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质量和工艺偏差对清汁钙盐的影响

石灰质量和工艺偏差对清汁钙盐的影响

一、石灰质量及工艺偏差对清汁钙盐的影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曾冰蕙,尚士进,车会莲,屈东威,王娟,刘阳,董建蕊,关荣[1](2021)在《几种食糖制备中清净工艺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蔗汁清净的传统方法有二步法、碳酸法和亚硫酸法,国外企业多采用二步法,但其成本高昂,不适于推广,国内大多采用较为经济的亚硫酸法清净蔗汁。随着科研的深入及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生产方法的基础上涌现出许多新型清净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增强了对蔗汁的清净效果。蔗汁的清净工艺方法不同,其生产出的糖品色值与杂质含量也会有所不同,本文将横向对比探讨几种不同的蔗汁清净工艺方法,并针对不同工艺方法生产出来的食糖杂质含量进行纵向分析,为国内制糖厂的发展及创新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向敏[2](2020)在《基于粉体添加型絮凝剂Tempo的蔗汁絮凝机理及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絮凝沉降是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一个重要操作,而在现代沉降澄清技术中,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有关蔗汁在高温条件下的絮凝机理及动力学研究仍为空白,且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溶解、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时间、搅拌和温度等因素发生降解,降低了絮凝效率;另外,絮凝剂溶液加入的水量,需要在后续工序中进行加热和蒸发,增加了能耗。乌克兰有关机构开发了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系列产品,具有耐高温、可粉体直接添加的特性,有利于提高絮凝效率。为了开发新型粉体添加型絮凝剂在甘蔗制糖工业的应用,本课题通过对蔗汁的絮凝实验及工业初步应用,优选其中最适品种,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甘蔗糖厂通用的磷酸亚硫酸澄清工艺中和汁为原料,进行粉体添加的絮凝机理研究,建立絮体随剪切速率、时间和温度变化动力学,并开发蔗汁旋流结团絮凝技术。具体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蔗汁絮凝进行了新型絮凝剂的优选。将3种类型絮凝剂用于加灰汁、中和汁澄清和糖浆上浮实验,筛选出去浊效率最高的Tempo为课题研究所用。絮凝剂Tempo粉体添加用于蔗汁澄清在糖厂生产线上成功试用,与糖厂使用的絮凝剂相比,浊度去除率提高28.1%,纯度上升达1.64 AP,出汁质量稳定;(2)对絮凝剂Tempo进行定性分析。通过SEM/EDX和FTIR对Tempo组成成分和结构进行表征,用化学分析法对絮凝剂分子量、水解度和表面电荷进行测定,确定Tempo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1.027×107,水解度为40.11%。将絮凝剂置于不同温度蒸馏水中溶解并放置不同时间,得到Tempo随温度和时间的溶解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絮凝剂溶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且3 h内几乎不发生降解。(3)研究Tempo在高温条件下的絮凝动力学。在100°C下,在甘蔗中和汁中添加4 mg/L的Tempo絮凝剂粉体,在不同搅拌转速下进行絮凝实验,测定不同剪切速率下絮体粒径及分形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絮凝过程可分为成长、破碎和重组以及平衡三个阶段。剪切速率越高,絮体成长获得最大尺寸越大,且达到最大尺寸所需时间越少,但絮体孔隙较大,不规则程度高,容易被剪切破碎;通过设立无因次相对粒径D和剪切时间因子Gt,建立了反映絮体破碎重絮过程粒径随剪切速率和时间变化的无因次准数方程D=exp(-1.8535×10-4Gt);平衡絮体粒径与剪切速率在双对数坐标下呈负相关,平衡阶段絮体团簇分形维数D2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增加,可用式D2=1.5+[-0.042+0.35tanh(0.0055G+0.15)]表示,而几何分形维数Dpf随剪切速率增加降低,可用式Dpf=1.5-[-0.042+0.35tanh(0.0055G+0.15)]表示,两者具有“对称性”。(4)研究温度对絮凝动力学的影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在中和汁中添加4 mg/L絮凝剂溶液,监测絮凝体尺度及分形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粉体添加不同,絮凝剂溶液添加的絮凝过程实际上进入了分裂与重排阶段。不同温度下絮体粒径dt与剪切时间t满足方程dt=di+Ce Et,参数di、C、E均是温度T的函数。随着温度升高,絮体初始(t=0.5 min)粒径和平衡阶段絮体平均粒径呈指数下降,二维分形维数值呈线性下降,沉积物过滤速率与分形维数值呈正相关,澄清汁浊度与温度呈负指数相关;(5)设计了一种向上环管旋流絮凝反应器,并进行了Tempo絮凝剂粉体添加中和汁的旋流结团絮凝研究。在高温搅拌条件下,添加絮凝剂粉体进行中和汁絮凝,并在自制的反应器中进行结团絮凝。结果显示,随着絮凝剂溶解程度增加,结团反应前后絮体粒径和沉降速率均有所增加,但絮凝剂溶解后继续搅拌絮体将不再明显变化。对于向上旋流结团反应器,较低的进料量也能结团成大颗粒致密絮体。絮体粒径d与剪切时间因素Gt符合方程d=2.4611+(4.2073-2.4611)/(1+10(32660-Gt)0.6132×10^(-3)),呈“S”型变化,沉降速率vi与Gt的关系可用式vi=-26.33+0.0015Gt表示。

黄振军,马海峰,杨万明,李茂华,常国炜,钟志才[3](2020)在《糖浆气浮清净技术提升糖浆质量的研究》文中指出2019/20年榨季,云南省勐捧糖厂对糖浆气浮清净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查定,查定结果表明,经糖浆气浮清净后,浮清糖浆的质量指标得到了较好的提升,纯度提高0.47 AP,浊度除去率76.2%,色值除去率21.91%,钙盐除去率17.85%。真正起到了糖浆进一步清净的良好的效果,为后续的煮糖工段提供更优质的糖浆,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煮炼收回有良好的帮助。

柴智慧[4](2020)在《精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糖用澄清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以SO2为主要澄清剂的亚硫酸法是国内外甘蔗糖厂中普遍使用的蔗汁澄清方法,具有流程短、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该法所产白砂糖存在残硫量高、易变黄吸湿、质量档次不高等问题,并且澄清效率偏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新型的糖用澄清剂—精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Arginine modified magnetic chitosan,AMCS),并研究其应用于蔗汁澄清的工艺。具体内容如下:1、以壳聚糖(CS)、精氨酸(Arg)和Fe3O4为原料,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采用离子凝胶技术和接枝改性制备AMC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条件,得最佳条件为:制备磁性壳聚糖的p H为4.5、CS添加量为1.0 g、Arg添加量为0.72 g、TPP浓度为1.5%、接枝时间10.0 h、n(Arg):n(EDC):n(NHS)=3:2: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AMCS用于混合汁澄清,其清汁的纯度差和脱色率分别为2.93%和69.93%。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一系列表征对AMCS分析,发现AMCS具有三维网络结构,比表面积是CS的12.23倍。改性后AMCS中Fe3O4的晶体结构未受影响。此外AMCS具有良好的磁分离性能和吸附性能。2、采用响应面优化AMCS的澄清工艺条件,得最佳条件为:有效P2O5总量为390 ppm、二次加灰汁p H为6.92、PAM添加量为1.82 ppm、AMCS添加量为1.01g/L和吸附温度为。在此条件下,清汁的纯度差、脱色率和浊度分别为3.14%、72.01%和34.82MAU。用AMCS澄清和亚硫酸法澄清对比,表明AMCS作澄清剂用于混合汁清净处理是可行的。3、研究了AMCS对没食子酸(GA)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AMCS对GA的吸附过程是单层吸附、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机理主要为静电相互作用,可能伴随着微孔填充。糖液中Ca2+和K+(K+>16 mmol/L)的存在促进了AMCS对GA的吸附,而Na+对其几乎无影响。4、研究了AMCS的再生性能。再生条件为95%CH3CH2OH洗脱6 h。AMCS经5次再生后,其清汁的纯度差和脱色率分别为2.00%和71.61%。因此,AMCS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澄清剂。

刘桂云,柳颖,常国炜,梁达奉[5](2018)在《甘蔗亚硫酸法制糖过程中的灰分及其对生产的影响》文中认为制糖生产中的灰分是无机非糖分的总称,是生产物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过多会影响蒸发煮糖设备和产品质量,增加糖蜜糖分损失等。随着制糖过程的进行,物料中灰分成分和含量会发生变化。本文介绍了亚硫酸法糖厂制糖原料、在制品、产品及副产品中灰分情况、灰分对制糖生产的影响,以期为降低灰分对制糖生产的负面影响和减少产品中灰分含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毛善巧[6](2017)在《水力空化对蔗汁典型成分含量变化及其清净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天然蔗汁是一种成分和性质都十分复杂的胶体溶液。蔗汁中除了蔗糖,还有还原糖、多糖、含氮化合物和有机酸等。在制糖生产过程中,这些组分并非稳定存在,特别是在澄清过程中,它们能发生很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并影响整个制糖生产过程。本课题组研究发现水力空化能够减少糖汁中Ca2+和SO32-的残留量、提高Ca SO3沉淀的吸附能力、强化蔗汁澄清脱色效果等。基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为了更好地将水力空化应用于制糖工业实践中,本文研究水力空化对蔗汁中的典型成分含量变化及其清净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初始浓度、作用时间、p H条件下水力空化处理对糖液中蔗糖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糖液中蔗糖含量。结果表明:水力空化能够强化蔗糖的水解反应,增加对蔗糖的损耗。当蔗糖浓度为50 g/L,溶液p H为7.0,温度为50℃,压力为0.4 MPa,空化时间为60 min时,蔗糖的损耗率达0.57%。随着溶液p H降低、空化时间延长、压力增大、温度上升或蔗糖初始浓度降低,蔗糖的损耗率会增大。(2)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初始浓度、p H、作用时间下水力空化处理对蔗汁中典型成分果胶的影响,以粘度的下降率来衡量水力空化对果胶的作用效果,并采用凝胶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对空化处理前后的果胶分子量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果胶浓度为1 g/L,溶液p H为5.0,入口压力为0.1 MPa,温度为50℃,处理时间为60 min时,果胶粘度下降率达15.8%。经GPC分析发现,果胶相对平均分子量由70515 Da下降至57408 Da。(3)研究了不同入口压力、温度、作用时间的条件下水力空化对蔗汁中典型成分绿原酸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在吸收波长为324 nm时对溶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在吸收波长为560 nm时对绿原酸溶液进行色度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时间延长,溶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减小且溶液色泽加深,在压力为0.4 MPa,温度为50℃时,当空化时间为300 min时,绿原酸浓度下降了67.7%,溶液色度增加至0.305。(4)按照蔗汁中各典型成分的比例,分别配制果胶、葡聚糖、淀粉、绿原酸、乌头酸或天冬酰胺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几种不同糖液,再配制含有以上所有成分的模拟蔗汁。考察它们在一定的水力空化条件下粘度或色度以及蔗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并研究澄清处理对空化后有色糖液的色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一定条件的水力空化处理后,含有果胶、葡聚糖、淀粉的糖液粘度分别下降了15.2%、4.1%和5.3%;含有天冬酰胺、乌头酸、绿原酸的糖液的色度增加,但在石灰法澄清处理后,色度分别下降21.9%、34.7%和20.0%;模拟蔗汁空化后粘度下降15.6%,经澄清处理后,色度下降10.7%;水力空化对含有非蔗糖物质的糖液或模拟蔗汁产生作用时,可能会先作用于非蔗糖物质,使水力空化对蔗糖的损耗减小。(5)考察不同压力、空化时间、温度以及空化处理过程中不同的加灰工序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压力为0.4 MPa、空化时间为30 s时,经水力空化处理后再澄清的蔗汁的色值从8028.6 IU降低至1560.4 IU,同时简纯度从65.9%提升至74.5%。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水力空化能够减少溶液中蔗糖和绿原酸的含量、降低果胶溶液的粘度;能够增加含有绿原酸、天冬酰胺或乌头酸的糖液的色度;能降低含有果胶、淀粉或葡聚糖的糖液的粘度;对有色糖液澄清处理后,其色值降低;对于含有非蔗糖成分的糖液,水力空化可能会先作用于非蔗糖物质,减少对蔗糖的损耗;经过水力空化处理的蔗汁在澄清后,其色值降低且简纯度提高。以上结论为水力空化更好的应用于制糖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任勤[7](2017)在《壳聚糖磷酸酯糖用澄清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白砂糖是国家战略物资,广西白砂糖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制糖业是广西的支柱性产业。全国约90%以上的甘蔗糖厂采用亚硫酸法澄清工艺,但此法存在不足,研究探索新的澄清剂及工艺对提高白砂糖质量,提高我国白砂糖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壳聚糖(CTS)具有较好的吸附性、成膜性、成纤性、吸湿性及生物相容性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课题将壳聚糖进行了磷酸化改性,制备壳聚糖磷酸酯(PCTS),改善水溶性,并将其应用于甘蔗混合汁澄清,探索无硫澄清工艺。本课题包含以下研究内容:1.对壳聚糖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包括脱乙酰度、粘均分子量。测得壳聚糖脱乙酰度为78%,粘均分子量M为6.19X105,并制备了壳聚糖磷酸酯粗产品。初步探讨了壳聚糖、壳聚糖磷酸酯对甘蔗混合汁的澄清效果。与传统亚硫酸法澄清效果对比发现,壳聚糖澄清效果与亚法相比,脱色率与纯度差均有提高,但清汁钙盐含量较高,不利于后续的蒸发与煮糖。经壳聚糖磷酸酯处理后,清汁纯度及脱色率均有提高,清汁钙盐含量低于传统亚硫酸法。2.将壳聚糖进行磷酸化改性,制备壳聚糖磷酸酯,以脱色率和纯度差为考核指标探索壳聚糖磷酸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验证m(壳聚糖):m(甲醛)、m(壳聚糖):m(磷酸)、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等因素对壳聚糖磷酸酯澄清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微波合成壳聚糖磷酸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CH2O):m(壳聚糖)=1:1,m(H3PO4):m(壳聚糖)=3.2:1,微波功率260W,微波时间9min,在此条件下,蔗汁脱色率达70%,纯度提高2.5%。3.(1)对最佳制备条件下所得的壳聚糖磷酸酯进行性质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壳聚糖磷酸酯的取代度为1.016。(2)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壳聚糖磷酸酯的表面微观形态,发现壳聚糖改性后微观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未改性的壳聚糖为无规则形态,表面粗糙,有较多褶皱,呈现凹凸状。改性后的壳聚糖磷酸酯呈较规则的圆球状,相同放大倍数下,可以看到,单个壳聚糖磷酸酯颗粒体积变小,且大小不一,表面有褶皱凸起。(3)FI-TR观察壳聚糖磷酸酯的特征峰,鉴定壳聚糖磷酸酯的结构。壳聚糖磷酸酯的红外图谱与壳聚糖相比,变动较大,通过对比证实磷酸基团成功地引入了壳聚糖分子中。(4)探讨了壳聚糖磷酸酯对甘蔗混合汁的澄清机理,研究壳聚糖磷酸酯对混合汁中酚类物质的吸附特性。实验过程中确定调节蔗汁pH值为7.0。吸附平衡实验中,发现壳聚糖磷酸酯吸附甘蔗汁中酚类物质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进行动力学研究时发现,壳聚糖磷酸酯吸附蔗汁中酚类物质的动力学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实验中证实,壳聚糖磷酸酯对蔗汁中的酚类物质的等温吸附模型更加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G0小于零,说明壳聚糖磷酸酯吸附蔗汁中酚类物质的反应自发进行;△H0大于零,说明壳聚糖磷酸酯吸附蔗汁中酚类物质属于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利于酚类物资的吸附。△S0大于零表明壳聚糖磷酸酯对蔗汁中酚类物质的吸附过程中固液界面的混乱度增大。4.将壳聚糖磷酸酯应用于混合汁澄清,确立最佳澄清工艺。以纯度差、脱色率、沉降速率、清汁钙盐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试验确立有效P2O5含量、预灰pH、一次加热温度、壳聚糖磷酸酯用量、二次加热温度、絮凝剂用量等工艺参数。最终确定壳聚糖磷酸酯澄清混合汁的工艺参数为:有效P2O5含量为284 mg/L,第一次加热温度为50℃,预灰pH为7.0,壳聚糖磷酸酯添加量为125 mg/L,第二次加热温度为 96℃,PAM 添加量为 4.8mg/L。

张新林[8](2016)在《醇溶制糖色素和混合床对制糖脱钙树脂再生的促进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基于非糖分资源利用的糖用树脂的耦合再生是减少制糖离子交换再生废水排放的一个基本思路,色素与Ca2+的络合作用往往能促进制糖脱色或脱钙树脂的再生。本文主要研究醇溶制糖色素及混合床对制糖脱色脱钙树脂的再生促进作用,包括:通过响应面优化醇溶色素存在条件下脱钙树脂再生过程的工艺条件,提高再生效率,探讨再生过程的钙解吸动力学和等温模型;对混合床树脂脱色脱钙及再生进行研究;探讨超声对脱钙树脂及混合床树脂再生的影响;对再生前后溶液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探讨再生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主要研究内容摘要如下:醇溶色素能促进脱钙树脂的再生,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脱钙树脂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再生液为含5 g/L醇溶色素和12%(w/v)氯化钠,温度89℃、流速1.7 BV/h、高径比8.5:1,此时脱钙树脂的再生率为95.37±0.19%。6个周期的吸附-再生实验后,脱钙树脂再生率仍在90%以上,优于传统方法。研究脱钙树脂再生过程中Ca2+的解吸动力学和等温解吸平衡。使用动边界模型描述钙型树脂的解吸过程,发现该过程的控速步骤为颗粒扩散,表观活化能Ea为36.90 k J/mol,反应级数为1.14,表观频率因子k0为1679 min-1,解吸过程可用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R2>0.99);钙型树脂的解吸过程与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性良好,说明钙型树脂的解吸属于表面不均一性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扩散。最终确定再生动力学总方程为:。研究混合床树脂脱色脱钙及再生,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实验条件下混合床树脂对二清汁脱色脱钙的最佳条件为阴阳树脂混合比例1:1,操作温度6570℃,树脂用量24 m L,时间120 min。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树脂用量为脱色的一般显着性因素,树脂用量、温度和操作时间均为脱钙的极显着性因素。混合床树脂再生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流速2 BV/h和高径比8:1,阴阳离子解吸过程中释放的Ca2+和色素阴离子络合对再生起协同促进作用。研究和探讨了超声对制糖脱钙树脂和混合床树脂的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发现超声能促进再生率的提高,加快离子交换速率,降低再生达到平衡的时间,相同再生速率,加入超声所需温度更低。对再生液及再生副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红外光谱图表明,再生过程发生了羟基缔合,导致再生副产物吸潮性增强,酚羟基的吸收峰处产生强且尖锐的吸收峰,推测再生时醇溶色素与Ca2+发生了络合作用促进再生。XRD图谱表明,Ca2+和Na+在钙型树脂再生过程中发生互换,再生副产物结晶度下降,可能和Ca2+与醇溶色素络合有关。采用三种方法评价再生过程各溶液的抗氧化活性,再生溶液和再生后溶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67%和86.26%,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6.26%和88.49%,但均弱于Vc,二者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黎有方,周彩陶,薛原,何宁东[9](2014)在《碱性澄清工艺在糖厂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亚硫酸法制糖生产工艺一般都采用中性澄清、酸性煮糖工艺。随着近几年糖厂创新设备的普遍使用,传统的亚硫酸法制糖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碱性澄清、中性煮糖工艺。文章讨论以可调式中和汁快速沉降器、高效渐进式加灰强化反应器、糖浆上浮等辅助设备的使用来实现碱性澄清、中性煮糖工艺的可行性。

覃晓雨[10](2013)在《糖厂二压汁制备糖化钙澄清剂的研究》文中提出制糖澄清技术发展至今,数以百计的澄清剂曾被尝试于蔗汁澄清,然而只有石灰、磷酸、亚硫酸、碳酸和氢氧化镁能够适应于澄清的工业化。其中石灰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澄清剂,无论是生产原糖还是耕地白糖,右灰都是不可或缺的澄清剂之一。在我国,制糖澄清都是以石灰乳的形式对蔗汁进行加灰的,这种加灰方式常常存在诸多不良影响,如石灰乳输送管道容易堵塞,加灰pH值的控制不准确等。在澳洲,用蔗糖钙代替石灰乳进行加灰的技术已经比较普遍,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消除石灰乳加灰的部分影响,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糖浆浓度高,难以实施配制液的澄清;糖汁反复循环增加蔗糖转化等。本论文采用二压汁经澄清后制备糖化钙,用于一压汁的澄清。首先用澄清二压汁消和石灰制成二压汁石灰乳,然后用于高碱性下的二压汁澄清,制备糖化钙溶液。论文在充分探索二压汁溶解石灰基本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二压汁糖化钙的最佳制备工艺及条件;根据制备工艺及条件,探寻减少二压汁石灰乳加灰的滤泥损失的最佳反应条件,研究了基于离心沉降-过滤之二压汁澄清的固液分离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改变氧化钙的添加量,研究不同温度下氧化钙添加量与二压汁pH值以及蔗糖/钙摩尔比之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研究了二压汁糖化钙和二压汁石灰乳的纯度和色值随碱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0~50℃之间二压汁糖化钙和二压汁石灰乳纯度及色值均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平稳。根据实验数据,回归了50℃下加灰量、pH值和澄清二压汁糖化钙蔗糖/钙摩尔比的变化关系,得出以下关联式:pH=8.79C0.211(0.67<C<3.33) Rs/c=11.184C-0.52(0.67<C<3.33) pH=14.25e-0.0417Rs/c,(13.81<Rs/c<5.88)2、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在二压汁碱性澄清中,磷酸添加量、反应pH和反应温度对糖化钙溶液色值和浊度的影响;结合单因素的最佳条件进行响应面实验,最终的最优化水平是:磷酸添加量28mL/L, pH11.44,温度41.9℃;响应面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676,相关性和可靠性良好。在同样的条件下与传统亚法进行了澄清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新工艺在改善清汁浊度和色值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中浊度可降低40%,色值可降低38%,此外,清汁的纯度和钙盐含量也得到了改善,纯度平均值可提高2AP,钙盐含量降低0.104%°Bx。3、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二压汁糖化钙制备采用二压汁石灰乳加灰澄清时,石灰乳胶磨时间、反应pH以及搅拌速度对二压汁滤泥转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最显着的因素。在未加洗水的条件下,当pH为11.4,胶磨时间为60s,搅拌速度为300r/min,滤泥转光度平均值可以降低到11.59%,损失程度与石灰乳加灰相当,不存在蔗糖三钙溶解不完全而导致滤泥转光度过高的现象。4、在二压汁澄清的固液分离研究方面,进行了离心浓缩比以及过滤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泥汁的浓缩比会随离心转速的增加而增加,2000r/min以上趋于平稳,泥汁平均浓缩比为16.09。抽滤实验证明了二压加灰汁泥汁在加热温度为80℃以上时易于实施过滤操作。压滤实验最终确定的压滤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100℃;操作压力0.1~0.15MPa。

二、石灰质量及工艺偏差对清汁钙盐的影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灰质量及工艺偏差对清汁钙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几种食糖制备中清净工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清净工艺
    1.1 亚硫酸法
        1.1.1 亚硫酸法概况
        1.1.2 亚硫酸法对白砂糖色值的影响
        1.1.3 亚硫酸法中的硫熏环节及残硫的控制
    1.2 二步法
    1.3 碳酸法
2 新型清净工艺
    2.1 物理方法
        2.1.1 膜分离+离子交换法
        2.1.2 膜分离法
        2.1.3 离子交换树脂法
        2.1.4 离子交换纤维法
        2.1.5 重结晶法
    2.2 化学方法
        2.2.1 酶制剂法
        2.2.2 H2O2法
3 创新制糖工艺
4 结论

(2)基于粉体添加型絮凝剂Tempo的蔗汁絮凝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写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蔗汁清净工艺
        1.2.1 亚硫酸法工艺流程
        1.2.2 亚硫酸法澄清机理
        1.2.3 蔗汁絮凝澄清研究现状
    1.3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机理
        1.3.1 絮凝剂类型
        1.3.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作用机理
        1.3.3 絮凝动力学
    1.4 结团絮凝
        1.4.1 结团絮凝理论
        1.4.2 结团絮凝研究现状
        1.4.3 结团絮凝的应用
    1.5 絮凝剂溶液的特点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粉体添加型絮凝剂用于蔗汁絮凝的优选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室小试
        2.2.2 生产线实验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加灰汁澄清对比
        2.3.2 中和汁澄清对比
        2.3.3 糖浆上浮对比
        2.3.4 絮凝沉降对比
        2.3.5 生产线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絮凝剂Tempo的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Tempo成分定性分析
        3.2.2 Tempo结构表征
        3.2.3 Tempo分子量测定
        3.2.4 Tempo表面电荷分析
        3.2.5 Tempo离子度测定
        3.2.6 Tempo溶解和降解特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EM/EDX定性分析
        3.3.2 FTIR分析
        3.3.3 Tempo特性参数
        3.3.4 Tempo溶解和降解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絮凝剂粉体添加的絮凝动力学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蔗汁特性参数测定
        4.2.2 絮凝实验
        4.2.3 絮凝体表征
        4.2.4 絮体破碎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原蔗汁参数
        4.3.2 絮体特性随时间的变化
        4.3.3 剪切速率对絮体破碎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度对蔗汁絮凝动力学的影响
    5.1 材料和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絮凝实验
        5.2.2 絮凝体表征
        5.2.3 清汁理化指标
        5.2.4 泥汁过滤速率
        5.2.5 溶液粘度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絮凝温度对絮体粒径的影响
        5.3.2 絮凝温度对絮体分型维数的影响
        5.3.3 絮体图像分析
        5.3.4 蔗汁澄清效率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向上环管旋流反应器中蔗汁结团絮凝的实验研究
    6.1 材料及设备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
        6.1.3 实验装置
    6.2 实验方法
        6.2.1 絮凝剂粉体溶解程度对絮体的影响
        6.2.2 结团反应器参数对絮凝的影响
        6.2.3 结团机理研究
        6.2.4 絮体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絮凝剂粉体溶解程度对絮体的影响
        6.3.2 进料速率对结团反应的影响
        6.3.3 反应器直径对结团反应的影响
        6.3.4 环管长度对结团反应的影响
        6.3.5 G_t与絮体粒径和沉降速率之间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糖浆气浮清净技术提升糖浆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糖浆气浮清净技术原理及工艺控制
    1.1 气浮清净原理
    1.2 糖浆气浮清净技术
    1.3 糖浆气浮工艺流程图
    1.4 糖浆气浮工艺控制参数
2 生产应用结果与分析
    2.1 糖浆气浮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2.2 糖浆纯度变化
    2.3 糖浆浊度变化
    2.4 糖浆色值变化
    2.5 糖浆钙盐变化
    2.6 白砂糖产品质量
3 结语

(4)精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糖用澄清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蔗汁澄清的研究现状
        1.2.1 化学法
        1.2.2 物理法
    1.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现状
        1.3.1 壳聚糖
        1.3.2 磁性壳聚糖的研究现状
        1.3.3 精氨酸改性壳聚糖的研究现状
        1.3.4 精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的应用
        1.3.5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糖液澄清过程中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精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的制备、筛选及结构表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精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的制备
        2.2.4 澄清工艺流程
        2.2.5 单因素实验
        2.2.6 正交实验
        2.2.7 分析指标
        2.2.8 结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2.3.2 AMCS制备条件工艺优化
        2.3.3 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精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澄清混合汁的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蔗汁磷酸值的测定
        3.2.3 澄清工艺流程
        3.2.4 评价指标的测定
        3.2.5 单因素实验
        3.2.6 响应面实验
        3.2.7 可行性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3.3.2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讨论
        3.3.3 最佳澄清工艺的验证
        3.3.4 可行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精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对没食子酸吸附机理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测定
        4.2.4 吸附实验
        4.2.5 对比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H的影响
        4.3.2 AMCS添加量的影响
        4.3.3 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的影响
        4.3.4 GA浓度和吸附时间的影响
        4.3.5 离子浓度的影响
        4.3.6 吸附动力学
        4.3.7 吸附等温线
        4.3.8 吸附热力学
        4.3.9 不同吸附剂对没食子酸吸附能力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糖用澄清剂的再生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洗脱液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5.2.4 洗脱液浓度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5.2.5 洗脱时间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5.2.6 评价指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洗脱液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5.3.2 洗脱液浓度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5.3.3 洗脱时间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5.3.4 再生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甘蔗亚硫酸法制糖过程中的灰分及其对生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灰分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
    1.1 灰分的定义
    1.2 灰分的测定
        1.2.1 重量灰分
        1.2.2 电导灰分
2 制糖过程中的灰分
    2.1 原料中的灰分
    2.2 在制品中的灰分
        2.2.1 混合汁
        2.2.2 清汁
        2.2.3 糖浆
    2.3 产品及副产品中的灰分
        2.3.1 原糖
        2.3.2 白糖
        2.3.3 糖蜜
3 灰分对制糖生产的影响
4 展望

(6)水力空化对蔗汁典型成分含量变化及其清净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蔗汁中典型成分
        1.1.1 蔗糖
        1.1.2 还原糖
        1.1.3 多糖类物质
        1.1.4 含氮化合物
        1.1.5 有色物质
        1.1.6 有机酸
    1.2 蔗汁澄清工艺与强化技术
        1.2.1 传统处理方法
        1.2.2 辅助澄清方法
        1.2.3 物理场强化澄清技术
    1.3 水力空化及其研究进展
        1.3.1 水力空化现象和空化效应
        1.3.2 水力空化的发展优势
        1.3.3 水力空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力空化对蔗糖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分析方法
    2.2 实验内容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2 溶液pH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2.3 初始浓度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2.4 入口压力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2.5 空化时间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2.6 溶液温度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溶液pH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3.3 初始浓度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3.4 入口压力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3.5 空化时间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3.6 溶液温度对蔗糖损耗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力空化对果胶粘度及降解效果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3 分析方法
    3.2 实验内容
        3.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2 溶液pH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2.3 溶液温度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2.4 入口压力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2.5 初始浓度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2.6 空化时间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2.7 水力空化对果胶的降解效果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2 溶液pH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3.3 溶液温度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3.4 入口压力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3.5 初始浓度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3.6 空化时间对果胶粘度的影响
        3.3.7 水力空化对果胶的降解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力空化对绿原酸稳定性及其色度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3 分析方法
    4.2 实验内容
        4.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4.2.2 空化时间对绿原酸稳定性及溶液色度的影响
        4.2.3 温度对绿原酸稳定性及溶液色度的影响
        4.2.4 入口压力对绿原酸稳定性及溶液色度的影响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4.3.2 空化时间对绿原酸稳定性及溶液色度的影响
        4.3.3 温度对绿原酸稳定性及溶液色度的影响
        4.3.4 入口压力对绿原酸稳定性及溶液色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力空化对模拟蔗汁理化性质及其蔗糖含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1.3 分析方法
    5.2 实验内容
        5.2.1 水力空化对模拟蔗汁粘度及色度的影响
        5.2.2 水力空化对含有多糖类物质的糖液粘度的影响
        5.2.3 水力空化对含有绿原酸的糖液色度的影响
        5.2.4 水力空化对含有乌头酸的糖液色度的影响
        5.2.5 水力空化对含有天冬酰胺的糖液色度的影响
        5.2.6 澄清对水力空化处理后糖液和模拟蔗汁的色度的影响
        5.2.7 水力空化对糖液和模拟蔗汁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水力空化对含有多糖类物质的糖液和模拟蔗汁粘度的影响
        5.3.2 水力空化对含有绿原酸的糖液色度的影响
        5.3.3 水力空化对含有乌头酸的糖液色度的影响
        5.3.4 水力空化对含有天冬酰胺的糖液色度的影响
        5.3.5 澄清对水力空化处理后糖液和模拟蔗汁的色度的影响
        5.3.6 水力空化对糖液和模拟蔗汁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力空化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试剂
        6.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1.3 分析方法
    6.2 实验内容
        6.2.1 温度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
        6.2.2 空化压力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
        6.2.3 空化时间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
        6.2.4 不同加灰工序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温度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
        6.3.2 空化压力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
        6.3.3 空化时间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
        6.3.4 不同加灰工序对蔗汁澄清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壳聚糖磷酸酯糖用澄清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壳聚糖
    1.3 壳聚糖衍生物
    1.4 壳聚糖在糖汁澄清中的应用进展
    1.5 壳聚糖磷酸化改性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壳聚糖基本性质及澄清效果的初步探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2.2 实验主要操作步骤
        2.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磷酸酯糖用澄清剂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3.2.2 实验主要操作步骤
        3.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磷酸酯糖用澄清剂结构表征及吸附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4.2.2 实验主要操作步骤
        4.2.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壳聚糖磷酸酯澄清甘蔗混合汁的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5.2.2 实验主要操作步骤
        5.2.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实验结论
    6.2 新型澄清工艺经济效益分析
    6.3 创新点
    6.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醇溶制糖色素和混合床对制糖脱钙树脂再生的促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甜菜制糖概述
        1.1.1 甜菜制糖工艺
        1.1.2 甜菜制糖清汁
        1.1.3 甜菜制糖二混蜜
    1.2 甜菜制糖清净技术研究进展
        1.2.1 传统方法
        1.2.2 活性炭法
        1.2.3 离子交换法
        1.2.4 电渗析法
    1.3 离子交换树脂
        1.3.1 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介绍
        1.3.2 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糖浆脱盐
        1.3.3 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清汁脱钙
        1.3.4 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糖汁脱色
    1.4 糖用树脂的再生研究进展
        1.4.1 传统方法
        1.4.2 脱色树脂的再生
        1.4.3 脱钙树脂的再生
        1.4.4 超声对再生的强化
        1.4.5 再生废水处理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醇溶色素对制糖脱钙树脂的再生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树脂的预处理
        2.3.2 醇溶色素的制备
        2.3.3 Ca~(2+)的测定
        2.3.4 制糖饱和脱钙树脂的制备
        2.3.5 再生率的计算
        2.3.6 钙型树脂解吸剂的筛选
        2.3.7 单因素试验
        2.3.8 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2.3.9 周期性试验
        2.3.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酒精洗脱剂浓度的选择
        2.4.2 脱钙树脂解吸剂的选择
        2.4.3 单因素实验结果
        2.4.4 响应面法优化再生条件
        2.4.5 钙型树脂脱钙-再生周期性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醇溶色素对制糖脱钙树脂的再生促进机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原料原料及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树脂预处理
        3.3.2 醇溶色素的制备
        3.3.3 Ca~(2+)的测定
        3.3.4 制糖饱和树脂的制备
        3.3.5 钙型树脂解吸动力学实验
        3.3.6 钙型树脂解吸等温曲线
        3.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钙型树脂解吸动力学
        3.4.2 钙型树脂解吸等温拟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床树脂的脱色脱钙和再生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树脂预处理
        4.3.2 Ca~(2+)的测定和脱钙率的计算
        4.3.3 色值的测定和脱色率的计算
        4.3.4 再生率的计算
        4.3.5 脱色脱钙单因素实验
        4.3.6 脱色脱钙正交实验
        4.3.7 混合床树脂的再生
        4.3.8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脱色脱钙单因素实验结果
        4.4.2 正交实验结果
        4.4.3 混合床树脂的再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对脱钙树脂及混合床树脂再生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主要原料原料及试剂
        5.2.2 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树脂预处理
        5.3.2 Ca~(2+)、色值测定及再生率的计算
        5.3.3 超声对制糖钙型树脂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
        5.3.4 超声对制糖混合床树脂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超声对制糖钙型树脂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
        5.4.2 超声对制糖混合床树脂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再生副产物的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设备
        6.2.1 主要原料原料及试剂
        6.2.2 仪器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待测样品的制备
        6.3.2 红外光谱分析
        6.3.3 XRD图谱分析
        6.3.4 DPPH法抗氧化活性测定
        6.3.5 ABTS法抗氧化活性测定
        6.3.6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抗氧化活性测定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红外光谱分析
        6.4.2 XRD图谱分析
        6.4.3 DPPH抗氧化活性
        6.4.4 ABTS抗氧化活性
        6.4.5 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碱性澄清工艺在糖厂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糖厂新型设备、新技术
    1.1 可调式中和汁快速沉降器
    1.2 高效渐进式加灰强化反应器
    1.3 糖浆上浮技术[4]
2 结论与展望

(10)糖厂二压汁制备糖化钙澄清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蔗汁澄清基本理论概述
        1.2.1 固体物质在溶液中的分散体系
        1.2.2 Stern双电层理论
        1.2.3 胶体的稳定性和凝聚作用
        1.2.4 蔗汁中的亲水胶体
    1.3 糖厂常用的澄清方法
        1.3.1 石灰法清净技术
        1.3.2 亚硫酸法清净技术
        1.3.3 碳法澄清技术
    1.4 蔗汁澄清常用澄清剂及特性
        1.4.1 石灰
        1.4.2 亚硫酸
        1.4.3 碳酸
        1.4.4 磷酸
        1.4.5 氢氧化镁
        1.4.6 氧化脱色剂
    1.5 制糖澄清工艺的研究进展
    1.6 二压汁分流澄清的研究进展
    1.7 蔗糖钙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7.1 蔗糖钙的性质
        1.7.2 蔗糖钙在制糖中的应用
    1.8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8.1 本课题提出的新工艺
        1.8.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8.3 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二压汁糖化钙基本特性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氧化钙添加量与二压汁pH值、蔗糖/钙摩尔比的关系
        2.2.2 二压汁糖化钙蔗糖分损失及色值变化规律
        2.2.3 二压汁高浓度石灰乳蔗糖分损失及色值变化规律
        2.2.5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氧化钙添加量与二压汁pH值、蔗糖/钙摩尔比的关系
        2.3.2 二压汁糖化钙的蔗糖损失
        2.3.3 二压汁石灰乳的蔗糖损失
        2.3.4 二压汁糖化钙溶液及石灰乳色值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压汁糖化钙制备条件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试剂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二压汁糖化钙的制备
        3.2.2 二压汁糖化钙处理—压汁澄清实验
        3.2.3 单因素实验
        3.2.4 混合汁亚法澄清
        3.2.5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
        3.3.2 响应面实验
        3.3.3 最优水平验证实验
        3.3.4 新工艺与传统亚法的澄清对比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降低二压汁滤泥糖分损失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试剂的配置
    4.2 实验方法
        4.2.1 二压汁石灰乳的制备
        4.2.2 二压汁糖化钙制备
        4.2.3 滤泥转光度的测定
        4.2.4 分析方法
    4.3 结果讨论
        4.3.1 单因素的选取
        4.3.2 正交实验
        4.3.3 最优水平验证实验
        4.3.4 二压汁石灰乳与石灰乳加灰滤泥损失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压汁糖化钙澄清固液分离的初步研究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1.1 实验仪器及装置
        5.1.3 实验材料
        5.1.4 实验试剂的配置
    5.2 实验方法
        5.2.1 二压加灰汁的离心浓缩
        5.2.2 浓缩泥汁的过滤
    5.3 结果讨论
        5.3.1 二压汁碱性加灰汁的离心浓缩
        5.3.2 泥汁的过滤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石灰质量及工艺偏差对清汁钙盐的影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几种食糖制备中清净工艺的探讨[J]. 曾冰蕙,尚士进,车会莲,屈东威,王娟,刘阳,董建蕊,关荣.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1(S1)
  • [2]基于粉体添加型絮凝剂Tempo的蔗汁絮凝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 向敏. 广西大学, 2020(07)
  • [3]糖浆气浮清净技术提升糖浆质量的研究[J]. 黄振军,马海峰,杨万明,李茂华,常国炜,钟志才. 甘蔗糖业, 2020(04)
  • [4]精氨酸改性磁性壳聚糖糖用澄清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工艺研究[D]. 柴智慧. 广西大学, 2020
  • [5]甘蔗亚硫酸法制糖过程中的灰分及其对生产的影响[J]. 刘桂云,柳颖,常国炜,梁达奉. 甘蔗糖业, 2018(03)
  • [6]水力空化对蔗汁典型成分含量变化及其清净性能的影响[D]. 毛善巧. 广西科技大学, 2017
  • [7]壳聚糖磷酸酯糖用澄清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工艺研究[D]. 任勤. 广西大学, 2017(02)
  • [8]醇溶制糖色素和混合床对制糖脱钙树脂再生的促进作用[D]. 张新林.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9]碱性澄清工艺在糖厂的应用探讨[J]. 黎有方,周彩陶,薛原,何宁东. 轻工科技, 2014(04)
  • [10]糖厂二压汁制备糖化钙澄清剂的研究[D]. 覃晓雨. 广西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石灰质量和工艺偏差对清汁钙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