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附睾/睾丸穿刺联合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治疗重度男性因素不孕症

经皮附睾/睾丸穿刺联合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治疗重度男性因素不孕症

一、经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结合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论文文献综述)

耿冬峰[1](2021)在《不育男性遗传学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及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回顾性分析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AZF微缺失夫妇的IVF/ICSI生育结局,研究这些遗传学异常对生育及子代健康的影响。此外,挖掘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男性不育夫妇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临床咨询和诊疗工作,起到参考和指导的作用。本研究从以下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1、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2、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3、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4、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关键指标:1、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指标,包括受精率、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2、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包括平均孕龄、分娩率、早产率、双胎率、出生体重、活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一、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产前遗传中心因男方因素或男女双方因素首次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根据相应筛选标准共纳入2800对夫妇。按男方染色体核型是否异常分为染色体异常组(46对)、染色体多态性组(136对)和染色体正常组(2618对)。分别统计和比较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1、染色体异常组的受精率显着低于染色体正常组(71.18%vs 78.55%,P<0.05),染色体异常组的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显着高于染色体正常组(58.90%vs 49.25%,78.57%vs 63.24%,P<0.05),其它实验室及妊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异常的不同类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结构异常组的受精率均显着低于染色体正常组(72.12%,69.18%,vs 78.55%,P<0.05),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结构异常组的优质胚胎率均显着高于染色体正常组(59.11%,58.43%,vs 49.25%,P<0.05),其它实验室及妊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染色体多态性组的各实验室及妊娠指标与染色体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多态性的不同类型中,D/G异常组的受精率显着低于染色体正常组(74.64%vs 78.55%,P<0.05),Y染色体多态性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显着高于对照组(84.66%vs 78.55%,78.41%vs 65.99%,P<0.05);其它各项实验室及妊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染色体异常组与染色体正常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染色体数目异常组、染色体结构异常组与染色体正常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染色体多态性组与染色体正常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多态性的不同类型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组的出生缺陷率统计学上高于染色体正常组(18.18%(2[双胎,髋关节发育不良]/11)vs 1.61%(23/1433),P<0.05),其它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均负面影响IVF/ICSI受精,对胚胎发育质量、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2、整体上,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受精、胚胎发育质量、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负面影响。D/G组异常可能降低受精率,但影响不大。3、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染色体多态性及其不同类型对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二、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产前遗传中心因男方因素或男女双方因素首次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根据相应筛选标准共纳入921对夫妇。按AZF是否缺失分为AZF缺失组(143对)与AZF正常组(778对)。分别统计和比较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1、AZF微缺失组的实验室及妊娠指标与AZF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AZFc区不同缺失类型中,gr/gr缺失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可用囊胚形成率、种植率均显着高于AZF正常组(83.37%vs 77.25%,77.68%vs 69.02%,43.56%vs 33.47%,62.16%vs 43.28%,P<0.05),b1/b3缺失组的2PN受精率显着低于AZF正常组(57.63%(68/118)vs 69.02%(5771/8361),P<0.05)。3、不同精液质量组中,无精子症患者AZF微缺失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显着低于AZF正常组(58.42%vs 77.31%,54.46%vs 70.37%,P<0.05);严重少精子症患者AZF微缺失组的受精率、生化妊娠率显着低于AZF正常组(74.71%vs 78.30%,60.00%vs 73.33%,P<0.05);少精子症患者AZF微缺失组的各项实验室及妊娠指标与AZF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精子浓度正常患者AZF缺失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高于AZF正常组(83.99%vs 76.57%,70.68%vs 64.07%,P<0.05)。4、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AZF微缺失组与AZF正常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AZFc区不同缺失类型的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与AZF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不同精液质量组,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AZF微缺失组与AZF正常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整体上,AZF微缺失对IVF/ICSI受精、胚胎发育质量、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妊娠结局无负面影响。但AZFc区b1/b3缺失可能降低正常受精率。2、AZF微缺失影响不同精液质量不育男性的IVF/ICSI受精,负面影响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受精率。3、AZF微缺失、AZFc区不同缺失类型均对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4、AZF微缺失对不同精液质量不育男性的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三、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产前遗传中心因男方因素或男女双方因素首次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根据相应筛选标准共纳入930对夫妇。按男方AZF、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组(12对)、单纯染色体核型异常组(57对)、单纯AZF微缺失组(140对)、AZF与染色体均正常组(721对)。分别统计和比较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1、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组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生化妊娠率,显着低于单纯染色体核型异常组、单纯AZF微缺失组、AZF与染色体均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34.44%vs 57.24%,47.27%,48.30%;34.48%vs 50.47%,51.78%,49.69%;18.97%vs 35.05%,35.04%,33.47%;41.67%vs 73.68%,68.57%,68.52%,P<0.05)。2、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单纯染色体核型异常组、单纯AZF微缺失组、AZF与染色体均正常组之间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呈现降低的趋势(临床妊娠率41.67%vs 64.91%,60.00%,60.19%;种植率33.33%vs 48.62%,41.90%,43.28%)。3、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组与单纯染色体核型异常组、单纯AZF微缺失组、AZF与染色体均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不育男性IVF/ICSI受精无明显影响,对胚胎发育质量和胚胎发育潜能有负面影响。对临床妊娠结局可能有负面影响。2、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四、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产前遗传中心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根据相应筛选标准共纳入2766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健康活产结局进行分组。通过Logistic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然后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挖掘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构建不育男性健康活产结局的评估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结果:1、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女方不孕类型、男方不育类型、窦卵泡数(AFC)、女方体重指数、HCG日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女方基础FSH、精液质量、移植胚胎数、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周期类型、移植胚胎类型是与健康活产结局相关的变量(P<0.05)。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ZF微缺失与健康活产结局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精液质量、优质胚胎数、移植周期类型、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类型、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是与健康活产结局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3、构建健康活产结局的评估模型P如下:P=1/(1+exp(-y)),其中y=-0.616×(女方年龄<35=1,35≤年龄<40=2,≥40岁=3)+(精子浓度正常=0,无精子症=0.331,严重少精子症=0.186,少精子症=-0.210)+0.083×(优质胚胎数,>15以15计算)+(冻融移植周期=0.333,新鲜移植周期=0)+(移植胚胎数1个=0,2个=0.598,3个=0.250)+(囊胚=0.482,卵裂期胚胎=0)+(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6mm=0,710mm=2.017、≥11mm=2.586)-2.847。本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252.6,P<0.001)。ROC曲线下面积=0.665,95%CI:0.644-0.685,P<0.001。P=0.433作为诊断界点,对应的敏感度为69%,特异性为56%。根据回归模型绘制了列线图,C指数为0.665,校准图显示根据列线图估计的健康活产概率和真实的发生频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1、发现影响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主要因素。2、女方年龄是健康活产结局的不利因素。3、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为2个、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无精子症、冻融周期移植、囊胚移植,是健康活产结局的有利因素。4、成功构建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的评估模型,绘制了预测健康活产概率的列线图。

郑义[2](2020)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精子来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无精子症(azoospermia)为一种导致成年男性不育的重要致病原因,其中约略有60%[1]都是表现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病因大致可区分表现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两种主要因素。此类患者在自然状况下几近没有成功获得有与其具有血缘关系的下一代的可能。而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成功得到广泛应用之后,泌尿外科医生发现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或睾丸精子抽吸术(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TESA)获得 NOA患者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子进行显微注射来有效地帮助NOA患者夫妇受孕,从而可以得到他们的血亲后代。但是NOA患者精子行ICSI的平均助孕结局的成功率仅为25%[2]。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获取NOA患者助孕结局的具体预测因素,以保证临床意思能够在他们进行取精及ICSI术前或检查时给予他们合适的助孕临床诊断建议。然而不同来源的NOA患者精子对其行ICSI助孕结局的潜在影响目前仍然尚无明确定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即通过对精子的来源这一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深入地探究其他对于NOA患者精子行ICSI的助孕结局的预测的具有一定可参考影响的预测因素,进一步指导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案。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查阅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进行ICSI治疗的937个新鲜取卵精子移植周期,依据移植精子的来源及NOA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NOA行PESA组(A组)、原发性NOA行TESA组(B组)、继发性NOA行PESA组(C组)、继发性NOA行TESA组(D组)。分别比较各种助孕相关研究指标及患者的助孕结局。同时基于目前已知的数据及相关研究结论建立了回归模型,分析NOA患者的助孕结局的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A、B组间及C、D组间在男女双方的年龄、不育年限、女方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男方FSH明显低于B组(P<0.001);A组的正常受精率(P<0.001)、优质胚胎率(P=0.021)、每卵优胚率(P<0.001)显着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间女方FSH、女方hCG注射日雌二醇(E2)、成熟MⅡ卵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男方FSH高于C组(P<0.001);C、D组间女方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女方hCG注射日雌二醇(E2)、成熟MⅡ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每卵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纳入全部937个周期,NOA患者行ICSI的成功助孕与较低的女方年龄、较长的夫妇不育年限和较低的女方FSH水平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615,以上预测因素具有中等判别能力。研究结论NOA患者的不同来源精子对ICSI胚胎发育无显着影响,可使患者获得相似的助孕结局,不能作为助孕预测因素。NOA的病因(原发/继发)、男方年龄、女方体重指数、男方卵泡刺激素、女方hCG注射日雌二醇不能作为预测助孕结局的因素。较低的女方年龄、较长的夫妇不育年限和较低的女方FSH水平对良好的助孕结局有预测作用。

孟凡娥[3](2020)在《精子DNA碎片化指数与精液参数和IVF/ICSI助孕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需要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ET)助孕治疗的不育男性进行精液常规检测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Sperm 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的检测。探讨:(1)精子DNA碎片化指数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2)精子DNA碎片化指数与IVF/ICSI-ET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02月-2018年10月首次就诊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需要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助孕的927对(1167个取卵周期)夫妇中的不育男性行精液常规检测,并选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检测精子DFI,按精子DFI值的大小分为三组(A组DFI≤15%,B组15%<DFI<30%,C组DFI≥30%),然后对三组的精液常规参数、IVF/ICSI助孕的主要临床结局(累积活产率)和次要临床结局(种植率、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DFI分组女性患者一般情况的组间比较:B组的女方年龄大于A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年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因素的组间比较(女方因素、男方因素、双方因素、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女方体重指数、促卵泡生成素、窦卵泡数、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女方吸烟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DFI分组患者促排卵情况组间比较:各组的受精方式之间(IVF、ICSI)存在明显差异(P<0.001);各组的促排方案、促性腺激素(Gn)总天数、促性腺激素(Gn)总量、获卵数、受精数、卵裂数、2PN数、D3天优质胚胎数、D3天可用胚胎数、卵裂率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DFI分组男方一般情况及精液参数组间的比较:A组(31.04±33.5)与B组(32.00±3.57)、A组(31.04±33.5)与C组(32.71±3.25)的小于40岁男方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男方年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40岁的男方年龄,男方吸烟、精液浓度、精子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百分比之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A组的精液浓度、精子活率、精子正常形态百分比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各组体重指数、禁欲天数、液化时间、精液PH、精液体积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不同DFI分组IVF/ICSI助孕结局的组间比较:各组的主要妊娠结局(累积活产率)、次要妊娠结局(种植率、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之间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5)主要妊娠结局(累积活产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通过前向法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该模型的Hosmer和Lemeshow检验拟合度χ2统计值为10.24(P=0.249),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数据(P>0.05),排除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因素、受精方式、男方吸烟、精子浓度、精子活率及精子正常形态学等混杂因素,结果显示:男性不孕因素(OR=0.602,95%CI 0.423-0.858,P=0.005)对累积活产率影响显着,排除混杂因素后DFI分组(OR=0.759,95%CI 0.536-1.076,P=0.121)对累积活产率的影响不显着,余变量对累积活产率的没有影响。见表3.5结论:精子DFI与精液浓度、精子活率、精子正常形态学呈负相关,与精液量无关。精子DFI与IVF/ICSI-ET的活产率(/取卵周期)、种植率、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孙玲[4](2020)在《不同取精方法对无精子症患者辅助生殖助孕结局分析》文中认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10%-15%的育龄夫妇患有不孕不育症,且病因复杂。目前学者普遍接受的不孕不育症按病因诊断分为女性不孕症,约占60%-70%;而其中男性因素导致的不育症约占30%左右,有文献报道男性因素占30%-50%[1];在当今社会,生活环境、食物、药物、生活习惯等均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使男性不育症患者在持续不断增加。在男性不育因素中,包括精液异常、性功能异常及免疫因素等因素。在精液质量异常中,无精子症是最为严重的指标,占到了男性不育的约15%。根据输精管道是否通畅可将无精子症分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梗阻性无精子症。近20年来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1992年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诞生解决了严重少弱畸精症的不育问题[2]。1993年Craft等[3]首次采用睾丸活检术使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获得精子后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妊娠成功;1995年,Devroey等[4]利用睾丸精子抽吸术联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TESE-ICSI)术使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成功妊娠,此后TESA-ICSI成为无精子症患者的常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案,无精子症患者拥有自己的后代成为可能。1998年Schlegel[5]首次报道了显微切开取精术治疗NOA具有损伤小,针对性强、精子检出率高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取精技术。男性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给以前被认为是无法治疗的生精功能障碍所致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显微外科输精管吻合和输精管附睾吻合技术的革命是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着的改善,成为部分OA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ICSI治疗结局是否存在差异,一直是临床的研究热点,但结论仍不统一。目前对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取精结果成功与否在术前无法正确判断,有一部分患者即使行显微取精术,仍无法获得精子,也有一部分患者行睾丸穿刺活检阴性便放弃进一步行其他取精操作的情况发生,若后期行显微取精还是有机会发现精子。目前现有的临床技术手段对于显微取精的结果预测能力较低,这也导致了一部分患者得不到潜在的最优的临床治疗,因此,临床上筛选真正适合行显微取精手术的患者,并找到术前能够预测取精手术结果的指标尤为重要。研究目的1.通过不同外科手术方法获取的精子行ICS治疗结局的影响以及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与睾丸精子发生对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2.通过分析NOA患者行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的精子获得率,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分析Micro-TESE联合ICSI的助孕疗效,通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数据,为临床医疗手段选择提供理论基础。3.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NOA)症患者行Micro-TESE的获精成功率及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结局。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8年05月-2019年0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男性无精子症行不同手术方法取精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组(Micro-TESE),睾丸穿刺抽吸组(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TESA),经皮附睾穿刺取精组(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比较三组间的受精率、胚胎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两两进行比较、随访并统计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婴出生率。2.将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的128例NOA患者,根据是否获得精子,分为获精组(43例)和未获精组(85例),比较患者的年龄、睾丸体积以及生殖激素水平。3.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本院男科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行Micro-TES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07年McLachlan提出的NOA分类,将其分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upporting cell syndrome,SCOS)15例,生精细胞成熟阻滞者(Maturation arrest,MA)11 例,生精功能低下者(Hypo-spermatogenesis,H-S)7例,三种不同病因先天性35例,获得性8例,特发性51例,对其中获取精子的患者行ICSI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年龄、睾丸体积、激素水平。获精后行ICSI后的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1.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Micro-TESE)组共37周期,经皮附睾穿刺取精(PESA)组175周期、睾丸穿刺抽吸组(TESA)20周期,将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Body Mass index,,BMI)、男方BM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年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2.将三组间行ICSI后的受精及妊娠结局比较,发现三组间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将Micro-TESE组、PESA组、TESA组三组获取精子行ICSI后比较,三组间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128例NOA患者接受Micro-TESE手术,43例获得精子,总体精子获得率33.59%,其中获得性的NOA获精率较高为83.3%,先天性的NOA组取精率为34.29%,特发性的NOA取精率为25.5%,三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先天性与获得性、特发性与获得性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5.三种不同病因的NOA患者获取精子后行ICSI,三组间获卵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相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三组之间在受精率比较,发现获得性NOA患者的受精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6.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NOA患者,发现生精功能低下组获精率高于成熟细胞阻滞组高于唯支持细胞综合征,三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7.将128例接受睾丸显微取精术患者根据是否获取精子分为获精组和未获精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年龄、睾丸体积及生殖激素水平,预测能影响睾丸显微取精成功率的因素。获精组vs未获精组在FSH水平(20.34±9.26 vs 8.19±5.37)IU/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精组vs未获精组在LH水平(6.81±6.51 vs 6.37±10.48)IU/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在年龄、睾丸体积、雌二醇、睾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7。8.36例不同病理类型NOA患者,其中SCOS 15例,MA 14例,H-S 7例,性激素检测分析提示卵泡雌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值为SCOS组、MA 组、H-S 组为(8.01±6.37)、(8.08±5.10)、(25.43±10.73)IU/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值为 SCOS 组、MA 组、H-S 组为(4.12±2.34)、(4.52±2.84)、(7.74±3.71)IU/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年龄、睾丸体积、睾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8。9.三组不同病理类型的NOA患者获得精子并全部行ICSI注射,其中三组之间的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9。结论1.在三组中Micro-TESE组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低于TESA组和PESA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高于TESA组和PESA组,但三组间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不同病因中的NOA患者中,获得性NOA患者的获精率最高,三组间患者的年龄、睾丸体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生殖激素水平FSH、LH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ICSI后发现获得性NOA的受精率高于先天性、特发性NOA。但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获取精子的有效手段,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NOA患者取精成功率,三组间在年龄、睾丸体积、睾酮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SH、LH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获精率高于MA组高于SCOS组。

于洋[5](2019)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行显微取精获精结局的预测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术前和术中的各项指标的研究及评估,寻找对显微取精(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获精结局有预测价值的方法及评估手段,为临床医生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Micro-TESE的189例NOA患者。通过对NOA患者临床指标,病因,病理,术中睾丸曲细精管的评估,以预测显微取精的成功率及指导手术方案。术前常规临床指标包含临床病因,临床指标(年龄,睾丸体积,生殖激素)及常规病理学诊断;术中评估指标包含曲细精管均一性及曲细精管直径。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包含遗传学病因)的进一步检测及分类,病理的进一步分类。常规临床指标的分类方法:(1)年龄:≤30岁组,>30岁组;(2)睾丸体积:≤5ml组,5-10ml组,≥10ml组;(3)促卵泡刺激素(FSH):≤12.4m IU/l组,12.4-24.8m IU/l组,≥24.8m IU/l组;(4)促黄体生成素(LH):≤8.6m IU/l组,8.6-17.2m IU/l组,≥17.2m IU/l组;(5)睾酮(T):≤9.9nmol/l组,>9.9nmol/l;(6)病因:克氏综合征(KS),Y染色体微缺失,隐睾,睾丸炎,特发性NOA;(7)常规病理分型: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生精阻滞(MA),生精功能低下(HS),透明样变。新的研究方法如下:(1)增加染色体核型检查的核型数,寻找小比例的嵌合型KS与获精的相关性。(2)高通量测序法增加Y染色体微缺失检查的STS位点,明确缺失的片段及新的STS缺失位点。(3)基因捕获测序技术筛查基因突变位点。(4)病理一致性分型:根据是否仅含有单一的病理组织类型进一步分为8类:完全型SCOS,混合型SCOS,完全型MA,混合型MA,完全型HS,混合型HS,完全型透明样变,混合型透明样变;(5)术中评估方法:(1)术中曲细精管均一性:均一曲细精管组,不均一曲细精管组;(2)曲细精管直径:≥100μm组,<100μm组。结果:1.总获精率:入组189例,获精61例,获精率为32.3%。2.ROC曲线显示病理,睾丸体积,T具有预测价值。3.临床指标分析(1)获精组T水平和睾丸体积显着低于未获精组(P=0.038;P=0.013)。(2)睾丸体积分组:≤5ml组的获精率显着高于5-10ml组(P<0.001)以及≥10ml组(P=0.032)。(3)T水平分组:≤9.9nmol/l组获精率显着高于>9.9nmol/l组(P=0.009)。(4)年龄,FSH,LH对获精率无影响,无统计学差异。4.病因学分析(1)获精率:特发性NOA获精率显着低于克氏综合征(P=0.001)和隐睾组(P<0.001)。(2)各种病因的获精组与未获精组的获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克氏综合征:增加染色体核型检查数可以测出小比例嵌合型KS,含有46,XY正常核型的嵌合体获精率增高。(4)Y染色体微缺失:高通量测序方法可检测新的缺失位点,明确具体缺失的区域及大小,较常规PCR方法更具优势。(5)基因筛查:基因捕获测序共检测NOA患者35例,5例为阳性结果,检出率为14.3%。发现的变异基因分别为TEX11,KISS1R,HSF2,NR5A1,DNAH11。其中TEX11,HSF2,NR5A1具有NOA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病因结合临床指标分析:(1)在特发性NOA中,睾丸体积≤5ml且FSH≥24.8m IU/ml获精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且FSH 12.4-24.8m IU/ml组(P=0.026)。(2)在特发性NOA中,睾丸体积≤5ml且任一LH组获精率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组且LH 8.6-17.2m IU/ml组(三组均P<0.05)。(3)在特发性NOA中,当睾丸体积≤5ml且T水平正常的获精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组且T水平低下组(P=0.006)及正常组(P=0.01);睾丸体积≥10ml且低T水平组获精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组且低T水平组(P=0.041)。6.病理组织学分析(1)获精率:SCOS组的获精率显着低于HS组(P<0.001)和透明样变组(P=0.001);MA组的获精率显着低于HS组(P=0.002)。(2)SCOS获精组睾丸体积显着低于未获精组(P=0.002)。其他病理分型无统计学差异。7.病理结合临床指标分析:(1)SCOS组中,睾丸≤5ml组获精率显着高于睾丸体积5-10ml组(P=0.043)及≥10ml组(P=0.016)。(2)透明样变性组中,LH水平8.6-17.2m IU/ml获精率显着高于LH≥17.2m IU/ml(P=0.041)。(3)MA组和HS组中,低T水平获精率显着高于正常T水平组(分别为P=0.026;P=0.004)。其他无统计学差异。8.病理组织单一性分析(1)获精率:混合型病理组织组显着高于单一型病理组织组(P<0.001),混合型SCOS获精率显着高于单一型SCOS(P=0.019)。(2)单一型病理获精组的T水平显着低于未获精组(P=0.024);混合型病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9.术中评估(1)获精率:不均一曲细精管组的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P<0.001);一侧未获精,不均一组的对侧睾丸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P<0.001)。(2)获精组与未获精组获精率无统计学差异。10.病因/病理结合术中评估(1)在特发性NOA(P<0.001)及克氏综合征(P=0.007)组中,不均一曲细精管组的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其他无统计学差异。(2)特发性NOA一侧未获精,不均一组对侧睾丸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P=0.007)。(3)SCOS组及透明样变性组,不均一曲细精管组的获精率显着高于均一组获精率(P=0.003,P=0.002)。其他无统计学差异。(4)SCOS组中,曲细精管直径≥100μm的获精率显着低于<100μm组(P<0.001)。≥100μm组行对侧睾丸手术31例,全部未获精。结论:1.睾丸体积≤5ml或者睾酮≤9.9nmol/l对获精率具有较低的预测价值。2.不同病因中,特发性NOA获精率低,当其结合睾丸体积及生殖激素时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增加克氏综合征患者核型检测数量可以找到小比例嵌合,含有46,XY嵌合体克氏综合征获精率高;致病基因筛查可以发现未知的病因,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3.睾丸病理组织分型中,唯支持细胞综合征获精率显着低于生精功能低下,对NOA获精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病理组织分型结合不同临床指标以及病理组织的单一性分型进一步提高了获精率预测的准确性。4.特发性NOA或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结合术中评估为均一型曲细精管时,或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结合曲细精管直径≥100μm时一侧睾丸未获精,另一侧获精率极低,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可行另一侧睾丸的浅层手术甚至取消手术。

顾怡栋[6](2019)在《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对非梗阻性无精症睾丸穿刺取精术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取精术(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TESA)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男性科门诊就诊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48例,入选患者均行体格检查、生殖激素水平检测、经阴囊及经直肠超声检查,阴囊超声检查提示睾丸体积至少有一侧≥6.0m L。采用Siemens Acuson Oxana 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内置声脉冲辐射力(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成像VTIQ技术软件。48例患者分为VTIQ组与常规超声组,并依据睾丸体积分为3个亚组(≥6.0m L且<8.0m L组11例;≥8.0m L且<10.0m L组33例;≥10.0m L组4例),分别比较不同睾丸体积亚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穿刺侧睾丸体积、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之间有无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VTIQ组患者TESA前行经阴囊超声检查,并利用VTIQ技术检测双侧睾丸最大切面上不同区域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常规超声组患者在TESA前仅行阴囊超声检查。两组均选取双侧睾丸中体积较大的一侧行TESA,如双侧睾丸体积相同则选取右侧睾丸行TESA。VTIQ组患者依据VTIQ显示组织硬度最软的区域在超声引导下行TESA,常规超声组患者于睾丸中部最厚处行TESA。以生殖中心胚胎实验室报告找到成熟精子并且病理科报告发现精子为TESA获取精子的诊断标准,分别比较不同睾丸体积亚组获精患者数有无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结果48例NOA患者中,不同睾丸体积亚组患者在年龄、不育年限、穿刺侧睾丸体积、FSH、LH、T、E2水平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以生殖中心胚胎实验室报告找到成熟精子并且病理科报告发现精子为TESA获取精子的诊断标准,11例睾丸体积为≥6.0m L且<8.0m L亚组的患者中,VTIQ组与常规超声组在获精患者数量上无显着差异(P>0.05);33例睾丸体积为≥8.0m L且<10.0m L亚组的患者中,VTIQ组与常规超声组在获精患者数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睾丸体积≥10.0m L亚组的患者,VTIQ组与常规超声组在获精患者数量上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VTIQ通过提供组织的绝对量化指标,可以量化反映组织内部弹性变化。对于仍然可能存在局灶性生精区域的睾丸(如本研究中睾丸体积为≥8.0m L且<10.0m L亚组的患者),VTIQ技术通过提供睾丸组织的绝对量化指标来初步评估睾丸生精功能,为NOA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超声视角,拓宽了超声诊断的范围,有助于这些患者TESA前测穿刺取精成功率的预测,同时为选择穿刺路径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于官令[7](2019)在《超低温冷冻微量睾丸精子在辅助生殖助孕周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评估对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获取的微量精子在超低温冷冻后的复苏效率,并比较冻融后的TESA来源精子与新鲜TESA精子在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的临床结局。研究方法:超低温冷冻技术在人类辅助生殖中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卵细胞,精子,胚胎冷冻等。正常男性精子冷冻技术十分成熟,广泛应用于各大人类精子库。但是无精子症患者行TESA后获得的精子由于精子密度低,活率差,采用常规精子冷冻方法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摸索了微量精子冷冻技术,结合ICSI应用于严重男性因素不孕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ICSI治疗的273例无精子症患者共273个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行ICSI治疗精子来源不同,分为冷冻TESA精子组和新鲜TESA精子组。将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活检所获的TESA精子提前冷冻,在取卵日将冷冻精子解冻后找到可用精子行ICSI,这部分治疗周期归为冷冻TESA精子组,共79个周期。将新鲜TESA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的周期归为新鲜TESA精子组,共194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冷冻TESA精子组与新鲜TESA精子组间男女方平均年龄、女方平均身体质量指数、平均不孕年限、基础促卵泡激素(FSH)水平、hCG日雌二醇(E2)水平、Gn使用总剂量、卵巢刺激持续时间、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基础临床资料数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冷冻TESA精子组的正常双原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优质囊胚率(73.4%、54.5%、60.1%)与新鲜TESA精子组(71.4%、55.3%、6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两组中质量差的胚胎发育形成囊胚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冷冻TESA精子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56.7%、29.0%)与新鲜TESA精子组(50.4%、27.2%)相比,冷冻组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均高于新鲜精子组,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冷冻TESA精子组总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出生率分别为42.7%、55.1%、14.8%、45.7%,新鲜TESA精子组总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出生率分别为47.3%、61.7%、13.6%、51.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TESA精子冷冻复苏后行ICSI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取精对睾丸带来的损伤,减少患者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对无精子症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关于微量TESA精子冷冻复苏后行ICSI治疗对新生儿个体发育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结果追踪加以探讨及验证。意义:微量精子冷冻,能够减少反复手术对男性患者身体的伤害,极大程度保存了患者生育力,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国内生殖中心正式开展这项技术的并不多,本研究为微量精子冷冻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临床资料和经验,为微量精子冷冻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本研究首次采用麦管为冷冻载体,结合冷冻保护剂冷冻微量睾丸精子。这种冷冻方法的精子回收率与正常精子冷冻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经过前期大量预实验,精子回收率较高,并且操作简便,适合实验室实际工作需要。同时研究中使用复苏后的精子行ICSI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结局,各项数据都无显着性差异。

黄大雄[8](2018)在《无精子症睾丸活检时高倍镜下寻找精子的临床意义及其ICSI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无精子症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在男性不育人群中的比例可达到10%-20%,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点难点。无精子症通常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其中NOA在无精子症中约占60%左右,是目前辅助生殖技术面临的一个难题,外科手术取精结合ICSI已经成为NOA患者重要的助孕治疗方案。无精子症患者辅助生殖治疗的关键是要找到活动精子,在外科手术取精之前需要对无精子患者的睾丸生精功能进行评估,那么如何有效评估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生精功能,准确预测睾丸精子获取概率是男科医生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即使是睾丸病理活检也不能完全准确预测精子检出率,因此,在睾丸活检的同时于高倍显微镜直视下寻找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精子,是对睾丸病理检查的有益补充,目前尚无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精子查找结果与睾丸病理分型及血清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此外,高倍显微镜下精子是否活动对ICSI的临床结局有无影响尚无报道,因此,我们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探索。研究目的1.探讨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精子检出结果与睾丸病理分型及性激素水平的关系。2.探讨高倍显微镜直视下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精子是否活动对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3.探讨不同生精功能低下水平的精子行ICSI的临床结局是否一致。资料与方法收集413名在我中心行睾丸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包括性激素水平、睾丸病理报告、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是否可见精子及精子是否活动等资料,其中有130名患者进一步在我中心行ICSI。另外收集322对夫妇因男方无精子症行ICSI的资料。1.完善进入周期前相关资料,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和体格检查,精液、性激素、染色体、Y微缺失等相关检查;2.进行睾丸活组织检查,根据病理及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高倍镜下检查结果分组,在外院行睾丸活检的患者需借病理切片到我院会诊;3.女方取卵日男方行PESA或者TESA取精并进一步行ICSI;4.收集相关数据,分组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高倍镜下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可见活动精子组的睾丸生精功能良好,病理表现为生精功能正常、轻、中度低下(100.0%,115/115)。高倍镜下可见不动精子组的睾丸生精功能绝大部分优良,病理多表现为生精功能正常、轻、中度低下(94.3%,181/192),但其中有8例表现为重度生精低下,3例表现为生精阻滞。高倍镜下未见精子组的睾丸生精功能差,病理多表现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生精阻滞及重度生精不良(97.2%,103/106),但其中3例表现为中度生精低下。2.睾丸生精功能正常,轻、中、重度低下、阻滞及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组总的精子检出率分别为 1 00.0%、100.0%、96.2%、25.8%、12.0%、0.0%;活动精子检出率分别为41.0%、41.9%、29.5%、0.0%、0.0%、0.0%;不活动精子的检出率分别为59%、58.1%、66.7%、25.8%、12.0%、0.0%,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睾丸生精功能越好精子检出率越高。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未见精子组睾丸体积、激素水平与可见活动精子、不动精子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以睾丸活检组织细胞悬液中是否能找到成熟精子为标准,睾丸病理分型、INHB、FS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5、0.897、0.881。通过Youden指数分析,INHB临界值为91.31 pg/ml(敏感度93.1%,特异性77.8%);FSH临界值为6.73 pg/ml(敏感度87.1%,特异性81.9%)。3.不同生精功能组间年龄、睾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睾丸体积、INHB、FSH、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睾丸体积、FSH、INHB、LH的AUC值分别为0.625、0.573、0.592、0.550,对区分睾丸病理状态的价值较低。4.高倍镜下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可见活动精子组与不动精子组行ICSI的临床结局无显着性差异。睾丸生精功能正常、轻、中、重度低下的正常受精率依次为67.4%、66.7%、63.2%、47.1%,生精功能重度低下组的正常受精率较其它组显着降低。不同生精功能组间的卵裂率、优良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娩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中可见精子(活动或不活动)的患者睾丸生精功能良好,尤其是可见活动精子组的睾丸病理分型均为生精功能正常及轻、中度低下,而组织悬液未见精子组其生精功能较差,因此,该方法是对睾丸病理的有益补充。2、睾丸病理是预测睾丸取精成功率最有效的指标;INHB和FSH虽然不能不能取代睾丸活检病理评估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生精功能,但是能用于术前初步评估睾丸生精小管中是否存在成熟精子。3、高倍镜下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精子是否活动不影响ICSI临床结局。4、睾丸生精功能重度低下只影响ICSI的正常受精率,对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培养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分娩率无影响。

邓李文,罗开玲[9](2018)在《不同手术取精方式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不孕症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多,这不仅是一种疾病也是目前复杂的社会问题。目前对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获取精子而进行体外受精,用于后续的辅助生殖技术,提高不孕症夫妻成功受孕的机会,不同的取精方式是否会影响临床效果,对此,本文是介绍不同手术取精方式临床效果、安全性及适应证,以期能为临床快速选择适当取精方式提供有利理论证据。

张琴,苏占营,吴成亮,辜敏,巢时斌[10](2017)在《分析检测精子来源与活力对ICSI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常规手淫取精、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睾丸活检术三种不同方式获得新鲜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助孕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科室采用ICSI助孕的103新鲜周期。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45例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常规手淫取精获得精子助孕、B组:23例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获得附睾精子助孕、C组:35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睾丸活检获得睾丸精子助孕)女方均为年龄在25岁到37岁生育力筛查正常或单纯因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育。比较三组的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A组、B组、C组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为72.91%VS 76.91%VS 71.91%;42.55%VS 51.55%VS 48.55%;32.14%VS 38.14%VS 35.27%;53.33%VS 56.52%VS 54.29%(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精子行ICSI助孕后结局相近,来源不同精子可能不是影响ICSI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二、经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结合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结合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论文提纲范文)

(1)不育男性遗传学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及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染色体异常
        1.1.1 染色体数目异常
        1.1.2 染色体结构异常
        1.1.3 染色体多态性
    1.2 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异常
        1.2.1 Y染色体亚显微缺失
        1.2.2 gr/gr缺失
    1.3 X染色体连锁和常染色体基因突变
    1.4 遗传学检测异常不育男性生育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精液常规检测
        2.3.2 血清生殖激素检测
        2.3.3 染色体核型分析
        2.3.4 AZF微缺失检测
        2.3.5 遗传咨询
        2.3.6 IVF、ICSI促排卵及卵子获得
        2.3.7 精子的获得及优选方法
        2.3.8 IVF、ICSI授精方法
        2.3.9 胚胎培养与胚胎评估
        2.3.10 胚胎移植及妊娠检测
        2.3.11 患者随访
        2.3.12 观察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3.1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分组
    3.2 结果
        3.2.1 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分析
        3.2.2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不育男性精液质量分析
        3.2.3 染色体核型异常不育男性的IVF/ICSI妊娠结局分析
        3.2.4 染色体核型异常不育男性的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分析
    3.3 讨论
        3.3.1 不育男性人群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及异常类型
        3.3.2 不育男性染色体异常类型与精液质量
        3.3.3 染色体异常与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3.3.4 染色体多态性与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3.3.5 染色体异常与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的关系
        3.3.6 染色体多态性与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的关系
    3.4 小结
第4章 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
    4.1 研究对象
        4.1.1 研究对象分组
    4.2 结果
        4.2.1 不育男性AZF微缺失情况分析
        4.2.2 AZF微缺失与不育男性精液质量分析
        4.2.3 AZF微缺失不育男性的IVF/ICSI妊娠结局分析
        4.2.4 AZF微缺失不育男性的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分析
    4.3 讨论
        4.3.1 AZF微缺失与精液质量
        4.3.2 AZF微缺失与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4.3.3 AZF微缺失与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的关系
    4.4 小结
第5章 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
    5.1 研究对象
        5.1.1 研究对象分组
    5.2 结果
        5.2.1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
        5.2.2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不孕夫妇基本资料分析
        5.2.3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不育男性行IVF/ICSI妊娠结局分析
        5.2.4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与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分析
    5.3 讨论
        5.3.1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
        5.3.2 AZF微缺失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
        5.3.3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与IVF/ICSI结局的关系
    5.4 小结
第6章 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
    6.1 研究对象
    6.2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
        6.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6.3.2 健康活产结局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
        6.3.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与健康活产结局相关的独立因素
        6.3.4 健康活产结局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6.3.5 健康活产结局风险评估模型的评价
        6.3.6 预测健康活产概率的列线图
    6.4 讨论
        6.4.1 女方年龄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2 男方年龄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3 体重指数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4 不孕年限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5 AFC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6 获卵数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7 优质胚胎数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8 子宫内膜厚度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9 移植周期类型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10 移植胚胎类型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11 精液质量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6.4.12 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相关因素分析及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的意义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创新点及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精子来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1.2 研究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建立预测模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及其配偶基本情况
        2.2 各组患者及配偶检查指标比较情况
        2.3 各组助孕结局的比较情况
        2.4 NOA患者ICSI助孕结局预测指标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显微睾丸取精术用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1 简介
    2 资料与方法
        2.1 NOA患者评估和术前准备
        2.2 药物治疗
        2.3 NOA患者的手术取精
        2.4 MD-TESE
    3 MD-TESE的结果
        3.1 总体SRR
        3.2 MD-TESE前的SRR预测
        3.3 MD-TESE的并发症
        3.4 助孕结局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闳及答辩情况表

(3)精子DNA碎片化指数与精液参数和IVF/ICSI助孕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精子DNA碎片化指数的研究背景
    2 精子DNA碎片化的发生机制
    3 精子DNA碎片化的外因
    4 检测精子DNA碎片化的方法
    5 精子DNA碎片化对ART结局的影响
        5.1 精子DNA损伤与IUI
        5.2 精子DNA损伤与IVF和 ICSI
    6 精子DNA碎片化增高的治疗方法
        6.1 药物治疗
        6.2 手术治疗
        6.3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1.资料收集与研究对象
    1.1 资料收集
    1.2 研究对象
2 内容及方法
    2.1 精液参数检测方法
    2.2 卵子获取方法
    2.3 数据统计及分析
    2.4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研究分组
    3.3 结果分析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研究成果
致谢

(4)不同取精方法对无精子症患者辅助生殖助孕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列表
1 引言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点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无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非梗阻性无精子症行显微取精获精结局的预测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无精子症概述
        1.1.1 梗阻性无精子症
        1.1.2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1.2 外科取精技术的发展与比较
        1.2.1 外科取精技术的发展
        1.2.2 不同取精技术的比较
    1.3 影响NOA显微取精结局的因素
        1.3.1 临床指标
        1.3.2 遗传性病因
        1.3.3 非遗传性病因
        1.3.4 病理组织学分型
    1.4 显微取精的术中评估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及材料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精液分析检查
        2.3.2 血清生殖激素检测
        2.3.3 睾丸体积测量
        2.3.4 精浆生化检测
        2.3.5 性高潮后尿液检查
        2.3.6 染色体核型分析
        2.3.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嵌合体率
        2.3.8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2.3.9 目标基因捕获测序
        2.3.10 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
    2.4 显微取精术及术中评估
        2.4.1 显微取精术
        2.4.2 曲细精管的均一性评估
        2.4.3 曲细精管的直径评估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
        3.1.1 一般临床指标
        3.1.2 病因构成
        3.1.3 病理构成
    3.2 初步预测效果评价
    3.3 临床指标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3.3.1 获精组与未获精比较
        3.3.2 临床指标的细化分析
    3.4 病因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3.4.1 获精率
        3.4.2 遗传性病因
        3.4.3 非遗传性病因
        3.4.4 特发性NOA
        3.4.5 病因结合临床指标
    3.5 病理与获精相关因素分析
        3.5.1 常规病理组织学分型
        3.5.2 单一型和混合型分型
    3.6 术中评估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3.6.1 曲细精管直径的均一性
        3.6.2 曲细精管直径大小对获精率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
        4.1.1 基本临床指标
        4.1.2 病因构成
        4.1.3 病理分型构成
    4.2 初步预测效果评价
    4.3 临床指标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4.3.1 获精组与未获精组比较
        4.3.2 临床指标细化分析
    4.4 病因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4.4.1 获精率
        4.4.2 遗传性病因
        4.4.3 非遗传性病因
        4.4.4 特发性NOA
        4.4.5 病因结合临床指标
    4.5 病理与获精相关因素分析
        4.5.1 常规病理组织学分型
        4.5.2 病理一致性与获精相关因素分析
    4.6 术中评估与获精的相关因素分析
        4.6.1 曲细精管直径的均一性
        4.6.2 曲细精管直径大小对获精率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创新点及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对非梗阻性无精症睾丸穿刺取精术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仪器
    三、方法
    四、实验数据的处理
    五、研究流程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7)超低温冷冻微量睾丸精子在辅助生殖助孕周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1 精子概述
        1.1.1 精子的发生、成熟与获能
        1.1.2 精液质量分类
        1.1.3 外科取精技术
    1.2 精子低温冷冻技术
        1.2.1 冷冻保护剂
        1.2.2 精子冷冻方法
        1.2.3 解冻复苏过程
        1.2.4 精子冷冻损伤
    1.3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1.3.1 ICSI操作程序
        1.3.2 ICSI治疗的成功率
        1.3.3 ICSI治疗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研究对象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与试剂
        2.1.3 研究对象
    2.2 新鲜TESA精子的准备
    2.3 冷冻TESA精子的准备
        2.3.1 微量睾丸精子冷冻
        2.3.2 微量睾丸精子复苏
    2.4 超促排卵和卵子获取
        2.4.1 超促排卵
        2.4.2 卵子获取
        2.4.3 卵子脱颗粒
    2.5 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
    2.6 胚胎移植及妊娠结局
    2.7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3.1 精子的复苏情况
    3.2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比较
    3.3 两组行ICSI治疗后参数指标的对比
    3.4 两组低质量胚胎的参数对比
    3.5 两组行ICSI治疗后临床妊娠结局的比较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无精子症睾丸活检时高倍镜下寻找精子的临床意义及其ICSI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精子检出结果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2.2 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精子检出结果与激素水平的关系
    2.3 睾丸病理分型与激素水平的关系
    2.4 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精子是否活动对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
    2.5 不同睾丸组织病理分型之间精子行ICSI胚胎发育潜能比较
第三章 结果讨论
    3.1 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精子检出结果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3.2 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结果、病理分型与激素的关系
    3.3 睾丸生精功能及睾丸曲细精管组织悬液结果对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不同手术取精方式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手术取精方式及适应证
    1.1 睾丸切开取精术
    1.2 经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术
        1.2.1 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
        1.2.2 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
    1.3 显微睾丸切开取精术
2 常用取精术的优缺点比较
3 临床效果比较
4 安全性分析
5 总结

(10)分析检测精子来源与活力对ICSI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A组精子获取
        1.2.2 B组精子获取(PESA)
        1.2.3 C组精子获取(TESA)
        1.2.4 卵子准备
        1.2.5 原核、胚胎卵裂观察和妊娠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女方情况
    2.2三组治疗结果如下表
3 讨论

四、经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结合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不育男性遗传学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及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D]. 耿冬峰. 吉林大学, 2021(01)
  • [2]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精子来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结局的影响[D]. 郑义. 山东大学, 2020(02)
  • [3]精子DNA碎片化指数与精液参数和IVF/ICSI助孕结局的相关性分析[D]. 孟凡娥.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4]不同取精方法对无精子症患者辅助生殖助孕结局分析[D]. 孙玲. 郑州大学, 2020(02)
  • [5]非梗阻性无精子症行显微取精获精结局的预测因素分析[D]. 于洋. 吉林大学, 2019(02)
  • [6]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对非梗阻性无精症睾丸穿刺取精术的应用价值[D]. 顾怡栋. 苏州大学, 2019(02)
  • [7]超低温冷冻微量睾丸精子在辅助生殖助孕周期中的应用研究[D]. 于官令. 山东大学, 2019(09)
  • [8]无精子症睾丸活检时高倍镜下寻找精子的临床意义及其ICSI应用[D]. 黄大雄.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5)
  • [9]不同手术取精方式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临床应用[J]. 邓李文,罗开玲. 当代医学, 2018(02)
  • [10]分析检测精子来源与活力对ICSI结局的影响[J]. 张琴,苏占营,吴成亮,辜敏,巢时斌.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02)

标签:;  ;  ;  ;  ;  

经皮附睾/睾丸穿刺联合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治疗重度男性因素不孕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