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积水过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冰箱积水过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电冰箱积水过多的原因和排除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21)在《冰箱冷藏室不制冷故障维修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某品牌电冰箱使用四年后,冷藏室不制冷,变温室和冷冻室工作正常,故障点是发生在冰箱冷藏室温控器探头与箱体的插座上。该插座与箱体的固定角度是水平方向向上倾斜。这样冷藏室的水汽存留在插座内造成接线柱腐蚀,致使温控器探头回路电阻值增大,使温度控制点漂移,使风扇提前停转造成蒸发器结冰。经一系列排查找到冷藏室冰堵的问题就发生在腐蚀的接线柱上。温控器接头的插座固定角度应该是水平略为下倾斜。这样冷藏室的水汽将不会存留在插座内,不会造成接线柱腐蚀、温控器探头回路电阻值增大,以及风扇提前停转造成蒸发器结冰的情况。

李玲玉[2](2021)在《大家电对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杨宝瑜[3](2021)在《基于网络分析的肾结石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使用生物信息学组学整合方法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肾结石形成与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首先,使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方法,分析肾结石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数据,预测发现肾结石相关核心蛋白富集于与内质网应激及内质网应激相关的降解等生物学事件上。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明,草酸钙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及大鼠肾结石模型,大鼠肾脏组织通过三条通路(包括PERK,IRE1和ATF6)发生了内质网应激,并且使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和抑制剂证明了内质网应激影响细胞凋亡以及结晶——细胞黏着。然后,肾结石相关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整合分析中进一步发现,细胞窖蛋白1(Caveolin-1,CAV1)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是两个肾结石相关核心蛋白,而细胞黏着斑信号通路(Focal adhesion)为关键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实验证明草酸钙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结石动物模型中,细胞及大鼠动物组织CAV1,EGFR,AKT蛋白表达下调,m RNA水平不变。过表达CAV1后草酸钙刺激导致的细胞凋亡和细胞表面钙离子黏着水平增加的情况被逆转。添加蛋白酶体抑制剂后草酸钙下调CAV1及EGFR蛋白的情况被逆转,暗示这两个核心蛋白在草酸钙刺激下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相关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综上,本论文首次发现,肾脏草酸钙结晶诱导内质网应激并通过翻译后调控影响CAV1-EGFR-AKT黏着斑信号通路,进而导致细胞凋亡和结晶——细胞相互作用增强。该研究为肾脏中结晶——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崭新的解释,为肾结石防治新靶点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4](2020)在《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将设施管理从传统的物业管理范围内脱离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与物业管理相比较,设施管理是一门相当新的交叉学科,除了使用技术原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转外,还能够保证最终实现物业设施保值增值。反观国内物业管理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推进以及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张璐[5](2020)在《宁乡地区民艺研究》文中认为宁乡,治邑于三国,置县于宋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种类丰富、颇具地域特色的的民间艺术资源。民艺作为生存于民众之中的活文化,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各类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精神审美用品已逐渐退出大众生活,许多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局面。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时代诉求下,发掘宁乡地区民艺产生的背景、功能、特征、造物思想,探索产生、传承、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传统民艺的创造性转化,更好地促进地区民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从宁乡地区民艺的产生背景出发,概括分析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地区民艺的影响。针对宁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生产生活用具的现存情况和传承状况进行了田野调查,获取了大量且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该地区的民艺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进而分析各类民艺品的性质,将其归为实用和物质生活为主题的民艺用品、审美和精神生活为主题的民艺用品。继而从哲学、社会学、考古学、心理学、艺术学、工学等角度对宁乡地区民艺的基本特征展开论述。最后从造物观、功能观、材质观三个方面探讨宁乡地区民艺的造物思想,为其生存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耿艺[6](2020)在《低/高湿小白菜的降压调控真空预冷研究》文中提出真空预冷技术(VC)以其显着的冷却效率和节能安全特性在农产品尤其是叶类蔬菜的预冷领域具有突出优势。但一些局限性如失水率较高、温度分布不均匀以及细胞损伤等削弱了其应用的广泛性。考虑到真空预冷过程中气压的衰减与传热传质之间相互耦合,所以可以采用降压调控优化真空预冷性能并尝试解决雨季高湿蔬菜的预冷问题。因此本文将以低湿与高湿小白菜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真空预冷的降压调控展开研究。首先探究降压速率对新鲜未经补水的低湿小白菜不同可食用性部分预冷效果的影响;然后结合保藏特性验证高湿小白菜真空预冷同步除水的可行性;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层序聚类分析(HCA)对低/高湿小白菜降压调控真空预冷效果做出综合评估,以期为真空预冷设备升级提高广谱性与真空预冷技术优化扩大适用性提供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预冷过程中叶片受压力胁迫的影响大于叶柄,其中近轴面细胞损伤程度更高,叶柄则近叶端影响更大。减慢降压速率可以缩小叶片和叶柄的降温差异,但同时也会增加预冷时间并产生温度极限从而导致失重率增加。三种降压速率中,快速降压有助于提升预冷效率并维持较低的质量衰减;中速降压表现出最佳的温度均匀性、最小的综合色差以及最低的丙二醛含量;慢速降压可以削弱复压阶段小白菜的复温程度,但是在含水量、呼吸速率及细胞损伤等方面会产生不利影响。真空处理不会显着影响气孔开度(p>0.05),但慢速降压可能因长时间的真空持续造成气孔强制打开。2、通过全浸处理模拟小白菜高湿状态,增加的水量在真空预冷过程中主要起到降温(失水率)、补水(吸水率)和增湿(残水率)三个作用。降压速率的减慢会显着造成失水率升高以及吸水率和残水率下降(p<0.05)。仅从除水量角度,慢速降压有利于提升真空预冷同步除水效果。3、真空预冷的除水作用可以缓解高湿小白菜因全浸引起的水渍斑的影响。保藏期间,非包装组中全浸结合真空预冷处理(I60VCUP)表现出较低的失重率、综合色差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较高的自由水、抗坏血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感官评分。带孔包装因微自发气调作用整体有利于品质提升,其中全浸处理组(I60P)表现出最高的含水量和感官评分以及较低的呼吸速率,但是在提升营养物质保存率和降低细胞损伤程度等方面不及全浸结合真空预冷处理组(I60VCP)。4、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综合评估,HCA表明快速降压得到的小白菜品质与新鲜组最为接近,但降压速率对品质的整体影响并不显着。鉴于慢速降压对预冷均匀性的贡献,可以考虑根据降温速率采用多级变速降压缓解温度极限的产生,从而减少失重率以及细胞损伤,提升预冷效果。PCA及HCA的结果显示真空预冷除水结合带孔包装表现出了最好的贮藏末期品质,同时拥有最佳的贮藏稳定性,因此真空预冷具有较高的高湿蔬菜预冷同步除水的应用潜力。

吕天石[7](2019)在《民国时期天津生活类洋货贸易变迁研究(1912-1937)》文中研究指明天津自1860年开埠以来,逐渐成长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进出口港口。至民国时期,天津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洋货进口港。天津港的贸易数据成为反映华北地区经济的重要晴雨表。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梳理了1912年至1937年间的天津港进口贸易的各项有关数据,以洋货为抓手深入研究了其在津的进口转运情形、销售流程、售价、商家、消费群体等多种因素,探讨了天津港口贸易与民众生活的互动关系。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的洋货涵盖了纺织品、食品、五金、工业制品、建筑材料、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燃油类等几大类。本文的研究主体部分按衣、食、住、行这民众日常生活的四方面来分别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进口商品,且多为近代工业制成品作为研究抓手。同时运用大量档案、报刊广告与图表等资料加以阐释民国时期天津港洋货贸易与民众生活变迁之间的关系。在“衣”部分,笔者研究了天津港进口的纺织品、成衣、鞋帽与日化用品,探究了这些商品与民众身体变迁的关系。“食”部分则通过研究天津港的进口食品与药品贸易,从而探究这些商品与民众餐饮习俗变迁的关系。“住”的部分通过研究一些与民众居住空间有关的近代特色洋货产品在天津港的进口情形及华北地区的销运情况,探讨了天津港进口贸易与民众生活空间之间的关系。“行”的部分研究民众出行与沟通。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交通工具、通讯传媒设备与民国时期华北民众的交通方式与沟通方式的变迁。观察进口商品货物类型的变化,则呈现出以纺织品、食品为重点向以工业制成品、交通工具为重点的转变趋势。而进口来源国别的变化趋势更是非常明显,即由英、德、法等老牌欧洲国家向日、美、苏等亚太地区国家,尤其是日本转变。纵观1912年至1937年二十余年间天津港进口贸易,棉布、成衣、日化产品等生活用品改变了民众的衣着与穿戴;面粉、糖类等食品原料或制成制品的进口改变了民众的餐饮习惯与消费意识;五金、机器、电料等则改善了民众的居住空间与生存条件;车辆与通讯工具的进口更是显而易见的提高了民众的沟通效率。然而港口贸易的繁盛之下还有许多幻象。首先就是关税主权的丧失使得海外贸易收入并不能用来改善民生,而正常的中外贸易本身就已经是外国压迫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再辉煌的贸易数额都只能是虚假的繁荣。其次在华北地区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洋货所带来的影响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别。大部分普通民众不可能享受到所有进口产品的红利,只能停留在个别进口货品的使用这一层次。第三个幻象来自于洋货与国货的竞争关系。洋货的进口对于民族工业而言有两方面作用:从正面驱动力而言,各类进口产品先进的技术启发了国货的改良,进口机器与外国技师的到来更是直接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生产力;而从反面来看,摧毁民族产业的罪魁正是大量倾销的外国货品。最后,日本因素不容忽视,日本势力在华北地区先倾销后走私的经济侵蚀政策严重破坏了天津港口正常的洋货贸易。至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天津港进口的商品已经全面呈现了由欧美货品向日本货品的趋势。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洋货与华北民众的生活变迁有很大关联性。虽然还存在很多幻象,但这些商品毕竟能够开一时风气之先,为华北地区的民众打开了近代化生活的大门。

徐岚[8](2019)在《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及其空间匹配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关中平原是黄土高原最大的平原地区,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镇集中分布区。这里地势平坦,水资源有限,降水较少但夏雨集中,雨季易积水,旱季极缺水。在数千年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关中传统村镇借助建筑及聚落空间组织,使雨水得以分时错季利用,聚落空间型制逐渐呈现出与自然生态相对和谐的共存状态。但快速城镇化以来,关中平原小城镇急剧扩张,空间形态呈现“摊大饼”格局,规划建设套用现代城市规划技术模式,内涝防治采用现代城市雨水管道人工排放方式,完全丢弃本地区传统村镇内涝自平衡的经验与智慧,结果造成小城镇普遍存在排水困难、内涝频发、结构失衡与特色衰败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小城镇社会经济、建设条件均不同于大城市,且外界对小城镇内涝问题的关注较少,在盲目低质模仿大城市建设模式的过程中,“小城镇大灾害”的情况愈加严重。由此,平原地区小城镇内涝消解资源化、空间发展特色化成为时代命题。本文面向关中平原地区,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综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知识,探讨了小城镇内涝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空间应对的解决途径。综合运用调查、统计分析、定性分析、科学抽象等研究方法,挖掘关中平原传统村镇旱涝“自平衡”的生态建设经验,剖析现代小城镇的内涝衍生机理。本文以系统论、新城市主义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为启发,结合低影响开发等雨洪管理思想,提出平原地区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及其空间匹配的设计方法,并实践性的探讨了小城镇从宏观镇域、中观镇区到微观院落、街坊设计的适宜性模式。首先,论文从关中平原传统村镇聚落分布模式、村落下垫面构成、院落建筑型制、内涝自平衡设施四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归纳传统村镇应对旱涝共存的模式及方法。从这一系列相互联系但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空间应对模式体系中,整理其在适应气候、匹配功能、节能生态和彰显特色等方面的设计经验。其次,论文对关中平原小城镇镇区从聚落空间、公共空间、院落空间及雨水设施四方面展开历史及现状研究,剖析关中平原现代小城镇内涝灾害的衍生机理,明确了导致问题产生的关键点,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关中平原小城镇的内涝自平衡策略。再次,论文明确了小城镇雨水、积水、用水、排水之间的数学关系,确定了内涝相关的参数控制指标和空间设计指标类型,构建了“院落-片区-镇区-镇域”的内涝自平衡单元体系,尝试提出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以期补充小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形成适宜关中平原及其他平原地区小城镇的建设模式。最后,论文基于内涝自平衡模式对小城镇空间组织进行研究,提出了关中平原小城镇雨水利用目标和内涝消解目标。分别从院落基层居住单元、片区基本生活单元、镇区雨涝平衡单元和镇域生态协调单元四个层面,对单元内的功能构成、规模调控、指标体系、空间组织及设施配置等内容进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空间模式。试图探寻实现小城镇内涝系统化解决,以及小城镇空间特色化发展的适宜之路。

张振国[9](2014)在《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金沙居委会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暴雨内涝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社区作为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单元,在城市减灾降险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灾害的理念与手段,而风险评估作为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则成为各国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应急预案情景分析(40730526)”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PGIS的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模式研究(11YJCZH241)”为依托,在实地考察和调研典型城市社区(上海普陀区金沙居委地区)暴雨内涝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并获得大量文献资料和一手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PGIS方法、情景分析方法和概率统计方法开展了典型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在对城市社区、暴雨内涝和灾害风险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与界定,并对灾害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认为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就是在风险评估专家和当地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下,综合运用PGIS(参与式GIS)、情景分析和概率统计等方法,对研究区不同情景下的内涝灾害风险进行模拟、分析、评价与表达的全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模拟和风险评价与表达等3个主要内容,分8个步骤完成。2.构建了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全面分析城市暴雨内涝成因和参考已有内涝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内涝灾害数据库、城市社区暴雨内涝模型和城市社区风险模型等三个模块,并通过重建研究区2012年8月台风“海葵”的内涝灾情,验证并修正了模型参数,使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3.对上海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历史灾情进行了分析。基于历史灾情数据,对上海市近60年(1951-2010)来暴雨内涝的历史灾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自然环境受人为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不透水面增大,地面沉降和水域面积减少,加上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和密布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大增加了涝灾风险;(2)从时间上看,暴雨内涝灾害发生数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6-8月,从空间上看,暴雨内涝灾害以中心城区最多,沿江沿海次之,内陆区县相对较少;(3)暴雨内涝灾害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其扩散的通道主要有城市生命线系统、产业链和生态环境系统等,且主要通过直链式扩散、直链发散式扩散、循环式扩散和发散式扩散等四种扩散方式对城市不同类型的承灾体产生影响。4.选取上海普陀区金沙居委地区为例,运用PGIS方法对研究区居民的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认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运用基于PGIS的半结构式问卷调查、访谈、实地测量等方法,对社区居民的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认知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风险知识、风险态度和风险行为等三方面的内容。分析结果表明:(1)社区居民认为暴雨内涝灾害每年平均发生3-4次,且多集中在7-9月份,主要影响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区域;(2)社区居民认为当积水深度在脚踝及以下时(0-15cm),对家庭有一定的影响,在小腿肚及以下时(15-30cm),对家庭影响较大,超过小腿肚时(>30cm),对家庭影响最大;(3)一半以上居民认为内涝灾害形成是自然原因,所有居民在灾前、灾中和灾后均采取不同的措施,但均没有认识到或不重视排水管道的清理与疏通问题。5.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进行了分析。基于ArcGIS软件,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对研究区4种排水情景下(0mm/h,18mm/h,36mm/h和50mm/h)的8种重现期(5a,10a,30a,50a,100a,200a,500a和1000a)暴雨的内涝风险进行了模拟与分析,主要包括危险性分析,暴露分析和脆弱性分析等三部分内容。危险性分析表明:(1)所有内涝情景下,暴雨内涝危险性均集中在研究区中部的金沙新村和解放村,积水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在0%-47.8%,最大积水深度在0-0.52m之间,但均随着暴雨重现期的增长而增加,随着排水量的增大而减小;(2)32个内涝灾害情景中,高危险性占21个,中危险性占9个,而低危险性仅占2个;(3)4种排水情景下,200a及以上重现期暴雨的内涝危险性均具有高危险性;(4)随着排水量的增大,暴雨内涝的中危险性年超越概率由100%减小为6.8%,高危险性年超越概率由26%减小为0.8%。暴露性分析表明:(1)各种内涝情景下,暴露的家庭数量最多的是791户,最少的为0户,但均位于研究区中部,建筑结构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2)暴露家庭数量随着暴雨重现期的增长而增多,随着排水量的增大而减少,但减少的程度与重现期大小成反比;(3)在4种排水情景下,200a、500a和1000a一遇暴雨分别有30户、137户和216户家庭均暴露在高危险性区域,是防涝减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脆弱性分析表明:(1)研究区暴雨内涝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居民家庭的墙面、地板和室内财产等三个方面;(2)各种内涝情景下,绝大多数暴露家庭的的墙面损失率在0-0.06之间,地板损失率均为1;(3)只有高危险性内涝情景下部分暴露家庭的室内财产会遭到损失,其损失率分布在0-0.12之间。6.对研究区多种情景的内涝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情景的内涝灾害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家庭的内涝损失均在0-1000元之间,且主要位于研究区中部的金沙新村;(2)各类损失均随着暴雨重现期的增大而增长,随着排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室内财产损失增长和减小均最快,其次是地板损失,墙面损失增长和减小均最慢;(3)根据四种排水情景下8种重现期建立的超越概率-损失曲线,得出研究区年平均内涝损失分别为:0mm/h排水情景下为25895元,18mm/h排水情景下为10672元,36mm/h排水情景下为6781元,50mm/h排水情景下为1937元。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灾害学、风险学、地理学、环境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只是从社区的角度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做了部分有益的探索,相对于本研究领域科学理论的拓展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还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还需要在居民参与和当地风险知识采集与应用、城市不同尺度风险评估方法与范式、风险动态评估和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石勇[10](2010)在《灾害情景下城市脆弱性评估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指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暴露程度加剧,自然灾害的强度、频度和广度不断增长,以防范为目的的灾害风险评估显得格外重要。上世纪80年代灾害研究由致灾因子论向脆弱性研究转移,众多学者达成一致,脆弱性是理解灾难本质的前提,也是防灾减灾过程中人类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自然致灾因子很难掌控,为降低灾情损失,减少承灾体脆弱性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应急预案情景分析”的资助下,基于国际灾害风险科学发展的动向,架构自然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理论体系和程序方法,以上海为实证开展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然灾害系统中的脆弱性到底指什么?”围绕这一问题,本研究对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内涵、类别、结构等进行探讨,明确了敏感性、暴露性、恢复力的概念及其与脆弱性的相互关系,认清了脆弱性在灾难形成和减少风险中的决定性作用。自然灾害脆弱性不同于其它领域的脆弱性,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特征尤其独特。我们在理清自然灾害系统脆弱性的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着重对情景模拟下表征脆弱性的灾损曲线进行深入探讨。(2)“如何评估自然灾害系统中的脆弱性?”在充分认识自然灾害脆弱性分析特点和困难的基础上,针对自然灾害领域几种经典的脆弱性分析模型,提出三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评估方法,并在各种方法中,理顺了自然灾害脆弱性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三种脆弱性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与评估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密切相关。针对脆弱性目前研究的热点—脆弱性曲线,我们对其主要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总,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了展望。(3)上海地处东海之濒,人口与经济要素密集,不同类型的自然致灾和人为致灾因素相互作用,城市自然灾害事故呈现的显着特征包括:灾害类型多样,发生比较频繁;人为影响非常典型;灾情的放大作用较为明显;由于孕灾环境和灾害成因的复杂性,城市灾害链的综合效应越加突出。上海的灾害管理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城市规模扩大,隐患也在增多;灾害防御的投入不足,需要加强;灾害综合管理水平不高;亟需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科研,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有效性亟待提高。(4)上海市水灾系统风险识别显示出:台风、暴雨、过境洪水,是上海水灾的三种主要致灾因子,上海防汛墙的建设使潮灾和洪灾发生的频率明显减少,暴雨积水成为市区的主要水患;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地面下沉是上海水灾频繁发生的背景,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是灾害日益加重的原因,低洼地形、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灾害管理不到位,是上海水灾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些都是促进水灾产生的孕灾环境因素;上海水灾风险系统的承灾体中,农业首当其冲,另外,强暴雨带来的内涝灾害中,道路积水出现车辆抛锚、行人难以通行和居民居住建筑进水而产生的房屋结构及内部财产损失,尤其值得关注。(5)农业的水灾脆弱性在沿海各省(市)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农业水灾脆弱性具有较强的区域分异规律,以15年平均水平相比,区域脆弱性大小顺序为:天津>河北>山东>浙江>辽宁>广西>上海>广东>福建>海南>江苏,北方农业的水灾脆弱性明显比南方大。另外,引入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方法,对沿海区域的农业水灾受灾率进行风险评估,水灾受灾风险大小排列的次序是:江苏>山东>天津>河北>辽宁>浙江>海南>广东>上海>广西>福建。这可以表明,上海市水灾脆弱性与风险的排序都较靠后,与同等空间尺度的另一直辖市—天津相比,天津的脆弱性和风险都比上海大,上海农业水灾脆弱性、风险都处于较低水平。将沿海各省(市)的农业水灾风险与脆弱性评估结果的次序进行对比,也反映减少脆弱性对降低灾害风险的重大意义。(6)运用包络分析的CCR与BCC投入、产出模型,对上海各郊(县)的农业水灾脆弱性分异规律及其它特点进行了分析。其中,CCR模式显示,从时间尺度来看,上海郊区整体脆弱性状况由大到小的年份排序为:1991>1983>1984>1981>1985>1979>1986>1990>1980>1989>1987>1988;从空间尺度上,按照各个区域13年的效率平均值,区域农业水灾脆弱性由大到小排序为:南汇>金山>崇明>松江>宝山>青浦>浦东>嘉定>奉贤。而后,选用BCC模型进行技术脆弱性分析,求得规模脆弱值,并进行规模报酬分析,将9个区域划分为三类:嘉定、金山、松江、南汇和崇明五个区(县),无论从技术还是从规模上,都是水灾影响时农业脆弱性最大的区域;青浦区具有技术脆弱性但无规模脆弱性,脆弱性中等;宝山、浦东、奉贤区既无技术脆弱性也无规模脆弱性,脆弱性水平较低。依据此,探讨区域减少脆弱性的适宜播种规模。(7)利用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开发的暴雨内涝仿真模型,设置情景并对两种情景下的暴雨内涝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考虑内涝对道路产生的实际影响,根据水深划分级别,构造区域道路的暴露性评价模型,对中心城区各行政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二十年一遇暴雨情景下,中心城区各行政区的道路内涝暴露性排序为:徐汇>虹口>普陀>闸北>长宁>杨浦>黄浦>静安>卢湾;五十年一遇暴雨情景下,该排序为:徐汇>闸北>虹口>普陀>长宁>杨浦>黄浦>静安>卢湾。总体来说,中心城区的外围行政区道路的内涝暴露性较大,这与历史暴雨内涝的道路淹没状况基本一致。而后,仅仅使用五十年一遇的模拟情景,缩短空间尺度,以中心城区各街道为评估单位,按照相似的方法,对区域住宅的暴露性进行了分析,求得暴露性指数,并根据旧式住宅容易被淹及倒塌的事实,构造敏感性指数,对中心城区各街道住宅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针对77个街道,据评价结果分析区域民居脆弱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分类。(8)针对灾害主要承灾体、人类社会系统的核心—人群,在情景模拟的基础上,根据脆弱性概念及结构组成,强调人类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选择代表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客观赋予各指标权重、构造模型,进行徐汇五十年一遇暴雨内涝情景下的人群脆弱性评估。最终的评价结果显示:田林街道、凌云路街道、长桥街道、枫林路街道和漕河泾街道的人群脆弱性强;天平路街道、徐家汇街道和斜土路街道的人群脆弱性较强;虹梅路街道、康健新村街道、龙华街道和湖南路街道的人群脆弱性较弱;华泾镇是人群脆弱性最弱的地区。(9)在对脆弱性曲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脆弱性曲线建立的两种经典方法,结合上海实际,针对洪(潮)灾和暴雨内涝灾害,根据历史灾情和假设的水灾情景,首先,利用修正法,参照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灾脆弱性曲线,并利用ARCGIS进行空间展布,得到龙华镇三种水位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分布图。而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合成法做出三大方面的改进,构造不同收入阶层居住房屋结构及内部财产的脆弱性曲线,分别呈现为水深—单位面积损失曲线与水深—损失(损失率)曲线,并利用ARCGIS进行空间展布,得到龙华镇三种水位时居民建筑内部财产的脆弱性分布图,针对“麦莎”台风这一历史典型内涝情景中受影响较大的天平街道,也对其居民建筑结构的脆弱性进行空间展布,以求确定防灾减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保护对象、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丰富、充实和发展城市灾害脆弱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针对上海水灾的主要承灾体—农业、旧式民居、道路、人群、居住建筑及内部财产,基于灾害情景,利用经过改善的指标体系法、历史灾情的数理统计和脆弱性曲线三种方法,进行洪(潮)灾和暴雨内涝情形下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承灾体脆弱性定量分析,多方法、多角度、多时空开展上海灾害脆弱性评估与区划研究,并建立灾害脆弱性评估的方法体系及程序规范。自然灾害系统非常复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是一个涉及灾害学、风险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本研究虽然在城市脆弱性评估和区划的研究上做了部分有益的探索,但相对于本研究领域科学理论的拓展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还仅仅是一个开端。灾害脆弱性评估研究,还需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

二、电冰箱积水过多的原因和排除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冰箱积水过多的原因和排除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冰箱冷藏室不制冷故障维修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故障分析
3 结论

(3)基于网络分析的肾结石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 研究创新点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1.3.1 主要创新点
        1.3.2 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肾结石疾病的概述
        2.1.1 肾结石疾病的统计分析
        2.1.2 肾结石疾病的遗传特征研究进展
        2.1.3 肾结石形成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2 肾结石多组学整合研究
        2.2.1 肾结石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2.2.2 肾结石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2.2.3 肾结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2.3 内质网应激和CAV1-EGFR-AKT信号通路
        2.3.1 内质网应激介导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引起细胞凋亡
        2.3.2 CAV1-EGFR-AKT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第3章 肾结石蛋白质组学网络分析揭示内质网应激在肾结石发生中的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肾结石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关键蛋白的获取
        3.2.3 肾结石相关核心蛋白聚类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肾结石相关蛋白质数据集的构建
        3.3.2 含有31个关键蛋白的340个肾结石相关蛋白参与直接相互作用网络
        3.3.3 内质网应激是结晶——细胞相互作用中的关键生物学进程
    3.4 讨论
第4章 草酸钙肾结石引起内质网应激导致晶体细胞黏着的分子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实验材料
        4.2.2 动物实验材料
    4.3 试剂配制
        4.3.1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
        4.3.2 细胞冻存液
        4.3.3 PBS的配制
        4.3.4 一水草酸钙母液及工作液的配制
        4.3.5 0.75%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的配制
    4.4 实验方法
        4.4.1 HK2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4.4.2 HK2细胞计数
        4.4.3 动物实验
        4.4.4 总RNA提取及逆转录
        4.4.5 半定量PCR反应
        4.4.6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量
        4.4.7 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
        4.4.8 MM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
        4.4.9 原子吸收实验检测细胞表面钙离子残留浓度
        4.4.10 统计学分析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草酸钙刺激诱导HK2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
        4.5.2 草酸钙结晶通过三条信号通路激活内质网应激
        4.5.3 草酸钙刺激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特异性Caspase蛋白Caspase12诱导细胞凋亡
        4.5.4 内质网应激作用影响结晶——细胞黏着
        4.5.5 结晶形成的大鼠肾组织发生内质网应激
    4.6 讨论
第5章 肾结石基因组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揭示CAV1-EGFR-AKT信号通路的损伤促进肾结石形成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肾结石多组学数据的获取
        5.2.2 肾结石多组学数据的处理
        5.2.3 肾结石基因组学及转录组学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关键蛋白的获取
        5.2.4 肾结石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关键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获取
        5.2.5 肾结石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关键蛋白及关键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整合分析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获得基因组水平肾结石相关基因
        5.3.2 VSE显示肾结石相关SNP未富集到基因转录调控等功能区段
        5.3.3 转录组水平肾结石相关差异基因的获取
        5.3.4 基因组水平肾结石网络分析
        5.3.5 转录组水平肾结石网络分析
        5.3.6 基因组水平肾结石风险基因的核心蛋白KEGG pathway分析
        5.3.7 转录组水平肾结石差异基因的核心蛋白KEGG pathway分析
        5.3.8 基因组、转录组肾结石网络整合分析
    5.4 讨论
第6章 草酸钙肾结石通过CAV1-EGFR-AKT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促进肾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细胞实验材料
        6.2.2 动物实验材料
    6.3 试剂配制
        6.3.1 细胞培养基、冻存液及PBS等的配制
        6.3.2 台盼蓝溶液配制
        6.3.3 MG132的配制
    6.4 实验方法
        6.4.1 HK2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6.4.2 HK2细胞计数
        6.4.3 台盼蓝染色
        6.4.4 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
        6.4.5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表达
        6.4.6 总RNA提取及逆转录
        6.4.7 实时定量荧光PCR反应(RT-PCR)
        6.4.8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量
        6.4.9 CAV1腺病毒过表达
        6.4.10 原子吸收实验检测钙离子浓度
        6.4.11 动物实验
        6.4.12 统计学分析
    6.5 实验结果与讨论
        6.5.1 草酸钙刺激导致HK2细胞凋亡
        6.5.2 草酸钙刺激后HK2细胞CAV1-EGFR-AKT生存信号通路受损
        6.5.3 过表达CAV1 逆转细胞凋亡并降低结晶——细胞黏着
        6.5.4 结晶形成的大鼠肾组织CAV1-EGFR-AKT信号通路受损
        6.5.5 草酸钙刺激导致内质网应激引起泛素-蛋白酶体降解CAV1,EGFR
        6.5.6 结晶形成的大鼠肾组织炎症发生
    6.6 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肾结石相关蛋白质数据集
    附录2 SNP映射基因表
    附录3 肾结石Microarray N&C组上调差异基因表
    附录4 肾结石Microarray N&C组下调差异基因表
    附录5 肾结石Microarray P&C组上调差异基因表
    附录6 肾结石Microarray P&C组下调差异基因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研究背景
    1.1研究的必要性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基础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1.3.1基础理论
        1.3.1.1隐患、危害因素与风险
        1.3.1.2风险管理
        1.3.2相关文献综述
    1.4研究创新点
        1.4.1研究技术路线
        1.4.2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与类别
    2.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
    2.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类别
        2.2.1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2电梯升降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3空调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4给排水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5消防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6弱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7房屋及设施的安全风险类别
第三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基础和保障条件
    3.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1供配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2电梯升降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3空调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4给排水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5消防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6弱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7房屋及设施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4.2研究不足与展望
        4.2.1研究不足
        4.2.2研究展望
结语
附件
    附件一:《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调研提纲
    附件二:调研实录(节选)
    附件三:承接查验、运行维护阶段设施设备系统风险点汇总表
    附件四:典型案例分析(以消防系统为例)
    附件五:与本课题相关的法规引用

(5)宁乡地区民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评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五节 研究观点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宁乡地区民艺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河网山川
        二、食货物产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生计生活
        二、岁时风俗
        三、巫祀信仰
第三章 宁乡地区民艺的分类
    第一节 实用和物质生活为主题
        一、生产劳动类
        二、厨炊饮食类
        三、服饰穿戴类
        四、建筑陈设类
        五、交通运输类
    第二节 审美和精神生活为主题
        一、祭祀信仰类
        二、戏曲表演类
        三、游艺杂耍类
第四章 宁乡地区民艺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本元与原发特征
    第二节 科学与艺术特征
    第三节 社会与民俗特征
第五章 宁乡地区民艺的造物思想
    第一节 “制器尚象”的造物观
    第二节 “物以致用”的功能观
    第三节 “因材施艺”的材质观
第六章 宁乡地区民艺的生存与发展
    第一节 民艺挖掘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节 民艺保护传承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或作品
后记

(6)低/高湿小白菜的降压调控真空预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真空预冷技术
    1.3 真空预冷的热力学原理
    1.4 真空预冷技术的应用现状
        1.4.1 果蔬类农产品的应用优势及局限性
        1.4.2 肉类食品的应用优势及局限性
    1.5 真空预冷性能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5.1 通过操作过程的优化
        1.5.2 通过操作条件的优化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湿小白菜的降压调控真空预冷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2.3 热电偶标定
        2.2.4 实验方法
        2.2.5 测量指标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小白菜结构特性及自然蒸腾情况
        2.3.2 降压速率对小白菜预冷时间及传质的影响
        2.3.3 降压速率对小白菜预冷传热的影响
        2.3.4 降压速率对小白菜预冷终点温度场的影响
        2.3.5 降压速率对小白菜水分含量的影响
        2.3.6 降压速率对小白菜色差的影响
        2.3.7 降压速率对小白菜呼吸速率的影响
        2.3.8 降压速率对小白菜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2.3.9 降压速率对小白菜微观结构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湿小白菜的降压调控真空预冷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3.2.3 热电偶标定
        3.2.4 实验方法
        3.2.5 指标测定
        3.2.6 统计分析
    3.3 降压速率对高湿小白菜真空预冷除水效果的结果与讨论
        3.3.1 全浸时间对高湿小白菜预冷过程中水分作用占比的影响
        3.3.2 降压速率对高湿小白菜预冷过程中水分作用占比的影响
    3.4 高湿小白菜保藏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3.4.1 高湿小白菜保藏期间失重率的变化
        3.4.2 高湿小白菜保藏期间水分含量的变化
        3.4.3 高湿小白菜保藏期间色差的变化
        3.4.4 高湿小白菜保藏期间感官评价的变化
        3.4.5 高湿小白菜保藏期间呼吸速率的变化
        3.4.6 高湿小白菜保藏期间AsA含量的变化
        3.4.7 高湿小白菜保藏期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4.8 高湿小白菜保藏期间MDA含量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低/高湿小白菜降压调控真空预冷效果的可视化评估
    4.1 引言
    4.2 数据分析
        4.2.1 主成分分析(PCA)
        4.2.2 层序聚类分析(HCA)
    4.3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基于PCA的可视化结果分析
        4.4.2 基于HCA的可视化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民国时期天津生活类洋货贸易变迁研究(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理路
    四、概念界定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介绍
第一章 北方洋货集散地:民国时期的天津港进口贸易总体情况
    1.1 国际航运视域下的民国时期天津港口与进口船舶情况
    1.2 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洋货的情况与变化趋势
        1.2.1 进口洋货的总体情况
        1.2.2 进口洋货的历年变化趋势
    1.3 民国时期天津港进口货品结构与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
    小结
第二章 穿戴与装扮
    2.1 棉纱与棉布——天津港进口大宗纺织品情况
        2.1.1 棉纱的情况
        2.1.2 棉布的情况
        2.1.3 纺织品的贸易——“西货”与“东货”的此消彼长
    2.2 洋装在身——天津港进口洋装、洋帽及装饰物情况
        2.2.1 洋装成衣与国产“机制洋装”
        2.2.2 进口洋帽及装饰物
    2.3 从“多余物”到“必需品”——天津港进口日化用品情况
        2.3.1 进口香皂与天津制皂工业
        2.3.2 进口牙膏、香水和其他化妆品
    小结
第三章 饮食与医药
    3.1 天津港进口大宗食品及相关商品情况
        3.1.1 面粉与糖——天津港进口大宗食品的规模化
        3.1.2 农作物种子、肥料——农业相关产品的进口
        3.1.3 从传统香料到味精——调味品的转变
    3.2 天津港新式食品、饮料的进口与餐饮风气变迁
        3.2.1 进口洋酒的销售与管控
        3.2.2 西式汽水饮料与甜品的引进
        3.2.3 罐头食品的进口与国产化
        3.2.4 天津与世界非主要国家食品贸易情形
    3.3 天津港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的进口与转运
    小结
第四章 建筑工程与居住环境
    4.1 天津近代住建材料的引进与使用
        4.1.1 从木材到钢筋水泥——天津进口住建材料的新变化
        4.1.2 从洋漆垄断到国货崛起——天津油漆工业的奇迹
    4.2 天津港进口工程机器及设备的情况
        4.2.1 精密建工仪器的引进
        4.2.2 大型建工机器的引进
    4.3 天津港进口贸易下的城市住宅内部空间变迁
        4.3.1 新式室内用品的进口情形
        4.3.2 冰箱——现代家用电器的出现
    小结
第五章 交通工具与通讯传媒设备
    5.1 天津港口贸易与近代交通工具的引进
        5.1.1 汽车入津与民众对汽车的认识
        5.1.2 自行车的传入及在华北地区的推广
    5.2 天津港口贸易与近代通讯设备的引进
        5.2.1 无线电设备与技术在天津及华北的扩散
        5.2.2 电话设备与技术在天津及华北的扩散
    5.3 天津港口贸易与近代新型传媒设备及传媒技术的引进
        5.3.1 照相机的引进与国产化
        5.3.2 电影、电视技术的传播
    小结
第六章 繁盛与幻象:对天津港口贸易与华北民众生活变迁的思考
    6.1 洋货贸易影响下的民国时期天津民众生活
    6.2 数据繁盛的背后
        6.2.1 关税与主权
        6.2.2 城市与乡村
        6.2.3 洋货与国货
    6.3 日本因素与走私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及其空间匹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相关概念
        1.3.1 城镇内涝
        1.3.2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目的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1.1 定义与内容
        2.1.2 对本研究的启示
    2.2 海绵城市相关理论
        2.2.1 主要内容
        2.2.2 对本研究的启示
    2.3 新城市主义理论
        2.3.1 主要内容与发展
        2.3.2 对本研究的启示
    2.4 绿色建筑理论
        2.4.1 概念及主要内容
        2.4.2 雨水利用的主要方式
        2.4.3 对本研究的启示
3 关中平原自然环境特征与内涝灾害衍生
    3.1 短时强降雨是导致内涝的先决条件
        3.1.1 三季常干旱、夏暴雨集中
        3.1.2 降水趋势将促使内涝加剧
    3.2 地形太平坦是造成内涝的自然基础
        3.2.1 流水地貌形成多级台地
        3.2.2 极平地势造成排水困难
    3.3 湿陷性黄土是加重内涝的特殊因素
        3.3.1 整体层面:关中平原湿陷性黄土分区
        3.3.2 局部层面:西咸新区湿陷性黄土分区
    3.4 针对内涝的关中平原自然地理分区
        3.4.1 分区成果
        3.4.2 表3.1关中平原针对内涝的自然地理分区基本信息汇总表分区灾情
    3.5 小结
4 关中平原传统村镇旱涝“自平衡”的经验与启示
    4.1 传统聚落分布模式
        4.1.1 传统聚落分布
        4.1.2 基层村落单元
    4.2 典型村落下垫面构成
        4.2.1 典型村落下垫面测算
        4.2.2 下垫面核心构成要素
    4.3 关中院落空间组织
        4.3.1 关中传统院落空间布局特征
        4.3.2 关中传统院落雨水组织模式
    4.4 典型村落内涝自平衡量化分析
        4.4.1 公共空间
        4.4.2 院落空间
        4.4.3 单次暴雨
    4.5 典型村落内涝自平衡设施
        4.5.1 内涝自平衡公共设施——涝池
        4.5.2 内涝自平衡私有设施——水窖
    4.6 现代规划启示
        4.6.1 规划模式
        4.6.2 单元概念
        4.6.3 平衡原理
        4.6.4 测算方法
5 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衍生机理分析
    5.1 聚落空间——镇区形态演进与内涝灾害衍生
        5.1.1 建设区形态的演进
        5.1.2 镇区下垫面比例关系
    5.2 公共空间——外部空间设计与内涝灾害衍生
        5.2.1 绿地广场
        5.2.2 宅前场地
        5.2.3 街道和道路
    5.3 院落空间——居住建筑型制与内涝灾害衍生
        5.3.1 群体组织
        5.3.2 空间布局
        5.3.3 屋顶形式
        5.3.4 下垫面构成
        5.3.5 量化测算
    5.4 雨水设施——雨水蓄排设施与内涝灾害衍生
        5.4.1 储水设施
        5.4.2 排水设施
    5.5 小结
6 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构建
    6.1 自平衡概念
        6.1.1 “自平衡”概念本源
        6.1.2 “自平衡”概念拓展
    6.2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的构建
        6.2.1 自平衡思路
        6.2.2 自平衡模式
    6.3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的数学关系
        6.3.1 动态平衡的关系
        6.3.2 数学关系的表达
    6.4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的指标系统
        6.4.1 参数控制指标
        6.4.2 空间设计指标
    6.5 小城镇内涝自平衡的单元体系
        6.5.1 院落基层居住单元
        6.5.2 片区基本生活单元
        6.5.3 镇区内涝平衡单元
        6.5.4 镇域生态协调单元
    6.6 小结
7 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自平衡空间匹配方法研究
    7.1 空间匹配目标
        7.1.1 雨水利用目标
        7.1.2 内涝消解目标
    7.2 院落基层居住单元
        7.2.1 雨水组织流程
        7.2.2 下垫面及空间布局
        7.2.3 院落内雨水设施
        7.2.4 指标建议
    7.3 片区基本生活单元
        7.3.1 片区规模及构成
        7.3.2 街坊组团式布局
        7.3.3 片区雨水设施
        7.3.4 指标建议
    7.4 镇区内涝平衡单元
        7.4.1 空间结构
        7.4.2 下垫面构成
        7.4.3 道路系统
    7.5 镇域生态协调单元
        7.5.1 雨量协调关系
        7.5.2 空间匹配要点
    7.6 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可能的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金沙居委会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1.3.2 社区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1.3.3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社区与城市社区
        2.1.2 洪涝灾害与暴雨内涝
        2.1.3 风险与自然灾害风险
        2.1.4 本土风险知识
        2.1.5 风险评估
    2.2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理论
        2.2.1 灾害系统论
        2.2.2 灾害风险系统论
        2.2.3 风险认知理论
        2.2.4 参与式发展理论
    2.3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模型
    2.4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框架与内容
        2.4.1 评估框架
        2.4.2 主要内容
    2.5 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流程
        2.5.1 评估方法
        2.5.2 评估流程
    2.6 小结
第三章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历史灾情分析
    3.1 上海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系统分析
        3.1.1 暴雨的成因与特征
        3.1.2 孕灾环境分析
        3.1.3 承灾体分析
    3.2 上海市暴雨内涝灾害的时空间特征分析
        3.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2.2 暴雨内涝灾害的时间特征分析
        3.2.3 暴雨内涝灾害的空间特征分析
    3.3 上海市暴雨内涝灾害的影响分析
        3.3.1 暴雨内涝灾害影响分析方法
        3.3.2 暴雨内涝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3.3.3 暴雨内涝灾害影响的扩散效应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城市社区概况及数据
    4.1 城市社区概况
        4.1.1 上海城市社区概况
        4.1.2 金沙居委地区概况
    4.2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4.2.1 数据来源
        4.2.2 处理方法
    4.3 小结
第五章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5.1 城市暴雨内涝成因分析
        5.1.1 气候变暖对降雨量的影响
        5.1.2 城市不透水面积对雨洪径流的影响
        5.1.3 城市雨水管网排水标准低
        5.1.4 城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接”现象普遍存在
        5.1.5 城市地面沉降日趋严重
        5.1.6 城市排水管理体制不健全
    5.2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5.2.1 建模的思路与方法
        5.2.2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5.2.3 模型参数修正
    5.3 小结
第六章 基于 PGIS 的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分析
    6.1 风险认知分析的方法与流程
    6.2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分析
        6.2.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6.2.2 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知识分析
        6.2.3 暴雨内涝灾害风险态度分析
        6.2.4 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行为分析
        6.2.5 研究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形成的机制
    6.3 小结
第七章 基于多情景的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析
    7.1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致灾因子分析
        7.1.1 致灾因子分析方法
        7.1.2 暴雨内涝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7.2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暴露分析
        7.2.1 暴露分析方法
        7.2.2 暴雨内涝灾害暴露分析
    7.3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脆弱性分析
        7.3.1 分析方法
        7.3.2 脆弱性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基于多情景的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价
    8.1 自然灾害风险的表达方式
    8.2 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表达与评价
        8.2.1 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空间表达与评价
        8.2.2 暴雨内涝灾害风险时间表达与评价
    8.3 暴雨内涝灾害风险防范措施
        8.3.1 工程措施
        8.3.2 非工程措施
    8.4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问题与展望
附录
    附录一:GIS协助的家庭调查(GIS-assisted household survey)
    附录二:GIS协助的半结构问卷调查家庭相关信息一览表
    附录三:研究区采集的集水点和相对高程点数据
    附录四:主要参与式GIS方法和工具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10)灾害情景下城市脆弱性评估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
        1.2.1 有关"脆弱性"的内涵
        1.2.2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结构
        1.2.3 利用指标体系评价自然灾害脆弱性
        1.2.4 情景模拟方法
        1.2.5 情景模拟之下的脆弱性曲线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特色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本研究的特色
第二章 自然灾害脆弱性理论体系的构建
    2.1 脆弱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2 灾害及风险系统中的脆弱性
        2.2.1 自然灾害系统及灾害风险系统
        2.2.2 脆弱性及其在灾害风险中的决定性作用
    2.3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内涵及构成
        2.3.1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内涵
        2.3.2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基本构成
    2.4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类别
    2.5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特征
        2.5.1 自然灾害系统中脆弱性的基本特征
        2.5.2 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特点
    2.6 情景模拟之下的脆弱性—脆弱性曲线
        2.6.1 脆弱性曲线的类别
        2.6.2 脆弱性曲线各种表现形式的优劣差别分析
        2.6.3 情景模拟与脆弱性曲线
第三章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方法体系构建
    3.1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特点
    3.2 脆弱性分析的经典模型
    3.3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方法
        3.3.1 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的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
        3.3.2 基于指标体系的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
        3.3.3 基于灾损曲线的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
        3.3.4 其他方法
    3.4 自然灾害脆弱性与相应的风险评估
        3.4.1 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的脆弱性及风险评估
        3.4.2 基于指标体系的脆弱性及风险评估
        3.4.3 基于情景模拟的脆弱性及风险评估
    3.5 不同空间尺度的自然灾害脆弱性与风险评估体系
        3.5.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框架
        3.5.2 三种脆弱性评估方法的对比
        3.5.3 灾害脆弱性/风险评估的评估尺度
    3.6 自然灾害脆弱性曲线的经典构建方法
        3.6.1 实际损失调查
        3.6.2 系统调查法
    3.7 居民居住建筑的水灾脆弱性曲线的建立
        3.7.1 实地调查
        3.7.2 基于保险索赔数据的洪灾脆弱性分析
        3.7.3 已有脆弱性曲线的直接利用与修正
        3.7.4 基于假设分析的系统调查法(合成法)
    3.8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的趋势探讨
第四章 上海市水灾概况
    4.1 上海市灾害概况
        4.1.1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
        4.1.2 上海市自然灾害事故的特点分析
    4.2 上海市水灾系统风险识别
        4.2.1 上海市水灾概况
        4.2.2 上海市水灾致灾因子辨析
        4.2.3 上海市水灾孕灾环境分析
        4.2.4 上海市水灾承灾体类型和特征分析
    4.3 上海市减灾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五章 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的农业水灾脆弱性评估
    5.1 上海市农业水灾脆弱性与风险的初步分析
        5.1.1 沿海省(市)农业水灾脆弱性及其规律探究
        5.1.2 沿海省(市)农业水灾受灾率的风险评价
        5.1.3 脆弱性与风险的关系初探
    5.2 上海市水灾危险性、脆弱性的时间变化规律探讨与风险
        5.2.1 致灾因子特征
        5.2.2 脆弱性特征
        5.2.3 灾情及风险特征
    5.3 上海各郊区(县)水灾危险性与脆弱性的区域分异
        5.3.1 危险性区域分异
        5.3.2 脆弱性区域分异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指标体系的城市道路、住宅及人群脆弱性评估
    6.1 研究区概况
        6.1.1 中心城区
        6.1.2 历史灾情
        6.1.3 研究区典型内涝情景
    6.2 理论基础与方法
        6.2.1 理论基础
        6.2.2 方法
    6.3 中心城区暴雨内涝的情景模拟
    6.4 中心城区各区道路的暴露性评价
    6.5 中心城区各街道住宅的脆弱性评价
        6.5.1 中心城区各街道住宅的暴露性评价
        6.5.2 中心城区各街道住宅的敏感性评价
        6.5.3 中心城区各街道住宅的脆弱性评价
        6.5.4 结果与讨论
    6.6 徐汇区暴雨内涝情景下的人群脆弱性评价
        6.6.1 徐汇区概况
        6.6.2 指标体系的构建
        6.6.3 主成分分析方法
        6.6.4 徐汇区人群脆弱性的主成分评价及结果
    6.7 小结
第七章 基于灾损曲线的住宅及内部财产的脆弱性评估
    7.1 洪(潮)灾情景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评估
        7.1.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洪灾脆弱性函数的建立
        7.1.2 GIS支持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灾脆弱性的空间展布
        7.1.3 龙华洪灾情景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评估
    7.2 洪(潮)灾情景下居民住宅内部财产的脆弱性评估
        7.2.1 居民内部财产洪灾脆弱性曲线的建立过程
        7.2.2 龙华居民建筑的水灾脆弱性评估
    7.3 暴雨内涝情景下居民住宅结构的脆弱性评估
        7.3.1 房屋结构内涝脆弱性曲线的构建
        7.3.2 典型内涝情景下天平街道居民住宅结构的脆弱性评估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问题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论着
后记

四、电冰箱积水过多的原因和排除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冰箱冷藏室不制冷故障维修及原因分析[J]. 李敏. 科技风, 2021(24)
  • [2]大家电对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研究[D]. 李玲玉.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3]基于网络分析的肾结石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杨宝瑜. 辽宁大学, 2021(02)
  • [4]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A].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5]宁乡地区民艺研究[D]. 张璐.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低/高湿小白菜的降压调控真空预冷研究[D]. 耿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7]民国时期天津生活类洋货贸易变迁研究(1912-1937)[D]. 吕天石. 河北大学, 2019(05)
  • [8]关中平原小城镇内涝自平衡模式及其空间匹配方法研究[D]. 徐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
  • [9]城市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金沙居委会地区为例[D]. 张振国.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5)
  • [10]灾害情景下城市脆弱性评估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石勇.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1)

标签:;  ;  

冰箱积水过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