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对策研究

浙江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对策研究

一、浙江农村地区连锁超市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菲[1](2019)在《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优选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色小镇是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政策的支持下,特色小镇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便是特色小镇项目的前期选择过于主观,没有客观的衡量指标和标准。目前,各地方政府都积极申报特色小镇项目,但资金及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上级政府应尽量选择基础更加优良、发展前景更好的项目进行投建,这样可以避免投建规划不合理或自然地理不适宜的小镇,避免盲目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从而实现资金的快速回流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及最大化。基于此,本研究从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的前期选择出发,建立了适用于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优选的评价模型,以期帮助上级政府选出最适合投建的特色小镇项目。本文的主体内容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特色小镇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论述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将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发展主体进行区分;然后根据特色小镇发展的侧重点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孕育成长、全面铺开和提升质量三个阶段;最后归纳总结了特色小镇的建设意义和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以辽宁省为例,将其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初步建立了包含共性和特性指标的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优化,最终得到满足信度、效度要求且拟合度较好的指标体系模型。第三部分:运用网络分析法,结合Super Decisions软件求解不同产业类型下的各个指标权重,然后介绍了传统TOPSIS评价方法的原理,并提出该方法中存在的逆序问题,引入绝对理想解的概念,对传统TOPSIS方法进行改进,最终得到基于ANP和改进TOPSIS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评价优选模型。第四部分:案例分析及研究,本文选取辽宁省三个旅游型小镇为例,运用ANP-改进TOPSIS评价模型对三个特色小镇进行评价和对比,得到的三个小镇的优先顺序与实际推荐顺序一致,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同时,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明确了三个小镇当前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了小镇后期的发展方向。本文考虑到地域的差异性和产业的侧重点,以辽宁省为例,构建了四种产业类型下的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和优选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其他地区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的评价优选提供了借鉴。

王秀枝[2](2018)在《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鲜活水产品易腐,因此,鲜活水产品流通体系的通达度直接关系到鲜活水产品养殖业产出价值的实现,因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当前的鲜活水产品物流远远不能满足鲜活水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农民增收脱贫目标的实现。而另一方面,尽管中国水产品流通体系的相关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系统化完整体系,但是具体到鲜活水产品流通层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待进一步发展。这种研究现状与鲜活水产品的经济地位和人们对鲜活水产品的消费需求远不相符。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鲜活水产品流通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鲜活水产品流通的基本情况和国内外鲜活水产品的主要流通模式。当前,中国鲜活水产品的主要流通模式有四种,分别是合作社主导模式、批发市场主导模式、连锁超市主导模式和电商主导模式。其次,本文进一步梳理了现有研究中关于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选取了流通渠道长度、基础设施、政府干预程度、流通信息化水平、流通量、流通专业化程度为重点研究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在理论上分析了这些因素与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之间的关系。再次,本文以中国鲜活水产品的流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和网络资料收集等方式收集中国18个省市的上述四种流通模式下的鲜活水产品流通企业数据,采用DEA方法测量鲜活水产品的流通效率。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均值较低,仅天津市连锁超市主导模式处于效率较优状态,其他均处于效率无效状态。批发市场主导的流通模式效率高于其他三种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最后,结合前述对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运用OLS回归分析法分别进行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采用前述三种方法所得数据,验证了中国鲜活水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前述六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的结果基本上一致。流通长度、政府干预程度、流通信息化与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在整体上正相关,只有中部地区的鲜活水产品流通长度与其流通效率负相关。因此,今后可以在适当加强政府正面影响、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鲜活水产品电子商务,扶持鲜活水产品连锁超市和提升流通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加强建设工作。

陈然[3](2017)在《巨变与再造:城镇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研究 ——以一个县域城郊乡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也是乡村急剧变迁的过程,变迁的主要表现就是传统村落向城市化社区的转型,由此而出现的具有城乡中间形态的“转型社区”,成为学界和政策决策领域关注的对象。从研究进路来看,以往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城中村”和大都市郊区这两类形态的转型社区,而对于县域城郊地区的转型社区研究不足。事实上,2013年国家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全面放开,使得县域城镇地区成为大城市获取建设用地指标的“蓄水池”,围绕县域城郊地区出现了大量基于土地流转和人口集中而形成的转型社区。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江苏宿迁市的石集镇为典型个案,研究其实施“三集中”过程中的宏观社会经济变迁、微观日常生活变迁和动力机制。研究主要采用布洛维的“个案拓展法”,在立足资料收集、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上,分析县域城郊转型社区生成的动力机制和变迁过程,进而思考己有相关理论解释的可能性,并尝试性分析转型社区未来的可能走向。本研究力图在三个方面有所拓展:一是研究的空间范围上,本文深受传统村落研究影响,积极获取营养,同时也跳出了单个村落的空间范围,而是以一个完整的建制镇的89平方公里为空间范围,涉及到几十个自然村。但是,本文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石集镇作为一个完整乡镇的整体变迁恰好给本文提供了研究“场域”。二是时间范围上,本文充分吸收前人经验,综合采用了史志、口述史和生活史等资料来获取对研究个案历史的整体把握,进而将石集镇放到一个历时态的过程加以考察。三是研究方法上,不仅借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还综合采用了社会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但是,本研究并不旨在写一篇叙事性的民族志或学术杂文,而是在社会学理论的关照下,尝试建构转型社区的现代化变迁理论框架。本文研究认为现代性构成了转型社区生成的根本动力,以工业化、非农化和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从人口流动、经济结构、职业身份和空间扩展等方面解构和重塑着转型社区。此外,土地、资本和财政“三位一体”的行政逻辑,以及农民理性下的文化自觉,也共同在转型社区的生成、演变中发挥着作用。基于转型社区的动力机制的认知,本文研究主要探讨三个核心问题:(1)从“社会—空间”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转型社区的空间生产和意义重构。空间规划的叙事逻辑和规则,使得转型社区具有一定的“嵌入性”,这就决定了在空间形态的转变中必然伴随着“张力呈现”;(2)分析转型社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济形态的变迁,包括小农经济的终结、商品经济的萌发和市场经济的延展;(3)强调人的回归,分析在空间、经济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居民是如何适应和重构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如何调整生存策略,他们的生活水平变化如何,以及他们社会认同的迷失和重构。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的结论是:区域的差异性和多梯度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乡村不同的命运,或成为转型社区,或走向“空心化”甚至是终结。就转型社区而言,其发展模式也是多类型的,石集镇作为其中一种类型的个案,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变迁和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转型社区能否顺利转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市民化社区,不仅取决于制度性的生产,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发挥现代性的自反性力量,激发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对居民的赋权来重构日常生活秩序和身份认同。如果说城市化和现代化构成了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潮流,那么转型社区的未来应该是农业社会的终结和迎接“城市社会”的来临。

吴鹏翔[4](2016)在《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农业大国,新农村建设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惠农、惠民的新政策实施,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度的开展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的法规政策,以解决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增长,确保农村稳定。自2005年2月起,商务部出台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政策,政府以资金补贴和减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向农村复制,促进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但是农村消费水平、交通物流、市场环境决定着农村市场的特殊性,相对于成熟的城市连锁超市的运营模式,其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市场的现状加以创新与突破。本文首先阐述了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背景及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连锁超市产生及发展的条件。运用营销理论及实际调查,对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经过对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SWOT深度分析,并通过案例说明,分析芜湖市华亿连锁超市的发展概述、经营模式、经营成效等,提出发展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的相关建议。全文可以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阐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营销的理论,如STP、4P、4C,连锁经营、连锁超市等基本营销理论,分析了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阐明了连锁超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三、四部分:概况出目前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现状,并对运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发展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所面临的问题。第五部分:芜湖市在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SWOT分析。第六、七部分:案例分析,通过对芜湖市华亿连锁超市的发展概述、经营模式、成效分析概况,从发展模式、营销策略、管理保障三个提出了对发展芜湖市农村连锁经营的对策建议。

赵统达[5](2016)在《农村连锁超市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连锁超市在农村零售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因素,尤其是配送方面,面临着配送成本高、配送服务水平偏低的难题。共同配送作为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农村连锁超市的特殊性,即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物流信息闭塞及农村连锁超市规模较小,使农村连锁超市的共同配送必须同时融合外包、共同化和信息化思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三方参与的共同配送模式,包括共同配送物流信息平台、农村连锁超市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新型共同配送模式下,主体间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协调三方的利益关系,新型共同配送模式就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研究了新型共同配送模式下的利益分配机制。首先,对各主体预期收益进行了计算,厘清了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和共同配送利益来源,发现两个利益分配问题:共同配送预期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摊问题。其次分析了两个问题的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其中前者的分配取决于物流信息增大平台业务量的考虑和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后者的分配取决于配送成本降低的机理和贡献。最后,考虑配送距离增加的风险设计了共同配送预期收益分配机制,利用Shapley值法设计了成本分摊机制。为了进一步证明新模式的实用性,文中还对联合委托代理型和联合经营型两类共同配送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最后通过在算例中进行对比,发现新型共同配送模式要显着优于联合委托代理型和联合经营型。

郭磊[6](2015)在《中国牛肉流通效率研究 ——基于产业链视角》文中提出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但当前牛肉市场供求矛盾突出,一方面是牛肉价格居高不下,牛肉生产满足不了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肉牛饲养利润不高,存栏量持续下降。因此,提升牛肉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提高牛肉产业链的流通效率成为当务之急。研究牛肉生产的流通效率,涉及到肉牛的饲养收购、屠宰加工、批发和零售各个环节,牛肉流通效率的提升不应是某一环节的提升,而是整个产业链的流通效率的提升。本文按照牛肉生产顺序对肉牛的饲养收购环节、屠宰加工环节、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从市场集中度、市场整合度、投入产出效率和各环节涉及到的相关生产指标对影响牛肉流通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的逻辑顺序是:首先,对牛肉产业的市场供需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对牛肉产业链和牛肉产品的流通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肉牛的生产收购环节、屠宰加工环节、牛肉的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对牛肉流通效率分步分析,得出各环节中影响牛肉流通效率的主要因素。最后,归纳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是:(1)肉牛饲养生产链内部结构复杂,饲养规模小,环节较多;国内整体肉牛饲养的区域集中度过高及肉牛养殖效益不高,均影响肉牛收购环节的流通效率。 (2)肉牛屠宰行业的经营模式,市场集中度及产品品质影响屠宰加工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 (3)批发市场的整体布局、市场集中度、市场整合度影响批发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 (4)零售端场所的多样化及消费主体的消费选择拉动零售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把肉牛业的流通效率的研究纳入产业链的分析框架。可能的创新在于:(1)比较全面的阐述了肉牛行业的生产、加工、消费等整体发展现状。(2)利用各环节涉及到的生产指标对流通效率进行评价,综合利用计量方法和定性表述牛肉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 (3)从流通效率角度对中国牛肉市场供求失衡现状进行剖析结构。

郭士杰[7](2014)在《浙江和美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选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十八大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推动国内消费市场发展,构建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因此,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成为新时期“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选择。为完善城镇功能布局、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开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等现代商贸配套服务设施成为新型城镇化中重点规划建设部分,将得到大力发展。以此为基础,农村连锁超市作为专门服务农村消费市场的新型零售业态,在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各级政府重点扶持,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并将迎来新一轮的扩张。农村连锁超市的经营环境与城市连锁超市相比有很大不同,面对的是具有地域广阔、需求分散、双向流通等特点的农村消费市场。其配送服务半径更大且配送路线更为复杂,经常导致配送系统运转不畅,使农村连锁超市面临更大的配送成本和效率压力,严重削弱其市场竞争力。配送系统重构优化成为打破农村连锁超市这一发展瓶颈的有力工具。配送中心是配送系统的核心,支撑着农村连锁超市营业网络的运营,其不同选址决定了不同的投资规模及不同的配送服务组合,直接对配送系统的成本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配送中心选址的科学与否是解决农村连锁超市配送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围绕浙江和美农村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选址理论的研究及和美超市配送系统的分析,首先针对其连锁门店众多且分散,有返程物流、配送中心运营压力大等现状,重新构建了包含“区域采购仓储中心—县市配送中心—乡镇直营店—农村加盟店”的四级双向配送系统;然后对在这一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县市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包含追求配送总成本最小的上层规划和使乡镇直营店时间满意度最大的下层规划的双层规划选址模型,运用分枝定界法在众多备选方案中寻找最佳选址方案,以期通过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实现降低配送成本及满足乡镇直营店对于配送服务时间要求的目标;最后对和美超市在安吉县、德清县和临安市三地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所建双层规划选址模型及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李慧[8](2014)在《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夫妻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国家实施了各种政策,旨在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但各种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仍旧屡屡发生,尤其是农村地区。食品经营者管理方式落后,现代化超市经营发展不足,加之各级监管者常常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城市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忽略农村食品质量安全,大量在城市中遇阻的假冒伪劣产品流向了农村,使农村成为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灾区。据卫生部统计,食品安全中毒事件大多发生在偏远农村地区。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暴露出我国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亟需改进。流通环节,特别是零售环节,是食品供应链上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其监督管理更加不容忽视。国内外实践表明,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流通组织形式,在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性和流通效率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体制制约,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缓慢,加之零售业进入门槛低,个体工商户急剧发展,夫妻店成为了目前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居民购买食品的主要场所,由于其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以及向超市化经营发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为更好地把握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重点研究了农村夫妻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态度及其控制行为,并通过东西部案例研究,探讨如何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夫妻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农村零售环节夫妻店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原因包括农村居民安全意识较低、农村食品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农村食品监管部门监管乏力等。(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构建了夫妻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t模型,计算出影响其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行为目标、认知行为控制、消费者的压力、政府监管、经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经营规模等。(3)通过对东西部夫妻店与连锁店的比较得出,欠发达地区夫妻店离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模式——连锁经营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考虑各项因素,认为欠发达地区应分步对夫妻店进行改造,首先当实施难度较大时,应对夫妻店进行监督和规范,等条件成熟时再向连锁经营模式发展。最后,经过分析和讨论,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政策建议,为解决农村零售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完善农村食品流通体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参考。

张贵华[9](2013)在《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是一个既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命题,同时又是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生产营销和现代农业发展大局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农产品的连锁经营,已成为推广农产品、加速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形式。而在我国,作为当今世界商品流通和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农产品连锁经营虽然在我国已开始得到推广,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从全局来说,农产品连锁经营还远远没有在全国规模化地展开,发展的水平还很低,经营方法、策略的系统研究还很少。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策略研究,通过系统的理论探讨、经验反思、实践总结,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创新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以指导我国农户、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产品营销企业的经营实践,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采取理论分析、对比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回顾梳理已有的理论研究文献、具体阐释农产品连锁经营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产品经营状况作出系统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构建与选择、提出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这些模式和策略对促进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第一章导论,主要阐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思路和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文献作出综述评析和借鉴。第二章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基础理论回顾,主要讨论了与研究农产品连锁经营有关的理论依据,包括相关经济理论、连锁经营与管理理论、相关经营模式理论等,为下一步连锁经营分析和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夯实理论基础。探讨了连锁经营的定义和本质内涵,连锁经营的特征以及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一般特征和要求,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类型。为下一步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状况分析,主要概括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状况,运用SWOT方法对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剖析,对当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较详尽的讨论。并对最早引入“农超对接”的家乐福连锁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支持。第四章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国际比较分析,以美、日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为例,分析美国的一体化、日本的农协会制度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的特点、国内外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的经验比较以及对我国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启示,以利于借鉴它们的经验,为一步研究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以及模式的选择拓展了思维、提供了帮助。第五章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选择,首先分析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的必要性和目标以及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的原则,提出了四种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选择,为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策略提供支持。第六章我国农产品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主要分析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意义和我国农产品的消费特点,从中发现消费行为的规律,提出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理论框架和假设,对农产品消费选择做出实证分析。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连锁经营方式的认同状态以及要求,为研究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策略以及提出政策建议提供有力的依据。第七章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主要策略研究,提出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的基本策略,具体包括: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消费者管理对策;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品牌化的策略: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经营主体,着力提高规模经营效应;大力发展城市圈超市农业,构建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基地;打造现代化物流配送品台,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构建多种经营模式,稳步推进“农超对接”改造;正确运用选址策略,合理布局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点;大力推行绿色经营,构建农产品长效安全机制。第八章推进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就政府作为提出建议。要求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连锁经营,做好推动、服务与指导。具体建议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农产品连锁经营健康发展;鼓励市场建立中介机制,搞活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助推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持电商模式的发展第九章结论和展望,概括本文的研究结论,分析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提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展望。

胡晓丹[10](2012)在《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2005年,临安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立足临安实际,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展农村连锁超市。近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显着地成效,满足了临安市农村人民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拉动了临安市农村经济发展。本研究在分析了连锁经营的内涵和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基于一定规模的实地调研,探讨了临安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可行性以及概况,并以临安市高虹镇为案例,分析了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情况,最终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主要包括:①经济环境:临安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供需环境良好、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便利;②行业环境:现有的行业竞争态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有利于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③政策环境:临安市政府重视、部门配合、企业带动和城乡联动。(2)临安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基本做法主要包括:加强规划引导,增设服务功能;强化政策支持,继续深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扩大配送半径;开展评选活动,强化示范带动。临安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包括:提升了商贸品位、增强了企业实力、改善了消费环境和增加了农民收入等四个方面。(3)高虹镇的农村连锁超市经营模式主要为综合服务运营模式。这种先进的经营模式也促进了高虹镇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完善了农村流通体系,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净化了农村消费环境,保障了农民消费安全;满足了农民消费需求,开拓了农村消费市场;推动了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规模。高虹镇农村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有:产品策略不完善、价格优势不明显、促销手段匮乏。(4)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经营模式发展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①因地制宜的选择产品种类;②多策略的发挥价格优势,包括:参照定价策略、加成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和特卖商品定价策略;③丰富超市的促销手段,包括:会员制促销、折扣促销、广告促销和节假日促销。

二、浙江农村地区连锁超市发展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农村地区连锁超市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优选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特色小镇研究现状
        1.2.2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范围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特色小镇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
    2.1 特色小镇的内涵
        2.1.1 特色小镇的含义
        2.1.2 特色小镇的特征
        2.1.3 特色小镇与其他发展主体的区别
    2.2 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
        2.2.1 特色小镇的发展进程
        2.2.2 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2.3 特色小镇的建设意义
    2.4 本章小结
3 特色小镇项目评价优选指标体系
    3.1 辽宁省特色小镇产业结构划分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3.2.1 指标选取原则
        3.2.2 评价指标初选
    3.3 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结果分析
    3.4 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特色小镇优选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
    4.1 网络分析法
        4.1.1 优势度原理
        4.1.2 网络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4.2 特色小镇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2.1 确定各指标间的影响关系
        4.2.2 建立ANP网络结构模型
        4.2.3 指标权重的求解
    4.3 基于改进TOPSIS的特色小镇评价模型
        4.3.1 传统的TOPSIS方法
        4.3.2 TOPSIS方法的逆序问题及改进
        4.3.3 特色小镇优选评价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小镇情况介绍
        5.1.1 谢屯镇
        5.1.2 汤河镇
        5.1.3 赵圈河镇
    5.2 主观分析
    5.3 基于ANP-改进TOPSIS模型的客观评价
        5.3.1 数据获取及处理
        5.3.2 评价过程及结果
    5.4 对当前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优选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B 其他三种类型特色小镇的ANP结构模型图
附录C 工业型特色小镇指标关系及指标权重
附录D 文化特色型特色小镇指标关系及指标权重
附录E 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指标关系及指标权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框架
2 研究综述
    2.1 流通效率研究综述
    2.2 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综述
3 国内外鲜活水产品流通的概况
    3.1 国内外鲜活水产品流通量概况
    3.2 国内外鲜活水产品的流通模式
4 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4.1 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的梳理与选择
    4.2 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5 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的测量
    5.1 评价方法
    5.2 评价指标体系
    5.3 测量实证及结果
6 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的实证
    6.1 模型的构建
    6.2 实证过程
    6.3 实证结果分析
7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结论
    7.2 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巨变与再造:城镇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研究 ——以一个县域城郊乡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乡村延续还是城镇化社区再造
    一、宏观背景: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特征
    二、县域实践:“洼地”中的“泗洪嬗变”
    三、问题发现:一次兴趣与机缘的“邂逅”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一、理论基础
        1、城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
        2、社会与空间生产理论
        3、社区及日常生活理论
    二、国内相关研究
        1、转型社区及相关概念的澄清
        2、村镇社区整体转型的实证研究
        3、转型社区空间生成的动力机制
        4、转型社区居民心理与文化适应
        5、转型过程中农民的市民化研究
    三、国外相关研究
        1、城乡边缘区和转型区的内涵
        2、城乡转型与变迁的理论及思想
        3、小城镇转型变迁的经验性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2、资料收集方法
    三、研究过程:历时3年11次调研
        1、实地研究过程
        2、研究思路及内容
    四、研究拓展与不足
第四章 推力与拉力:“转型社区”生成的动力机制
    一、现代化和城市化:社会变迁的结构性力量
        1、工业化:土地和非农劳动力的需求
        2、非农化:人口流动与职业身份的转变
        3、城市化:空间扩展与城乡关系重构
    二、行政主导与资本下乡:土地财政和资本的“合谋”
        1、地方政府的实践:“土地流转”与“增减挂钩”
        2、社会资本“下乡”:土地经营变现与规模农业
        3、社会新农村建设:人口集中与乡村空间再生产
    三、精英带动和理性选择:乡土变迁下的文化自觉
        1、文化堕距与心理落差: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2、社区精英与群体参照:经济精英的榜样力量
        3、现实与利益的折衷:面对现实的有限理性
第五章 空间变迁与重构:“转型社区”的规划与生产
    一、区划沿革:行政区划调整下的空间重组
    二、空间与规划:转型社区规划的叙事逻辑与规则
        1、规划逻辑:从权力象征到公共政策
        2、三大实践:“无规划不审批”
        3、空间生产:从乡村聚落到转型社区
    三、嵌入与转变:转型社区空间形态的社会学分析
        1、城乡空间的剧变:自然村落的“终结”
        2、生活空间离心化:生产与生活的分离
        3、居住环境的流变:规划与惯习的碰撞
        4、邻里关系的重建:首属邻里到半熟人社区
第六章 经济形态的变迁:小农经济终结与市场经济延展
    一、小农经济的终结:传统农耕经济形态的解体
        1、耕作方式:个体耕种到农业规模经营
        2、商品交换:传统乡村集市到商贸市场
        3、组织形式:家庭联产承包到专业合作社
    二、商品经济的萌发: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
        1、区域市场:超越乡村的市场边界延伸
        2、集镇商铺:商业服务活动的多元渗透
        3、连锁超市:没有“人情关系”的商品交易
        4、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的价值“变现”
    三、市场经济的延展:日常经济交换行为的常态化
        1、农业的工业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
        2、要素的商品化:被明确定价的资源
        3、交易的虚拟化:村口看货和网上赶集
第七章 个体生活的际遇:生存策略调整与生活空间张力
    一、生存策略的调整:“庄稼人”到兼业经营者
        1、反哺式农耕:土地情结的延续
        2、候鸟式务工:背井离乡的努力
        3、嵌入式散工:闲暇时间的利用
        4、自赋型创业:开拓创新的彰显
    二、生活水平的流变:城乡过渡阶段的收入与消费
        1、收入来源:非农收入的多元化转向
        2、消费状况:日常性消费的全面渗透
        3、闲暇时间:从时光消磨到自我实现
    三、环境适应与排斥:转型社区生活空间的张力呈现
        1、“占道经营”:公私“沉默共识”
        2、“车库他用”:现实利益的考量
        3、“种菜养鸡”:传统惯习的延续
        4、“搭棚办事”:文化习俗的影响
        5、“空地晾晒”:日常生活的便利
第八章 社会认同的迷失:跨越身份边界的社会性重构
    一、身份认同:城里人和乡下人的错位
    二、制度认同:大政府与小社区的张力
    三、生活认同:未来的生活何处安放?
    四、社区认同:共同记忆的解构与重构
第九章 时空延伸与未来:在城市与田园之间
    一、向死而生: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命运
    二、文化反思:乡村自反性与农民的文化自觉
    三、未来何往:农业社会终结与城市社会来临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镇政府干部)
附录3: 实地调研影像
致谢

(4)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连锁经营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营销的基本理论
        2.1.1 营销STP理论
        2.1.2 营销的4P4c理论
    2.2 连锁经营基本概念
        2.2.1 连锁经营的概念
        2.2.2 连锁超市的概念
    2.3 连锁经营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2.3.1 连锁经营产生的条件
        2.3.2 连锁经营发展的条件
3 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概况及意义
    3.1 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概况
        3.1.1 芜湖市的简介
        3.1.2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基本成效
    3.2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意义
4 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连锁超市模式简单布局不合理
    4.2 农村连锁超市缺乏市场调研盲目扩张
    4.3 农村连锁超市经营成本加重
    4.4 农村连锁超市模式混乱
    4.5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滞后物流成本高
    4.6 农村连锁超市专业人才匾乏信息化水平低
    4.7 农村连锁超市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较差
5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SWOT分析
    5.1 优势
        5.1.1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本土化优势
        5.1.2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经营规模优势
        5.1.3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顾客忠诚优势
        5.1.4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灵活性优势
    5.2 劣势
        5.2.1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吸引力缺乏劣势
        5.2.2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宣传力度不足劣势
        5.2.3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管理人员匮乏劣势
        5.2.4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管理水平低下劣势
    5.3 机会
        5.3.1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政策机会
        5.3.2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农民收入增长机会
        5.3.3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经营成本机会
        5.3.4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流通网络建立机会
        5.3.5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基础设施机会
    5.4 威胁
        5.4.1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消费观威胁
        5.4.2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市场秩序威胁
        5.4.3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政府工作威胁
        5.4.4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威胁
        5.4.5 芜湖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环境威胁
6 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案例分析——以华亿超市为例
    6.1 芜湖市华亿农村连锁超市发展概述
    6.2 芜湖市华亿农村连锁超市经营模式分析
        6.2.1 芜湖市华亿农村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概述
        6.2.2 芜湖市华亿农村连锁超市的优势分析
    6.3 芜湖市华亿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成果概况
        6.3.1 完善了农村流通体系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6.3.2 净化了农村消费环境保障了农民消费安全
        6.3.3 满足了农民消费需求开拓了农村消费市场
        6.3.4 推动了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规模
    6.4 芜湖市华亿农村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启示
7 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建议
    7.1 连锁超市经营模式方面
        7.1.1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维护作用
        7.1.2 科学合理的选择连锁超市经营的网点
        7.1.3 相互促进,建立双向物流经营模式
    7.2 连锁超市营销策略方面
        7.2.1 产品的选择
        7.2.2 价格的设定
    7.3 连锁超市管理保障方面
        7.3.1 专业人才的培养,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7.3.2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7.3.3 把控发展连锁经营的速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5)农村连锁超市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村连锁超市研究现状
        1.2.2 共同配送研究现状
        1.2.3 利益分配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农村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研究
    2.1 农村连锁超市
        2.1.1 农村连锁超市概念
        2.1.2 农村连锁超市概况
        2.1.3 农村连锁超市分类
        2.1.4 农村连锁超市特点
    2.2 农村连锁超市配送流程与模式
        2.2.1 农村连锁超市配送流程
        2.2.2 农村连锁超市配送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农村连锁超市共同配送模式构建
    3.1 共同配送模式研究
        3.1.1 联合委托代理型
        3.1.2 联合经营型
    3.2 新型农村连锁超市共同配送模式
        3.2.1 新型农村连锁超市共同配送模式的提出
        3.2.2 新型共同配送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3.2.3 新型共同配送模式的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种共同配送模式的主体博弈研究
    4.1 新型共同配送模式下各主体预期收益
        4.1.1 新型共同配送模式下各主体的预期收益
        4.1.2 新型共同配送模式的实施条件
    4.2 利益分配原则
    4.3 新型共同配送模式下共同配送利益分配影响因素
        4.3.1 共同配送预期收益分配影响因素
        4.3.2 成本分摊影响因素
    4.4 联合委托代理型和联合经营型主体博弈研究
        4.4.1 联合委托代理型主体博弈研究
        4.4.2 联合经营型主体博弈研究
    4.5 成本分摊问题的合作对策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连锁超市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方案设计
    5.1 新型共同配送预期收益分配机制
        5.1.1 不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风险的共同配送预期收益分配机制
        5.1.2 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风险的共同配送预期收益分配机制
    5.2 农村连锁超市成本分摊机制
        5.2.1 Shapley值法
        5.2.2 成本分摊问题的解法
    5.3 联合委托代理型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方案
    5.4 联合经营型利益分配方案
    5.5 算例
        5.5.1 基本数据
        5.5.2 计算过程
        5.5.3 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中国牛肉流通效率研究 ——基于产业链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二章 中国牛肉市场供求现状与流通评析
    2.1 中国牛肉市场的供求现状分析
    2.2 中国牛肉产业链分析
    2.3 中国牛肉流通评析
第三章 牛肉流通效率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设计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3.2 评价指标的具体构成
第四章 收购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分析
    4.1 中国肉牛生产分析
    4.2 中国肉牛业的生产整合度
    4.3 中国肉牛流通分析
    4.4 收购环节的肉牛流通效率评析
第五章 屠宰加工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分析
    5.1 肉牛屠宰加工行业的现状
    5.2 屠宰加工环节流通效率指标分析
    5.3 屠宰加工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评析
第六章 批发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分析
    6.1 中国牛肉批发市场概况
    6.2 批发环节牛肉流通效率分析
    6.3 重点城市农批市场发展情况——以北京为例
    6.4 批发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评析
第七章 零售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分析
    7.1 中国生鲜牛肉零售终端概况
    7.2 不同零售终端发展概况
    7.3 牛肉消费与流通评析
    7.4 零售环节的牛肉流通效率评析
第八章 提高牛肉流通效率的对策建议
    8.1 肉牛收购环节
    8.2 肉牛屠宰环节
    8.3 牛肉批发环节
    8.4 牛肉零售环节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浙江和美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0.2.1 研究目的
        0.2.2 研究意义
    0.3 研究现状
        0.3.1 农村连锁超市研究现状
        0.3.2 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选址研究现状
    0.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0.4.1 研究内容
        0.4.2 技术路线
1 农村连锁超市与配送中心选址理论
    1.1 农村连锁超市与配送
        1.1.1 连锁经营的特征和分类
        1.1.2 农村连锁超市概念与运营模式
        1.1.3 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影响因素
        1.1.4 农村连锁超市配送模式
    1.2 配送中心选址理论
        1.2.1 配送中心概念
        1.2.2 配送中心选址及影响因素
        1.2.3 配送中心选址原则及步骤
        1.2.4 配送中心选址一般方法
2 和美超市配送系统分析与重构设计
    2.1 和美超市基本情况介绍
        2.1.1 和美超市简介
        2.1.2 和美超市发展环境分析
        2.1.3 和美超市发展规划
    2.2 配送系统分析
        2.2.1 配送系统构成
        2.2.2 配送系统面临的挑战
    2.3 配送系统的重构设计
        2.3.1 区域采购仓储中心
        2.3.2 县市配送中心
        2.3.3 乡镇直营店
        2.3.4 农村加盟店
    2.4 配送中心内部设计与建设规划
        2.4.1 配送中心内部设计
        2.4.2 配送中心建设规划
3 和美超市配送中心选址建模与求解算法
    3.1 双层规划模型的一般描述
        3.1.1 双层规划模型的一般形式
        3.1.2 双层规划理论描述
    3.2 和美超市配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
        3.2.1 双层规划模型的提出
        3.2.2 双层规划模型的假设
        3.2.3 双层规划模型的建立
    3.3 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
        3.3.1 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算法概述
        3.3.2 分枝定界法求解及其实现
4 和美超市配送中心选址实证研究
    4.1 问题描述
        4.1.1 案例背景介绍
        4.1.2 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描述
    4.2 上层规划配送总成本分析
        4.2.1 固定投资成本分析
        4.2.2 配送成本分析
        4.2.3 返程物流成本分析
        4.2.4 配送总成本计算
    4.3 下层规划乡镇直营店满意度分析
        4.3.1 满意水平计算
        4.3.2 总体满意度计算
    4.4 选址方案选择与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夫妻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
        1.2.1 农村
        1.2.2 流通领域与流通环节
        1.2.3 夫妻店
        1.2.4 食品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综述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计划行为理论
    2.2 文献回顾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述评
3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3.1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3.1.1 农村食物中毒情况
        3.1.2 农村食品安全案件增长较快
        3.1.3 农村消费者食品质量安全关注度较低
        3.1.4 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较低
        3.1.5 农村食品流通秩序混乱
    3.2 农村食品卫生监管现状
        3.2.1 监管方式
        3.2.2 监管法律
        3.2.3 监管制度
        3.2.4 检测技术
    3.3 本章小结
4 农村零售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实证分析——以夫妻店为例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样本特征
        4.2.2 夫妻店经营情况分析
        4.2.3 经营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分析
        4.2.4 经营者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分析
        4.2.5 政府对夫妻店的监管情况
    4.3 本章小结
5 夫妻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研究假设
    5.2 模型建立
    5.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夫妻店转向连锁经营的条件分析——基于比较案例研究
    6.1 调研设计与思路
        6.1.1 访谈对象
        6.1.2 访谈提纲
    6.2 调研过程
        6.2.1 调研前的准备工作
        6.2.2 实地调研访谈
        6.2.3 调研后期整理工作
    6.3 案例描述——基本情况
        6.3.1 传统夫妻店情况
        6.3.2 连锁超市情况
    6.4 案例分析
        6.4.1 传统夫妻店——东西部对比分析
        6.4.2 农村连锁超市发展——东西部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引导夫妻店加强自我管理,完善约束机制
        7.2.2 改革农村监管体制,构建“三位一体”的外部监管模式
        7.2.3 优化环境,促使夫妻店向连锁经营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农村夫妻店(食杂店)食品安全问题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9)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的相关研究
    1.4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产品连锁经营基础理论
    2.1 相关经济理论
        2.1.1 农业经济理论
        2.1.2 商业经济理论
        2.1.3 农产品流通理论
        2.1.4 规模经济理论
        2.1.5 交易费用理论
        2.1.6 专业分工理论
    2.2 相关营销与管理理论
        2.2.1 营销战略理论
        2.2.2 品牌管理理论
        2.2.3 消费行为理论
    2.3 连锁经营的本质内涵
        2.3.1 连锁经营的概念
        2.3.2 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2.3.3 连锁经营的类型
        2.3.4 连锁经营的价值意义
    2.4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类型与要求
        2.4.1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类型
        2.4.2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一般特征
        2.4.3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要求
    2.5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优势与风险
        2.5.1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优势
        2.5.2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风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状况分析
    3.1 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
        3.1.1 萌芽阶段:1979——1984年
        3.1.2 试点阶段:1985——1991年
        3.1.3 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3.2 当前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3.2.1 农产品经营主体格局初步形成
        3.2.2 探索和形成了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基本模式
        3.2.3 案例:湖南家乐福连锁超市“农超对接”的实践案例剖析
    3.3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3.1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规模较小,规模经济效益不强
        3.3.2 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不够,物流成本高
        3.3.3 农产品产销信息化程度低,交易方式创新不够
        3.3.4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建设水平差
        3.3.5 供应链管理水平低,制约了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
        3.3.6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管理水平低
        3.3.7 专业人才不足,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较低
    3.4 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SWOT态势分析
        3.4.1 发展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优势
        3.4.2 发展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劣势
        3.4.3 发展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机遇
        3.4.4 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中的主要阻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4.1 美国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及特点
        4.1.1 美国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
        4.1.2 美国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特点
    4.2 日本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及特点
        4.2.1 日本的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模式
        4.2.2 日本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特点
    4.3 国内外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的经验比较
        4.3.1 连锁的类型与模式方面的比较
        4.3.2 经营理念比较
        4.3.3 营业网点选址布局的比较
        4.3.4 经营实力上的比较
        4.3.5 物流配送与服务体系的比较
        4.3.6 政府政策扶持方面的比较
        4.3.7 政府严格监管农产品的销售
    4.4 国外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的启示
        4.4.1 培育流通主体,提升组织化程度
        4.4.2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4.4.3 减少流通环节,努力降低经营成本
        4.4.4 重视冷链物流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4.4.5 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支持连锁企业的发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选择
    5.1 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的必要性与目标
        5.1.1 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5.1.2 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的目标
    5.2 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的原则
        5.2.1 实用原则
        5.2.2 可控原则
        5.2.3 协同原则
        5.2.4 增效原则
    5.3 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的选择
        5.3.1 生产企业主导型模式
        5.3.2 加工企业主导型模式
        5.3.3 零售商业主导型模式
        5.3.4 农商协作型模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影响农产品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分析
    6.1 研究农产品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意义
        6.1.1 为农产品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
        6.1.2 为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的选址提供支持
        6.1.3 为政府制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对策提供支持
        6.1.4 为农产品生产与供应链建设提供指导
    6.2 我国农产品消费的特点
        6.2.1 农产品的交义弹性缩小
        6.2.2 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明显
        6.2.3 农产品的安全需求越来越高
        6.2.4 农产品的新鲜度越来越受重视
        6.2.5 购买的方便性需求越来越强
    6.3 理论框架与假设
        6.3.1 相关理论回顾
        6.3.2 研究假设
    6.4 农产品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4.1 抽样设计与数据特征
        6.4.2 因子主成份分析
        6.4.3 R型聚类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的主要策略
    7.1 以农产品消费者为中心,加强营销创新
        7.1.1 重视消费者的管理,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7.1.2 引入体验营销策略,增强连锁经营的创新活力
    7.2 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品牌化发展的策略
        7.2.1 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7.2.2 依托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配套深加工,提升品牌形象
    7.3 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经营主体,着力提高规模经营效应
        7.3.1 鼓励本土大型商贸连锁集团发展农产品经营
        7.3.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农产品连锁超市网点
    7.4 大力发展城市圈型超市农业,构建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基地
        7.4.1 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着力解决供应问题
        7.4.2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增强经营竞争力
    7.5 打造现代物流配送平台,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
        7.5.1 依托第三方物流,构建现代高效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
        7.5.2 发展经营企业自建农产品集配中心
    7.6 构建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稳步推进“农超对接”的升级改造
        7.6.1 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实现生产和销售对接
        7.6.2 构建“超代农”经营模式
        7.6.3 构建“超加鲜”经营模式
        7.6.4 构建“超农互竞”经营模式
    7.7 正确运用选址策略,合理布局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点
        7.7.1 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点选址的重要性
        7.7.2 影响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点选址的主要因素
    7.8 重视消费者的安全需要,构建农产品长效安全机制
        7.8.1 影响农产品消费者安全认知的因素
        7.8.2 加快农产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7.8.3 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构建安全长效机制
    7.9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产品连锁经营从业人员素质
        7.9.1 企业加强农产品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
        7.9.2 政府加大对农产品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支持
    7.10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推进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的政策建议
    8.1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8.1.1 税费政策上的扶持
        8.1.2 在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点建设方面给予支持
        8.1.3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与管理
        8.1.4 政府应重视标准体系建设,着力塑造农产品连锁经营品牌
    8.2 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农产品连锁经营健康发展
        8.2.1 在模式类型选择上给予指导
        8.2.2 要引导企业加强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管理和技术培训
        8.2.3 加速农产品生产的品牌建设
    8.3 鼓励市场建立中介机制,搞活农产品连锁经营
        8.3.1 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发兴办的合作组织
        8.3.2 加强供应链联盟,支持物流多元化
        8.3.3 组织各种农产品展销活动
    8.4 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助推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
    8.5 加快信息化建设,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本研究的不足
    9.3 进一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
        1.2.1 研究现状
        1.2.2 实践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点概况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连锁经营的概念
        2.1.2 连锁超市的概念
    2.2 零售生命周期理论
        2.2.1 导入期
        2.2.2 成长期
        2.2.3 竞争期
        2.2.4 成熟期
        2.2.5 衰退期
    2.3 零售手风琴理论
        2.3.1 手风琴理论概述
        2.3.2 零售业发展顺序
3 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环境分析
    3.1 临安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经济环境分析
        3.1.1 临安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3.1.2 临安市农村供需环境分析
        3.1.3 临安市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3.2 临安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竞争态势
        3.2.2 行业发展趋势
    3.3 临安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政策环境分析
        3.3.1 政府重视
        3.3.2 部门配合
        3.3.3 企业带动
        3.3.4 城乡联动
    3.4 本章小结
4 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概况
    4.1 临安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2 临安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基本做法
        4.2.1 加强规划引导,增设服务功能
        4.2.2 强化政策支持,继续深化发展
        4.2.3 培育龙头企业,扩大配送半径
        4.2.4 开展评选活动,强化示范带动
    4.3 临安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初步成效
        4.3.1 提升了商贸品位
        4.3.2 增强了企业实力
        4.3.3 改善了消费环境
        4.3.4 增加了农民收入
5 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案例研究——以高虹镇为例
    5.1 高虹镇农村连锁超市发展概述
    5.2 高虹镇农村连锁超市经营模式分析
        5.2.1 高虹镇农村连锁超市经营模式概述
        5.2.2 高虹镇农村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5.3 高虹镇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成效分析
        5.3.1 完善了农村流通体系,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5.3.2 净化了农村消费环境,保障了农民消费安全
        5.3.3 满足了农民消费需求,开拓了农村消费市场
        5.3.4 推动了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规模
    5.4 高虹镇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5.4.1 产品策略不完善
        5.4.2 价格优势不明显
        5.4.3 促销手段缺乏
    5.5 本章小结
6 临安市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保障措施研究
    6.1 因地制宜的选择产品种类
    6.2 多策略的发挥价格优势
        6.2.1 参照定价策略
        6.2.2 加成定价策略
        6.2.3 折扣定价策略
        6.2.4 特卖商品定价策略
    6.3 丰富超市的促销手段
        6.3.1 会员制促销
        6.3.2 折扣促销
        6.3.3 广告促销
        6.3.4 节假日促销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和说明
    7.1 主要结论
    7.2 说明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录

四、浙江农村地区连锁超市发展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优选及评价方法研究[D]. 赵菲.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2]鲜活水产品流通效率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秀枝.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巨变与再造:城镇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研究 ——以一个县域城郊乡镇为例[D]. 陈然. 南京大学, 2017(05)
  • [4]芜湖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吴鹏翔.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4)
  • [5]农村连锁超市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 赵统达.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6]中国牛肉流通效率研究 ——基于产业链视角[D]. 郭磊.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7]浙江和美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 郭士杰.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8]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夫妻店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分析[D]. 李慧. 浙江大学, 2014(09)
  • [9]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研究[D]. 张贵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10]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研究[D]. 胡晓丹. 浙江农林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浙江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