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视宗教青年在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必须重视宗教青年在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一、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必须重视发挥信教青年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鸿亮[1](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立足文化强国,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思想、新表述、新论断,也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当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拓展的情况下,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整体化研究,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狭义上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成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物质产品中包含的精神因素,去除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首先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体系,接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性研究。就内涵的拓展性研究来说,包括文化源流论一章,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流关系,并辨析了三者之间传承转化的关系,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意识形态主导论一章,详尽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的主导性问题,本章的特色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整合进意识形态主导性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外延的拓展性研究来说,主要包括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分论一章,这是对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涉及的文化各领域、各方面的专门而集中的考察,意在努力呈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关于文化的理论观点的丰富细节,也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化自信论一章,研究了自信问题的由来、自信的必要性和依据、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无论意识形态工作抑或价值观践行、传承传统文化抑或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前提,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主观条件;而文化建设论一章,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实践基础;文化交往论一章,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他国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交往,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客观条件,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作为本文理论研究的重要结论,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总结概括。其次,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有七: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的问题导向、鲜明的实践指向、强调创新引领文化发展、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工作、把人才建设放到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再次,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创造性论述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等六大方面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最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结束全篇。

苏彬[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历来对此高度重视。无神论宣传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宣传无神论仍面临缺乏学科支撑、频频遭受污名的境遇。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程及经验启示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廓清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成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可分为五个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清除了“左”的错误,根据毛泽东“研究宗教,批判神学”的批示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为无神论宣传教育确立了理论前提,构筑了学科基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中央对新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但在学术界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争论之后,无神论宣传教育逐渐失去学科支撑而走向式微,导致有神论的影响失去了制衡力量而持续扩大;上世纪90年代,针对社会转型和神秘主义影响所带来的伪科学、封建迷信蔓延,一批专家学者联起手来大力宣传无神论,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使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世纪之交站在新的起点之上;新世纪之初,面临“宗教热”的蔓延和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中央有关部门就无神论宣传教育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作出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无神论的实体研究机构,为无神论宣传教育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和有关无神论宣传教育的争议,党中央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等新论断,开辟了无神论宣传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全新局面。通过总结这段历程可以发现,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总能根据当时的形势,调整工作重心,勇担时代责任,应对风险挑战,在与有神论进行长期思想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基本前提,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有力推动,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重要依托,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坚实基础。

刘维新,郑志浩,罗布[3](2020)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讲究方法论——兼谈西藏藏传佛教引导载体与进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做好宗教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其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当属重要维度,尤其要注重在"导"上下功夫。但"导"的工作首先要对其有科学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把准政治逻辑、哲学逻辑、法治逻辑,善于构建科学机制和抓住现实载体,比如将高僧大德引领、家庭学校引导、医疗卫生支持、人道慈善承载、法律法学教育、思想信仰转换等作为探索路径。

严琰[4](2020)在《基督宗教界人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以马相伯、吴耀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实现抗日救亡目标而建立的包括我国各阶级、阶层、政党、族群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宗教界人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为维护党和宗教界的团结合作,为抵御外侮抗战到底、推进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抗日救亡的历史丰碑上书写着他们的爱国主义篇章。本文以基督宗教界人士的活动着手,选取马相伯、吴耀宗二人为主例,重点分析基督宗教界人士如何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发挥团结宗教界,共同抗日救亡的历史作用。民族危机带来民族意识觉醒,宗教界人士,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以各自的方式为抗日救亡贡献力量。宗教界人士作为宗教界的领导者和风向标,作为宗教界和政治党派的联结纽带,在组织宗教界抗日救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死存亡时刻,已十多年不问世事的马相伯挺身而出,以92岁高龄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来,吴耀宗在战火中转变了自己的唯爱主义,接受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他们从信仰角度阐述宗教救国教义,组织救亡团体开展抗日活动,发表抗战言论进行国内外抗战宣传,组织抗日义捐等等,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带动了一大批信教群众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和基督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迅速接近,增进互相了解,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误解、隔膜甚至对立的状态。基督宗教界人士及广大教徒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也适应中国国情和抗战需要逐步成熟完善。在党的带领下,中国宗教界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结束后进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做好了准备,为新中国成立后基督宗教界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新时代要继续发挥宗教界人士的统战作用,首先党和政府要正确认识宗教界人士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团结宗教界人士的意义,坚持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其次,基督宗教界应当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基督宗教界人士应当把握好自身定位,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当中扮演好自身角色。

张戈[5](2020)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无神论发展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就是通过社会宣传、学校教育等手段,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世上无神”的基本事实。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并将其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部署,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大原则的新要求,面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新任务,面对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新课题,还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理当讲清“世上无神”的基本事实。为此,可以从本体论上揭示“神”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以此回答“为什么世上无神”;从认识论上剖析“神”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以此回答“为什么有人信神”;从方法论上阐释“神”存在的长期性和最终消亡的必然性,明确在尊重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同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此回答“怎么对待本无的神和信神的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面向全体人民,但也要有针对性地突出主要对象。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关乎党和国家的未前途命运,应以他们为重点;党员干部的精神信仰关乎党和国家兴衰存亡,应以他们为关键;农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关乎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应以他们为难点。做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基础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逐步消除“神”存续的社会根源和自然根源;二是用好学校主渠道,在大中小学和党校(行政学院)的课堂教育中融入无神论;三是守好社会宣传阵地,借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大众传播媒介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此外,还应规划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给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提供体制保障和学术支撑。

马雪梅[6](2020)在《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在新疆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逐步完善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充实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时代内涵,而且在实践上也为全国各地有序开展宗教工作提供了科学和有效的指导。近年来新疆就在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之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宗教中国化,促进宗教和谐的实践工作,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因此,探讨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在新疆的实践既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也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前提,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创新党的宗教工作方法这两个方面,系统分析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并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政策、提高党的宗教工作水平、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三个层面来探讨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疆的具体实践,同时在梳理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疆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基本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借鉴意义。以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大背景,阐释新时期宗教思想的新发展,并以其在新疆的具体实践为例来论证其科学性,并证明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发展不但有利于推动宗教工作的创新、有利于处理宗教问题、有利于实现宗教和谐,而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禹洋洋[7](2020)在《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产生和发展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就目前形势而言,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动,日益开始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再加上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使得宗教与民族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甚至成为彼此影响的重要因素。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宗教情况集中体现在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以及港澳台的宗教问题这几方面。面临这一宗教新局面,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开展了相关宗教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活动,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工作思想。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思想内容丰富,其中主要包含了宗教工作的本质、宗教工作的社会影响、宗教工作的发展历程、宗教工作的适应性等方面。在借鉴以往历史经验和其他地区发展成效中开辟了我国宗教工作的新局面,也总结出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宗教的具体状况,党和政府始终坚信宗教工作在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实际事务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通过处理好多种宗教关系来稳定宗教界局面,并在不断开创新道路中寻求宗教工作的有效方法。

林清龙[8](2019)在《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宗教问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根据新的实践对宗教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研究当代中国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规律对于这一强调具有重大价值。境外宗教渗透问题是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目的在于与我争夺意识形态阵地,西化分化我国,这决定了反境外宗教渗透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是党宗教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研究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对于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宗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过去和将来都会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除阶级根源外,宗教存在之其他根源仍存在,这决定了宗教在我国仍会长期性存在,决定了境外宗教渗透问题在当代中国存在的长期性和反境外宗教渗透工作的持久性。如何面对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境外宗教渗透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境外各种敌对势力都把宗教当作一种重要手段在中国境内推行自己的政治意图和战略,这导致当代中国反渗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正确认识境外宗教渗透的含义、本质、要素构成和战略策略,明确反境外宗教渗透的主体和行动成为宗教理论中的反渗透理论研究和反渗工作的重点。前苏东国家在反境外宗教渗透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深刻的教训,认真学习其经验,深刻汲取其教训是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获得成功的的重要途径。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等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在反境外宗教渗透过程中虽然有些失误,遇到些挫折,但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新鲜经验,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产生不少新的实践做法,这些为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提供了重要的鉴迪。当代中国宗教国情体现为多宗教并存,宗教发展变化迅速,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交杂,宗教总体和谐,杂音与乱象并存。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的理论基础。我国党和政府为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反境外宗教渗透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我国党和政府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具体工作为反渗透斗争提供了实践基础,当前我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实际运作为反渗透提供了现实经验。当代中国面临境外基督教和境外天主教的世界性宗教渗透,面临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域性宗教渗透和披着宗教外衣的邪教渗透。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中反渗透部分尚需进一步完善发展,宗教研究中的反渗透部分比较薄弱,反境外宗教渗透政策的空白点多且衔接度不够,使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面临理论、政策供给不足。反渗工作中存在对境外宗教渗透问题的政治意图警惕性不够,对境外宗教渗透手段反击、环境判断和对手辨识的精准性不足,对境外宗教渗透问题的法治化治理水平比较低要求中国党和政府反渗工作本领需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境外宗教渗透的新形势,科学的反境外宗教渗透对策是反渗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立足中国国情和教情,新时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对策可从三方面入手,即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理论上面向实际,深化研究;实践上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反境外宗教渗透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之一,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深刻认识反渗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反渗透本领以夺取新时代反境外宗教渗透斗争新胜利。

本刊记者[9](2019)在《宗教工作关键在“导”——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田心铭研究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田心铭,男,1947年生,湖北荆州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1990年晋升为教授,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原《高校理论战线》杂志总编辑。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研究及社会科学杂志的编辑工作

杨槐[10](2018)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础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决定了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并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社会不能消灭宗教,只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拟从四个层面,对现阶段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问题进行探讨,并求教于学界同仁。

二、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必须重视发挥信教青年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必须重视发挥信教青年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之处
2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概念、问题背景与内容框架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背景
        2.2.1 历史背景
        2.2.2 经济社会背景
        2.2.3 国际背景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内容框架
        2.3.1 文化源流论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2.3.2 意识形态主导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灵魂
        2.3.3 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论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
        2.3.4 文化自信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前提问题
        2.3.5 文化建设论解决文化强国的实践途径问题
        2.3.6 文化交往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中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处共荣的问题
3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流论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
        3.1.1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论述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3.1.3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变
        3.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2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根脉
        3.2.1 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2.2 革命文化的创新内容
        3.2.3 革命文化的主要特征
        3.2.4 继承弘扬好革命文化
    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形态
        3.3.1 先进文化的概念
        3.3.2 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关系
        3.3.3 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主导论
    4.1 文化的意识形态主导性
        4.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演变
        4.1.2 意识形态的一般功能
        4.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意识形态
        4.1.4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论述
    4.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和践行理想信念
        4.2.1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2.2 在学习与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
    4.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3.2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3.3 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容
    4.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4.1 思想道德与新时代文化的关系
        4.4.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4.4.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性举措
    4.5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
        4.5.1 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4.5.2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宗教、网络文化建设分论
    5.1 文艺论
        5.1.1 文艺的特性
        5.1.2 习近平关于文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论述
        5.1.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职能的论述
        5.1.4 崇德尚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5.1.5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5.2 宗教论
        5.2.1 宗教与宗教文化
        5.2.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5.2.3 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政策
        5.2.4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的重要论述
    5.3 网络文化论
        5.3.1 国际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网络空间
        5.3.2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5.3.3 习近平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5.3.4 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文化背景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
        6.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含义
        6.1.4 习近平关于“四个自信”之间关系的论述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根本依据
        6.2.1 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6.2.2 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
    6.3 坚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6.3.1 从理论上坚定文化自信
        6.3.2 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
        7.1.2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7.1.3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7.2 改革文化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2.1 深化文化机构体制改革
        7.2.2 完善文化事业、产业管理体制机制
        7.2.3 加快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3 以重大举措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7.3.1 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实践举措
        7.3.2 加强思想道德养成和精神文明实践
        7.3.3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和遗产保护工作
    7.4 以有力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7.4.1 以系统性举措繁荣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7.4.2 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7.5 坚守共同原则,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7.5.1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7.5.2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7.5.3 坚持全民动员、走万众创新之路
        7.5.4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7.5.5 加强党管人才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则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论
    8.1 .文化交往及其逻辑前提
        8.1.1 文化交往
        8.1.2 文化交往的逻辑前提: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8.2 尊重包容、交流互鉴是不同文化交往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8.2.1 尊重、包容各民族文化自主、文化自由
        8.2.2 各民族文化应该交流互鉴、相互学习
    8.3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吸收外来”
        8.3.1 “吸收外来”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
        8.3.2 “走出去”以“吸收外来”
        8.3.3 “引进来”以“吸收外来”
    8.4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争取话语权、提升软实力
        8.4.1 话语权与话语权问题
        8.4.2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措施
        8.4.3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8.5 中国文化应该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
        8.5.1 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的两类资源
        8.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与价值
    9.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
        9.1.1 坚定坚持党的领导
        9.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9.1.3 强烈的问题意识
        9.1.4 鲜明的实践指向
        9.1.5 坚持以创新驱动和引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9.1.6 强调文化工作网上网下协同发力
        9.1.7 坚持把人才保证放到重要地位
    9.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
        9.2.1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
        9.2.2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9.2.3 习近平创造性论述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9.2.4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9.2.5 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的重大文化创新
        9.2.6 一系列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
    9.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意义
        9.3.1 理论意义
        9.3.2 实践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2)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基础
    1.4 核心概念阐释
        1.4.1 无神论
        1.4.2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1.4.3 无神论宣传教育
2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启
    2.1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2.1.1 宗教工作的拨乱反正
        2.1.2 对个人崇拜问题的反思
    2.2 确立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理论前提
        2.2.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
        2.2.2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无神论宣传教育
        2.2.3 反对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
    2.3 构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学科基础
        2.3.1 恢复宗教研究机构
        2.3.2 启动宗教学学科建设
3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式微
    3.1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3.1.1 在全面改革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2 在清除精神污染中对待宗教问题的“慎重”态度
        3.1.3 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中克服“左”的思想
    3.2 中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
        3.2.1 “中央19号文件”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定位
        3.2.2 “八二宪法”制定中关于“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的争论
        3.2.3 199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申
    3.3 无神论宣传教育在学术研究中的失语
        3.3.1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争论
        3.3.2 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停摆
        3.3.3 无神论在“宗教与文化”研究中的缺位
4 世纪之交“法轮功”的成势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1 世纪之交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4.1.1 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
        4.1.2 世界范围内神秘主义的影响
        4.1.3 美国和苏联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
    4.2 “无神论无人讲”与“法轮功”的成势
        4.2.1 “特异功能热”的形成
        4.2.2 伪科学和伪气功的发展
        4.2.3 “法轮功”的组织化扩张
    4.3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3.1 响应新号召:批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
        4.3.2 凝聚新力量:重建中国无神论学会
        4.3.3 承担新任务: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4.3.4 营建新阵地: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
5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任务
    5.1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5.1.1 “宗教热”从农村向城市蔓延
        5.1.2 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
    5.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协同推进
        5.2.1 中央六部委出台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文件
        5.2.2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防范校园传教
        5.2.3 成立无神论研究机构
6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6.1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6.1.1 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
        6.1.2 “党员信教”与“信徒入党”问题的争论
        6.1.3 无神论宣传教育争议再起
    6.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创新发展
        6.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6.2.2 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6.2.3 拓展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阵地
7 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经验启示
    7.1 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基本前提
    7.2 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有力推动
    7.3 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依托
    7.4 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坚实基础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讲究方法论——兼谈西藏藏传佛教引导载体与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关于引导的科学认识与逻辑把握
    (一)关于引导相适应的科学认识
    (二)关于引导相适应的逻辑把握
三、引导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实证分析
    (一)引导实践层面
    (二)理论研究层面
四、西藏藏传佛教的引导载体与进路
    (一)善抓高僧大德载体,引导追随先师典范
    (二)善抓家庭学校载体,引导追求文明进步
    (三)善抓医疗卫生载体,引导尊崇医学科学
    (四)善抓人道慈善载体,引导过好现实人生
    (五)善抓法律法学载体,引导敬畏法纪法度
    (六)善抓理论思想载体,引导转换信仰轨道
五、结语

(4)基督宗教界人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以马相伯、吴耀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四、相关概念
第一章 宗教界人士参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 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 各界响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抗战时期党的宗教政策
        (一)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二) 团结宗教界上层人士
        (三) 引导宗教界共赴国难
    三、宗教界人士参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动因
        (一) 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 宗教教义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
        (三) 救国救教的统一性
第二章 马相伯为代表的天主教人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一、马相伯基本介绍
    二、马相伯响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 反对妥协,谴责不抵抗主义
        (二) 组建救国联合会
    三、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
        (一) 从信仰角度阐明抗战的必要性
        (二) 从宣传方面鼓励抗日
        (三) 率领教众投身抗日实践活动
    四、引领了天主教界新气象
        (一) 天主教徒爱国热情提高
        (二) 参加抗战赢得良好声誉
第三章 吴耀宗为代表的基督教人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一、吴耀宗基本介绍
    二、吴耀宗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 加入救亡团体,投身抗日斗争
        (二) 与中共人士密切交往,建立友谊
        (三) 成为沟通过党与信众的桥梁
    三、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
        (一) 开展对内对外抗日宣传
        (二) 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后方
    四、引领了基督教界新气象
        (一) 带头转变“唯爱”观念
        (二) 推进基督教本色化运动
        (三) 增进和党的互相了解
第四章 抗战时期基督宗教界人士的统战作用对当代的启示
    一、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
        (一) 正确认识宗教界人士的重要作用
        (二) 健全与宗教界的协调沟通机制
        (三) 依法管理,积极引导
    二、爱国爱教,服务社会
        (一)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二) 坚持中国化发展方向
        (三) 参与社会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三、正确把握角色,坚决履行使命
        (一) 加强自身建设
        (二)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三) 引导信教群众,服务社会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简要述评
    1.3 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
        1.3.1 理论基础
        1.3.2 基本概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生成逻辑
    2.1 理论逻辑: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2.1.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2.1.2 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
        2.1.3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但要坚持无神论而且要宣传无神论
    2.2 实践逻辑: 维护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
        2.2.1 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
        2.2.2 巩固和增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2.2.3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神聚气
    2.3 历史逻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2.3.1 创造性转化“人定胜天”的奋斗精神
        2.3.2 创新性发展“重人轻神”的民本理念
        2.3.3 继承和升华“制天用之”的理性传统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核心内容
    3.1 本体论上回答: 为什么世上无神
        3.1.1 神的本质: 异己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
        3.1.2 神的发展: 从原始宗教到世界宗教
        3.1.3 神的不存在: 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结论
    3.2 认识论上回答: 为什么有人信神
        3.2.1 自然根源: 尚未完全支配的自然力量
        3.2.2 社会根源: 无法摆脱的社会异己力量
        3.2.3 认识根源: 对宗教相关问题的模糊认识
    3.3 方法论上回答: 怎么对待本无的神和信神的人
        3.3.1 科学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和最终消亡的必然性
        3.3.2 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选择
        3.3.3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主要对象
    4.1 青少年: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点
        4.1.1 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4.1.2 青少年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拉拢信教的重要对象
        4.1.3 无神论宣传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
    4.2 党员干部: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关键
        4.2.1 党员干部的精神信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4.2.2 个别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宗教”“不问苍生问鬼神”
        4.2.3 无神论宣传教育有助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3 农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难点
        4.3.1 农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关系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4.3.2 个别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猖獗
        4.3.3 无神论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具体途径
    5.1 基础工作: 逐步消除“神”存续的现实基础
        5.1.1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1.2 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5.2 学校教育: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5.2.1 小学阶段
        5.2.2 初中阶段
        5.2.3 高中阶段
        5.2.4 大学阶段
        5.2.5 党校(行政学院)
    5.3 社会宣传: 积极拓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宣传载体
        5.3.1 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3.2 用好各种大众传播媒介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组织保障
    6.1 体制保障: 规划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6.1.1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6.1.2 纳入法治化运行轨道
    6.2 学术支撑: 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
        6.2.1 发展学术组织
        6.2.2 推出优秀成果
        6.2.3 培养专业人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在新疆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的阐述
        2.1.1 新时代
        2.1.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涵
        2.1.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2.2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
        2.2.1 深化对宗教本质的认识
        2.2.2 推进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
        2.2.3 全面剖析当前宗教形势
        2.2.4 深入探索宗教发展新路径
    2.3 创新党的宗教工作方法
        2.3.1 强调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2.3.2 明确宗教工作关键在“导”
        2.3.3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2.3.4 遵循处理宗教问题时的“重点论”
3.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疆的实践
    3.1 努力践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3.1.1 坚决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涉
        3.1.2 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2 着力提高宗教工作水平
        3.2.1 以“经济脱贫”促“宗教和谐”
        3.2.2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遏制宗教极端思想
    3.3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3.3.1 坚持中华文化的深度浸润
        3.3.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3.3 引导宗教界自身的适应性转变
4.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疆实践的基本经验
    4.1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注重宗教工作的系统性
    4.2 遏制极端强调法治
    4.3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去极端化工作中的作用
    4.4 注重宗教界自身的适应性转变
    4.5 巩固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5.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重点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四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三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四 综合研究法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思想的研究背景
    第一节 当代世界宗教的发展状况
        一 宗教的世界性传播
        二 宗教日益世俗化
        三 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相交织
    第二节 当代中国宗教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 深刻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二 牢牢把握宗教问题的群众性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宗教问题的特殊性
        一 港、澳、台的宗教问题
        二 大陆宗教问题的新情况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思想的相关理论来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宗教问题的阐述
        一 马克思关于宗教的论述
        二 恩格斯在宗教方面的观点
        三 列宁思想中的宗教观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宗教工作思想
        一 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工作思想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工作思想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工作思想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第一节 我国宗教工作在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一 全面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政策
        二 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第二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 在宗教工作中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不动摇
        二 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法制化水平
        三 坚持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影响
        四 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的引导作用
    第三节 正确认识与处理有关宗教的几对关系
        一 党和政府与宗教的关系
        二 社会与宗教的关系
        三 各宗教之间的关系
        四 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的关系
        五 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思想的独特性
        一 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思想适应我国的新情况新特点
        二 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思想引领我国宗教问题正确解决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思想的意义
    第一节 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 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属性
        二 严格遵循宗教的发展规律
        三 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 有力推进了我国宗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 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二 坚持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三 构建健康和谐的宗教关系
    第三节 明确了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总体布局
        一 积极应对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对宗教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二 明确新时代宗教工作的主流方向和突破创新之处
        三 做好新时代宗教方面新闻舆论宣传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8)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评价
    第三节 研究主体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宗教问题与反境外宗教渗透
    第一节 宗教与宗教问题
        一、宗教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二、宗教与社会主义
        三、宗教问题
    第二节 境外宗教渗透
        一、境外宗教渗透的含义、本质和要素构成
        二、境外宗教渗透的战略和策略
        三、境外宗教渗透与宗教交流、宗教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反境外宗教渗透
        一、反境外宗教渗透的主体
        二、反境外宗教渗透的主要行动
        三、反境外宗教渗透的意义和评价
第三章 国外社会主义国家反境外宗教渗透的鉴迪
    第一节 前苏联东欧的反境外宗教渗透
        一、前苏联的反境外宗教渗透
        二、前东欧的反境外宗教渗透
        三、前苏联东欧反境外宗教渗透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的反境外宗教渗透
        一、越南的反境外宗教渗透
        二、老挝的反境外宗教渗透
        三、朝鲜的反境外宗教渗透
        四、古巴的反境外宗教渗透
    第三节 国外社会主义国家反境外宗教渗透的比较
        一、国外社会主义国家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差异
        二、国外社会主义国家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共性
第四章 当代中国的宗教及反境外宗教渗透的现状
    第一节 当代中国在宗教方面的基本国情
        一、多元宗教并存与宗教变化发展迅速
        二、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交杂
        三、总体和谐与杂音、乱象并存
    第二节 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理论、政策和法律框架
        一、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理论基础
        二、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政策依据
        三、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法律框架
    第三节 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实践基础、实际运作与成效
        一、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实践基础
        二、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实际运作
        三、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成效
第五章 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多股宗教势力及其变种的渗透
        一、世界性的宗教渗透问题
        二、区域性的宗教渗透问题
        三、披着宗教外衣的邪教渗透问题
    第二节 反境外宗教渗透理论、政策供给不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中的反渗透理论尚需完善发展
        二、宗教理论研究中的反渗透部分比较薄弱
        三、宗教政策中的反渗透部分空白点多且衔接度不够
    第三节 反境外宗教渗透的本领尚须增强
        一、对境外宗教渗透政治意图的警惕性不够
        二、对境外宗教渗透的手段反击、环境判断和对手辨识精准度不足
        三、对境外宗教渗透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较低
第六章 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一、从战略高度看反境外宗教渗透,提高对反渗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深刻领会宗教方针反渗透指向,提高对反渗工作规律的认识
        三、处理好与反渗透相关关系,提高对反渗工作界限的认识
    第二节 理论上:面向实际,深化研究
        一、深入研究反境外宗教渗透的“三性”特征
        二、深入研究反境外宗教渗透的爱国宗教力量建设
        三、深入研究反境外宗教渗透的工作思路
    第三节 实践上:加强领导,完善管理
        一、加强党对反渗工作的领导,确保反渗透的正确方向
        二、完善宗教管理工作,提供反渗透的组织、体制和治理保障
        三、完善宗教自我管理,激发反渗内在动力和筑牢反渗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宗教工作关键在“导”——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田心铭研究员(论文提纲范文)

一、必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同所在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三、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关键在“导”
四、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在“导”上想深、看透、把准

(10)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客观依据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要性
二、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创新
    要在“导”上想得深, 做到“导”之有方
    要在“导”上看得透, 做到“导”之有力
    要在“导”上把得准, 做到“导”之有效
三、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践途径
    坚持宗教发展的本土化方向
    构筑宗教关系的健康化格局
    推进宗教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注重宗教人才的梯次化建设
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方法
    把握同和异
    区分主和次
    防止“左”和右
    注意方和圆
    协调近和远
    统筹虚和实

四、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必须重视发挥信教青年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D]. 朱鸿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D]. 苏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讲究方法论——兼谈西藏藏传佛教引导载体与进路[J]. 刘维新,郑志浩,罗布. 西藏研究, 2020(05)
  • [4]基督宗教界人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以马相伯、吴耀宗为例[D]. 严琰. 山东大学, 2020(02)
  • [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研究[D]. 张戈.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7)
  • [6]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在新疆的实践[D]. 马雪梅.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7]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思想研究[D]. 禹洋洋. 郑州大学, 2020(03)
  • [8]当代中国反境外宗教渗透研究[D]. 林清龙. 华侨大学, 2019(05)
  • [9]宗教工作关键在“导”——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田心铭研究员[J]. 本刊记者.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02)
  • [10]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础问题研究[A]. 杨槐. 本溪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2017年度结项课题汇编, 2018

标签:;  ;  ;  ;  ;  

必须重视宗教青年在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