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不用手术?

胆囊结石不用手术?

一、胆囊结石不进行手术行吗?(论文文献综述)

杨淙越[1](2021)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总结石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联合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分别实施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结石清除率、复发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与对照组13.46%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结石清除率为100.00%,较对照组92.3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复发率为1.92%,与对照组3.85%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治疗,可缩短术后康复用时,提升结石清除效果,治疗效果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徐元[2](2021)在《LC+LCBDE和EST/EPBD+LG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

严朝成[3](2021)在《气囊鼻胆管引流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同期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两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直接一期缝合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数据,探讨同期三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ENBD)术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成都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之间所收治的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213例,根据是否行气囊鼻胆管引流分为两组,其中气囊鼻胆管组115例;无引流组98例。本研究收集了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营养指标(体重指数、白蛋白)、术前肝功能(ALT、AST、TBIL、DBIL)、胆管炎分度、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大小及数目,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疾病;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三日肝功能(ALT、AST、TBIL、DBIL),术后并发症(术野出血、腹腔脓肿、胆漏、术后胰腺炎、残余结石、电解质紊乱),术后随访3~6月。采用SPSS 20.0软件将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前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术前营养指标(体重指数、白蛋白)、术前肝功能、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表明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20)min、85(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行液电碎石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中,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4(1)天、5(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1)天、7(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7654(5434)元、24254(533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ALT、△AST、△TBIL、△D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资料中,术后胆漏气囊鼻胆管组明显少于无引流组,分别为2(1.7%)例、10(1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余结石气囊鼻胆管组稍少于无引流组,分别为2(1.7%)例、7(7.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术后术野出血、腹腔脓肿、术后胰腺炎、总并发症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鼻胆管引流情况显示术后气囊鼻胆管无打折或堵塞导致无任何液体流出。气囊鼻胆管组术后三日引流量平均为(223±85)ml、(230±95)ml、(251±103)ml,其中两例因患者活动时不慎非计划拔除,拔除后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无不良反应,顺利好转出院;余患者鼻胆管造影于术后5~7天进行,术后5~13天拔除气囊鼻胆管。入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无引流组于术后1~3月内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7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胆道狭窄等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同期三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术在未提高术后总并发症率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胆漏的发生率,缩短了腹腔引流时间,但是残余结石率未见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同期三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严格筛选病例的情况下是一种同时具备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的手术方式。

康义豪[4](2021)在《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高危因素》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胆囊结石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由于视野清晰、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已经普遍被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接受和认可,而且随着腔镜的逐渐开展,医生腔镜操作技术也不断提高,LC手术难度降低,从而使其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但在胆囊切除后部分患者会发生胆总管结石,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而且多数患者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来解决胆总管结石,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使其有较大的经济负担,引起了医生和患者的高度关注。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定义为因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一些胆囊良性疾病而切除胆囊的患者在术后至少两年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胆总管内出现结石,但要除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既往或现在患有肝内胆管结石以及行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的情况,排除了继发性结石的成因。本此研究主要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高危因素,这对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预防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高危因素,为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提供相应的预防、治疗等措施。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从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胆囊切除术后两年及其以上的患者,筛选出患有胆总管结石以及无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268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8例,未发生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90例。收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手术方式、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总管扩张、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碱性磷酸酶、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相关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Logidtic回归)计算出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单因素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及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有:性别、BMI、高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吸烟史、饮酒史、间接胆红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包括:手术方式、糖尿病、胆总管扩张、GG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年龄,这些因素是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可疑影响因素。经多因素分析(Logidtic回归)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指标有:手术方式、糖尿病、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是胆总管扩张、GGT。结论:1.胆总管扩张和GGT是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独立高危因素。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出现胆总管扩张或GGT升高时,需密切观察,警惕胆总管结石的出现。2.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方式、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吸烟史、饮酒史、碱性磷酸酶、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不是其独立高危因素。

谢文强[5](2021)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筛选影响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评价及内部验证,同时论证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手术的简洁性。【方法】利用医院PACS系统收录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2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以手术时长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为界将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C)组和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ifficul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LC)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困难程度的风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困难胆囊切除的Nomogram预测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index of concordance,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图(Calibration Plot)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进行模型的评价,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2.应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将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和腹腔镜胆囊全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2匹配,通过比较术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探讨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的简洁性,并对纳入的病例进行术后1月情况的随访。【结果】1.模型构建共纳入患者239例,手术时长P75为80min,其中DLC组51例,含中转开腹1例;2.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kg/m2、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胆囊积液、胆囊壁的厚度>0.3cm、上腹部手术史是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独立风险因素;3.构建的两种临床预测模型均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两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良好;4.应用倾向性评分后共有4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腹腔镜胆囊全切组28例,保留后壁组14例;5.腹腔镜胆囊全切组和保留后壁组在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及血生化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与腹腔镜胆囊全切组相比,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在术后1月随访观察结果无差别。【结论】1.BMI(>25kg/m2)、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胆囊积液、胆囊壁的厚度(>0.3cm)、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是发生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2.研究构建的Nomogram临床预测模型1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3.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有效的,可显着降低复杂胆囊手术的难度,在处理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壁陷入肝床过深致分离困难、异常短胆囊管、急性亚急性及坏疽性胆囊炎等困难胆囊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纪来伟,孙铎,刘波,周大维,宋铎,王宝丰[6](2020)在《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三镜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LRCL)与三镜联合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三镜联合LC治疗,观察组接受三镜联合LRC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且结石取净率为100%;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排气、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LRCL与三镜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相当,但三镜联合LRCL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连峰[7](2020)在《原发性胆囊癌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探讨胆囊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重点分析影响胆囊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胆囊癌的临床诊治水平和精准的预后评估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78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和手术术式,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性别、年龄、胆囊结石、黄疸、胆管侵犯、肝脏侵犯、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组织分化、TNM分期、抽烟史、饮酒史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生存分析。应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性,多因素之间的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0.05认为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发病年龄以高龄为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平均发病年龄63.64岁,男女比例为1:1.52。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就诊时手术治疗患者仅47.5%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平均生存11个月,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3.6%、14.1%、11.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原发性胆囊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有黄疸、既往饮酒史、肿瘤标志物CA199增高、CA125增高、手术方式、TNM分期、胆管侵犯、肝脏侵犯、组织分化等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TNM分期、肝脏、胆管侵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胆囊癌预后较差,手术方式、肝脏胆管侵犯及TNM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延长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最有效方法。

段鑫鑫[8](2020)在《单期LC+LCBDE与两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胆石症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成人中的发生率为10%-15%。根据结石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其形成与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代谢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手术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但存在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正逐渐被微创的方法所取代。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同期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革新,使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序贯式治疗,也为病人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最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另一种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阶梯式治疗。但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单期的LC+LCBDE与两期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9年9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将进行单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作为LC+LCBDE组,共84例。将进行两期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ERCP/EST+LC组,共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净石率、腹腔引流管放置情况、术后恢复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在LC+LCBDE组中有76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0.5%,有6例(7.1%)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在ERCP/EST+LC组中有71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为87.7%。ERCP/EST+LC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例数、术后恢复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等方面,均优于LC+LCBDE组。LC+LCBDE组在手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以及患者整体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ERCP/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残石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期手术(LC+LCBDE)和两期手术(ERCP/EST+LC)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式,两者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是单期治疗在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约成本方面更优。

王威力[9](2020)在《青海地区藏族、汉族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青海地区汉族、蔵族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脂联素、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浓度的测定,探讨青海地区汉族、蔵族胆囊结石的形成和血清脂联素、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藏族胆囊结石病择期手术患者39例,汉族胆囊结石病择期手术患者43例,设为病例组;同时收集藏族门诊体检者44例,汉族门诊体检者41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自幼长期生活在青海地区的藏族和汉族人,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性别不限,胆囊结石病发病时间不限,肥胖病史不限。根据有无胆囊结石,将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病例组)和体检正常组(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清脂联素水准,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空腹胰岛素浓度,且计算获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再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糖、血脂方面的指标,涵盖了载脂蛋白A(APOA)、血清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等。结果:汉族病例组的HDL、APOA、ADPN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DBP、TG、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的水平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蔵族病例组的HDL、ADP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TG水平高于对照组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的水平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蔵族病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而临床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蔵族对照组APOB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而临床其余指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人群;2.汉族与藏族相比较下,藏族人群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均低于汉族,而其余临床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3.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与TG水平的升高以及HDL水平的降低有联系;4.汉族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与APOB、DBP水平的升高有联系,与APOA水平的降低有联系,而藏族胆囊结石的形成与APOA、APOB均无明显关联;两个民族胆囊结石的形成与TC、LDL无明显相关性。

杨晓婷[10](2020)在《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对保胆术后患者(证属肝胆湿热型)血清中IL-4、IL-6、TNF-α及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试验方法,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住院病人中符合西医保胆取石条件及中医诊断标准中肝胆湿热型辨证标准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除术后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外,不做其他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按疗程口服中药利胆排石汤,每日两次,早晚各1次,均于饭后半小时服用,一共持续三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2周后,停止口服药物2周,再开始下一疗程。随访观察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收集患者血样并以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6、TNF-α及EGF水平,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血清中IL-6、TNF-α浓度均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中IL-4、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血清中IL-4、EGF浓度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周观察组胆囊相对收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胆囊相对收缩率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证实利胆排石汤能够有效调节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通过提高抑炎因子IL-4的同时使促炎因子IL-6、TNF-α的浓度下降而实现维持炎症因子平衡的目的,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经验方利胆排石汤能够预防结石及一定程度溶石的可能机制之一;2.本实验证实通过测定血清中EGF含量的高低,有助于评价保胆术后患者的胆囊粘膜修复情况,可作为预测结石复发率的可参考指标之一,并且对于预防胆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胆囊结石不进行手术行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结石不进行手术行吗?(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3)气囊鼻胆管引流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术中内镜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狭窄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4)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高危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综述 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1.2.1 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
        1.2.2 胆囊切除术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系
        1.2.3 促进胆总管结石发生的自身因素
        1.2.4 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1.2.5 结语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病例选取
    2.2 病例入组条件
    2.3 病例排除标准
    2.4 病例统计资料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单因素分析
    3.2 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GGT对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影响
    4.2 胆总管扩张对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第一部分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缩略语表
    2.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要点图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三镜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7)原发性胆囊癌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原发性胆囊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资料收集
    3.3 术后随访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发病的人口学特点
    4.2 临床病史结果
    4.3 影像学及临床生化检测结果
    4.4 手术方式及TNM分期
    4.5 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4.6 术后总体生存分析结果
    4.7 影响预后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4.8 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单期LC+LCBDE与两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青海地区藏族、汉族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内容和实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1.1 一般资料
        2.1.1.2 入选标准
        2.1.1.3 排除标准
        2.1.2 观察指标
        2.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一般资料的采集
        2.2.2 临床指标的测量
        2.2.2.1 血压测量
        2.2.2.2 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
        2.2.3 血样的采集与测定
        2.2.4 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检测
        2.2.4.1 检测原理
        2.2.4.2 操作步骤
        2.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成果
    3.1 汉族胆囊结石患者的APOB、TG水平较高, APOA、HDL、ADPN水平较低
    3.2 藏族胆囊结石患者的TG水平较高,HDL、ADPN水平较低
    3.3 藏族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汉族胆囊结石患者
    3.4 藏族体检正常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汉族体检正常者
第4章 讨论
    4.1 胆囊结石与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
    4.2 胆囊结石与血脂的相关联系
    4.3 胆囊结石与血清脂联素之间的联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 综述 胆石病、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之间的病理生理联系
    1. GB通过调节胆汁酸肠-肝循环和FGF15/19的分泌对糖脂代谢和能量消耗的潜在作用
    2. 肝脏IR在G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 基本情况
    2. 学习工作经历

(10)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胆石症的综述
        1.1 胆及胆石症的中医定义
        1.2 胆石症的病因病机
        1.3 祖国医学对胆石症治则治法的认识
    2 西医学对胆结石的认识
        2.1 胆结石的发病率
        2.2 胆结石的发病机制
        2.3 胆结石的诊断
        2.4 胆结石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保胆取石手术的病例选择
    2 主要实验材料
        2.1 实验试剂及耗材
        2.2 实验所需设备
    3 临床实验
        3.1 手术方式
        3.2 服药方式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胆囊相对收缩率
        4.2 IL-4、IL-6、TNF-α及EGF的检测
        4.3 随访
        4.4 数据处理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
        5.2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利胆排石汤方药分析
    2 IL-4、IL-6、TNF-α与胆结石
    3 胆囊粘膜与胆结石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胆囊结石不进行手术行吗?(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杨淙越. 吉林医学, 2021(11)
  • [2]LC+LCBDE和EST/EPBD+LG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D]. 徐元. 长江大学, 2021
  • [3]气囊鼻胆管引流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D]. 严朝成.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高危因素[D]. 康义豪. 吉林大学, 2021(01)
  • [5]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谢文强. 兰州大学, 2021(12)
  • [6]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三镜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比较[J]. 纪来伟,孙铎,刘波,周大维,宋铎,王宝丰.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3)
  • [7]原发性胆囊癌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连峰. 吉林大学, 2020(08)
  • [8]单期LC+LCBDE与两期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D]. 段鑫鑫. 郑州大学, 2020(02)
  • [9]青海地区藏族、汉族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研究[D]. 王威力. 青海大学, 2020(02)
  • [10]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D]. 杨晓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胆囊结石不用手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