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6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6例临床分析

一、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娟[1](2019)在《替诺福韦酯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目的:研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于妊娠24周后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母婴阻断优势及安全性。二、方法:(1)选择2015年01月~2018年05月在我院明确临床诊断为妊娠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且妊娠24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正常值的上限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 105IU/mL或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定量≥X 104IU/mL)并在我院分娩的95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95例患者均在发现肝功能异常后常规使用保肝药物(复方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中的1种)保肝治疗,服用至肝功能正常后停药;由于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对疾病认知程度的差异,其中45例孕妇接受自妊娠24周后开始加服替诺福韦酯(300mg/d)抗病毒治疗,并服用至分娩后6周,依据所复查的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的结果决定停药或转诊至肝病科继续治疗,被纳入研究组。与研究组同期有50例孕妇拒绝服用替诺福韦酯治疗,继续单独使用保肝药物治疗,被纳入对照组。(2)通过监测两组孕妇治疗前、治疗4周、8周、产时及产后6周的病毒血清学、生化学指标的变化,并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母儿并发症的差异、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来探讨妊娠24周后开始口服替诺福韦酯对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同时,两组孕妇共分娩95例胎儿,研究组活产45例;对照组活产49例,死胎1例。两组新生儿85例出生后接受0、1、6月乙肝疫苗10ug和0、1月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注射联合免疫预防处理,积极配合随诊至7月龄。9例早产儿推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至1月龄。抽取两组孕妇所分娩的94例新生儿的脐带血及出生7月龄的婴儿的外周血,通过比较这两组血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定量及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来探讨替诺福韦酯用于母婴阻断的优势。(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资料,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则计量数据以中位数(25%、75%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计数数据,由频数,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三、结果(1)在年龄、体重指数、地理分布、孕产史、发现肝功能异常孕周、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醋酶(Choline esterase,CHE)、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磷(Phosphorus,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定量、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定量检测值,两组研究对象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但两组患者在文化水平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孕妇在治疗4周、治疗8周、产时及产后6周时HBV-DNA阴转(HBV-DNA 定量<100IU/mL)率分别为 4.44%,8.89%,17.78%,24.44%,而对照组均为0%;治疗8周始研究组的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治疗4周时孕妇HBV-DNA定量即下降近31og10IU/mL,治疗8周时下降近5 logioIU/mL,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孕妇在治疗4周、治疗8周、产时及产后6周时ALT复常(ALT浓度<40U/L)率分别为20%,33.33%,66.67%,73.33%,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26%,32%,44%,50%;治疗至产时两组ALT复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及出生7月龄的婴儿外周血HBV-DNA阳性率,研究组为0%,0%,对照组为100%、12.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 阳性率,研究组为8.88%,0%,对照组为100%、12.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血清ALT浓度变化比较:研究组与基线水平比较虽有一过性升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至产时下降的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ST浓度变化比较:研究组至产时与基线水平比较出现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在产后6周与基线水平比较出现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BiL浓度变化比较:研究组在治疗8周与基线水平比较出现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在产后6周与基线水平比较出现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LB、CHE、BUN、CR、P、HB浓度、全血WBC、PLT计数: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浆PT:对照组于产时及产后6周的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且两组间同期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6)研究组的平均分娩孕周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低出生体重率、死胎引产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转诊NICU率及出生缺陷率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两组孕妇发生的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轻微,无1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所娩新生儿研究组无先天性畸形发生,对照组2例出生缺陷,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结论对妊娠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24周后采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提高母婴阻断的成功率有较强的优势,同时对母体的肝功能的恢复,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具有临床价值,药物的不良反应少,且从经济层面分析,使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长并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高翔,贾玉玺,李威,冯骥良[2](2015)在《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490例病因分布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490例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选取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进行产检的无内科合并症的健康孕妇120例作为对照。对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病因分布进行统计,比较妊娠晚期各种合并症对围生儿及产妇的影响。结果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因主要为病毒性肝炎(58.98%)。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晚期合并ICP患者早产、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P<0.05);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早产、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妊娠晚期合并ICP,而产后大出血发生率高于妊娠晚期合并ICP(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ICP、妊娠高血压疾病、HELLP综合征、妊娠急性脂肪肝等均为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发病原因,可不同程度地威胁到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临床上应提高重视程度。

张元[3](2005)在《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126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妊娠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较为常见,轻者对母子无碍,重者可出现早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而危及母子生命。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7月-2004年9月126例妊娠期间现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妊娠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肝功能变化特点及其对母子的影响。结果显示:1、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以晚孕为主,占总研究人数的67%。2、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包括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ICP、妊高征等,其中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79例(占63%),22例为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占17.4%。3、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表现中常见症状有黄疸,恶心、厌食;常见体征为黄疸、水肿、腹水。4、病毒性肝炎组与ICP组在谷丙转氨酶及胆汁酸改变上有显着差异。5、病毒性肝炎组产后出血率显着增高,ICP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显着增加。6、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与非妊娠肝炎患者相比重症肝炎发生率高,且预后差,死亡率高。血浆置换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结论:病毒性肝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高征是引起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不同合并症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妊娠及分娩时母子的危险性。

李薇[4](2014)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且无合并症38例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中的情况。结果两组在产后出血、胎儿早产、孕妇死亡、围生儿死亡、并发症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由于危害性大,倘若未给予积极有效治疗,随着孕周的增加,病情会逐步恶化,从而给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对于本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产前检查和保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在妊娠晚期病情加重导致治疗风险大大增加。

吕璐[5](2014)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方法:抽取医院产科门诊2011年1月份到2013年8月份收治的68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和非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各34例,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经研究,了解到在肝肾综合征、感染、产后大出血和低蛋白血症,以及妊娠结局死亡率和围生儿结局死亡率等方面,重症病毒性肝炎组均要高于非重症病毒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的死亡率较高,预后效果不理想,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及时、加强诊治来提高治疗效果。

范蔚芳[6](2013)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13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130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VHP)住院患者的病因构成、临床类型、发病与孕周及肝损害的关系,以此探讨乙型肝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解放军第180医院收治的130例VHP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VHP患者130例根据肝炎病毒类型进行分类,其中乙型肝炎者123例(94.62%)、丙型肝炎者4例(2.30%)、甲型肝炎者3例(3.08%);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共123例VHP患者中,根据肝损害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轻度肝损害83例,中、重度肝损害40例(包括中度肝损害36例,重度肝损害4例);根据妊娠时间进行分组,130例VHP患者可分为妊娠晚期肝炎组64例和妊娠早中期肝炎组66例(早期妊娠22例,中期妊娠44例)。结果乙型肝炎患者123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大三阳"居多,HBsAg(+)携带率为6.92%。VHP的临床类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多以慢性肝炎为主(61.54%),其次为急性肝炎(19.69%),淤胆型肝炎(16.92%)和肝衰竭(3.85%)。VHP患者肝损害程度与肝炎分度一致,与妊娠晚期肝炎组相比,妊娠早中期肝炎组轻度肝损害患者的比例更高,中度肝损害患者的比例较低。与肝损害轻度组相比,肝损害中重度组患者生产孕周显着减少,24 h出血量显着增加,剖宫产、早产、流产、引产的概率显着增加,住院天数延长和新生儿窒息率升高。结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者常见,妊娠各期均可发病,常好发于晚期。妊娠合并中、重度乙型肝炎可明显影响妊娠结局,导致新生儿指标下降。

张丽武,芦桂珍,庾广聿[7](2012)在《妊娠合并肝炎53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肝炎对母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53例妊娠合并肝炎的病例,将其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进行消化道症状、产后出血、DIC、肝肾综合征、感染、黄疸、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征、分娩结局及围产儿结局比较。结果重症组在产后出血、DIC、肝肾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P<0.05);在妊娠结局上剖宫产、死亡及子宫切除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P<0.05);在围产儿结局上重症组早产、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比非重症组高(P<0.05)。结论妊娠合并肝炎应及早诊治,避免发展为重症肝炎。

陈敬成[8](2012)在《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分析》文中认为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妊娠期孕妇尤其易感染。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及分娩过程又往往加重肝脏损害,可能导致肝细胞大片坏死引起重型肝炎,对母体及胎儿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目前尚没有有效的可评估疾病预后的方法,往往患者就诊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深入认识可能影响母体及胎儿转归的一般危险因素及治疗过程中病情的监测评估,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一部分初步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结局影响——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201例临床分析【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结局影响。【研究方法】收集记录在我院观察治疗的201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组),同时选取周期健康且无合并症的孕妇200名(非肝炎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孕妇结局及胎儿不良结局情况。【结果】肝炎组病例中,病原学感染以乙肝病毒相关为主,有157例,占78.1%(157/201),其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为14.6%(23/157);肝炎组孕妇死亡30例,病死率为14.9%,均为重型肝炎患者。对照组无一例死亡;肝炎组腹水、肝性脑病、感染、电解质紊乱、出血倾向、肝肾综合征、DIC等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肝炎组,且肝炎组发生并发症的病例主要来自重型肝炎患者;非肝炎组无发生流产、死胎、随母体死亡等胎儿不良结局,仅12例早产,且全部存活。肝炎组流产、死胎、早产、随母体死亡等明显高于非肝炎组,且主要来自重型肝炎患者。【结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母体生理情况的变化、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及分娩过程往往加重肝脏损害,其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发展成为重型肝炎,对母体及胎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深刻认识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尤其是其发展成为重型肝炎的有关危险因素及病情检测评估对于改善孕妇及胎儿预后尤为重要。第二部分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预后因素的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对64例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初步认识了解影响孕妇及胎儿转归的一般危险因素及病情监测评估的意义,从而为有效的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降低孕妇及胎儿的病死率。【研究方法】在64例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34例好转病例为好转组,30例死亡病例为死亡组。采用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跟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可能影响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一般相关因素中,孕妇年龄、孕妇职业、孕妇文化程度、产妇类型及所感染病原学类型与孕妇的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妊娠孕周时期越晚、并发症越多、疾病进展越急、胆-酶分离现象明显及肝脏B超结果提示缩小者,孕妇的死亡风险增加,而有正规定期产检意识者及分娩时使用剖宫产者,孕妇死亡风险降低。在治疗监测病情变化的过程中,ALT、AST、ALT/AST比值、GLB、A/G、CHE、TBIL、DBIL、TBA、NH3等,好转组与死亡组组间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PTA、TP、ALB、CHOL、WBC、AFP、Scr、GLU、Ca+比较,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资料的64例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孕妇中,患者共孕育胎儿64例,死亡28例,存活36例,胎儿总死亡率为43.8%(28/64),胎儿以早产儿为主,占48.4%(31/64)。乙型肝炎HBV相关感染多达71.88%(46/64)。母体乙肝组,孕育胎儿46例,死亡23例,存活25例(其中7例为胎儿娩出前母体死亡,胎儿经及时剖宫产术后存活),胎儿死亡率为50%(23/46);母体非乙肝组,孕育胎儿18例,死亡5例,存活13例,胎儿死亡率为27.8%(5/18),两组胎儿结局比较经检验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孕周时期越晚、并发症越多、疾病进展越急、胆-酶分离现象明显及肝脏B超结果提示缩小者,孕妇的死亡风险增加,而有正规定期产检意识者及分娩时使用剖宫产者,孕妇死亡风险降低。出现肝性脑病Ⅳ期、肝肾综合征、DIC、肝性脑病、出血倾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等并发症死亡风险增加,且并发症越多风险越高。CHOL<2.9mmol/L,ALB<30g/L,TBIL>350umol/L,PTA<20%,GLU <2.8mmol/L,Ca+<2.03mmol/L等检查结果均是预后不良指标。

杨鹏雅,林琪,林志鹏,黄倩[9](2010)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9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妊娠与肝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妊娠期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育龄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患者比较。结果:妊娠期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甲型、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部分肝炎病原不明;妊娠合并肝炎以中晚期妊娠为主;随妊娠周数增加,肝炎发病率及重型肝炎发生率、病死率增加;妊娠期肝炎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白蛋白(ALB)显着降低,并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均高于非妊娠肝炎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炎临床特点与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有所不同,对妊娠期肝炎应高度重视,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二、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替诺福韦酯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指标
        2.2 观察指标
        2.3 相关定义
        2.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1 两组患者HBV-DNA定量的变化趋势和HBV-DNA阴转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8周、产时及产后6周随访ALT、AST、TBiL、ALB、CHE浓度变化及ALT复常率的比较
    3. 两组母婴阻断效果的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UN、CR及P浓度变化的比较
    5. 两组患者血HB浓度、全血WBC、PLT计数、血浆PT变化的比较
        5.1 HB浓度比较结果
        5.2 WBC计数比较结果
        5.3 PLT计数比较结果
        5.4 PT比较结果
    6. 两组母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7. 两组住院治疗平均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的比较
    8.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讨论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组原则
    2 替诺福韦酯对妊娠24周后合并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母婴阻断分析
    3 两组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分析
    4 两组产后出血及血HB浓度、全血PLT计数、血浆PT情况的比较分析
    5 替诺福韦酯用药安全性分析
    6 本研究存在缺陷与不足
结论
英文缩略词
参考文献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进展与争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490例病因分布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病因分布
    2.2妊娠晚期合并症对围生儿的影响
    2.3妊娠晚期合并症对产妇的影响
3讨论

(3)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1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妊娠急性脂肪肝的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126 例临床分析
提要
英文缩写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4)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5)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分娩结局与围生儿结局的死亡情况对比:
3 讨论

(6)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1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VHP的病因构成
    2.2 VHP的临床分型构成
    2.3 VHP与肝损害程度
    2.4 不同孕期组肝损害程度的比较
    2.5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妊娠结局、新生儿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VHP病因构成及临床类型
    3.2 VHP与肝损害程度及孕周的关系
    3.3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围生儿及产后结局的影响

(7)妊娠合并肝炎5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症状与体征
    2.2 分娩结局
    2.3 围产儿结局
3 讨论

(8)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专业名词缩写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初步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结局影响——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201 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预后因素的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评价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检查:
    2.2 临床类型:见表1。
    2.3 发病与妊周的关系:见表2。
    2.4 不同妊娠时期对胎儿的影响:见表3。
    2.5
    2.6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见表5。
    2.7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四、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替诺福韦酯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D]. 李娟. 苏州大学, 2019(04)
  • [2]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损害490例病因分布及预后分析[J]. 高翔,贾玉玺,李威,冯骥良. 中国现代医生, 2015(13)
  • [3]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126例临床分析[D]. 张元. 吉林大学, 2005(06)
  • [4]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 李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6)
  • [5]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8例临床分析[J]. 吕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6)
  • [6]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130例临床分析[J]. 范蔚芳. 医学综述, 2013(18)
  • [7]妊娠合并肝炎53例分析[J]. 张丽武,芦桂珍,庾广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35)
  • [8]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胎儿结局分析[D]. 陈敬成. 广州医学院, 2012(08)
  • [9]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9例临床分析[J]. 杨鹏雅,林琪,林志鹏,黄倩. 现代医药卫生, 2010(06)

标签:;  ;  ;  ;  ;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