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儿童能量代谢研究

单纯性肥胖儿童能量代谢研究

一、单纯性肥胖儿童能量代谢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曾启峰[1](2021)在《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检验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肥胖各项指标如体质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外周血相关内分泌激素如瘦素(Leptin)、胰岛素(INS)的影响以及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肥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将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埋线组30例、西药组30例;埋线组根据三焦辨证分型后以基础穴方(双侧肺俞、脾俞、三焦俞、膀胱俞、天枢和单侧血海、足三里以及命门、膻中、中脘、气海穴)随证加减穴位行埋线治疗,每15天1次,6次为1疗程;西药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起始每日2次,每次餐前口服1片,约一周后,可加至每日3次,每次1片,90天为1疗程。干预治疗结束前后,均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及Leptin、INS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肥胖各项指标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一月后的随访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经实验脱落处理,最终58例完成实验,其中埋线组28例,西药组30例。(1)各项指标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均较治疗前减小,说明两种治疗方式都能改善肥胖指标,两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P<0.05,提示埋线减肥效力优于西药组。(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eptin、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均P<0.05),提示两种方法都对肥胖患者Leptin、INS水平具有影响作用,两组间治疗后组间比较均P<0.05,说明在本实验中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Leptin、INS水平的影响作用会比西药二甲双胍肠溶片更明显。本实验对受试肥胖患者进行BMI指数与瘦素、胰岛素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瘦素、胰岛素水平均与BMI呈正相关,两组分别以BMI差值为因变量,瘦素差值、胰岛素差值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P<0.05),最终发现两组纳入模型的两个变量均P<0.05,说明瘦素、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会对BMI值变化产生一定影响。(3)BMI反弹情况:埋线组BMI反弹3例,西药组BMI反弹11例,两组BMI反弹率经卡方检验比较,P=0.01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埋线治疗较西药治疗更不容易出现BMI反弹。结论: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和西药(二甲双胍)均能有效治疗肥胖,但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疗法的减肥效力更为突出,并且埋线减肥在长效治疗、巩固疗效方面较西药治疗会更具优势,这可能是因为穴位埋线良性调节了瘦素及胰岛素水平,改善了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机制从而达到了减肥目的。

崔丽军[2](2021)在《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文中认为肥胖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改变、生存压力的增加,肥胖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新挑战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最直接因素,高脂饮食作为肥胖的重要发病因素可改变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粪菌移植能够重建肠道微生态,成为肥胖的潜在疗法。防风通圣散是寒凉派代表医家刘河间创立的名方,功能疏风解表、清热通腑、泄浊利湿,临床报道应用防风通圣散治疗肥胖,具有疗效。故本研究通过复制肥胖动物模型,探索高脂饮食因素对菌群、菌群代谢产物及下游指标的影响,并开展粪菌联合中药防风通圣丸治疗肥胖的研究,探讨其对肥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起效机制。研究一: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目的制备伪无菌大鼠模型,应用粪菌移植技术探索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方法从16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50只作为普通饲料组,饲喂标准大鼠维持颗粒饲料,其余110只为高脂饲料组,饲喂D12492高脂饲料,当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超过普通饲料组体重的10%视为造模成功。剔除未达肥胖标准的老鼠后,从高脂组中随机抽取6只(M组),记录编号,并分别于给予抗生素前1天(MB)和停用抗生素后第1天(MA),取此6只大鼠肠内容物评估抗生素灌胃建立伪无菌大鼠的效果。通过抗生素溶液灌胃诱导伪无菌大鼠,并对伪无菌大鼠分别行正常菌群灌肠、肥胖菌群灌肠。观察完全空白对照的正常组1(NC1)、给予抗生素溶液的正常组2(NC2)、肥胖模型组(M)、肥胖菌群移植组(FMT1)、正常菌群移植组(FMT2)大鼠基本表征,计算其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短链脂肪酸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组织中的GPR43表达;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胃肠肽的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造模第10周末,110只高脂饲料组大鼠中72只大鼠体重达标,肥胖成模率约为65.45%。伪无菌模型情况:①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可操作分类单元)分析MB数目显着高于MA;②物种多样性曲线表明样本的测序数据量在合理范围内,MA 组的物种丰度始终显着低于 MB;③Observedspecies、PDwholetree、Shannon、Simpson、Ace、chao1的Alpha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指数中,与MB组相比,MA指数均显着降低(P<0.05);④由PCoA、PCA、UPGMA可知,抗生素干预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⑤LEfSe组间差异物种检验显示给予抗生素后32个肠道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比例显着降低。粪菌移植情况:①脏器指数:与M组相比,NC1、NC2、FMT1组大鼠肝指数降低(P<0.05)。②肠组织病理:NC1、NC2组大鼠结肠组织结构清晰完整;M组大鼠较正常组的黏膜上皮层结构可见有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③肝组织病理:NC1、NC2组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未见脂肪滴;M组脂肪滴呈弥漫性堆积。④肠道菌群变化:M、FMT1组在菌群结构上更加类似,与NC1、NC2、FMT2组有较大的差别。NC1、NC2、FMT2三组相比,NC2组与FMT2组结构更加有趋向性。具体差异物种在表现为:与NC1组相比,NC2组厚壁菌门降低(P<0.05),拟杆菌门增加(P<0.05);M、FMT1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降低(P<0.05)、疣微菌门增加(P<0.05)。与NC2组相比,FMT1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增加(P<0.05),拟杆菌门减少(P<0.05);FMT2组变形菌门减少(P<0.05),脱硫杆菌增加(P<0.05)。与M组相比,FMT1组厚壁菌门增加(P<0.05),疣微菌门减少(P<0.05),FMT2组拟杆菌门增加(P<0.05),疣微菌门减少(P<0.05)。⑤GPR43表达:在各组大鼠肝组织中,GPR43均可进行表达,且M、FMT1组表达量低于NC1、NC2、FMT2组。⑥短链脂肪酸表达:与NC1、NC2、FMT2组相比,M、FMT1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NC1组相比,FMT1组丙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NC2、FMT2组相比,M、FMT1组丙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⑦胃肠肽:与NC1、NC2组相比,M、FMT1组GLP-1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M、FMT1组相比,FMT2组GLP-1含量显着增加(P<0.05);与NC1组相比,M、FMT1组PYY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M组相比,FMT2组PYY含量显着增加(P<0.05);M、FMT1组的MTL含量水平显着高于NC1、NC2、FMT2 组(P<0.05)。⑧血清中 TC、TG 水平:与 NC1、NC2 组相比,M、FMT1、FMT2组大鼠血清TC含量升高(P<0.05);与M组相比,FMT1、FMT2组大鼠血清TC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NC1组相比,NC2、FMT1、FMT2组大鼠血清TG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M组相比,FMT1组大鼠血清T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1)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大鼠复制成功,其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乳酸杆菌属等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反映了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肠内微生态紊乱,表明不同的饮食和干预方式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的不同发展。(2)抗生素干预前与抗生素干预后的肠道菌群存在显着差异,抗生素处理后的肥胖大鼠肠内微生物受到抑制,物种数目显着降低,丰度下降,菌群结构单一,说明此种方法可以建立伪无菌肥胖大鼠。(3)通过正常菌群移植,可使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向正常大鼠恢复;通过肥胖菌群移植,可导致正常大鼠菌群出现与肥胖模型组相似的菌群结构紊乱现象,具体可能通过“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进而影响GPR43的表达,从而导致下游胃肠肽的表达异常。研究二:正常大鼠肠道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目的制备伪无菌大鼠模型,应用粪菌移植技术探索正常大鼠肠道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方法剔除未达肥胖标准的老鼠后,进行随机分组,通过抗生素溶液灌胃诱导伪无菌大鼠,并对伪无菌大鼠行正常菌液灌肠。正常组(NC)、肥胖模型组(M)、正常菌群移植组(FMT)、防风通圣丸组(FFTS)、正常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组(LH)、微生态制剂妈咪爱组(MMA)组的观察指标同实验一。并依组分别给予正常菌群、防风通圣丸、正常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妈咪爱治疗。结果①脏器指数:与NC组相比,FFTS、FMT、LH、MMA、M组肝指数升高(P<0.05)。②肠组织病理:NC组大鼠结肠组织结构清晰完整,M组大鼠较正常组的可见有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FFTS、FMT、MMA、LH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病变程度较M组有所减轻。③肝组织病理:NC组肝细胞排列整齐完整,未见脂肪滴;M组肝细胞排列疏松、紊乱,脂肪滴呈弥漫性堆积。FFTS、FMT、MMA、LH组大鼠肝脏组织的病变程度较M组有所减轻。④肠道菌群变化:LH、FMT组空间分布结构更接近。MMA、FFTS组菌群组成更有趋向性,与M组离散程度接近;与M组相比,FMT、LH组结构与其有所区分,其中与M组相比,LH组在门水平上存在变形菌门降低(P<0.05),脱硫菌门增加(P<0.05);科水平表现为大肠杆菌科、消化链球菌科减少(P<0.05),瘤胃菌科、颤螺菌科等升高(P<0.05)。⑤GPR43表达:在各组大鼠肝组织中,GPR43均可进行表达,且M组表达量显着低于NC组。与M组相比,FFTS、FMT、MMA、LH组表达量有所升高。⑥胃肠肽:与NC组相比,M、MMA、FMT、FFTS组GLP-1显着降低(P<0.05);与M组相比,LH、MMA、FMT、FFTS组GLP-1显着增加(P<0.05);与 LH 组相比,MMA、FMT、FFTS 组 GLP-1 显着降低(P<0.05)。与 NC组相比,M组PYY显着降低(P<0.05),FFTS、FMT组PYY显着增加(P<0.05);与M组相比,LH、MMA、FMT、FFTS组PYY显着增加(P<0.05);与LH组相比,MMA 组 PYY 显着降低(P<0.05),FMT、FFTS 组 PYY 显着升高(P<0.05)。M、MMA、NC、LH 组 MTL 显着高于 FFTS、FMT(P<0.05)。NC、LH、MMA 组 GAS均显着高于FMT、FFTS(P<0.05)。⑦血清中TC、TG水平:与NC组相比,M组大鼠血清TG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M组相比,LH组TG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正常菌群移植、防风通圣丸、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均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大鼠产生保护作用,其中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可产生协同作用,更具优势。

刘凯林[3](2021)在《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骨代谢间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血管代谢及骨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进一步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以期能发现肥胖儿童发生心血管病及骨代谢异常的早期高危因素,加强社会、医疗机构及家庭对儿童期肥胖防治及相关并发症的重视。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的儿童75例作为肥胖组,选取同一时期内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BMI在同性别、同年龄标准范围内且无其他急慢性疾病的儿童7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儿童的基础信息,包括年龄和性别,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等临床指标;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左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室质量(LVM);同时收集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等骨代谢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儿童基础信息、体格发育指标、心血管代谢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肥胖儿童BMI与心血管病代谢危险因素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及Pearson检验,P值<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儿童BMI及血压、心率的比较:单纯性肥胖组儿童平均BMI为25.8±3.1,健康对照组平均BMI为18.7±1.8,肥胖组BMI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儿童的SBP与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的平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儿童脂代谢指标的比较:肥胖组TC 4.18±0.71 mg/dl,TG 1.39±0.52 mg/dl,LDL 2.44±0.51 mg/dl,HDL 1.11±0.25 mg/dl,对照组TC 3.85±0.68 mg/dl,TG 1.14±0.40mg/dl,LDL 2.23±0.53 mg/dl,HDL 1.21±0.22 mg/dl。肥胖组血清TC、TG、LDL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D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儿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各项参数的比较:肥胖组儿童的IVST、LVPWT、RWT、LVM分别为6.98±1.29mm,6.92±1.21mm,0.33±0.48,87.16±29.78g,对照组儿童的IVST、LVPWT、RWT、LVM分别为6.34±0.98mm,6.30±0.95mm,0.31±0.41,72.79±21.64g,肥胖组儿童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的LVEDD、LVESD、LVEDV、LVESV、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基于肥胖组与对照组相比部分心血管代谢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对肥胖儿童BMI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行相关性分析:BMI与TG呈正相关(r=0.353,P=0.012),与HDL呈负相关(r=-0.349,P=0.013),与IVST呈正相关(r=0.301,P=0.034),与LVM呈正相关(r=0.382,P=0.006)。5.肥胖组儿童中69.3%存在Vit D缺乏,24.0%存在Vit D不足,仅有6.7%的儿童Vit D水平充足;对照组儿童中28.0%存在Vit D缺乏,30.7%存在Vit D不足,41.3%的儿童Vit D水平充足。6.两组儿童骨代谢指标的比较:肥胖组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2.63±5.36ng/ml,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8.21±7.46ng/ml,肥胖组血清25(OH)D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行相关性分析后显示肥胖儿童BMI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384,P=0.001)。PTH、Ca、P、ALP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相比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的血压升高,血脂代谢的指标偏向病理改变。2.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室结构已经发生变化。3.Vit D缺乏在肥胖儿童中较为普遍,应鼓励肥胖儿童多进行户外运动,同时合理地为其补充维生素D制剂。

傅容璇[4](2020)在《“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根据治疗后相关数据对比,进行客观疗效比较,以期对此作出客观、科学的疗效评价,以充实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单纯性肥胖的数据资料,为临床治疗脾肾阳虚单纯性肥胖提供切实、可靠的临床数据,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柳州市中医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的目标人群,把其中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56例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28例。治疗组取穴及操作方法: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带脉、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合谷、太冲。其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运用针刺补法加温和灸法,足三里、丰隆、阴陵泉运用平补平泻法,合谷、太冲运用针刺泻法;对照组取穴及操作方法:中脘、天枢、曲池、阴陵泉、丰隆、太冲、归来、下脘、中极,针刺泻法。以上治疗每周3次,隔日操作1次,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一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6次和12次后观察并评估疗效。疗效评定包括:体重、BMI值、腰围、臀围、中医疗效评分等指标进行评分。结果:实验过程中每组各脱落1例,实验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例。经1个疗程的治疗及统计学分析得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的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BMI、腰围、腰臀比值、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BMI、腰围、腰臀比值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多;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和缓解,其中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结论:“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和普通针刺方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均能起到减肥瘦身作用;“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在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上优于普通针刺方法;“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有温补脾肾、固本培元的功效。

周玉[5](2020)在《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mTOR通路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高脂饮食诱导下的单纯性肥胖大鼠运用“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以探讨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m TOR通路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剩余大鼠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成为单纯性肥胖大鼠,按随机原则分组为3组,分别是模型组、雷帕霉素组、针刺组,每组均10只。空白组大鼠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大鼠予高脂饲料喂养,对4组大鼠进行2周捆绑适应性训练,捆绑训练结束后雷帕霉素组予雷帕霉素溶液灌胃;针刺组予“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针刺。干预期间定期观察大鼠生存状态,监测大鼠体重,干预治疗30 d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2 h以上取材,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糖、TG、TC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m TOR、Raptor-m TORC1、p S6K1、p IRS-1表达水平。结果:(1)大鼠生存状态:各组大鼠在实验干预期间均无异常情况发生。空白组精神状态良好,活动灵敏,对外界刺激能迅速给予反应,双目有神,二便均无异常气味及颜色改变,皮毛色白有光泽;造模成功大鼠较正常喂养大鼠精神状态欠佳,呈多卧少动状,对外界刺激反应偏缓,双目少神,大便偏黏腻,出现毛发脱落现象,色泽变差,体型明显肥胖;经干预处理30 d后,干预组大鼠较前生理状态(对外界刺激、体貌形态、摄食饮水、毛发色泽、二便情况、活动情况)均有良好改善,且针刺组对外界刺激、体型、二便情况、毛发色泽改善程度优于雷帕霉素组。(2)干预治疗前: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空白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模型组、雷帕霉素组、针刺组大鼠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雷帕霉素组、针刺组体重与模型组对比明显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且针刺组较雷帕霉素组下降更显着(P<0.05)。(3)模型组大鼠血糖、TG、TC明显高于空白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雷帕霉素组、针刺组血糖、TG、TC与模型组对比均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5);针刺组大鼠血糖、TC与雷帕霉素组对比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5),针刺组大鼠TG与雷帕霉素组对比降低无显着差异(P>0.05)。(4)模型组大鼠肝脏m TOR、Raptor-m TORC1、p S6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治疗后:雷帕霉素组、针刺组大鼠肝脏m TOR、Raptor-m TORC1、p S6K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针刺组较雷帕霉素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模型组大鼠肝脏p IRS-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治疗后:雷帕霉素组、针刺组大鼠肝脏p IRS-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上升,具有显着差异(P<0.05);针刺组较雷帕霉素组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通过“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明显改善单纯性肥胖大鼠体重、血糖及血脂水平。(2)雷帕霉素可抑制肥胖大鼠m TOR通路,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治疗肥胖。(3)针刺减肥机制可能与雷帕霉素相似,通过抑制肥胖大鼠m TOR通路,抑制下游S6K1磷酸化,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肥胖。(4)针刺与雷帕霉素在抑制m TOR通路,改善机体m TOR、Raptor-m TORC1、p S6K1、p IRS-1水平无显着差异,结合各组体重、血糖、血脂结果综合比较,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优于雷帕霉素。

黄梦[6](2020)在《电针联合走罐法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电针联合走罐与单纯电针在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次要目的是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肥胖相关指标(BW、BMI、WC、F%)、血脂方面(TC、TG、LDL-C、HDL-C)及中医临床症候方面的临床疗效差异,进一步挖掘电针联合走罐治疗该病的优越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的76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观察对象,均为2018年5月-2019年11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人。两组患者治疗中均要求控制饮食和运动,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疗法,取穴为中脘、天枢、大横、曲池、支沟、丰隆、上巨虚、阴陵泉、足三里、带脉。针刺得气后在双侧天枢、大横连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留针30min,隔日1次,每15次记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走罐治疗,电针治疗结束后,在腹部或腰背部施行走罐,两部位交替进行,每次15min,电针治疗方式与疗程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肥胖相关指标、血脂水平以及中医临床症候的变化,采取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指标变化是否具有差异性。并评价两种干预方法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经过卡方检验检测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体脂百分比变化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BMI、腰围、体脂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体重、BMI、腰围、体脂百分比下降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三项(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而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血脂指标的改善程度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变化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纯电针疗法以及电针配合走罐疗法在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上,均有减重塑形,纠正脂质失衡,以及改善浮肿、肢体困重、纳差等中医临床症状的疗效。但是两者相比,电针配合走罐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刘梦薇[7](2020)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痰湿体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针刺结合耳压治疗痰湿体质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观察其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效果,探究针刺结合耳压综合疗法的机理,为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痰湿体质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针刺组、耳压组、针刺结合耳压组,对三组痰湿体质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体围、皮脂厚度、内脏脂肪交叉区指数、体脂百分率、体水分率、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腰臀比、中医体质量表积分、TC、TG、HDL-C、LDL-C、CRP、肠道菌群厚壁菌等进行观察及评分,并采用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比较:三组性别、年龄、病程、身高、BMI、痰湿体质量表转化分等指标在治疗前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体围指标比较:三组治疗后,各组治疗后胸围、腰围、臀围、股围、腰臀比(腰围/臀围)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刺+耳压组的各项体围指标更显着的降低,差异明显(P<0.05);针刺组与耳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肥胖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后体重(W)、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刺+耳压组的各项肥胖指标更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耳压组相比,体脂百分率(F)有差异,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体成分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后体脂百分率(F)、体水分率、内脏脂肪交叉估计指数(VFA)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刺+耳压组的各项体成分指标得到更显着改善,差异明显(P<0.05);从疗效的角度来说,与耳压组进行对比,针刺组有着相对更好的疗效(P<0.05)。5.生化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后TC、TG、LDL-C、HDL-C、CRP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刺+耳压组的各项生化指标得到更好的改善(P<0.05);针刺组与耳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痰湿质积分比较:各组治疗后痰湿质积分均下降,对比治疗前,差异显着;组间比较针刺+耳压组在降低痰湿质积分方面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比较:针刺组和针刺+耳压组在肠球菌、拟杆菌、肠杆菌三项,耳压组在肠球菌、拟杆菌两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刺+耳压组在降低肠球菌、肠杆菌,升高拟杆菌方面优势明显。8.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3%,耳压组为76.67%,针刺+耳压组93.33%,针刺+耳压组与其他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有着更好的疗效。结论:1.针刺结合耳压不仅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具有良好的减肥减重效果,同时能改善人体成分。且能降低患者内脏脂肪含量及生化炎症指标。2.针刺结合耳压组、针刺组及耳压组对减肥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前者有着更优的总体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针刺结合耳压可对痰湿偏颇体质更好的调理,且能调整肠道菌群,从而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刘杨[8](2020)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生命早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性别差异及干预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分析3-6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生命早期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的性别差异,并针对生命早期因素和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入园查体的20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采用LMS方法,分别拟合学龄前男、女童的身高、体重、BMI曲线,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根据学龄前儿童是否发生单纯性肥胖症,将其分为男童正常组和肥胖组、女童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正常组和肥胖组的一般资料,对其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统计单纯性肥胖症发生情况,并对男性儿童和女性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症的生命早期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将男性儿童和女性儿童体重指数P50拟合曲线进行比较发现:在滨海新区塘沽地区的2000例学龄前儿童中,男、女儿童BMI曲线均比较平滑;4岁之前男性儿童和女性儿童的体重指数(BMI)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现出下降趋势,而4岁之后无论是男童还是女童其体重指数(BMI)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现出上升趋势,但无论在学龄儿童的各个年龄段中,男性儿童的体重指数(BMI)均大于女性儿童;2000例儿童中,共检出152例单纯性肥胖者,肥胖率为7.6%,在其中,男童共有1049例,单纯性肥胖者有84例,肥胖率为8.0%;女童共有951例,单纯性肥胖者有68例,肥胖率为7.1%。然后,经单因素分析中,男性儿童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巨大儿、父亲肥胖、母亲肥胖、进食时间、户外运动次数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男童发生单纯性肥胖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巨大儿、父亲肥胖、母亲肥胖、进食时间短、户外运动少。在单因素分析中,女童正常组和肥胖组在早产、父亲肥胖、母亲肥胖、中晚餐荤素搭配、进餐时间、户外运动次数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发生单纯性肥胖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早产、父亲肥胖、母亲肥胖、中晚餐荤菜多、进餐时间短、户外运动少。结论:男性儿童和女性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共同受到父亲肥胖、母亲肥胖、进食时间短、户外运动少等因素的影响,巨大儿为男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独有因素,早产、中晚餐荤菜多是女童单纯性肥胖组的独有因素,应针对儿童不同性别的单纯性肥胖症危险因素进行加强干预和管理,以控制其体重。

孙爽[9](2020)在《针刀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下丘脑能量调节中枢NPY/POMC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针刀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体长、腰围、Lee’s指数、及下丘脑NPY/POMC、瘦素等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证实针刀不仅能较好控制单纯性肥胖症大鼠的体重,还可以刺激下丘脑能量调节中枢,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内环境,由此证明微创针刀技术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优势,以期为针刀的临床应用提供些许实验依据。方法:选用7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饲以普通饲料,余下大鼠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制备出本课题所需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自由摄食和饮水,饲料和水每日更换1次,每周测量一次大鼠体重、体长及腰围,并计算Lee’s指数,Lee’s指数可与体重增加率同样作为反应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凡经高脂饲料喂养16w后,大鼠体质量超过正常组大鼠平均体质量的20%作为实验大鼠,称肥胖大鼠组(DIO)。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针刀组、西药组。空白组(n=10):正常饲养,不治疗,共4周。模型组(n=10):高脂饮食,不治疗,共4周。针刀组(n=10):第一次治疗(第1周)定位于大鼠T6-10棘突,坚韧处后行纵疏横剥2-3刀;第二次治疗(第2周)定位于大鼠T6-T10左侧关节突关节囊,棘突间旁开0.1cm,用0.4mm×40mm规格针刀垂直进针,达坚韧处后行纵疏横剥2-3刀;第三次治疗(第3周)定位于大鼠T6-T10右侧关节突关节囊,棘突间旁开0.1cm,用0.4mm×40mm规格针刀垂直进针,达坚韧处后行纵疏横剥2-3刀。第四次治疗(第4周),“中脘”穴、中腹部的“天枢”穴、下腹部的“关元”穴,用0.4mm×40mm规格针刀垂直进针,到达脂肪层后纵疏横剥2次。治疗结束后压迫止血预防感染。西药组(n=10):奥利司他,人的临床用量360mg/d,大鼠等效剂量=360*0.018*5=32.4mg/kg/d。400g大鼠为12.96mg/d,按400g大鼠每天灌胃量为4m1,计算药物浓度为3.24mg/ml。可将1粒雅塑奥利司他胶囊(120mg)溶于3 7m1纯净水中得到灌胃药液。1天1次,共4周。4w后四组测量体长、体重、腰围后,各组大鼠进行左心室多聚甲醛灌注内固定,取下丘脑、肝脏、脂肪等组织放入多聚甲醛溶液中备用。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中的NPY/POMC、瘦素的表达情况。结果:(1)针刀组大鼠的体重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刀组的体重、腰围、睾周、肾周、棕色脂肪含量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而体长,Lee,s指数没有明显变化。(3)HE染色观察到针刀治疗后,肝细胞脂滴明显减少,肝组织排列更紧密,脂肪细胞明显缩小,而且排列更整齐。(4)针刀治疗后大鼠下丘脑能量调节中枢中的NPY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而α-msh表达未见明显改善(p>0.05),LP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针刀治疗单纯性肥胖大鼠疗效明显,与下丘脑能量调节中枢中NPY、POMC、L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而且较西药的副作用小。

王梦然[10](2019)在《痰湿型肥胖病儿童饮食行为与客观指标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痰湿型肥胖病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现状,分析客观指标。一方面,更好地认识痰湿型儿童肥胖病临床特征与客观指标;另一方面,督促全社会认识痰湿型肥胖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危害,更科学地指导中小学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肥胖并发症,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肥胖病危害的认识。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病房2017年1月~2019年3月符合单纯性肥胖病西医诊断标准的患儿,按照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选择痰湿证肥胖患儿80例,填写饮食行为及喂养方式调查问卷并纳入人体成分指标、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综合分析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病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与客观指标。结果:痰湿型肥胖儿童中男生较多,占61.25%,喂养人以祖父母多,占53.75%,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最多。患儿至少存在1种或1种以上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偏食肥甘厚味(90%),不良进餐习惯(65%),情绪化进食(41.67%)。普遍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水果、蔬菜、粗粮进食频率普遍偏低,全部患儿每日均进食高热量食品,偏食肥甘厚味、情绪化进食这两类不良饮食行为对高热量食品进食频率存在差异(P<0.05)。权威型喂养方式不影响儿童饮食结构(P>0.05),纵容型及忽视型喂养方式对高热量食品进食频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痰湿型肥胖儿童体脂率与基础代谢率、身体总水分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相关性越强,关系越显着(P<0.05)。体脂率与TG、血糖、胰岛素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相关性显着(P<0.05)。结论:痰湿型肥胖病儿童中不良饮食行为较为普遍,与家庭中不合理的喂养方式和儿童不正确饮食行为有关。痰湿型肥胖儿童体脂率与基础代谢率、身体总水分各年龄段呈负相关。体脂率与TG、血糖、胰岛素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说明痰湿型肥胖引起儿童脂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可能在这一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二、单纯性肥胖儿童能量代谢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纯性肥胖儿童能量代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研究
        1 单纯性肥胖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
        2 单纯性肥胖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3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
        3.1 营养治疗
        3.2 运动治疗
        3.3 药物治疗
        3.4 外科手术
    二、中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1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病名
        2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
        2.1 中医病因认识
        2.1.1 饮食失节
        2.1.2 运动不足
        2.1.3 先天禀赋
        2.1.4 年老体衰
        2.1.5 其他因素
        2.2 中医病机认识
        2.2.1 肥胖常伴气血失调
        2.2.2 肥胖发病的病理关键因素
        3 单纯性肥胖的常规中医辨证分型
        4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治疗
        4.1 内服中药法
        4.2 中医外治法
        5 单纯性肥胖的预防调护
    三、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筛选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的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终止、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案
        2.2 治疗方法
        2.3 异常情况处理
        2.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5 观察指标
        2.5.1 基础指标测定
        2.5.2 生化指标的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情况分析
        3.2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3.1 体重指标比较
        3.3.2 BMI指标比较
        3.3.3 WC指标比较
        3.3.4 WHR指标比较
        3.3.5 Leptin指标比较
        3.3.6 INS指标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的BMI与 Leptin、INS相关性分析
        3.5.1 埋线组治疗前后的BMI差值与Leptin、INS差值相关性
        3.5.2 埋线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5.3 西药组BMI治疗前后差值与Leptin、INS相关性分析
        3.5.4 西药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6 随访情况
        3.7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方案的相关探讨
    2 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法的中医机理探讨
        2.1 三焦与单纯性肥胖相关性
        2.1.1 三焦的概念及形态结构
        2.1.2 三焦生理与肥胖关系
        2.1.3 三焦病理与肥胖关系
        2.2 调理三焦法埋线减肥理念的形成
    3 调理三焦法埋线减肥方选穴组方依据
        3.1 基础穴方
        3.2 辨证配穴
    4 基于实验结果探讨调理三焦法埋线的临床减肥机制
    5 优势与创新点
    6 实验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肥胖的中医认识及现代研究概述
        1 肥胖的病因与发病认识
        2 肥胖的临床治疗概述
        3 儿童肥胖概述
        4 防风通圣散治疗肥胖概述
        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粪菌移植医学研究进展
        1 粪菌移植的历史沿革
        2 粪菌移植与肠道菌群
        3 粪菌移植的操作过程
        4 粪菌移植与现代临床疾病
        5 粪菌移植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6 粪菌移植联合中医药可产生协同作用
        7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一 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正常大鼠肠道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骨代谢间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肥胖儿童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和理论研究
    1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肥胖的病因病机认识
        1.1.1 中医病因
        1.1.2 中医病机
        1.2 中医治疗
        1.2.1 中药内服治疗
        1.2.2 中医外治疗法
    2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治疗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
        2.3 对肥胖症治疗机制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3 病例纳入标准
        1.2.4 病例排除标准
        1.2.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 临床研究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注意事项
        2.4 异常情况的处理
    3 疗效评估
        3.1 观察内容、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3.2 中医证候评分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变化比较
        4.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4.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5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目的
    2 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病机关键
    3 针刺治疗本病优势
    4 “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优点
        4.1 “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的取穴原理
        4.2 “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操作方法
    5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mTOR通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与肥胖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的认识
        1.2.1 先天禀赋
        1.2.2 饮食不节
        1.2.3 情志不畅
        1.2.4 久坐久卧、劳逸失度
        1.2.5 年老体衰
        1.2.6 地理环境
        1.3 病机的认识
        1.4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治疗
        1.4.1 内服中药治疗
        1.4.2 中医外治疗法
    2 西医学与肥胖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病因病机
        2.2.1 遗传因素
        2.2.2 饮食与环境因素
        2.2.3 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因素
        2.3 治疗
        2.3.1 饮食及营养控制
        2.3.2 运动训练
        2.3.3 口服药物
        2.3.4 外科手术
    3 mTOR通路与肥胖
        3.1 mTOR的分子结构及其复合物形式
        3.2 mTOR通路与肥胖的发病机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 主要溶液制配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分组
        2.2 捆绑适应性训练
        2.3 西药及针刺干预
    3 组织取材
    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4.1 一般指标观察
        4.2 外周血糖的检测
        4.3 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检测
        4.4 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mTOR、Raptor-mTORC1、pS6K1、pIRS-1表达
    5 统计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干预治疗前后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6.2 干预治疗前后大鼠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6.3 干预治疗后大鼠外周血糖、血脂(TC、TG)变化情况比较
        6.4 干预治疗后大鼠肝组织mTOR、Raptor-mTORC1、pS6K1、pIRS-1相对表达量以及表达情况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关于本实验研究方案的确定
        1.1 药物选择
        1.2 针刺穴位选择及处方释义
    2 针刺对肥胖大鼠肝脏m TOR、mTORC1的影响
        2.1 mTOR、mTORC1与肥胖的关系
        2.2 本实验中针刺对mTOR、mTORC1表达的影响
    3 针刺对肥胖大鼠肝脏S6K1影响
        3.1 S6K1与肥胖的关系
        3.2 本实验中针刺对pS6K1表达的影响
    4 针刺对肥胖大鼠肝脏pIRS-1的影响
        4.1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的关系
        4.2 本实验中针刺pIRS-1对表达的影响
    5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肥胖症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电针联合走罐法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不良事件记录及处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操作器材
        2.3 治疗方法
        2.4 注意事项
        2.5 观察指标与方法
        2.6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1.对肥胖病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
    2.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3.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关系
    4.方案确立依据
        4.1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研究
        4.2 走罐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研究
    5.观察指标确立依据
    6.选穴依据
        6.1 腹部穴位
        6.2 四肢穴位
    7.疗效分析
    8.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中医症候评分表
致谢

(7)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痰湿体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研究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
    2 单纯性肥胖病的西医研究
        2.1 病因研究
        2.2 发病机制
        2.3 诊断方法
        2.4 健康风险
        2.5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与分组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体质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脱落病例处理
    3 治疗方法
        3.1 针刺组
        3.2 耳压组
        3.3 针刺结合耳压组
        3.4 伦理学问题
    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4.1 观察指标
        4.1.1 一般项目
        4.1.2 研究指标
        4.1.3 观察方法
        4.2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一般情况
        6.2 三组患者基线比较
        6.3 疗效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立论依据
        3.1.1 痰湿
        3.1.2 耳穴贴压
        3.1.3 针刺治疗
        3.1.4 肠道菌群
    3.2 选穴分析
    3.3 结果分析
    3.4 机理探讨
    3.5 问题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生命早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性别差异及干预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符号说明
前言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1.3.1 统计学处理
        1.3.2 数据整理
        1.3.3 LMS法的优势
二.研究结果
    2.1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情况分析
        2.1.1 男、女童身高的生长曲线比较
        2.1.2 男、女童体重的生长曲线比较
        2.1.3 男、女童BMI生长曲线比较
    2.2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生命早期和环境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
        2.2.1 男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因素分析
        2.2.2 女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因素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针刀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下丘脑能量调节中枢NPY/POMC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3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4 肥胖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针刀选点依据
    3 创新性分析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成果
致谢

(10)痰湿型肥胖病儿童饮食行为与客观指标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资料来源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6.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
    2.痰湿型肥胖儿童不良饮食行为调查问卷(附录 2)
    3.痰湿型肥胖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对饮食结构的影响(见表 3、表 4、表 5)
    4.家长喂养方式调查问卷。
    5.家长喂养方式对饮食结构的影响(见表 8、表 9、表 10)
    6.痰湿型肥胖儿童体成分主要指标相关性
    7.体脂率与空腹血清胰岛素、血糖、血脂的相关分析
    8.典型案例回顾分析
讨论
    1.痰湿与肥胖相关性研究
    2.儿童青少年痰湿型肥胖理论依据
    3.饮食行为研究
    4.人体成份指标研究
    5.痰湿型肥胖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结果分析
    6.痰湿型肥胖儿童客观指标结果分析
结语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防治儿童肥胖病概述
        1.病名与分型
        2.病因病机
        3.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儿童肥胖病概述
        1.发病机制
        2.高危因素
        3.肥胖相关性疾病
        4.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单纯性肥胖儿童能量代谢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D]. 曾启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D]. 崔丽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骨代谢间关系的研究[D]. 刘凯林.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4]“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 傅容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mTOR通路影响的研究[D]. 周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电针联合走罐法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 黄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痰湿体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D]. 刘梦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生命早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性别差异及干预对策分析[D]. 刘杨.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针刀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下丘脑能量调节中枢NPY/POMC的影响[D]. 孙爽.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10]痰湿型肥胖病儿童饮食行为与客观指标综合评价[D]. 王梦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单纯性肥胖儿童能量代谢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