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低分子葡聚糖过敏性休克一例抢救护理体会

急性低分子葡聚糖过敏性休克一例抢救护理体会

一、1例急骤性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温美萍,樊红坚,温云龙,王燕玲[1](2013)在《1例头孢唑啉钠过敏致休克抢救成功的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因头孢唑啉钠过敏出现休克现象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及静脉通道的建立。方法对1例因头孢唑啉钠过敏导致休克的患儿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之前先建立好静脉,患儿出现休克症状之后立即行人工呼吸,按压胸外心脏,并配合静脉推注药液。结果 5min后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心率10次/min,口唇转红,停止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后,静脉慢推药液,患儿心音渐渐有力,5min后心率120次/min,心音有力。结论进行休克抢救的关键措施是先建立好静脉通路,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郑美玲,廖庆鸾[2](2012)在《产科休克的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文中提出产科休克是妇产科临床中急性而严重的并发症,临床通常分为失血性休克和非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是病理性妊娠、DIC、产时、产后等各种相关因素引起大出血、血容量剧减导致的休克;非失血性休克是感染、过敏、失血原因外的其他原因所致休克。产科诊断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先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了解休克的程度,并在抢救同时找出休克的病因。产科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及时补充血用量,纠正酸中毒,积极去除病因,短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治疗。

黄燕华,陶红梅,邱雪娟,张亚利[3](2009)在《紫杉醇致变态反应的抢救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时患者发生变态反应的护理。方法295例患者使用紫杉醇前予预防性用药:化疗前30 min给予苯海拉明40 mg肌注,地塞米松20 mg及西咪替丁0.4 g静脉滴注,均首次使用,先将紫杉醇30 mg稀释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液100 mL中,缓慢静滴20 min,严密观察有无变态反应。结果7例患者出现变态反应。结论使用紫杉醇前应严格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及充分准备好急救物品;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变态反应,及时处理;输液后继续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警惕,加强护士的急救技术的培训。

王秀芳[4](2008)在《1例产后羊水栓塞产妇的急救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指由于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料,病死率高为其临床特点。Clark等在1995年报道美国AFE发病率为1∶8000~1∶80000,病死率高达

张玲,徐迎春[5](2007)在《中药注射剂致死50例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方法]以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注射剂致死的病例报道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致死病例报道涉及16种中药注射剂,以双黄连、葛根素、清开灵、复方丹参、柴胡、茵栀黄等报道频率较高;严重过敏是中药注射剂致死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给药方法不合理、抢救时机与措施不当。[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蒋永华[6](2004)在《1例急骤性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急骤性过敏反应临床较少见,一旦发生,如救治不果断、及时,往往危及生命。现将我院一例急骤性低右过敏反应致休克的病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因胸闷、气短、头晕,来院就诊,查脉搏137次/min,体温36.5℃,血压110/70mmHg,病人主诉无药物过敏史,家族有磺胺过敏史。

王德才,张玲,李爱珍[7](2004)在《中药注射剂致死亡39例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方法 :以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注射剂致死的病例报道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严重过敏是中药注射剂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以双黄连、清开灵、茵栀黄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为主 ;给药方法不合理、抢救时机与措施不当也与死亡有关。结论 :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死亡应引起临床医药人员高度重视。

李冉[8](2012)在《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以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复方注射剂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代谢动力学的特点,并首次建立了该注射剂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K-PD Modeling),为该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由于右旋糖酐40为高分子化合物,无法测定其血药浓度,本课题首先建立了测定受试家兔血浆中甘露醇含量的衍生化气相色谱法(Derivatization-GC),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内标物的选择和衍生化方法的选择等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采用蛋白沉淀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选定木糖醇为内标物,选用吡啶、乙酸酐(1∶1,v/v)为衍生化试剂,加入量100μL,衍生条件为80℃下反应40min。本文通过专属性、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等项目的考察,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方法学确证。通过该方法,甘露醇峰与杂质峰可完全分离,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测定,具有较高的专属性;最低可检出浓度为0.02mg·mL-1(信噪比>3),最低检测限为0.05mg·mL-1,线性范围:0.05-10.00mg·mL-1,回收率为98.13%,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0%,室温放置试验、冻融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测定值和添加值的相对误差(R.E.%)均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复方注射剂中的右旋糖酐40不影响甘露醇的测定结果。本文第二部分研究了甘露醇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考察了复方制剂中右旋糖酐40对甘露醇体内代谢过程的影响。对12只家兔随机分两组,采用双周期交叉实验,分别按家兔体重于耳缘静脉注射10mL·kg-1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即甘露醇2g·kg-1,右旋糖酐0.6g·kg-1)和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2g·kg-1)。而后测定血浆中的甘露醇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血总时间为12h。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由Kinetica4.4软件进行拟合,结果符合二房室模型。静注甘露醇注射剂与复方注射液后,家兔体内甘露醇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为5.53±2.09mg mL-1、5.11±1.20mg mL-1,B为1.63±1.44mg mL-1、1.83±1.13mg mL-1,α为1.21±0.60h-1、1.41±0.44h-1;β为0.39±0.35h-1,0.36±0.08h-1Cmax为7.25±1.10mg mL-1、6.94±0.68mg mL-1,t1/2为0.87±0.15h、0.87±0.13h, AUC为9.09±1.79mg mL-1 h、8.78±1.74mg mL-1 h。各家兔以自身为对照,对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双边t检验分析,结果发现单用组和复方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中,右旋糖酐40不影响甘露醇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本文第三部分对甘露醇注射剂和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建立了PK-PD模型。药动学模型部分采用房室模型。药效学模型部分以家兔尿量变化作为药效指标,结合Sheiner效应室理论,采用线性模型(Linear Model)、对数线性模型(Log-Linear Model)、最大效应模型(EmaxModel)及S型最大效应模型(Sigmoid—EmaxModel)四种药效学模型进行描述,求出效应模型参数,从中选择最佳药效模型形式。运用AIC,残差平方和(SUM)及拟合度(r2)等理论,采用统计学技术,对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进行最佳模型判别。结果表明,甘露醇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甘露醇的利尿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药物效应与药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逆时针滞后环,药效和效应室浓度的关系最符Sigmoid-Emax模型。甘露醇单方组的利尿药效学参数为Emax17.7±3.2滴min-1,EC50为1.17±0.16mg mL-1,Ke0为2.41±0.52h-1。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组的药效学参数为Emax24.2±4.8滴min-1,EC50为1.21±0.32mg mL-1,Ke0为2.82±0.43h-1。经该模型拟合后,单方组与复方组的效应-血浆药物浓度(E-Cp)的滞后关系均可转化为效应-效应室血药浓度(E-Ce)的正变关系,利尿效应与效应室血药浓度的峰值达到同步。将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代入效应-时间方程,得到的药效经时过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通过两组对比,复方组利尿最大效应值Emax(24.2±4.8滴min-1)较甘露醇组(17.7±3.2滴min-1)明显提高,说明右旋糖酐40和甘露醇联用后药效较甘露醇单用组增强。单方组的Ke0(2.41±0.52h-1)较复方组(2.82±0.43h-1)小,提示甘露醇与右旋糖酐联用后,滞后时间有所缩短,起效时间有所提前。本课题成功建立了甘露醇在家兔血浆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定量研究了甘露醇利尿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提供有价值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可为制定合理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刘朝霞[9](2012)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文中研究表明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是由人体对某些药物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所致,是急危重症之一,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我科2010~2011年共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26例,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病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7个月至50岁,其中≤5岁6例,6~25

刘淑华[10](2012)在《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文中研究表明总结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和体会,探讨有效抢救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患者的抢救过程、方法和经验。结果 18例患者中,成功获救17例,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应当重视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方法,提高医护人员抢救水平,对患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及时救治,才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二、1例急骤性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急骤性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1例头孢唑啉钠过敏致休克抢救成功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儿, 女, 二岁三个月, 发热, 咳嗽, 腹泻, 白细胞1.
    1.2 方法让患儿平躺, 立刻行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2 结果
3 体会

(2)产科休克的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产科休克的病因与临床分类
2 产科休克的诊断
3 产科休克的治疗

(4)1例产后羊水栓塞产妇的急救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救治与护理
    2.1 加强急救护理, 抢救生命
        2.1.1 吸氧
        2.1.2 解除肺动脉高压
        2.1.3 抗过敏
        2.1.4 纠正心衰, 消除肺水肿
        2.1.5 抗休克, 纠正酸中毒
    2.2 纠正DIC
    2.3 预防肾功能衰竭
    2.4 产科处理
    2.5 提供心理支持
    2.7 注意调节室温、保暖
3 结果
4 讨论
    4.1 识别羊水栓塞的早期症状及诊断
    4.2 羊水栓塞的预防
    4.3 提高应急抢救技术
    4.4 做好风险防范

(5)中药注射剂致死50例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讨论
    2.1 死亡原因
    2.2 发病潜伏期与死亡时间
    2.3 过敏史与过敏性死亡
    2.4 致死病例中药物排序与成分
    2.5 给药方法与剂量
    2.6 抢救时机与措施
3 小结

(6)1例急骤性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抢救
3 护理
    3.1 详细记录。
    3.2 意识的观察。
    3.3 血压。
    3.4 皮肤及肢体温度。
    3.5 体温、脉搏。
    3.6 对家属的心理护理。
4 体会

(8)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1.1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1.1.1 药动学模型
        1.1.2 药效学模型
        1.1.3 Sheiner 效应室模型
        1.1.4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基本概念及分类
        1.1.5 模型判别
        1.1.6 计算方法
        1.1.7 计算程序
        1.1.8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发展的新动向
    1.2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心脑血管系统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1.2.1 PK-PD 模型的四个不同属性及相应实例
        1.2.2 PK-PD 模型在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举例
        1.2.3 不同类型心血管药物的 PK-PD 模型总结及展望
    1.3 右旋糖酐 40 甘露醇注射剂主药成分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进展
        1.3.1 右旋糖酐 40 的研究概况
        1.3.2 甘露醇的研究概况
        1.3.3 右旋糖酐与甘露醇联合用药进展
        1.3.4 甘露醇的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甘露醇的方法学的建立
    2.1 实验目的
    2.2 仪器与试药
    2.3 气相色谱条件
    2.4 样品处理
        2.4.1 储备液的制备
        2.4.2 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2.4.3 内标液的制备
        2.4.4 甘露醇血浆样品前处理
    2.5 衍生化方法的确定
        2.5.1 衍生化溶剂种类的选择
        2.5.2 衍生化溶剂剂量的考察
        2.5.3 衍生化温度和时间的考察
    2.6 方法的专属性
    2.7 标准曲线的制备与最低检测浓度的测定
    2.8 回收率测定
    2.9 精密度试验
    2.10 稳定性考察
        2.10.1 血浆样品室温下放置 6h 的稳定性考察
        2.10.2 血浆样品融冻循环后的稳定性考察
        2.10.3 血浆样品-20℃冷冻放置 60d 后的稳定性考察
    2.11 右旋糖酐 40 对该法测定甘露醇血药浓度的影响
    2.12 讨论
        2.1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12.2 内标的选择
        2.12.3 样品的前处理方案的选择
    2.1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右旋糖酐 40 甘露醇注射剂的药动学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案
        3.3.1 给药方法、时间及剂量
        3.3.2 采血时间
        3.3.3 样品的制备及贮存
        3.3.4 血浆样品测定方法
        3.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4.2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甘露醇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受试动物
        4.3.2 血样采集及药效测量
        4.3.3 血浆样品测定方法
    4.4 数据分析方法及结果
        4.4.1 药动学测定结果
        4.4.2 药效学测定结果
        4.4.3 PK-PD 模型的建立
    4.5 讨论
        4.5.1 插管方法的选择
        4.5.2 麻醉剂量的选择
        4.5.3 模型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右旋糖酐 40 甘露醇注射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受试动物
        5.3.2 血样采集及药效测量
        5.3.3 血浆样品测定方法
    5.4 数据分析方法与结果
        5.4.1 药动学测定结果
        5.4.2 药效学测定结果
        5.4.3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拟合
        5.4.4 单方组与复方组模型比较与分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过敏药物
    1.3 临床表现
2 抢救与护理
3 讨 论

(10)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抢救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1例急骤性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1例头孢唑啉钠过敏致休克抢救成功的体会[J]. 温美萍,樊红坚,温云龙,王燕玲.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5)
  • [2]产科休克的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J]. 郑美玲,廖庆鸾. 中国医学创新, 2012(15)
  • [3]紫杉醇致变态反应的抢救及护理[J]. 黄燕华,陶红梅,邱雪娟,张亚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6)
  • [4]1例产后羊水栓塞产妇的急救护理[J]. 王秀芳. 现代临床护理, 2008(10)
  • [5]中药注射剂致死50例原因分析[J]. 张玲,徐迎春. 护理研究, 2007(05)
  • [6]1例急骤性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J]. 蒋永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S1)
  • [7]中药注射剂致死亡39例文献分析[J]. 王德才,张玲,李爱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4(02)
  • [8]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D]. 李冉.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6)
  • [9]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 刘朝霞.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02)
  • [10]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J]. 刘淑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09)

标签:;  ;  ;  ;  ;  

急性低分子葡聚糖过敏性休克一例抢救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