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组织介电常数的测量

骨肿瘤组织介电常数的测量

一、骨肿瘤组织介电常数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邢怡[1](2021)在《从头皮脑电信号重构皮层脑电信号的电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永泓[2](2021)在《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感应范围研究及在乳腺组织中的应用探索》文中提出组织介电特性指生物组织在电磁场作用下,对电磁能的存储与耗散能力,通常以相对介电常数εr及电导率σ(S/m)表示,作为生物组织的基本物理参数,组织介电特性可以反映组织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介电特性普遍存在差异。通过测量组织的介电特性参数,可以为区分良恶性组织提供参考信息。现阶段在体测量组织间介电特性差异的临床应用包括:术中恶性组织边缘实时检测,磁共振电特性断层成像技术(MR EPT)、微波乳腺成像技术等。开端同轴探头法作为测量组织介电特性的常用方法,已经在相当多的组织介电特性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的感应范围仍缺乏详细报道,本研究重点讨论开端同轴探头法的感应范围与影响因素,包括开端同轴探头尺寸、网络分析仪输出功率和被测物介电特性,并设计了乳腺组织介电特性在体测量方案。术中恶性组织边缘实时检测技术通过测量目标区域组织介电特性,辅助医生判断目标组织区域病理状态,进而判断切缘位置以及切除范围,为患者最大程度保留良性组织以期获得较好的预后,而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范围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我们研究了影响测量范围的诸多因素。我们探索了输出功率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当网络分析仪输出功率小于-10dBm,其误差范围不能满足区分不同组织介电特性的要求,增加功率会一定程度地增加感应范围,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感应范围与探头直径正相关,感应范围实际测量实验表明,对于直径3.58mm的开端同轴探头,15dBm下在去离子水和乙醇中的感应深度对比-10dBm下的感应深度分别提高7.9%、9.8%。我们探索了乳腺介电特性测量技术在体鉴别乳腺癌的可行性,以及乳腺介电特性在体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在COMSOL5.6中建立了多层组织复合介电特性模型,后利用一种可用于人体组织实现阻抗匹配的贴片天线,在宽频带上对含有正常乳腺组织和含有乳腺癌组织的模型进行了反射系数S11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模型皮下脂肪中含有乳腺癌组织,其S11曲线与不含乳腺癌组织S11曲线相比,其谐振频率及对应峰值会发生变化,当贴片天线位于水平排列的乳腺模型上方时,S11曲线变化明显。为了满足乳腺介电特性在体测量的测试需求,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种与乳腺解剖结构相似的介电特性体模,用于乳腺介电特性在体测量及辅助乳腺癌电特性断层成像技术的开发。本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临床术中恶性组织边缘实时检测,也为乳腺癌早期筛查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检测方法,并可为磁共振电特性乳腺断层成像技术提供支持。

于洪峰[3](2020)在《基于介电特性的肺癌组织分类算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电特性作为生物组织的固有属性,能够间接反映出组织的生理状态变化。当组织发生癌变时,其介电特性的变化尤为明显。通过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组织的介电参数(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具有无创、简单、快速等优点,有望用于外科手术中对恶性肿瘤的实时检测,从而实现对恶性肿瘤的精准切除,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降低手术的风险。研究基于介电特性的组织鉴别方法,有助于实现临床肿瘤诊断的自动化决策,推进在临床应用上的进程。肺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肿瘤之一,五年生存率低,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鉴于目前并没有对基于介电特性的肺癌组织分类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用于分类研究。本文采用开端同轴探头法在50MHz~4GHz频率范围内测量了 200例肺组织和219例肺淋巴结的介电参数。通过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算法解决数据类别不平衡问题,然后使用统计相关性(Statistical Dependency,SD)算法进行样本特征评分,再通过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进行分类研究,分别提出了基于验证集的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和基于聚类的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此外,本文还使用传统的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BP 神经网络、RBF 神经网络、线性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 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进行了分类实验,通过20次留出法(20-hold-out)计算鉴别正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对比不同方法的实验结果。最后,设计了人机交互式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更加直观的将鉴别结果展示给用户以及方便实验的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肺组织,使用984、2724、2723、1001、982、2771、2722、2729、2726、2728MHz这10个频率点上的介电常数作为样本的特征时,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取得了最高的鉴别正确率,为93.63%,对应的灵敏度为94.32%,特异性为 92.78%。对于肺淋巴结,使用 3959、3958、3960、3978、3510、3889、3888、3976MHz这8个频率点上的电导率作为样本的特征时,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取得了最高的鉴别正确率,为92.92%,对应的灵敏度为94.72%,特异性为91.11%。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的各层神经元数量易于确定,网络参数能够自适应变化,在基于介电特性的组织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鉴别结果,为术中基于介电特性的肿瘤诊断的自动化决策提供新的方法作为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闫杰杰[4](2020)在《基于平行板电容法的组织电特性在体测量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生物组织有其特定的电特性,它与组织的含水量、温度、血流丰富程度以及细胞的类型、密度以及细胞膜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组织生理状态或病理状态的变化会导致这些因素的改变,即会引起组织电特性的变化。反之,如果组织的电特性发生了变化,则表明组织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生物组织电特性测量有助于早期癌症的筛查,为临床诊断早期癌症提供了一种具有前景的治疗手段。同时,了解生物组织的电特性信息还为临床手术如射频消融术等提供了手术指导。本文将基于平行板电容的阻抗分析法,设计制作一种新型的引线型平行板电容器并搭建一套仿体与组织电特性(电导率与介电常数)的测量系统,并在0.5 MHz-10 MHz范围内对仿体、离体组织以及小鼠在体肝脏肿瘤组织的电特性进行测量与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电容器极板的间距、厚度以及半径进行仿真,通过产生的附加电容大小得到最优尺寸。(2)基于抑制电容器边缘效应理论设计了新型的引线型平行板电容器,对板间电场分布与电势分布进行仿真,并与已有的电容器进行比较,证明了引线型电容器的可行性及优异性.(3)根据仿真结果制作了引线型电容器,使用0.01-0.07 mol/L的Na Cl标准液对电容器进行校准并对标准值与测量值进行了误差分析。(4)使用引线型电容器测量了仿体、离体猪肉组织以及小鼠在体肝脏肿瘤组织在0.5 MHz-10 MHz频率下的电特性,分析了猪离体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高含血量肌肉组织与低含血量肌肉组织电特性随频率变化的差异以及小鼠在体肝脏肿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的电特性随频率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在0.5MHz-10MHz范围内,无论是Na Cl溶液、仿体还是离体组织与在体组织,其电特性均遵循一个规律,即随测量频率的增加,电导率不断增加,介电常数不断减小;(2)猪离体肌肉组织的电特性值高于脂肪组织,高含血量肌肉组织电特性高于低含血量肌肉组织;(3)随着小鼠肝脏肿瘤的不断生长,其电特性值在相应的频率下更高。测得肝脏肿瘤在其频带内的电导率为0.2401-0.614 S/m,约为正常肝脏组织较低频带内的1.62倍,中频带内的1.15倍,较高频带内1.94倍;其频带内的介电常数为546.3-3545,约为正常肝脏组织较低频带内的1.28倍,中频带内的1.08倍,较高频带内的2.44倍。实验测得的电特性数值均落在文献中的数据之内,体现了引线型平行板电容器测量的准确性,也为组织良恶性判断提供了数据基础;(4)通过对小鼠肝脏肿瘤组织电特性曲线的拟合分析获得了两个参考系数y0和A,在进行肿瘤的良恶性分析时可将其作为参考依据辅助诊断,提高诊断效率。

翟锦霞[5](2020)在《电信号响应性铌酸钾钠基植入材料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已成为骨外科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中肿瘤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骨肉瘤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肿瘤切除会产生骨缺损,且由于切除不彻底残留的肿瘤细胞极易导致肿瘤复发。骨植入材料的研发和使用对于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植入材料忽略了残留肿瘤细胞引起的复发和转移问题,患者植入材料后仍需结合化疗来解决,而化疗药物局限性大、副作用大、特异性差,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缺损处植入材料的表界面感染问题也是肿瘤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植入后一旦发生感染,往往需要注射大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严重的将造成患者截肢甚至死亡。因此,为了杀灭残余肿瘤细胞并预防和消除植入材料表界面感染,研发一种兼具抗肿瘤和抗菌功能的植入材料成为肿瘤切除术后大段骨缺损临床治疗的有效途径。人体生物电的发现使得电刺激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如借助电刺激恢复人体的某些收缩功能、治疗巴金森氏病等。研究表明外加电信号可以引起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和线粒体膜电位极化等多种病理性变化而杀灭肿瘤细胞,也可通过电解水产生大量活性氧杀灭细菌。此外电信号能调控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对具有压电响应性的骨组织修复起到促进作用。但各种施加电信号的外源装置需要额外电源,携带不便和难以植入体内,且植入时易引起周围组织感染等临床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基于电信号对肿瘤细胞和细菌的杀灭作用,以及骨组织本身的压电特性,本文提出利用具有电信号响应性的压电材料仿生构建内源性电场实现离子输运靶向到细胞和细菌的设想,设计兼具抗肿瘤和抗菌特性的骨植入材料。研究了铜掺杂铌酸钾钠植入材料产生的无源电信号辅助离子输运对抗肿瘤机制、杀菌机制的影响规律,对骨肉瘤外科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及植入体感染的消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临床意义,本研究进行了如下的工作:(1)针对骨肉瘤外科切除术后残留肿瘤细胞引起的肿瘤复发与转移及切除术后缺损处植入材料表界面感染的临床问题,提出利用压电植入材料与带电细胞或细菌之间形成的内源性电场传输带电离子靶向到细胞的设想,以实现杀死肿瘤细胞和抑制或消除细菌感染。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电信号响应性的铜掺杂铌酸钾钠植入材料,通过外加电场极化处理的方法构建内源性电场。体外细胞生物学实验初步表明,内源性电场作用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的铺展,表明压电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一方面内源性电场大小也直接影响了骨肉瘤细胞代谢行为,其中高强度电场对骨肉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最明显,细胞存活率仅有16%。具体表现为高强度内源性电场作用下细胞膜电位去极化增强膜通透性,溶液中铜离子进入到胞内引起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从而促进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具有低、中、高表面电势的压电植入材料与细菌细胞膜形成低、中、高强度的内源性电场。首先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验证了高表面电势的植入材料对细菌的杀灭效果最好,抗菌率可达到100%。进而通过测定细菌内部的离子量,表明高强度电场作用下离子输运靶向到细菌的离子量最多,比低强度电场传输靶向到细菌离子量增加约140%。该研究工作的设计的极化压电植入材料与带电生命体之间形成的内源性电场为临床上设计兼具抗肿瘤和抗菌的骨植入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2)基于压电粒子可以响应外界超声刺激产生电信号的特性,进一步提出构建高强度纳米电场的设想,实现远程遥控杀死肿瘤细胞。固相烧结法结合水热处理技术制备出具有电信号响应性的铜掺杂铌酸钾钠压电粒子,采用个性化设计的模具在外加电场条件下对压电粒子进行极化处理,并通过数字信号放大器采集超声刺激下压电粒子输出的电信号,结果表明极化后的压电粒子输出的电信号最强,可以达到120m V。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高强度纳米电场作用下对骨肉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最明显,细胞存活率仅有20.8%。动物体内实验进一步证明高强度纳米电场的抗肿瘤效果。因此,根据以上对超声刺激增强压电粒子的电信号响应性的初步探索实验可知,无源高强度纳米电场为早期骨肉瘤局部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3)基于骨组织成中压电胶原纤维的多级结构,提出在铌酸钾钠压电植入材料表面构建电信号响应强度不同的微区结构的设想。首先采用激光辐照诱导微区相变法在铌酸钾钠压电植入材料表面构建此微区结构。利用开尔文探针显微镜表征的两区域的电势差异证明未辐照区的电势高于辐照区,表明未辐照区电荷密度较高。压电性不同的微区结构可间接反映两区域输出的电信号强度不同,进而在植入材料表面形成周期性微区电场,以仿生模拟骨组织所处的微区电场环境。体外仿生矿化实验表明电信号响应强度不同的微区结构对磷灰石的沉积具有调控作用,电荷密度高的未辐照区沉积较多的磷灰石。该初步的探索性实验为压电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促成骨性能提供良好的基础,仿生微区电场的设计思想也为植入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东屹[6](2020)在《面向医用微波加热所需的同轴辐射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波加热技术是集电磁场和热学两大热门研究领域于一身的研究方向,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最重点的内容之一。其中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更是近些年来的热点问题,微波加热在医疗行业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以缝隙同轴天线为基础的设计,将微波能转化为热能,对病变的组织进行加热治疗,利用该种形式的圆同轴缝隙天线的研究最为广泛。国内外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圆同轴缝隙天线的加热效果提升和完善,在天线形式及原理探究方面很少有研究。本文对微波加热技术在医疗领域国内和国际上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创新性的提出了平面化同轴缝隙天线,并进一步开展了相关的微波加热研究,主要的研究和创新内容如下:一、提出了同轴传输线在有耗介质中的电路研究方法。首先分别对在有耗介质中同轴传输线及缝隙处的结构分析得到了复传播常数,并在电路仿真软件中对结构进行等效电路模型仿真,并在全波仿真软件中进行了仿真验证,为后续采用同轴传输线的仿真设计研究提供便捷、系统的设计方法。二、为验证同轴传输线在有耗介质中电路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优化参数并加工了基于多层板技术的单缝隙及双缝隙的同轴传输线结构,并对结构进行测试,输入反射系数和设计效果吻合度高。三、根据在医疗领域中的具体需求,设计了用于微波加热的矩形同轴单极子天线、矩形同轴缝隙单极子天线、矩形同轴单侧缝隙单极子天线三种类型的微波加热天线,在满足天线的输入反射系数低与馈入到待加热介质的能量足够的前提下,调节每种结构时域下的加热效果图,满足现有的需要微波加热实现球型、圆柱型和单侧加热的具体需求,最终给出了设计模型以及加工实物图。四、对用于微波加热的矩形同轴单极子天线、矩形同轴缝隙单极子天线、矩形同轴单侧缝隙单极子天线三种类型的微波加热天线进行电磁性能和加热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输入反射系数测量和加热系统测试与所设计的模型预期效果吻合度高。

孙颖[7](2020)在《基于开端同轴探头法的人体肿瘤组织介电特性测量及自动鉴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组织的介电特性是固有物理属性,是在电磁场的作用下生物组织吸收和耦合电磁能的特性表征。对于人体组织,其介电特性可以为相关研究如术中组织良恶性鉴别,磁共振电特性断层成像(MR-EPT)等提供基础数据。因此,测量人体组织的介电特性、建立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人体组织介电特性的报道还不够全面。研究表明人体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的介电特性存在显着的差别,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介电特性的测量来辨别两种组织,这可能成为癌症早期发现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比如,在癌症手术切除中手术切缘的检测,需要将肿瘤组织切缘切除干净以预防手术复发,但是,在使用开端同轴探头法进行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时,需要多次测量后取均值来确定组织类型,这具有重复性低、测量误差高的缺点。因此,我们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肺组织的介电特性测量中,从而实现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自动鉴别,这对于术中肿瘤组织边缘检测技术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了肺癌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的介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宽带频率下,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之间的介电特性值存在显着差异,在单频点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使用双极Cole-Cole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取得了很好的拟合效果。因此,此项研究不仅可以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以为术中鉴别淋巴结是否转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本文又基于人体肺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介电特性值的差异,以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网络为基础单元,搭建了一种基于序列的人体肿瘤组织自动鉴别模型—序列分析模型(Sequence Analyze Model,SAM)。将获得的分类结果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进行比较。SAM最终获得了 88.05%的分类正确率,明显高于SVM的83.19%和MLP的76.55%。这说明对比于SVM方法和MLP方法,本文提出的SAM对于组织类别的分类效果最好。在上述临床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测量方法的改进。1)使用Visual Studio 2012软件调用动态链接库指令,实现了对网络分析仪的直接控制,结合介电特性的计算过程,开发了一款人体组织介电特性计算软件。2)使用去离子水和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分别作校准液,探索了测量误差和溶液相关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校准液和被测溶液介电特性相关性越强则测量结果越准确。这些都为以后的介电特性测量和相关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迟子惠[8](2019)在《用于关节疾病及骨病的微波热声成像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因为关节结构的复杂性和疾病的多样性,关节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且对于关节疾病和骨病,一旦病情发展到骨质的破坏,那么致残的进程则不可逆转。因此尽早确诊,对症干预治疗和疗效监测非常重要。当前临床影像学检测手段,如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等,在评估关节疾病和骨病时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X线成像和计算机体层成像具有良好显示骨结构的优点。然而,它们对软组织的变化不敏感且使用电离辐射。超声成像是非电离的,对软组织有很好的评价。然而,超声成像难以显示软骨下骨的异常。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因此它是一种评估关节异常(包括软组织异常和骨异常)强有力的方法。然而,磁共振成像价格昂贵,在评估滑膜炎时涉及到造影剂的应用,可能不适用于疾病的长期、常规监测。综上,发展一种可协助此类疾病尽早确诊的,以及长期常规监测的新型影像学检测技术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微波热声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入侵和非电离的新型医学成像方法。短脉冲微波辐射生物组织,生物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后热致伸缩产生超声波即热声信号,由热声信号重建出的图像则谱写了生物组织对微波吸收的分布。在此过程中,热声成像融合了微波成像高对比度、深穿透深度和超声成像高分辨率的优点。且热声成像便携易操作,至今已经被应用到乳腺癌检测,异物检测、脑成像、分子影像和血管成像等领域。针对临床关于诊断关节疾病和骨病的需求,本论文首次将微波热声成像技术应用到关节疾病及骨病检测。在体兔正常膝关节轴位热声图像证实了热声成像可以呈现具体的关节组织包括骨和多种软组织。在体人正常手指指间关节轴位热声断层扫描高保真地重建了各种解剖结构,人病态指间关节热声成像模拟实验为关节疾病和骨病的临床试点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小型化四通道人指间关节热声成像系统的搭建方便了临床试点研究的进行,初步的临床试点研究证明了热声成像检测和辨别关节疾病的能力。反相位微波辐射方法克服了传统微波辐射场分布不均匀的缺点,从而提高了对关节中肌腱和骨的检测能力。开展了热声成像监测大鼠骨质疏松形成的实验研究,探索了骨质疏松形成的生理变化机制。本论文的工作为微波热声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于关节疾病和骨病的检测和监测奠定了基础。本论文的工作内容:1、基于现有的实验室系统,分析了关节热声成像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离体兔正常膝关节轴位和冠状位的热声成像实验,对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验证。确定专注轴位成像以更好地显示多种组织,进而设计了在体兔正常膝关节轴位热声成像的支架,对数个兔膝关节进行热声成像,并用解剖图验证热声成像结果。结果表明,在多个膝关节组织的形状和大小方面,重建的热声图像与膝关节解剖图片有很高的相似性,可以清晰地显示不同的关节组织。2、为了更快地向临床试点研究推进,对在体人正常手指指间关节进行了微波热声成像。对一根手指进行了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的热声成像尝试,确定关注轴位成像以更好地显示多种组织,设计了指间关节轴位热声成像的支架。然后使用线聚焦探头进行了多根完整手指的轴位热声断层扫描,并采用轴位T1加权磁共振成像(3.0T)验证热声成像结果。对所有手指图像进行二维热声和磁共振对比分析,发现各种关节内和关节外组织高保真地显示在热声图像中。此外,还构建了人病态指间关节模型进行热声成像数值模拟实验,以展示热声成像如何用于检测关节疾病。3、为了方便临床试点研究,搭建了小型化四通道在体人指间关节微波热声成像系统。此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的完整指间关节成像,可以使得被试者更加舒适,并方便移动。此系统已经用于临床试点研究,前期的实验结果表明,热声成像可以定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灶和银屑病关节炎的病灶,呈现关节炎的不同病程阶段,并区分两种关节炎。4、提出并搭建了一种基于反相位微波辐射的新型热声成像系统。与传统的喇叭天线或波导辐射、同相位微波辐射相比,反相位微波辐射能在关节组织内产生相对均匀的电场分布,均匀电场分布可以增强完全描绘关节中肌腱和骨的能力,来克服传统微波辐射的局限性。5、对在体大鼠胫骨骨质疏松进行了微波热声成像实验研究。对骨质疏松热声成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然后选定用于分析的成像层面,设计大鼠固定支架以满足在体胫骨成像,确定分析方法和造模方法,从而制定了热声成像监测骨质疏松形成的实验方案。在模型形成的时间里,对数只模型大鼠和假手术大鼠进行热声成像监测,并在热声成像监测完成后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验证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析表明,模型形成过程中,数只模型大鼠胫骨归一化热声信号强度在不同的监测时间点存在相似的升高和降低,而假手术组大鼠胫骨归一化热声信号强度呈上升趋势。

周地福[9](2018)在《开端同轴探头法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影响因素探索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生物组织介电特性是生物组织在外加电磁场的作用下具有的固有属性,生物组织介电特性的变化能够反映组织的一些病理状态的改变。有文献报道恶性组织和正常组织的介电特性普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相关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人体正常及恶性组织介电特性的研究对于肿瘤组织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而组织介电特性的准确、可靠获取,离不开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因此,研究测量方法学中相关影响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开端同轴探头法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快速、非破坏性测量组织介电特性的方法,然而开端同轴探头法在介电特性实际测量应用中,依然存在许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的影响因素,因此开展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开端同轴探头法介电特性测量方法的研究中,探索了输出功率对介电特性测量误差、探头探测深度的影响,以及探头施加在待测物上的压力大小对介电特性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XFDTD电磁仿真软件针对外径3.58 mm和2.2 mm特征阻抗50欧的开端同轴探头建立仿真系统,并在-50 dBm~30 dBm功率范围、50 MHz-4 GHz频率段内对介电特性测量误差与功率的关系、探头探测深度与功率的关系分别进行仿真实验,同时采用网络分析仪Aglient4395在50 MHz-500 MHz频率段、-50 dBm~15 dBm功率范围内开展实测实验;另外,通过两种体模来分析探头施加在待测物上的压力对介电特测量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介电特性测量误差基本不受功率影响,而实测结果表明,要保证测量误差较小则输出功率应大于-10 dBm;探头探测深度的仿真结果显示,在-50 dBm~+30 dBm功率范围内3.58 mm探头探测深度均为2 mm左右,2.2 mm探头探测深度均为0.5 mm-1 mm左右。而实测结果表明,功率低于-30 dBm非常不稳定,当功率大于-10 dBm时,3.58 mm探头在不同功率下的探测深度也为2 mm左右,而2.2 mm探头探测深度约为1.5 m,且功率对该探测深度的影响不大;压力对介电特性测量结果显示,介电特性随着压力增大而增大,超过一定压力阈值之后测量结果基本不随压力变化,且该压力阈值与待测体模相关。上述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生物组织介电特性的测量应用具有指导作用。人体组织介电特性的临床测量中,研究了结直肠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cm、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之间的介电特性差异。利用网络分析仪AV3656A在50 MHz-3 GHz频段上对3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鲜离体标本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 cm、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分别进行测量,然后分别分析其对应的介电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癌旁1 cm、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的介电特性并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癌旁1cm、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此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与黏膜面介电特性在64 MHz、128 MHz、298 MHz、433 MHz、915 MHz 存在差异(P<0.01),而在 2.45 GHz 无差异(P>0.01);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介电特性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本研究成果有望通过组织介电特性来实现术中结直肠恶性组织边缘检测及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研究结果对磁共振介电特性断层成像及肿瘤热消融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

曹爽[10](2018)在《乳腺癌裸鼠模型发育过程的组织电特性测量及初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肿瘤组织有其特定的电特性(电导率σ和介电常数ε),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电特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该差异的产生早于组织的结构性变化的产生。建立相对完善的生物组织的电特性数据库对今后研究根据组织电特性变化诊断早期癌症非常重要。目前,生物组织电特性的数据库是建立在离体组织电特性的基础上的,并不能真是反映体内组织的电特性。因此,研究在体生物组织及癌变组织的电特性尤其重要。生物组织的频率相关的电特性包含电导率σ和介电常数ε,它们随着生物组织的生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对离体、在体的生物组织和发展过程中的乳腺肿瘤组织的电特性(电导率σ和介电常数ε)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且对肿瘤组织电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本文自制了小尺寸电特性测量探头,并采用该探头对生物组织的电特性(电导率σ和介电常数ε)进行离体和在体的测量。本文设计的小尺寸探头采用四电极法原理,探头与组织的有效接触体积仅为0.25πmm3,对被测组织创伤小。首先,本文采用该探头测量了离体牛肌肉组织、猪肉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电特性,分析了温度对离体测量结果的影响。其次,采用该探头对40只裸鼠乳腺癌不同生长时期(1-4周)的电特性进行分阶段分组测量,研究裸鼠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电特性的变化规律。最后,本文还比较了肿瘤组织电特性在体和离体差异、肿瘤组织电特性与肿瘤大小关系,探讨了肿瘤组织电特性分布与血流分布的关系。结果:本文的离体测量结果显示牛的离体肌肉组织的沿纤维走向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均分别大于逆纤维走向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P>0.05);猪的离体肌肉组织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均分别大于离体的脂肪组织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P<0.05)。乳腺肿瘤发展过程中在体测量的电特性数据结果显示随着乳腺癌的发展,乳腺组织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均逐渐增大。对于同一组织的在体、离体的电特性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组织离体后电特性逐渐降低的结果;对于不同组织在体的电特性分析,得到肿瘤组织在体的电特性显着大于正常组织(P<0.05)。本文对于肿瘤组织的电特性和肿瘤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到了中度线性相关的结果(P<0.01),该结果显示肿瘤尺寸越大,同一频率点的电特性越大的趋势。对于肿瘤组织的电特性与血流分布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肿瘤组织的电特性与血流分布呈显着相关(P<0.01),血流量大的位置,电特性大。结论:本论文的研究研制了小尺寸电特性测量探头,获取了猪肉、牛肉离体的生物组织电特性测量结果;裸鼠乳腺癌不同生长时期的电特性测量结果表明了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的电特性变化。对为今后根据组织在体的电特性诊断早期癌症奠定了数据基础。

二、骨肿瘤组织介电常数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肿瘤组织介电常数的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2)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感应范围研究及在乳腺组织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原理及介电特性体模制作方法
    2.1 介电特性简介
    2.2 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原理
    2.3 感应范围测量原理
    2.4 组织介电特性体模制作方法
    2.5 同轴探头加工方法
第三章 开端同轴探头法感应范围研究
    3.1 引言
    3.2 不同尺寸开端同轴探头感应范围仿真
    3.3 介电特性测量系统
    3.4 感应范围测量
    3.5 肌肉-脂肪分层组织测量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乳腺组织介电特性在体测量方法探索
    4.1 引言
    4.2 乳腺介电特性测量系统设计
    4.3 贴片天线在体探测乳腺癌组织仿真实验
    4.4 小结
第五章 组织介电特性仿生结构体模配制
    5.1 引言
    5.2 介电特性体模配制
    5.3 乳腺介电特性仿生结构体模设计与制作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基于介电特性的肺癌组织分类算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2.1 组织介电参数的测量与计算
    2.2 数据类别不平衡处理方法
    2.3 特征参数评分
第三章 相关分类方法介绍
    3.1 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
        3.1.1 贝叶斯分类决策理论
        3.1.2 概率神经网络
        3.1.3 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
    3.2 BP神经网络
    3.3 RBF神经网络
    3.4 Classify判别分析函数
    3.5 SVM
    3.6 kNN
    3.7 不同分类方法分类性能的初步比较
第四章 实验的改进与结果
    4.1 基于验证集的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
        4.1.1 肺组织的分类结果
        4.1.2 肺淋巴结的分类结果
    4.2 基于聚类的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
        4.2.1 k均值聚类算法
        4.2.2 GMM聚类算法
        4.2.3 实验结果
第五章 介电参数计算软件与组织诊断GUI的设计
    5.1 介电参数计算软件的设计
    5.2 组织诊断GUI的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基于平行板电容法的组织电特性在体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生物组织电特性测量方法
        1.2.2 生物组织电特性在体与离体测量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平行板电容法测量理论及仿真
    2.1 等效电路模型
    2.2 组织电特性测量理论
    2.3 平行板电容器模型建立与仿真
        2.3.1 仿真软件介绍及模型建立
        2.3.2 不同参数尺寸电容器的仿真及结果
        2.3.3 不同类型电容器的板间电场线仿真及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阻抗实验平台搭建
    3.1 实验平台
    3.2 实验测量系统
        3.2.1 阻抗分析仪
        3.2.2 测试夹具
        3.2.3 磁力搅拌器
        3.2.4 麻醉装置
        3.2.5 测温仪
        3.2.6 测量探头
    3.3 测量系统校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平行板电容法的仿体及组织实验研究
    4.1 仿体电特性测量实验
        4.1.1 仿体制作
        4.1.2 仿体电特性测量分析
        4.1.3 小结
    4.2 离体组织电特性测量实验
        4.2.1 猪肉组织电特性测量分析
        4.2.2 小结
    4.3 在体组织电特性测量实验
        4.3.1 实验准备
        4.3.2 肝脏肿瘤生长过程中的电特性分析
        4.3.3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论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答辩委员会议决议书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电信号响应性铌酸钾钠基植入材料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骨肉瘤及其治疗现状
        1.1.1 骨肉瘤概述
        1.1.2 骨肉瘤的治疗现状
        1.1.3 植入材料在骨肉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2 植入材料感染及其抗菌方法
        1.2.1 植入材料感染概述
        1.2.2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2.3 植入材料抗菌的方法
    1.3 电刺激在临床治疗的应用
        1.3.1 生命体的电学特性
        1.3.2 电刺激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
        1.3.3 电刺激在消除细菌感染方面的应用
        1.3.4 电刺激在修复骨组织方面的应用
    1.4 压电材料
        1.4.1 压电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1.4.2 骨的压电效应
        1.4.3 压电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1.4.4 铌酸钾钠基压电材料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信号响应性铌酸钾钠基植入材料抗肿瘤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实验方法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2.3 铜掺杂铌酸钾钠压电植入材料制备
        2.2.4 材料理化性质表征
        2.2.5 材料体外仿生矿化性能表征
        2.2.6 材料生物学性能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的形貌、压电性能及离子释放
        2.3.2 材料的结构及铜掺杂状态
        2.3.3 材料表面电信号调控
        2.3.4 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诱导矿化能力
        2.3.5 材料的体外抗肿瘤性能及其抗肿瘤机制
    2.4 小结
第三章 电信号响应性铌酸钾钠基植入材料抗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实验方法
        3.2.1 主要实验试剂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2.3 铜掺杂铌酸钾钠压电植入材料的制备
        3.2.4 材料理化性质表征
        3.2.5 细菌培养实验步骤
        3.2.6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菌形貌
        3.2.7 细菌死活染色检测
        3.2.8 细菌细胞内活性氧检测
        3.2.9 细胞实验研究
        3.2.10 细菌细胞内Cu2+离子浓度检测
        3.2.11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材料表面电信号调控
        3.3.2 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3.3.3 材料的抗菌性能
        3.3.4 材料的抗菌机制
    3.4 小结
第四章 超声刺激作用下电信号响应性铌酸钾钠基压电粒子抗肿瘤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实验方法
        4.2.1 主要实验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 铜掺杂铌酸钾钠压电粒子的制备
        4.2.4 材料理化性质表征
        4.2.5 体外抗肿瘤实验
        4.2.6 体内动物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压电粒子的形貌、粒径和物相性能
        4.3.2 超声刺激作用下压电粒子的电信号响应性
        4.3.3 超声刺激作用下压电粒子的生物相容性
        4.3.4 超声刺激作用下压电粒子的体外抗肿瘤性能
        4.3.5 超声刺激作用下压电粒子的体内抗肿瘤性能
    4.4 小结
第五章 电信号响应性铌酸钾钠植入材料表面微区结构的构建
    5.1 引言
    5.2 材料与实验过程
        5.2.1 主要实验试剂
        5.2.2 主要实验仪器
        5.2.3 铌酸钾钠压电植入材料的制备
        5.2.4 激光辐照加工微区结构
        5.2.5 材料理化性质表征
        5.2.6 材料调控选区矿化性能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材料仿生矿化性能
        5.3.2 材料表面微区结构的构建与表征
        5.3.3 材料表面微区结构选区仿生矿化
    5.4 小结
结论
论文的创新性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面向医用微波加热所需的同轴辐射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发展历史与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传输线及微波加热理论
    2.1 微波简介
    2.2 传输线理论简介
    2.3 矩形同轴传输线理论
    2.4 微波加热原理
        2.4.1 生物组织传热方程
        2.4.2 比吸收率含义及待加热介质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缝隙同轴传输线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
    3.1 圆同轴传输线数值方法和全波软件仿真方法对比分析
    3.2 缝隙处圆同轴传输线数值方法和全波软件仿真方法对比分析
    3.3 圆同轴传输线开缝等效电路分析
    3.4 圆同轴传输线中间开双缝缝等效电路分析
    3.5 矩形同轴传输线设计
    3.6 缝隙矩形同轴传输线的验证设计与实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于微波加热的矩形同轴天线的设计与研究
    4.1 用于微波加热的矩形同轴单极子天线的验证设计
    4.2 用于微波加热的矩形同轴缝隙单极子天线的验证设计
    4.3 用于微波加热的矩形同轴单侧缝隙单极子天线的验证设计
    4.4 实验测试部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期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基于开端同轴探头法的人体肿瘤组织介电特性测量及自动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研究现状
        1.2.2 机器学习分类在组织鉴别中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原理
    2.1 传输线理论
    2.2 测量系统组成
    2.3 测量基本原理
第三章 人体肺癌淋巴结介电特性分析
    3.1 本章引言
    3.2 材料方法
        3.2.1 数据获取
        3.2.2 数据分析
    3.3 结果和讨论
        3.3.1 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介电特性对比
        3.3.2 双极Cole-Cole拟合
        3.3.3 测量结果与文献结果对比
    3.4 结论
第四章 人体肺正常和肿瘤组织自动鉴别研究
    4.1 引言
    4.2 数据获取
    4.3 正常和肿瘤组织鉴别模型
        4.3.1 开发平台
        4.3.2 支持向量机
        4.3.3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4.3.4 SAM模型设计
        4.3.5 模型训练
    4.4 结果分析
        4.4.1 评价指标
        4.4.2 实验结果
    4.5 讨论
第五章 介电特性测量方法改进
    5.1 人体组织介电特性计算软件
        5.1.1 软件设计
        5.1.2 界面设计
    5.2 测量误差研究
        5.2.1 引言
        5.2.2 材料方法
        5.2.3 结果和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用于关节疾病及骨病的微波热声成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关节疾病及骨病概述
        1.1.1 常规临床影像学检测技术简介
        1.1.2 关节疾病及骨病的临床影像学检测
        1.1.3 本节小结
    1.2 微波热声成像技术概述
        1.2.1 热声成像发展历程
        1.2.2 热声成像研究现状
        1.2.3 热声成像基本原理
    1.3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工作安排
第二章 微波热声成像技术
    2.1 热声成像理论基础
        2.1.1 热声信号产生过程
        2.1.2 生物组织电磁特性
    2.2 热声成像重建算法
    2.3 热声成像系统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膝关节热声成像实验研究
    3.1 关节热声成像可行性分析
        3.1.1 可行性分析
        3.1.2 可行性离体兔正常膝关节实验验证
    3.2 在体兔正常膝关节热声成像实验研究
        3.2.1 层面选择和支架设计
        3.2.2 成像系统与实验兔
        3.2.3 信号预处理
        3.2.4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指间关节热声成像实验研究
    4.1 在体人正常指间关节热声成像实验研究
        4.1.1 层面选择和支架设计
        4.1.2 超声探头选择
        4.1.3 热声成像系统与被试者
        4.1.4 磁共振成像与被试者
        4.1.5 结果
    4.2 人病态指间关节热声成像模拟实验研究
        4.2.1 模型建立
        4.2.2 模拟过程
        4.2.3 结果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型化四通道热声成像系统及临床试点研究
    5.1 小型化四通道指间关节热声成像系统
        5.1.1 系统搭建
        5.1.2 系统可行性验证
    5.2 临床试点研究
        5.2.1 正常组热声成像
        5.2.2 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热声成像
        5.2.3 银屑病关节炎组热声成像
        5.2.4 正常组和疾病组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反相位微波辐射的热声成像研究
    6.1 反相位微波辐射的提出
    6.2 反相位微波辐射与传统微波辐射对比
        6.2.1 系统对比
        6.2.2 场分布对比
        6.2.3 在体人正常手指热声成像对比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热声成像监测骨质疏松形成的实验研究
    7.1 可行性分析
    7.2 监测方案确定
        7.2.1 层面选择和固定支架
        7.2.2 成像系统
        7.2.3 分析方法确定
        7.2.4 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建立
    7.3 结果与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9)开端同轴探头法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影响因素探索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介电特性相关机制及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原理
    2.1 介电特性
    2.2 开端同轴探头法介电特性测量原理
第三章 介电特性测量相关影响因素探索
    3.1 引言
    3.2 实验平台设计
        3.2.1 实测系统
        3.2.2 仿真系统
        3.2.3 系统校准结果
    3.3 网络分析仪输出功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3.1 实验方案设计
        3.3.2 结果与分析
    3.4 网络分析仪输出功率对探头探测深度的影响
        3.4.1 实验方案设计
        3.4.2 结果与分析
    3.5 探头作用在被测物上的压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5.1 实验方案设计
        3.5.2 结果与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人体结直肠组织介电特性测量研究
    4.1 引言
    4.2 方法和材料
        4.2.1 生物组织介电特性
        4.2.2 样品准备
        4.2.3 测量系统搭建及数据获取
        4.2.4 数据统计分析
        4.2.5 数据拟合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恶性组织、癌旁1cm、3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比较
        4.3.2 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介电特性比较
        4.3.3 正常组织黏膜面和浆膜面介电特性对比
        4.3.4 测量数据拟合结果
        4.3.5 测量结果与文献结果比较
        4.3.6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10)乳腺癌裸鼠模型发育过程的组织电特性测量及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组织电特性
    1.3 组织电特性研究进展
    1.4 组织电特性测量方法
        1.4.1 开端同轴线法
        1.4.2 谐振腔法
        1.4.3 自由空间法
        1.4.4 波导传输法
        1.4.5 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
    1.5 乳腺肿瘤模型研究进展
    1.6 问题的提出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尺寸测量探头的研制
    2.1 引言
    2.2 探头设计
        2.2.1 探头性能需求
        2.2.2 探头结构设计
        2.2.3 探头测量原理
    2.3 测量系统的设计
    2.4 影响探头精确度的因素
    2.5 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
        2.5.1 乙醇的电特性测量
        2.5.2 NaCl溶液的电特性测量
        2.5.3 KCl溶液的电特性测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体生物组织电特性的测量
    3.1 引言
    3.2 实验目的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样本制备
        3.3.2 测量原理
        3.3.3 数据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牛肉组织测量结果
        3.4.2 猪肉组织测量结果
    3.5 影响离体组织电特性测量的因素
    3.6 分析与讨论
        3.6.1 离体肌肉组织沿纤维走向vs.逆纤维走向
        3.6.2 离体肌肉组织vs.脂肪组织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电特性的在体测量
    4.1 引言
    4.2 实验目的
    4.3 材料与方法
        4.3.1 乳腺癌模型
        4.3.2 裸鼠乳腺癌模型的制备
        4.3.3 测量方法
        4.3.4 数据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生理指标
        4.4.2 超声检测结果
        4.4.3 肿瘤的电特性结果
        4.4.4 病理结果
    4.5 讨论与分析
        4.5.1 肿瘤组织电特性在体vs.离体
        4.5.2 肿瘤组织在1-4周的电特性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肿瘤组织电特性规律初步探究
    5.1 引言
    5.2 生物组织电特性在体与离体的关系
        5.2.1 实验目的
        5.2.2 材料与方法
        5.2.3 测量方法
        5.2.4 实验结果
        5.2.5 讨论分析
    5.3 肿瘤组织电特性与肿瘤尺寸大小的关系
        5.3.1 实验目的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实验结果
    5.4 电特性分布于血流分布的关系
        5.4.1 实验目的
        5.4.2 材料与方法
        5.4.3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相关成果
致谢

四、骨肿瘤组织介电常数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头皮脑电信号重构皮层脑电信号的电模型研究[D]. 邢怡.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2]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感应范围研究及在乳腺组织中的应用探索[D]. 刘永泓.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3]基于介电特性的肺癌组织分类算法研究与应用[D]. 于洪峰.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4]基于平行板电容法的组织电特性在体测量方法研究[D]. 闫杰杰. 深圳大学, 2020(10)
  • [5]电信号响应性铌酸钾钠基植入材料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D]. 翟锦霞.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6]面向医用微波加热所需的同轴辐射体研究[D]. 刘东屹.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基于开端同轴探头法的人体肿瘤组织介电特性测量及自动鉴别研究[D]. 孙颖.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8]用于关节疾病及骨病的微波热声成像技术研究[D]. 迟子惠.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开端同轴探头法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影响因素探索及应用研究[D]. 周地福.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10]乳腺癌裸鼠模型发育过程的组织电特性测量及初步分析[D]. 曹爽.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标签:;  ;  ;  ;  

骨肿瘤组织介电常数的测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