
    3.1 数控精雕技术
    3.2 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股骨头骨支架仿体手术研究
    4.1 股骨头坏死分析技术进展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生物反应器设计与加工
    5.1 生物反应器进展
    5.2 材料与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富肌腱干细胞生物反应器内孵化探索
    6.1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进展
    6.2 材料与方法
    6.3 实验结果
    6.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多尺度干细胞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四、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论文参考文献)

  • [1]干细胞在骨损伤临床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高祎,冯丽,王露露,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11)
  • [2]髓芯减压、人工骨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D]. 张国栋.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HIF-1α转染脂肪干细胞复合HA/β-TCP人工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D]. 吴洪亮. 南昌大学, 2020(08)
  • [4]外科脱位入路头凹植骨联合自体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J]. 倘艳锋,李红军,杨玉霞,李无阴,习嘉宁,岳辰,王会超,刘又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03)
  • [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与前景[J]. 王田田,王建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07)
  • [6]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髓芯减压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J]. 张景义,海国栋,杨昊飞,范丛亮,严磊,张春雷,窦浚峰,马海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01)
  • [7]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J]. 刘江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9)
  • [8]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亲和环肽修饰的β-磷酸三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 王国宗. 山东大学, 2019(03)
  • [9]新型多孔钽金属的制备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D]. 谢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10]构建肌腱干细胞复合小牛冻干松质骨移植物的体外研究[D]. 王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标签:;  ;  ;  ;  ;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