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元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痹元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一、鼻渊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光先,陈文飞,林兆福,王德珍[1](2021)在《辛白鼻渊颗粒喷雾制粒工艺优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优选辛白鼻渊颗粒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喷雾干燥后药粉产量为考察指标优选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和成品质量考察。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90℃,喷液转速6 r/min,风机频率45 Hz;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黄芩苷和栀子苷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成品颗粒的主要成分、流动性、粒度、水分、干燥失重和溶化性检查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结论优选制备工艺所制得的颗粒质量稳定,产品收率高,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谭红声[2](2019)在《十味鹅黄颗粒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建立十味鹅黄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研究建立十味鹅黄颗粒中间体挥发油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和十味鹅黄颗粒的HPLC-UV指纹图谱;分别研究建立采用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和HPLC-UV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芍药苷等8种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的十味鹅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十味鹅黄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十味鹅黄颗粒中的白芷、防风、辛夷、柴胡、黄芪及鹅不食草进行定性鉴别。(2)十味鹅黄颗粒中间体挥发油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GC-MS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HP-5MS(30m×250μ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载气为高纯度氦(99.999%),流速为1.0 m L/min,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50℃,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5:1;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离子源温度为230℃,接口温度为300℃,电子能量为70 e V,溶剂延迟时间为3.5 min,质荷比(m/z)为50~400,以丹皮酚色谱峰为参照峰,测定10批次样品的GC-MS图谱,数据经转换处理后,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版本)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并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共有峰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十味鹅黄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HPLC-UV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250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以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色谱峰为参照峰,测定了10批次十味鹅黄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了十味鹅黄颗粒指纹图谱共有模式。(3)十味鹅黄颗粒中黄芪甲苷等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的是HPLC-ELSD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250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ELSD检测参数为漂移管温度80℃,气体流量为2.5 L/min,增益值为4。十味鹅黄颗粒中芍药苷等8种组分的同时含量测定,其色谱条件与“十味鹅黄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所用的测定方法相同。结果:(1)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显示,分别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1)、三氯甲烷-甲醇(7:1)、三氯甲烷-乙醚(10:1)、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7:15:5: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三氯甲烷-甲醇-水(13:5: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石油醚(60~90℃)-二氯甲烷(1:2)为展开剂,在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可较好地鉴别十味鹅黄颗粒中的白芷、防风、辛夷、柴胡、黄芪及鹅不食草,且阴性对照无干扰。(2)建立了十味鹅黄颗粒中间体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通过10批样品的GC-MS图谱研究,确定了17个共有峰,并鉴定了其化学组成,建立了十味鹅黄颗粒中间体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共有模式,10批十味鹅黄颗粒中间体挥发油指纹图谱与其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相比较其相似度在0.995~0.998;建立了十味鹅黄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测定了10批次十味鹅黄颗粒样品的指纹图谱,建立了十味鹅黄颗粒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共有峰11个,并对其中8个共有指纹峰进行了指认和归属。各批次十味鹅黄颗粒样品的指纹图谱与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相比较其相似度均大于0.96。(3)建立了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黄芪甲苷、柴胡皂苷a及木兰脂素含量的方法,其线性范围分别在81.60~816.0μg/m L(r=0.9990),19.10~191.0μg/m L(r=0.9989),51.80~518.0μg/m L(r=0.9991),在上述范围内各检测成分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质量浓度(μg/m L)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5%,103.9%,99.4%,RSD分别为0.49%,0.55%,0.35%;建立了十味鹅黄颗粒芍药苷等8种组分同时含量测定的HPLC-UV检测方法,芍药苷、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毛蕊异黄酮、丹皮酚和木兰脂素8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在40.00~400.0μg/m L,12.04~120.4μg/m L,9.020~90.20μg/m L,2.620~26.20μg/m L,23.54~235.4μg/m L,4.240~42.40μg/m L,22.34~223.4μg/m L,44.22~442.2μg/m L,在上述范围内各检测成分峰面积与质量浓度(μg/m 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5%,101.0%,103.5%,99.0%,101.7%,103.5%,101.8%,101.0%及RSD值分别为0.87%,0.62%,1.0%,1.8%,1.5%,0.71%,1.0%,1.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较强,可作为十味鹅黄颗粒薄层鉴别方法;建立的十味鹅黄颗粒中间体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和十味鹅黄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特征性强,重复性及稳定性好,可用于十味鹅黄颗粒的定性鉴别;所建立的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黄芪甲苷等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及HPLC-UV法同时测定芍药苷等8种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可较为全面地控制十味鹅黄颗粒的各成分的含量。本研究建立的十味鹅黄颗粒薄层鉴别和指纹图谱的定性分析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结合的质量控制方法,能更为全面地对十味鹅黄颗粒的质量进行控制。本研究为保证十味鹅黄颗粒的质量稳定、保证制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依据。

倪平敏,赵晶晶,李乐,薛珊珊,李小蓓,马华安,吴拥军[3](2019)在《鼻渊合剂对急性鼻窦炎模型大鼠鼻窦黏膜p38MAPK信号通路及IL-9/IL-10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鼻渊合剂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p38MAPK信号通路及IL?9、IL-10的影响。方法建造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设中、西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使用鼻渊合剂、克拉霉素分散片及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症状积分,并设空白组,测定造模后0、7、14、21d鼻窦黏膜IL-9、IL-10及p-p38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大鼠症状积分比较,表明中、西药都有治疗作用。造模后大鼠IL-9及p-p38水平明显增高;用药后中药、西药组大鼠鼻窦黏膜IL-9及p-p38水平随治疗周期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组IL-9及p-p38水平下降与西药组无显着性差异。用药后中药组、西药组及生理盐水组鼻窦黏膜IL-10水平随治疗周期逐步升高,中药组、西药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鼻渊合剂治疗急性鼻窦炎有确切疗效,IL-9、IL-10参与了急性鼻窦炎发病的免疫过程,与p38MAPK通路存在一定关系,鼻渊合剂有促进IL-10、抑制p-p38活化阻断p38MAPK通路抑制IL-9产生的作用。

李小蓓[4](2017)在《鼻渊合剂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P38MAPK信号通路及IL-9/IL-10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鼻渊合剂是江苏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在临床治疗急慢性鼻窦炎效果确切。本实验通过观察鼻渊合剂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对其鼻窦黏膜组织中P38MAPK信号通路、IL-9、IL-10水平的影响,分析口服鼻渊合剂治疗急性鼻窦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希望该实验可以为治疗急性鼻窦炎提供新的思路及客观依据,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方法:65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空白组(不造模不给药)5只(雌3只,雄2只)和模型组(造模给药)60只(雌30只,雄30只),模型组分为中药(鼻渊合剂)实验组、西药(克拉霉素分散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各20只(雌10只,雄10只)。采用改良后的Hinni法对模型组大鼠造模,造模成功后对大鼠进行灌胃处理,分别在造模完成后第1天(记为0d)及造模完成后1周、2周、3周(记为7d,14d,21d)处死大鼠,取鼻窦黏膜,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黏膜组织中的p-p38、IL-9、IL-10水平。结果:1.空白组与模型组(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实验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模型组大鼠的白细胞计数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2.经灌胃处理,西药对照组大鼠在造模完成后1周开始症状评分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实验组大鼠在造模完成后2周开始症状评分开始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造模后第3周中药实验组及西药对照组的症状评分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实验组与西药对照组急性鼻窦炎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鼻窦黏膜中p-p38含量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对照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药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鼻窦黏膜中IL-9含量组内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西药对照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5.中药实验组及西药实验组大鼠鼻窦黏膜中IL-10含量组内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鼻渊合剂可以改善大鼠急性鼻窦炎症状,起效较西药慢。但鼻渊合剂对大鼠鼻窦黏膜中p-p38、IL-9、IL-10水平无影响。

刘可普[5](2014)在《鼻渊合剂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术后鼻窦黏膜上皮化的影响》文中提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指鼻腔及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属临床上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鼻部的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无完全缓解甚至加重。其主要的症状是鼻塞、及粘脓性涕等。属于中医的“鼻渊”范畴。本病若在超过3个月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今首选的手术方式是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 FESS术后鼻窦黏膜的修复过程与鼻窦粘膜内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表达强度关系密切。本次研究将以中西药联合应用与中药或者西药单独应用作对比,通过对比术后鼻窦黏膜内的EGF及EGFR表达强度来确定联合用药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FESS术后在不同的用药情况下鼻窦黏膜内的EGF及EGFR表达强度的对比,来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在FESS术后治疗的运用价值,以为中西药联合应用在FESS术后的参与提供客观的数据及临床实践证明。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0例病患收入组,分为3组,对照组A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鼻渊合剂)10例及B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十四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例和试验组C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鼻渊合剂+十四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例。术前均给予相同的围手术期处理,三组患者均在术后1周开始服药,分别在术后第1、2、4周取标本(均取自上颌窦窦口后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窦黏膜内EGF及EGFR的表达情况。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表达的强弱以及范围,以阳性细胞着色强度及着色所占面积之和来判断表达强度,最后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A组及B组和试验组C组EGF及EGFR表达强度的组间比较:术后第1周(用药前)A组、B组及C组EGF、 EGFR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2周(用药1周后)C组与A组EGF的表达强度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EGFR的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C组与B组EGF、EGFR的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4周(用药3周后)C组与A组EGF的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EGFR的表达强度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C组与B组EGF、EGFR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前与用药1、3周后C组EGF、EGFR的表达强度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用药1周后C组与用药3周后A组及B组EGF、EGFR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联合应用中成药鼻渊合剂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促进黏膜内的EGF及EGFR的表达;②联合应用中成药鼻渊合剂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提高黏膜内EGF及EGFR的表达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能使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高度;③联合应用中成药鼻渊合剂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明显促进创面的愈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治疗疗程。

魏林江,李群真,刘让[6](2013)在《难治性鼻窦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难治性鼻窦炎(refractory rhinosinusitis)[1]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比较公认的理解是:严格遵守鼻窦炎的CPOS指引,进行科学、严格、正规的治疗,经过正规的规范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手术后经过系统科学规范的系统治疗,仍然疗效不佳的患者。1病因病理鼻窦炎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一致认可的致病因素如解剖异常、细菌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变态反应、遗传性疾病等。大量病理学研究已证实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实质是与多因素有关的呼吸黏膜慢性炎性疾病[2]。而对于难治性鼻窦炎,细菌感染不是其主要或直接致病因素,最近,在CRS的细菌学研究方面,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是关注的热点之一[3,4],认为细菌生物膜的存在是其难治性的主要因素[5]。细菌生物膜是细菌通过自身产生的胞外多糖聚合物相互粘连形成的微菌落,黏附于无生命物体或活体表面,对抗生素有极强的耐药性,是许多慢性感染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CRS反复发作、迁延不

刘莉萍,张雄[7](2012)在《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联合中药上颌窦灌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60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鼻内窥镜鼻窦术联合中药上颌窦灌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行鼻内窥镜鼻窦术联合中药上颌窦灌洗,对照组60例行鼻内窥镜鼻窦术后配合甲硝唑注射液上颌窦冲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第4、6、8、10d各项指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1年经鼻内窥镜检查,所有患者上颌窦窦腔内黏膜光滑,无异常分泌物,上颌窦窦口开放良好,引流通畅,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术联合中药上颌窦灌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疗效满意,鼻渊合剂在促进黏膜恢复方面明显优于甲硝唑注射液。

秦岭[8](2012)在《鼻渊合剂对FESS术后鼻窦黏膜内EGF和EGFR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CRS主要是指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超过12周,一般分为无息肉和有息肉两种类型。慢性鼻-鼻窦炎在规范化药物治疗(超过3个月)无效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目前在临床上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的主要目是为鼻腔-鼻窦黏膜的良性转归创造生理性局部环境,最终达到鼻腔-鼻窦黏膜形态与自身功能的恢复,术后鼻腔-鼻窦黏膜的修复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FESS术后鼻窦黏膜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含量的变化与鼻窦黏膜的修复与否关系紧密。本研究将以鼻渊合剂与十四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对比,观察术后窦腔黏膜内EGF及EGFR含量的变化,来进一步明确中药制剂在FESS术后中的作用。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鼻渊合剂与十四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FESS术后鼻窦黏膜内EGF及EGFR含量变化的影响,从而探讨中药制剂在FESS术后运用的价值,为中药制剂在FESS术后的参与提供客观的数据和临床实践证明。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例病例收入组,分为2组,术前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围手术处理,分别在术后第1、2、4周取标本(均取自上颌窦口后缘),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周开始服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及EGFR在慢性鼻-鼻窦炎试验组10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鼻渊合剂)、对照组10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十四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上颌窦自然开口处黏膜中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表达的强弱以及范围,以阳性细胞着色强度及着色所占面积之和来判断表达强度,最后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试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EGF及EGFR表达强度的组间与组内比较:术后第1周(用药前)A组与B组EGF、EGFR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2周(用药1周后)A组与B组EGF、EGFR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4周(用药3周后)A组与B组EGF、EGFR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前与用药1周后A组EGF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 EGFR表达强度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用药前与用药3周后A组EGF表达强度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 EGFR表达强度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用药前与用药1周后B组EGF表达强度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 EGFR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用药前与用药3周后B组EGF表达强度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 EGFR表达强度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结论:①EGF、EGFR在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均有表达,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用药前前阳性表达较弱,用药1周及3周后均有较强表达,且与用药前前相比有明显差异。②EGF、EGFR在术后术腔上皮化过程中的表达是一个动态过程,呈一致性,且在药物的作用下表达尤为强烈。说明EGF、EGFR的表达强弱与创面的愈合好坏可能有关系。③EGF、EGFR的表达强度在用药前后有明显差异,说明中成药鼻渊合剂在术后治疗中也能获得一定的疗效,接近甚至已经达到对照组的治疗水平。

张文光,董自军[9](2007)在《鼻渊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制备鼻渊合剂并验证其疗效。方法采用煎煮、浓缩、醇沉淀的方法制备鼻渊合剂,以薄层色谱法鉴别,设治疗组(鼻渊合剂)及对照组(鼻炎灵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160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132例)总有效率为84.85%,疗效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鼻渊合剂制备工艺合理,鉴别方法简单可靠,临床疗效显着。

李顺英,赵永娜,张晓冬,张肇玖,刘光先,徐克万[10](2007)在《鼻炎合剂的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鼻炎合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法观察鼻渊合剂对急、慢性炎症的作用,醋酸所致扭体法观察鼻渊合剂的镇痛作用。结果:鼻渊合剂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爪肿胀,对醋酸引起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具有显着性的拮抗作用,并可显着性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高剂量还有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结论:鼻渊合剂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二、鼻渊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渊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辛白鼻渊颗粒喷雾制粒工艺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液提取
    2.2 喷雾制粒工艺优化
        2.2.1 正交试验设计
        2.2.2 试验结果
        2.2.3 验证试验
    2.3 成品质量考察
        2.3.1 定性鉴别
        2.3.2 流动性检查
        2.3.3 颗粒粒度检查
        2.3.4 水分检查
        2.3.5 干燥失重检查
        2.3.6 溶化性检查
3讨论

(2)十味鹅黄颗粒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十味鹅黄颗粒的薄层鉴别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白芷的鉴别
        2.2 防风的鉴别
        2.3 辛夷的鉴别
        2.4 柴胡的鉴别
        2.5 黄芪的鉴别
        2.6 鹅不食草的鉴别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十味鹅黄颗粒指纹图谱研究
    第一节 十味鹅黄颗粒中间体挥发油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气相色谱条件考察
        2.1 不同升温程序考察
        2.2 不同分流比考察
        3 质谱条件考察
        3.1 不同扫描范围考察
        4 方法与结果
        4.1 试验条件
        4.2 溶剂的制备
        4.3 方法学考察
        4.4 结果
        5 讨论
    第二节 十味鹅黄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与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考察
        2.2 溶液的配制
        2.3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3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十味鹅黄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第一节 HPLC-ELSD法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单因素考察
        2.2 色谱条件考察
        2.3 方法学考察
        3 讨论
    第二节 HPLC-UV 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芍药苷等8 种组分的含量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单因素考察
        2.2 色谱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3 讨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过敏性鼻炎中药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鼻渊合剂对急性鼻窦炎模型大鼠鼻窦黏膜p38MAPK信号通路及IL-9/IL-10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动物
    1.2 药品及试剂
2 方法
    2.1 急性鼻窦炎大鼠模型制备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观察指标
        2.3.1 大鼠鼻部症状评分
        2.3.2 鼻窦黏膜IL-9、IL-10、P38、p-p38蛋白表达观察
        2.3.3 Western blot法检测IL-9、IL-10、p-p38含量水平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急性鼻窦炎各组间症状评分比较
    3.2 大鼠鼻窦黏膜IL-10、p-p38、P38蛋白表达比较
    3.3 各组鼻窦黏膜IL-10、IL-9、p-p38含量比较
4 讨论

(4)鼻渊合剂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P38MAPK信号通路及IL-9/IL-10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1. 中医学对鼻渊认识
        1.1 鼻渊的历史沿革
        1.2 现代中医大家对鼻渊的观点
    2. 现代医学对急性鼻窦炎的研究
        2.1 急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及特征
        2.2 急性鼻窦炎的病因病理
        2.3 急性鼻窦炎的治疗
    3. 鼻渊合剂的组方特点及临床应用
    4. IL-9、IL-10、P38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4.1 IL-9的研究进展
        4.2 IL-10的研究进展
        4.3 P38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内容
        1.1 实验材料
        1.2 造模方法及动物分组
        1.3 动物给药处理
        1.4 动物模型观察
        1.5 收集样本
        1.6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大鼠鼻窦黏膜中P-P38、IL-9、IL-10含量
        1.7 数据处理及分析归纳
    2. 检测指标及实验结果
        2.1 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白细胞计数分析
        2.2 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症状评分比较
        2.3 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P-P38含量变化
        2.4 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IL-9含量变化
        2.5 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IL-10含量变化
    3. 实验结论
        3.1 关于白细胞计数
        3.2 关于症状评分
        3.3 关于P-P38、IL-9及IL-10在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中含量变化分析
第三部分 实验讨论
    1. 关于模型组白细胞计数
    2. 关于实验结论
        2.1 鼻渊合剂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症状的影响
        2.2 鼻渊合剂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中三种目的指标的影响
    3. 实验中需要改进之处
        3.1 关于样本量的问题
        3.2 关于动物模型的问题
        3.3 关于检测方式的问题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鼻渊合剂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术后鼻窦黏膜上皮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诊治进展
        1.1 慢性鼻-鼻窦炎的定义
        1.2 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分类
        1.3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1.3.1 环境因素
        1.3.2 宿主局部因素
        1.3.3 宿主系统因素
        1.4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
        1.4.1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药物治疗
        1.4.2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2. 祖国传统医学对鼻渊的认识
        2.1 传统医学对鼻渊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的认识
        2.2 传统医学对鼻渊的辨证论治
第二章 临床试验研究
    1. 临床病例资料
        1.1 研究病例来源
        1.2 临床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型
        1.4 纳入病例标准
        1.5 排除病例标准
    2. 临床研究材料
        2.1 研究所用主要试剂
        2.2 研究所用主要设备及器械
    3. 临床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分组
        3.2 临床资料处理
        3.3 标本采集
        3.4 标本处理
        3.5 数据统计
    4. 统计方法选择
    5. 统计分析
        5.1 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
        5.2 治疗效果比较
        5.2.1 已取得的比较结果
        5.2.2 疗效比较
第三章 讨论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及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难治性鼻窦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理
2 西医治疗方法
3 中医治疗方法

(8)鼻渊合剂对FESS术后鼻窦黏膜内EGF和EGFR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1.1 定义
        1.2 病因、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对CRS的药物治疗
        1.4 手术干预
    2. 祖国医学对鼻渊的认识
        2.1 历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2.2 鼻渊的辨证论治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型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处理
        2.5 标本的采集
        2.6 标本的制备
        2.7 切片的制备
        2.8 HE染色
        2.9 免疫组化
        2.10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治疗前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3.2 疗效比较
第三章 讨论
    一、FESS术后的药物研究
    二、FESS术后术腔黏膜转归的研究
    三、EGF、EGFR的研究现状
    四、对研究的分析和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鼻渊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辛白鼻渊颗粒喷雾制粒工艺优选[J]. 刘光先,陈文飞,林兆福,王德珍. 中国药业, 2021(05)
  • [2]十味鹅黄颗粒质量控制研究[D]. 谭红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 [3]鼻渊合剂对急性鼻窦炎模型大鼠鼻窦黏膜p38MAPK信号通路及IL-9/IL-10的影响[J]. 倪平敏,赵晶晶,李乐,薛珊珊,李小蓓,马华安,吴拥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4]鼻渊合剂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模型鼻窦黏膜P38MAPK信号通路及IL-9/IL-10的影响[D]. 李小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5]鼻渊合剂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术后鼻窦黏膜上皮化的影响[D]. 刘可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难治性鼻窦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魏林江,李群真,刘让.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06)
  • [7]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联合中药上颌窦灌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60例[J]. 刘莉萍,张雄. 陕西中医, 2012(09)
  • [8]鼻渊合剂对FESS术后鼻窦黏膜内EGF和EGFR表达的影响[D]. 秦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鼻渊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张文光,董自军. 中国药业, 2007(23)
  • [10]鼻炎合剂的药效学研究[J]. 李顺英,赵永娜,张晓冬,张肇玖,刘光先,徐克万.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03)

标签:;  ;  ;  ;  

痹元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