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四号微波遥感

神舟四号微波遥感

一、“神舟”四号中的微波遥感(论文文献综述)

赵权[1](2021)在《星载宽带多通道微波辐射计中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星载微波辐射计是大气探测、海洋探测、地表探测以及深空探测的重要遥感手段,可以全天时、全天候获取探测对象的相关重要参数,实现对探测目标的实时连续监测。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探测精度需求,例如大气探测中对垂直温湿度廓线分辨率的需求,基于宽带、多通道、高分辨率中频信号处理技术的高光谱微波辐射计研究日趋活跃。辐射计系统中常用的频谱细分探测技术主要包括模拟滤波器组频谱分析技术、声光探测频谱分析技术、自相关频谱分析技术、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频谱分析技术以及CTS(Chirp Transform Spectrometer)频谱分析技术。这些频谱探测技术具有不同的测频原理与系统架构,基于上述频谱分析技术的相关辐射计也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由于星载系统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外部工作环境,对载荷的体积、质量、功耗以及系统稳定性方面要求极高,综合分析上述频谱细分探测技术,其中CTS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宽带、高分辨率频谱探测,还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稳定性高等优点,十分适合应用于星载系统。本文以星载宽带多通道微波辐射计中频关键技术为研究内容,针对星载微波辐射计系统对中频处理带宽、通道数目、功耗、体积以及稳定性等要求,重点研究了基于CTS技术的星载宽带多通道微波辐射计中频系统架构设计及验证。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包含三部分:(1)建立了基于CTS技术的快速数字脉冲压缩算法。针对CTS系统中基于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物理脉冲压缩方式存在的较大衰减和非理想色散特性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线性相位采样与累加的快速数字脉冲压缩算法,从理论推导、仿真以及实验三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在计算准确度、频率分辨率以及计算复杂度等方面与经典的时域数字脉冲压缩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取代声表面波滤波器实现快速数字脉冲压缩,且具有足够高的计算精度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2)针对多通道微波辐射计中基于CTS技术的频谱细分中频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两种全新的CTS架构。针对经典双路推拉CTS系统架构中存在的器件及链路匹配等问题,提出了两种新颖的单路架构:FCS M-C(Frequency Conversion Single-channel Multiplication-convolution)架构与TDS M-C(Time Delay Single-channel Multiplication-convolution)架构。对设计的两种架构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以及实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两种架构在满足系统指标的前提下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功耗低等优点。(3)建立了新型CTS架构与快速数字脉冲压缩算法相结合的频谱细分中频技术。设计了基于快速数字脉冲压缩算法的数字逻辑电路,对设计的数字逻辑电路进行了Vivado仿真验证与FPGA板级验证;将TDS M-C、FCS M-C两种架构与快速数字脉冲压缩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宽带多通道中频系统的FPGA板级验证。

李娜[2](2019)在《基于FY-3C卫星微波湿温探测仪(MWHTS)的全球降水反演及台风模拟仿真研究》文中提出降水是气候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全球水循环、区域气候变化、数值天气预报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星载微波遥感是获取降水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搭载在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C星(FY-3C)上的微波湿温探测仪MWHTS(Microwa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Sounder;MWHTS)是一种用来探测全球大气湿温度分布、降水、台风等其它极端天气的重要载荷。本文基于FY-3C/MWHTS的在轨观测遥感数据,建立了全球降水反演算法和台风模拟实验。其中,全球降水反演算法用来反演全球降雨率(mm/hr),为大气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高精度的降水资料。台风模拟实验可以用来模拟仿真FY-3C/MWHTS的亮度温度,弥补极轨卫星不能实时、连续观测台风快速变化的缺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气微波辐射传输原理,并对快速辐射传输模型CRTM(Community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CRTM)和RTTOV(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for TOVS,RTTOV)进行了介绍。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为后续基于FY-3C/MWHTS开展全球降水反演和台风模拟仿真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分析FY-3C/MWHTS的15个通道在不同天气(晴空、水云、雨云)条件下的仿真亮温响应,提出了针对FY-3C/MWHTS在轨遥感数据的全球降水检测算法,这个算法包括全球海洋降水检测算法和全球陆地降水检测算法。结果表明:海洋和陆地降水检测结果准确率分别达到99%和96%,降水检测结果准确率较高,运用该全球降水检测算法能够有效判别降水事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基于FY-3C/MWHTS的全球降水反演研究中,利用MWHTS的1级亮度温度与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的多卫星降水分析Mul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TMPA)3B42产品数据,对全球的降水反演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两种反演算法来反演降雨率,其中,把位于水汽吸收线附近的183.31 GHz通道用来判定对流类型,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反演算法分别开展了10种(海洋20种,陆地20种;共40种)模型的降水反演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流类型对全球海洋和陆地降水反演都具有正效应,都提高了降水反演的精确度,说明本研究使用的对流类型的分类在降水反演中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还开展了基于FY-3C/MWHTS的台风区降雨率反演工作,实现了对台风降水的反演。为了提高降水反演的精度,结合降水检测和降水反演的研究,提出了基于FY-3C/MWHTS的全球降水反演的改进算法。该改进算法中加入了降水检测算法,并且根据前面提出的40种降水模型,对不同的对流类型都选用最优的降水反演算法。海洋和陆地降水反演结果相关性分别达到0.82和0.74,改进的降水反演算法结果有较高的精度,这说明了本研究提出的全球海洋和陆地降水反演算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解决FY-3C作为极轨卫星不能连续观测台风快速变化的问题,加强对台风的监测,本研究还改进了一种基于FY-3C/MWHTS的模拟西太平洋地区台风亮温的方法。首先,利用WRF模型和RTTOV模型对FY-3C/MWHTS的亮温进行仿真。然后,根据不同的象元、通道和纬度带对仿真后的亮温进行线性校正。最后,作为模拟仿真结果的应用,运用降水检测算法来检测台风区域的降水。精确的降水检测率不仅说明了降水检测算法的有效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所使用的台风模拟和台风校正方法的准确性。

王婧[3](2019)在《基于微小卫星的小型化微波辐射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微波遥感技术在对地观测、大气探测、天气系统监测与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气象卫星主要包括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受到运行模式的制约,其时间分辨率不高。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由于轨道高度高,微波辐射计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如果要达到几十公里量级的空间分辨率,需要大口径天线,给机械制造和在轨扫描带来极大挑战。微小卫星星座是兼顾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有效手段。论文基于微小卫星搭载微波辐射计并组成星座的方式对大气进行探测,可实现时间分辨率30分钟和空间分辨率15千米的期望。本论文主要对小型化微波辐射计系统方案设计、射频前端的太赫兹频率分离技术和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三个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进行理论分析、系统设计、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针对微小卫星平台的小型化微波辐射计系统方案。开展了微波辐射计频率通道选择、指标论证和顶层方案设计研究,详细分析了射频前端的频率分离方案、对地成像观测几何和天线扫描模式。小型化微波辐射计包括四个探测频率:89GHz(窗区频率,单通道)、118GHz(氧气吸收频率,五通道)、166GHz(窗区频率,单通道)和183GHz(水汽吸收频率,三通道),一共十个探测通道。四个探测频率采用多频段共馈源、共用偏馈抛物面天线技术。单通道窗区探测频率接收机采用直接检波体制,水汽和氧气吸收峰探测频率接收机采用超外差混频体制。采用极化分离器和波导双工器实现射频的频率分离。该设计方案比国内现有的同类型微波辐射计在体积、重量、功耗上都更有优势,更适合搭载在微小卫星平台。(2)开展了太赫兹频段的频率分离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89/118GHz和166/183GHz双工器的设计、加工与测试。采用网络综合法和模式匹配法对双工器进行仿真设计,并利用HFSS软件对两个波导双工器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从机械加工的角度,对166/183GHz双工器进行表面材质、电感膜片厚度、电感膜片陡直度以及尺寸灵敏度分析。从测试的角度,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频率拓展模块对两个双工器进行验证。经测试,两个双工器的插入损耗都小于1.5dB,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大于15dB,带外抑制也达到25dB以上。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双工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3)开展了微波辐射计天线扫描机构伺服系统多扫描模式控制算法研究,提出了将二阶速度自抗扰控制器引入扫描控制的实现方案,提高了伺服系统的鲁棒性。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d-q轴数学模型以及矢量控制策略的分析,设计了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的PI(Proportional-Integral,PI)控制器,并对匀速扫描、变速扫描和定点观测三种工作模式进行了仿真验证。从仿真结果可知,对于定点观测模式,可以实现无超调、无静差控制。对于匀速和变速模式,系统的过渡时间较短、超调小,但是当系统突加扰动时,速度的干扰大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针对PI控制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将二阶速度自抗扰控制器引入匀速和变速扫描控制中,并对二阶速度自抗扰控制器、二阶速度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和PI控制的响应特性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当系统存在扰动时,二阶速度自抗扰控制系统的超调量最小以及恢复时间最短,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抗扰能力。(4)搭建了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的硬件平台,完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算法、信号接口模块的软件设计。通过实验对比了匀速和变速模式下二阶速度自抗扰控制器和PI控制器的响应特性,在阶跃响应特性、变速响应特性、稳态性能以及抗扰能力等方面,二阶速度自抗扰控制器都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匀速模式的控制精度为1.78%,变速模式对地观测阶段的控制精度为3.5%,并且两种扫描模式的扫描周期误差都小于等于1ms,定点观测模式的定位精度≤0.00206o,三种扫描模式都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以及很高的控制精度。

倪伟波[4](2018)在《中国科学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服务空间科学产出 打造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以重大科学产出为己任的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有这样一群仰望星空、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工程技术团队,他们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自2013年获批成立至今,中国科学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简称复杂航天重点实验室)已走过五个年头。五年来,复杂航天重点实验室始终面向复杂航天系统发展趋势和任务需求,在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科研平台、人才平台

周璐艳[5](2017)在《水上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建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水环境监测保护问题被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目前,主要通过可见光、红外等遥感技术进行大范围的水上目标监测。但光学探测方法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较大,无法在雨、雾、霾等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微波雷达检测方法则克服了上述波段的不足,拥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以被动方式工作的毫米波辐射计可通过接收水面物体的辐射信号辨别不同目标。基于我国水上目标探测的状况及实际需求,利用水面的毫米波辐射特性与典型水上目标的辐射特性存在很大差异这一特点,对水上目标在3mm和8mm两个波段的毫米波辐射特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如下:(1)在对毫米波辐射测量和成像的基本原理、典型毫米波辐射计系统和辐射计定标方法介绍的基础上,对天空、水面、金属目标及水面植被等典型目标进行理论建模、计算仿真,比较分析其辐射特性的特点。(2)本文研究应用于水面环境,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毫米波辐射计水面目标检测可视化仿真软件,根据先期水面目标的辐射特性对辐射探测系统进行动态模拟仿真,为水面环境探测实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设计了可在水环境下工作的毫米波辐射计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利用此系统在宜兴太湖水域对典型目标进行外场辐射数据测量采集实验,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验证了理论模型研究的正确性,证明了利用毫米波辐射计系统监测水面环境的可行性。(3)在上海崇明海域,对天空、水面、水上典型金属目标和植被目标在3mm和8mm波段的辐射特性进行测量,与太湖水域辐射数据进行比对,研究了典型目标辐射特性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特点;组合大量辐射数据的采集分析,对水面荷叶和金属目标进行了矩阵式辐射扫描、插值拟合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辐射图像能达到更加直观的表现水面目标的物理几何特征,监测水面环境的目的。在对水上典型金属目标和植被目标辐射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量辐射数据,开展水面目标区域矩阵式扫描、插值拟合成像的实验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毫米波辐射计系统实时监测水面环境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魏宝成[6](2016)在《基于AMSR-2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蒙古高原土壤水分反演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其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其中,土壤水分作为地表水文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子,影响着地—气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因此,本研究基于AMSR-2微波辐射计观测亮度温度、SPOT—NDVI等多源遥感数据,利用微波辐射传输方程和粗糙地表发射率Qp模型,构建了适用于蒙古高原土壤表层水分提取的反演模型。同时将其应用于2013年蒙古高原土壤表层水分反演,并利用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时空稳定性的概念,分析了2013年蒙古高原植被生长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水分对气温、降水和植被的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能够较好的实现蒙古高原表层土壤水分反演。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验证,得出二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5(P=0.01),均方根误差达到了0.0316 cm3 cm-3,同时计算AMSE-2土壤水分产品数据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0441 cm3·cm-3。由此可见,本研究土壤水分反演结果明显优于JAXA提供的土壤水分产品数据。对TRMM降雨数据的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其降雨格点值与实测降雨值的直线拟合斜率为0.9415,数据精度较高,在数值上比站点实测值略微偏低,说明该数据集在蒙古高原地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2)2013年蒙古高原在植被生长期土壤表层水分平均值介于0.047~0.234 cm3·cm-3,土壤水分区域差异较大,总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由北向南,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土壤水分高值区、过渡带和低值区分布明显。RMSEδs结果表明,在蒙古国杭爱山—萨彦岭东部—肯特山北部所围成山间盆地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区域,其土壤水分空间变化与整个研究区的平均土壤水分状况相比,变化较为剧烈;而在蒙古国扎布汗省西部、肯特省中部以及内蒙古西部腾格里沙漠东缘—鄂尔多斯高原中部—乌兰察布高原—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区域,其土壤水分空间变化与整个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平均变化状况相一致。(3)蒙古高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明显,整个高原外围区域土壤水分相对较高,在高原内部,土壤水分相对较低。随着雨季的到来,土壤水分高值区逐渐向高原内部及西北区域扩展。RMSEδt结果显示,在高原外围土壤水分较高区域,其时间稳定性较弱,而在高原内部土壤水分低值区,特别是在荒漠草原区域,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最强,随时间变化,其土壤水分波动不明显。(4)蒙古高原降雨量、NDVI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由北向南,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在不同的气候子区内,土壤水分对降雨,气温和植被的响应特性差异显着。在干旱区,气温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表现出显着正相关,相比于降水,土壤水分对气温的响应更加敏感;在半干旱区,气温与降水对土壤水分影响呈现出季节性变化,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半湿润区,土壤水分对气温响应基本表现为显着负相关,而降水对土壤水分影响呈现显着正相关,土壤水分对植被的响应特性与同期干旱区、半干旱区相比更加显着,相关系数表明植被是影响半湿润区土壤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降水次之,气温最小。

苏福顺[7](2015)在《微波散射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近些年微波遥感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星载微波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探测手段,在海洋遥感领域发挥着着重要作用。星载微波散射计是一种重要的空间对地探测的手段,能够在短期内提供高精度全天候的全球海面风数据,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极大的应用潜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散射计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优化微波散射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于提高微波散射计的性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并实现一种了适用于散射计的多通道、大规模、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首先介绍了星载微波散射计的研究背景、目的和原理,并详细阐述了用于海洋盐度测量的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针对系统需求分析了信号处理关键参数设计依据,并阐述了关键处理流程设计思路。给出了硬件电路设计和FPGA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方式。针对散射计数字信号处理资源消耗巨大的特殊难点,对FPGA内部逻辑资源进行优化设计,解决资源消耗、高速数据传输、多级流水分发和数据汇聚等工程应用上的具体问题,使得能够在单片FPGA实现高性能散射计数字信号处理。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某重点科学工程建设中获得应用。

汪栋[8](2013)在《HY-2卫星高度计仪器误差评估与校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卫星雷达高度计是现阶段用于海洋遥感观测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具有的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观测、准确重复等特点,使海洋观测在实时性及空间大尺度上得到了根本性的突破,为海洋学、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大量研究数据。应用于海洋学领域的测高数据,需达到厘米量级精度,这对卫星雷达高度计的测高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为达到该精度,必须对各种能够对厘米量级精度造成影响的误差进行校正。其中,仪器误差是卫星高度计一类重要的误差源,不同种类的仪器误差具有不同的误差量级,但很多能达到厘米量级,必须进行校正。依托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本文开展对仪器误差中的多普勒频移及加速度误差、时标偏差以及误指向角误差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测高的基本原理,并对本文所使用的实验数据做了简要介绍。本文采用了一种计算交叉点测高数据的方法以及不同卫星高度计数据之间进行基准统一的方法以获取尽可能高精度的测高数据用于精度评估。然后,对上述误差产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用于误差校正处理的方法。其中,多普勒频移及加速度误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连续测高数据的二次函数,分别得到一阶及二阶导数后再通过相应的计算式计算得到;时标偏差同样使用最小二乘方法得到一个与测高变化率相关的关系式进行估算;误指向角误差则利用仿真模拟海洋回波波形估算测高参数并与模拟“真值”进行比较估算误差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本文通过比较单独校正误差前后的自交叉和互交叉点处海面高度不符值的直方分布以及全球分布,进行了定性的观测比较;通过比较不符值的RMS(Root Mean Square),进行了定量比较。其中,去除部分异常点及高纬地区数据后,未校正多普勒频移及加速度误差前,自交叉点海面高度不符值RMS为9.6cm,互交叉点海面高度不符值RMS为10.7cm;未校正时标偏差前,前者RMS为26.6cm,后则RMS为16.6cm。而经过综合误差校正后,两者的RMS分别减小到7.0cm和7.3cm。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误差处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HY-2卫星雷达高度计的测高精度。

李致博[9](2012)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海洋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洋悬浮物浓度是非常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海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体透明度、浑浊度、水色等光学性质,同时,其与海洋温度、海水盐度和海面风场等海洋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海洋悬浮物遥感反演研究是海洋水质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实测的悬浮物浓度数据和准同步的光学数据(TM影像)及雷达数据(Radarsat-2影像),获取光学特征因子和雷达特征因子,从而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海洋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具体步骤如下所述:(1)数据准备及预处理。在进行研究之前,对TM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消除大气干扰;对Radarsat-2影像进行滤波处理和掩模处理,消除斑点噪声。(2)通过对TM影像各波段及波段组合的光谱反射率与悬浮物浓度的相关分析,选取TM2、TM3和(TM2+TM3)/(TM2/TM3)为悬浮物的光学特征因子,在此基础上,得到悬浮物浓度的光学反演模型为y=0.002x2-0.01x-0.65,其中x为TM3。(3)利用Radarsat-2影像四种极化方式下的后向散射系数建立反演模型,通过分析,选择HH和VV为悬浮物的雷达特征因子,并得到悬浮物浓度的雷达反演模型为y=-0.01x2+0.03x+9.68,其中x为HH。(4)通过对支持向量机输入参数、核函数和内部参数的研究,得到本研究最优的SVM反演模型是以VV、HH、(TM2+TM3)/(TM2/TM3)、TM2、TM3为输入参数,以RBF核函数为核函数,内部参数C=100,σ2=0.1时建立的SVM模型。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海洋悬浮物与TM各波段光谱反射率以及Radarsat-2四种极化下的后向散射系数呈正相关。(2)使用单一数据的光学模型和雷达模型精度低于结合光学数据和雷达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和SVM反演模型。这是因为单纯的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都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而结合两者可以达到互补的优势。(3)在结合方法上,SVM要优于简单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VM能够很好的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等问题,这些特点正好适合海洋悬浮物浓度的反演复杂性。

李露锋[10](2012)在《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α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珠江口海域环境与资源受到严重的影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工业与生活排污量日益增大,导致珠江口海域水质不断下降;浮游植物浓度不断升高,导致大面积的赤潮频频出现,不仅影响了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甚至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叶绿素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浓度变化反映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浓度、生物量及其分布状况,是反映海洋水质状况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指标,同时也是海洋富营养化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本文以珠江口近岸水域中浮游植物的叶绿素浓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多源遥感影像对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进行反演,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研究海洋藻类叶绿素浓度的遥感反演方法,为近岸水域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依据。本文把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影像相结合,建立了海洋藻类叶绿素浓度的遥感反演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工作包括:(1)基于CCD影像对浮游植物叶绿素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选取了CCD数据的CCD1、CCD2、CCD3波段作为特征波段;(2)对雷达影像中的后向散射系数以及利用Cloude-Pottier分解原理对经过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非相干目标分解,得到平均散射角α、散射熵H等参数,并与藻类叶绿素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了HH、VV极化下的后向散射系数以及平均散射熵H作为预输入参数;(3)通过对以上六个参数进行不同的组合来建立各种模型进行分析,确定了3层BP网络模型作为本研究的最终模型,然后建立各参数组合与实测叶绿素浓度的线性模型,将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拟合,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发现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最高。研究结果表明:(1)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与CCD各波段光谱反射率以及雷达影像的后向散射系数以及平均散射熵H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2)单独使用一种数据建立的线性模型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都不如将光学数据与雷达数据结合使用时的精度高。(3)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自适应组织能力能够很好的模拟叶绿素a浓度与遥感参数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二、“神舟”四号中的微波遥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舟”四号中的微波遥感(论文提纲范文)

(1)星载宽带多通道微波辐射计中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星载微波辐射计研究现状
        1.2.2 星载微波辐射计中频技术研究现状
        1.2.3 星载微波辐射计未来发展方向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高光谱微波辐射计系统
    2.1 高光谱微波辐射计探测原理
    2.2 高光谱微波辐射计系统架构
        2.2.1 系统总体架构
        2.2.2 天线及接收机前端
        2.2.3 宽带多通道中频处理模块
        2.2.4 定标与数控模块
    2.3 CTS中频频谱探测原理
        2.3.1 线性调频与脉冲压缩
        2.3.2 CTS系统测频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进单路CTS中频频谱细分技术研究
    3.1 CTS系统基本架构
        3.1.1 M-C-M架构
        3.1.2 双路M(l)-C(s)架构
    3.2 改进单路FCS M-C架构
        3.2.1 单路FCS M-C架构及原理
        3.2.2 FCS M-C架构仿真验证及分析
        3.2.3 FCS M-C架构实验验证及分析
    3.3 改进单路TDS M-C架构
        3.3.1 单路TDS M-C架构及原理
        3.3.2 TDS M-C架构仿真及分析
        3.3.3 TDS M-C架构实验验证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TS系统的快速数字脉冲压缩算法研究
    4.1 模拟脉冲压缩技术
    4.2 数字脉冲压缩技术
        4.2.1 时域数字脉冲压缩技术
        4.2.2 频域数字脉冲压缩技术
    4.3 快速数字脉冲压缩算法
        4.3.1 基于线性相位采样及叠加的快速数字脉冲压缩技术
        4.3.2 快速数字脉冲压缩算法仿真验证及分析
        4.3.2.1 基于LPSA算法的CTS系统仿真模型设计
        4.3.2.2 仿真结果对比及分析
        4.3.2.3 LPSA算法计算复杂度分析
        4.3.3 快速数字脉冲压缩算法实验验证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单路CTS及LPSA算法的中频系统FPGA实现
    5.1 基于LPSA算法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
        5.1.1 基于LPSA算法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5.1.2 基于LPSA算法的数字逻辑电路Vivado功能仿真分析
        5.1.3 基于LPSA算法的数字逻辑电路FPGA板级验证
    5.2 单路CTS与LPSA算法相结合的中频系统FPGA实现
        5.2.1 单路CTS与LPSA算法相结合的中频系统设计
        5.2.2 ADC采样功能验证
        5.2.3 单路架构与LPSA相结合的CTS系统实验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基于FY-3C卫星微波湿温探测仪(MWHTS)的全球降水反演及台风模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发展
    1.3 国内外基于星载微波辐射计在轨观测数据反演降水的研究现状
        1.3.1 统计算法
        1.3.2 物理算法
        1.3.3 物理统计算法
    1.4 论文章节内容
第2章 FY-3C微波湿温探测仪遥感大气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大气辐射传输理论
        2.2.1 普朗克黑体辐射定理
        2.2.2 大气微波辐射传输
        2.2.3 降水影响下微波辐射传输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3 快速辐射传输模型
    2.4 FY-3 系列卫星及微波湿温探测仪
        2.4.1 FY-3系列卫星简介
        2.4.2 FY-3C/MWHTS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FY-3C/MWHTS在轨数据的全球降水检测研究
    3.1 引言
    3.2 FY-3C/MWHTS通道敏感性分析
    3.3 全球海洋降水检测算法及结果分析
        3.3.1 使用数据资料
        3.3.2 全球海洋降水检测方法
        3.3.3 全球海洋降水检测步骤
        3.3.4 全球海洋降水检测结果及分析
    3.4 全球陆地降水检测算法及结果分析
        3.4.1 使用数据资料
        3.4.2 全球陆地降水检测方法
        3.4.3 全球陆地降水检测步骤
        3.4.4 全球陆地降水检测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FY-3C/MWHTS在轨数据的全球降水反演研究
    4.1 引言
    4.2 反演算法
        4.2.1 多元线性回归反演算法原理
        4.2.2 BP神经网络反演算法原理
    4.3 全球降水反演方法及结果
        4.3.1 使用数据资料及预处理
        4.3.2 反演方法及步骤
        4.3.3 反演结果及分析
    4.4 台风降水反演
        4.4.1 使用的资料
        4.4.2 反演方法和步骤
        4.4.3 台风降水反演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FY-3C/MWHTS改进的全球降水反演研究
    5.1 引言
    5.2 降水反演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5.3 全球海洋降水反演的改进算法及反演结果
        5.3.1 反演全球海洋降水的改进算法
        5.3.2 改进全球海洋反演算法的实施步骤
        5.3.3 改进全球海洋反演算法的结果及分析
    5.4 全球陆地降水反演的改进算法及反演结果
        5.4.1 反演全球陆地降水的改进算法
        5.4.2 改进全球陆地反演算法的实施步骤
        5.4.3 改进全球陆地反演算法的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FY-3C/MWHTS的台风模拟及降水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使用的数据及仿真模型
        6.2.1 所用数据
        6.2.2 仿真模型WRF
    6.3 台风亮温模拟仿真实验
        6.3.1 研究区域
        6.3.2 台风仿真模拟实验
    6.4 模拟亮温的偏差校正及校正亮温的应用
        6.4.1 模拟亮温的偏差校正
        6.4.2 校正亮温的应用—降水检测
    6.5 台风亮温模拟仿真的结果及分析
    6.6 校正亮温的应用—降水检测的结果及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和主要贡献
    7.3 论文不足及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基于微小卫星的小型化微波辐射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微波辐射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星载微波辐射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基于微小卫星的微波辐射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微波频率分离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位置传感器
        1.4.2 电力电子器件
        1.4.3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微小卫星的微波辐射计系统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微波辐射计系统设计
        2.2.1 微波辐射计性能指标设计
        2.2.2 微波辐射计系统硬件设计
        2.2.3 微波辐射计接收机系统设计
    2.3 微波辐射计频率分离技术
    2.4 成像几何与扫描模式
        2.4.1 成像几何
        2.4.2 扫描模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赫兹频率分离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双工器分析理论
        3.2.1 网络综合法分析滤波器
        3.2.2 模式匹配法分析双工器
    3.3 太赫兹波导双工器设计与仿真
        3.3.1 166/183GHz双工器设计与仿真
        3.3.2 89/118GHz双工器设计与仿真
        3.3.3 166/183GHz双工器灵敏度与金属表面材质分析
    3.4 太赫兹波导双工器加工与测试
        3.4.1 太赫兹双工器加工
        3.4.2 太赫兹双工器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矢量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
    4.3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4.3.1 坐标变换
        4.3.2 永磁同步电机基本方程
        4.3.3 永磁同步电机d-q轴数学模型
    4.4 矢量控制原理及SVPWM技术
        4.4.1 矢量控制原理
        4.4.2 SVPWM技术
    4.5 微波辐射计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矢量控制策略
        4.5.1 电流环设计与仿真
        4.5.2 速度环设计与仿真
        4.5.3 位置环设计与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研究
    5.1 引言
    5.2 自抗扰控制理论
        5.2.1 PID与自抗扰控制比较
        5.2.2 自抗扰控制器基本形式
    5.3 永磁同步电机一阶速度自抗扰控制器研究
    5.4 永磁同步电机二阶速度自抗扰控制器研究
        5.4.1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模型改造
        5.4.2 二阶速度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5.4.3 二阶速度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
    5.5 仿真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实验分析
    6.1 引言
    6.2 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设计
        6.2.1 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硬件设计
        6.2.2 天线扫描驱动伺服系统软件设计
    6.3 天线三种扫描模式实验分析
        6.3.1 匀速扫描实验分析
        6.3.2 变速扫描实验分析
        6.3.3 定点观测实验分析
        6.3.4 三种扫描模式扫描精度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中国科学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服务空间科学产出 打造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支撑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六十年辉煌创业路与中国航天事业共成长
    “东方红一号”
    “实践五号”
    载人航天工程
    探测1号、二号卫星
    探月工程
瞄准航天强国目标开启创新驱动发展新征程
    “万户”芯片攻关群体
    “Σ团队”——空间科学任务分析与设计团队
    空间分布式探测重点培育方向
    瞄准定量辐射的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小组
    星上高可靠高性能并行处理科研团队
    先进空间测量技术创新群体
仰望星空无私奉献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5)水上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建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毫米波辐射测量原理与系统
    2.1 被动辐射测量原理
        2.1.1 热辐射基本定律
        2.1.2 功率—温度对应关系
        2.1.3 毫米波辐射测量原理
    2.2 被动辐射成像原理
        2.2.1 空间分辨率与灵敏度
        2.2.2 成像扫描方式
    2.3 毫米波辐射计系统
        2.3.1 全功率辐射计
        2.3.2 Dicke辐射计
        2.3.3 辐射计系统的定标方式
    2.4 本章小结
3 典型目标毫米波辐射特性建模与分析
    3.1 天空及水面辐射特性
        3.1.1 天空辐射特性分析
        3.1.2 水面辐射特性分析
    3.2 金属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
    3.3 水面植被多层介质模型
        3.3.1 水面植被复介电特性
        3.3.2 多层介质模型理论模型与仿真
    3.4 全章小结
4 水面目标毫米波辐射数据采集与实验
    4.1 毫米波辐射计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4.2 太湖流域目标辐射特性采集
        4.2.1 天空辐射数据采集
        4.2.2 水面辐射数据采集
        4.2.3 水面典型目标辐射数据采集
    4.3 毫米波辐射成像仿真系统
        4.3.1 仿真系统软件设计
        4.3.2 仿真系统实现
    4.4 全章小结
5 水上目标辐射特性测量与辐射成像研究
    5.1 崇明天空及水面辐射特性数据采集
    5.2 水上目标辐射特性测量
        5.2.1 水面金属目标辐射特性测量
        5.2.2 水面芦苇荡辐射特性测量
        5.2.3 水面其他典型目标辐射特性测量
    5.3 水面荷叶成像实验研究
    5.4 全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
    6.3 对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6)基于AMSR-2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蒙古高原土壤水分反演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与数据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植被分布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1 AMSR-2微波辐射计数据
        2.2.2 光学产品数据
        2.2.3 地表实测数据
        2.2.4 其它数据
3 基于AMSR-2数据反演土壤水分的实现
    3.1 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基本理论
        3.1.1 微波与地表/大气的相互作用
        3.1.2 地表粗糙度
        3.1.3 土壤复介电常数
        3.1.4 裸露地表微波辐射模型
        3.1.5 植被覆盖地表微波辐射模型
    3.2 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算法实现
        3.2.1 方法介绍
        3.2.2 算法实现
4 蒙古高原土壤表层水分时空变化分析
    4.1 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精度检验
    4.2 土壤表层水分时间变化特征
    4.3 土壤表层水分空间变化特征
    4.4 土壤水分对气象因子及植被的响应特性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微波散射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星载微波散射计的发展
        1.2.2 NSCAT, AMI, SeaWinds 散射计简介
    1.3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微波散射计基本原理
    2.1 微波散射计目标探测原理
    2.2 散射计反演海面风场的原理
        2.2.1 地球物理模式函数
        2.2.2 最大似然估计算法反演风场
    2.3 微波散射计系统
    2.4 小结
第3章 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散射计数字系统设计
    3.1 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简介
        3.1.1 海洋盐度探测简介
        3.1.2 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
    3.2 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系统结构
        3.2.1 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系统概述
        3.2.2 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工作周期
        3.2.3 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微波系统
        3.2.4 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数字系统
    3.3 微波散射计数字信号处理设计
        3.3.1 系统参数设计
        3.3.2 关键处理流程设计
    3.4 小结
第4章 信号处理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4.1 散射计数字信号处理硬件平台概述
    4.2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4.2.1 FPGA1
        4.2.2 FPGA2
        4.2.3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PCB 设计
    4.3 中频信号生成模块设计
        4.3.1 时钟电路
        4.3.2 DA 电路设计
        4.3.3 中频信号生成模块 PCB 设计
    4.4 回波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4.4.1 时钟电路
        4.4.2 AD 电路设计
        4.4.3 回波信号采集模块 PCB 设计
    4.5 小结
第5章 信号处理算法及其工程实现
    5.1 散射计数字信号处理流程
    5.2 中频信号生成数字信号处理
        5.2.1 参数配置
        5.2.2 Chirp 信号生成
        5.2.3 发射移相
    5.3 回波数字信号处理
        5.3.1 参数配置
        5.3.2 回波采集
        5.3.3 数字下变频
        5.3.4 数字波束合成
        5.3.5 脉冲压缩
        5.3.6 平滑滤波
    5.4 数据打包与通信接口
        5.4.1 数据包格式
        5.4.2 数据打包与通信接口的工程实现
    5.5 上位机软件控制界面
    5.6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主被动联合探测盐度计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附录 B 基于网络通信的软件可控虚拟仪器
附录 C 微波遥感辐射计中异步量化技术可行性分析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8)HY-2卫星高度计仪器误差评估与校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主要研究内容
1 卫星测高原理及数据处理
    1.1 卫星测高基本原理
        1.1.1 精密定轨
        1.1.2 卫星测距确定
        1.1.3 校正量校正
    1.2 实验数据及预处理
        1.2.1 实验数据简介
        1.2.2 数据预处理
    1.3 海面高度获取及处理
        1.3.1 海面高度获取
        1.3.2 交叉点计算方法
        1.3.3 基准统一
    1.4 本章小结
2 卫星高度计仪器误差基本原理
    2.1 多普勒频移及加速度误差
        2.1.1 “全去斜”技术
        2.1.2 多普勒频移误差
        2.1.3 加速度误差
    2.2 时标偏差
        2.2.1 时标偏差的影响
        2.2.2 时标偏差校正必要性
    2.3 误指向角误差
        2.3.1 海面后向散射模型
        2.3.2 误指向角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卫星高度计仪器误差处理方法
    3.1 多普勒频移及加速度误差处理方法
        3.1.1 多普勒频移误差
        3.1.2 加速度误差
    3.2 时标偏差处理方法
        3.2.1 时标偏差值估算方法
        3.2.2 交叉点处理
        3.2.3 交叉点海面高度不符值分布特性
    3.3 误指向角误差处理方法
        3.3.1 波形数据的数字模拟
        3.3.2 误指向角估算方法[45,48-50]
        3.3.3 误指向角估算精度[45,48-50]
        3.3.4 误指向角误差估算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4.1 多普勒频移及加速度误差影响
    4.2 时标偏差影响
    4.3 误指向角误差影响
    4.4 综合误差校正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海洋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洋遥感的发展历程
        1.2.2 遥感反演海洋悬浮物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3 研究难点与重点
    1.4 论文组织
2 海洋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机理
    2.1 大气辐射传输理论
    2.2 海洋悬浮物的光学特征
    2.3 海洋悬浮物的微波特征
        2.3.1 微波遥感的起源与发展
        2.3.2 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
        2.3.3 海洋悬浮物在雷达遥感影像上的响应
3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采集
    3.3 TM 影像预处理
        3.3.1 几何校正
        3.3.2 大气校正
        3.3.3 平滑处理
    3.4 RADARSAT-2 影像预处理
4 海洋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建立
    4.1 支持向量机概述
        4.1.1 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
        4.1.2 支持向量机核心技术
        4.1.3 支持向量机回归建模步骤
    4.2 光学特征因子提取及建模
    4.3 雷达特征因子提取及建模
    4.4 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4.4.1 输入参数的选择
        4.4.2 核函数及其参数的选择
        4.4.3 结果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α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洋水质遥感监测原理
        1.2.2 海洋水质遥感监测主要技术方法
        1.2.3 遥感反演叶绿素浓度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海洋叶绿素浓度遥感反演原理
    2.1 海洋大气辐射传输理论
    2.2 海洋遥感中大气校正原理
        2.2.1 一类水体的校正
        2.2.2 二类水体的校正
        2.2.3 叶绿素 a 及其光谱特征
    2.3 雷达遥感在海洋叶绿素研究中潜力
        2.3.1 雷达遥感的发展及应用
        2.3.2 雷达遥感的成像原理
        2.3.3 SAR 反演海洋叶绿素 a 浓度的原理
3 研究区概况以及数据处理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源
    3.3 环境星 CCD 影像数据
        3.3.1 环境星数据处理
    3.4 RADARSAT-2 影像数据获取与处理
        3.4.1 SAR 数据预处理
        3.4.2 SAR 数据参数提取
4 叶绿素 A 浓度的 BP 神经网络反演模型
    4.1 神经网络的发展
    4.2 BP 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原理
    4.3 BP 神经网络主要参数的确定
        4.3.1 初始权值的确定
        4.3.2 网络学习速率的确定
        4.3.3 隐节点数的确定
        4.3.4 样本训练集的设计
    4.4 CCD 特征光谱波段选取
    4.5 SAR 数据特征参数的选取
    4.6 模型的确定
    4.7 BP 神经网络模型检验及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神舟”四号中的微波遥感(论文参考文献)

  • [1]星载宽带多通道微波辐射计中频关键技术研究[D]. 赵权.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FY-3C卫星微波湿温探测仪(MWHTS)的全球降水反演及台风模拟仿真研究[D]. 李娜.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19(08)
  • [3]基于微小卫星的小型化微波辐射计关键技术研究[D]. 王婧.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19(08)
  • [4]中国科学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服务空间科学产出 打造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支撑平台[J]. 倪伟波. 科学新闻, 2018(09)
  • [5]水上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建模与实验研究[D]. 周璐艳.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6]基于AMSR-2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蒙古高原土壤水分反演及应用研究[D]. 魏宝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 [7]微波散射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D]. 苏福顺. 北京理工大学, 2015(07)
  • [8]HY-2卫星高度计仪器误差评估与校正研究[D]. 汪栋.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9]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海洋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研究[D]. 李致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11)
  • [10]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α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研究[D]. 李露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12)

标签:;  ;  ;  ;  ;  

神舟四号微波遥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