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防治与泥石流断面选路

泥石流防治与泥石流断面选路

一、泥石流的防治及泥石流地段的选线(论文文献综述)

徐正宣,张利国,蒋良文,王科,张广泽,冯涛,王栋,宋章,伊小娟,王哲威,林之恒,欧阳吉,张晓宇[1](2021)在《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工程地质环境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文中指出为全面掌握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沿线区域工程地质环境,查清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建设施工和通车运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归纳总结各阶段勘察设计、科研专题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工程地质环境,系统分析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铁路减灾选线原则,以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工程对策建议、施工和运营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研究重点。结论表明:1)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具有显着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生态环境、恶劣的气侯条件、薄弱的基础设施等六大工程环境特征,也是工程建设面临的六大挑战;具有工程建设环境极其恶劣、铁路长大坡度前所未有、超长深埋隧道最为集中、山地灾害防范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五大工程建设难题;具有高原高山峡谷区地理数据快速准确获取难、地质灾害早期识别评估难、超级工程与物流保障难、生态环境风险大、重大工程建设及防控风险大等"三难两大"风险。2)研究区域属大型滑坡、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决等山地灾害的集中区和易发区,并且各类灾害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易形成链生性灾害;研究区域内的活动断裂与高烈度地震、高地应力、高地温、高压涌突水等多场耦合下的深埋隧道重大不良地质发育,影响和制约铁路工程选线及工程建设。3)采用"空天地"综合勘察手段,查明研究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采用隧道穿越方式绕避大型复杂的浅表地质灾害;采用减少埋深、缩短长度、傍山靠河、走行于相对低温廊道、避开长大水平径流区等针对性工程措施,可有效应对浅表层及隧道不良地质问题。4)研究成果对川藏铁路的建设施工运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滇藏、中尼等铁路的勘察设计及建设施工提供参考。

黄勇,孟祥连,胡卸文,张利国,王哲威,杜世回,张文忠,陈兴强,罗锋[2](2021)在《雅安至林芝交通廊道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雅安至林芝地区的交通工程将会陆续规划建设。作为现今世界上地形地貌最复杂、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规划的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将跨七江穿八山、地形高差十分显着。分析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大高差、构造运动强烈、地壳快速隆起、河流急速下切的特殊地质背景下。交通廊道研究区呈现三高两强的地质特征:高烈度地震、高地应力、高地温及强烈发育深大活动断裂和强烈发育多样化地质灾害。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高位崩塌滑坡、冰川泥石流、岩屑坡、岩堆、冰湖溃决及链生灾害等地表地质问题;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深大活动断裂、高烈度地震、高地温、高地应力岩爆和软岩大变形等深部地质问题。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必要研究分析其工程危害程度,通过规划设计前期的地质选线、合理的工程设置绕避或降低工程风险。同时,建议施工运营阶段,加强地质风险的超前探测、预报和监测预警,采用科学合理工程措施确保地质风险可控,为交通廊道线状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王哲威,徐正宣,冯涛,刘威,张羽军,林之恒,刘志军,刘建国,王栋,袁东,方振华,赵江林[3](2021)在《川藏铁路鲜水河构造带地质选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川藏铁路康定过境段线路穿越了鲜水河活动构造带,存在高烈度地震与活动断裂、高位崩滑流、高陡岸坡失稳、高地应力岩爆和大变形、高地温、高压突涌水等系列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是全线地震和地质风险最大的一段,现有的选线经验借鉴困难,定线难度大。该段选线过程历时数十年,在不断摸索中选取了地质风险相对可控的三道桥设站-折多塘露头-折多山垭口越岭的可实施方案。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鲜水河构造带地质选线成果,总结出在构造活跃区地质选线应遵循区域稳定性选线-明线工程地质灾害选线-地下工程"极难处理"工程地质问题选线-不良地质综合选线-地质横断面选线等5个阶段逐渐深入的顺序。在遵守基本选线原则的同时,各阶段应充分考虑"构造、岩性、地下水"等3大地质基本要素,针对深大断裂构造应遵循"优先避让,其次正穿"、针对岩性应遵循"优先避开工程性质极差的特殊岩性(可溶岩、蚀变岩、构造软岩等),其次选择强度和完整性适中的岩性,并坚持走硬不走软"、针对地下水应遵循"岩溶水发育区应尽量减短水平循环带长度,地下水发育区尽量靠边走高实现顺坡排,地热异常区应走在低温廊道"的原则。该研究成果可为川藏铁路金沙江缝合带、嘉黎构造带以及规划中的滇藏铁路选线提供借鉴。

王进华[4](2021)在《滇藏铁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选线原则研究》文中提出滇藏铁路为进藏铁路干线的5条路线之一,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挤压区,沿线的地质和自然环境特殊复杂,在铁路选线以及施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将会极为突出。通过分析总结沿线特殊的地质和自然环境,提出对铁路建设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并结合沿线地形、工程设置等特点,提出选线原则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滇藏铁路在地质和自然环境方面具有八大显着特征,存在深大活动断裂、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围岩稳定性、高温热害、泥石流水毁、高原型岩溶、雪(冰)害、重力型不良地质、放射性及有害气体等工程地质问题。建议坚持"地质选线、减灾选线"优先的原则,充分借鉴已有工程经验,采用先进勘察技术手段,对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积极探索复杂山区综合选线体系,为设置经济、合理的线路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铁路施工与运营的安全。

樊惠惠,李远富,蒋频,杨昌睿,邹鑫[5](2021)在《基于CBR的泥石流区域铁路选线方案辅助决策模型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将历史泥石流区域选线案例应用于拟建川藏铁路泥石流区域选线方案的决策中,建立基于案例推理的艰险山区泥石流区域选线方案辅助决策模型。首先选取数个特征属性对泥石流案例进行定量表示,并运用梯形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各特征属性赋权;而后根据历史工程案例资料建立了艰险山区泥石流灾害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方法进行相似案例的检索,相似案例的选线方案经过适当修正后用于目标案例。最后,通过巴涅弄沟泥石流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在地形地质等工程资料尚不明确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历史泥石流案例资料,通过推理初步得到合理可行的泥石流区域选线方案,为铁路选线方案的决策提供了新手段。

白天[6](2020)在《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拟建乐(山)西(昌)高速公路S1标段起于马边县永红乡,止于雷波县大谷堆村,路线全长40km。公路沿线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对公路的施工及运行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本文在对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基础上,对公路沿线不同类型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机制分析,结合典型地质灾害分析,掌握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评价,通过Arc GIS平台,得到研究区危险性分区图,并且采用ROC曲线进行检验,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的危险性情况。最后根据公路线路布设,对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乐西高速公路线路的规划、设计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公路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论文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收集研究区相关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并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将研究区岩土体类型划分为4个岩类,分别为坚硬岩类、半坚硬岩类、软岩类、松散岩类。(2)研究区斜坡类型分为岩质斜坡和土质斜坡两类,根据岩层走向与公路走向角度相交关系,将研究区斜坡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横向坡、斜向坡。分析了各类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状况,掌握了研究区斜坡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斜坡主要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型和滑移-弯曲型。土质斜坡以滑坡、泥石流堆积体为主,崩塌堆积体次之,冲洪积斜坡较少,其主要的破坏模式为界面滑动和圆弧滑动。在分析了斜坡类型和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斜坡工程地质分段,并对不同斜坡提出了稳定性初步评价。(3)公路沿线调查地质灾害共34个,其中滑坡12个,崩塌8个,泥石流14条,对不同灾害类型及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并选取典型灾害点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基本影响因素,结合研究区斜坡的破坏模式,选取坡度、高程、工程岩组、坡体结构、水系距离、降雨量6个评价因子,得到每个评级因子的栅格图。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量化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权重。(4)将研究区按19m×19m的大小进行正方形网格划分,共划分为463286个栅格单元,利用Arc GIS软件绘制出各评价因子栅格图,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危险等级划分,对不同的评价因子采用隶属度函数,并在Arc GIS中计算出每个评价因子的低、中、高隶属度图,最后运用Arc GIS加权叠加得出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并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沿线灾害发育特点、斜坡工程地质分段等,将公路线路分为八个不同的区段,并对每个区段进行危险性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工程布置以及沿线灾害特点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郑子钰[7](2020)在《西藏拥巴乡怒江河段隧道进出口量化选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拟建交通工程昌都至林芝段的跨怒江特大桥为线路控制性桥位,其桥位选取以地质条件为基础,受控于岸坡位置和隧道洞口位置。为此,本文针对怒江特大桥选址,进行工程地质定性分区研究,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信息量法、修正灰色聚类法并基于python语言和Arc Gis软件进行量化选址研究为确定怒江特大桥进出口位置提供重要依据。主要成果如下:(1)查明了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为主要依据,将研究区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Ⅰ、Ⅱ、Ⅲ,查明了各分区工程地质特征。在各分区选取典型岸坡进行分析评价。(2)采用三种量化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加权信息量法、修正灰色聚类法)评价岸坡稳定性,对传统的信息量法和灰色聚类法进行了修正。通过层次分析法权重与信息量值相乘,得到加权信息量进行稳定性判定。在传统灰色聚类法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法权重赋予指标权重,并与聚类权相乘得到最终权重。(3)建立了岸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10个评价因子:人类工程活动、风化作用、河流作用、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坡高、坡体结构、断裂密度、灾害规模及分布密度。基于地表水文定义划分研究区岸坡单元。基于上述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处理,得出优选岸坡。(4)创立了隧道洞口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包括9个评价因子:岩性、坡度、坡面走向、高程、与山脊线距离、仰坡危岩体规模、与断层距离、与现有公路距离、与对岸相应位置间最短距离。采用栅格单元作为洞口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单元。将优选岸坡地形图通过Arcgis生成10m×10m的DEM栅格模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修正灰色聚类法,运用python语言,得到适宜性分区结果,并在Arcgis中表达栅格适宜性等级。(5)在优选岸坡上赋予洞口位置,通过评价优选岸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岸坡整体稳定性分区,查明危岩体及孤石发育现状及对洞口的威胁,并对该洞口位置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洞口工程适宜性评价结果对比,验证该洞口位置合理性。循环该步骤,得到优选洞口位置。

陈德加[8](2020)在《云南公路自然因素影响分析及自然区划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迫切需要,公路工程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公路工程是一种线状人工建筑物,是直接修筑于自然环境中的,将穿过不同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云南是一个自然环境比较复杂的省份,认清云南的自然环境对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开展云南省公路工程自然区划研究对云南的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工作内容及其成果为:(1)论述了云南省复杂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岩土类型、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2)参考了公路建设的规范、标准和相关资料及经验,提出了云南省公路区划指标系统;(3)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公路自然区划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比较符合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4)在提出云南公路区划原则、指标及方法的基础上,应用Arc Gis为技术平台和Auto CAD完成了云南省公路地貌区划、云南省公路气候区划、云南省公路岩土区划、云南省公路水文地质区划及云南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5)在以上公路各单项区划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

和佳良,刘伟,贾奎,杨文辉,代文君[9](2019)在《论东格高速公路小江断裂带内工程地质选线》文中认为东格高速公路由于地形、经济、规划条件限制,须在小江断裂带内展布,是首条全部线路位于小江断裂带内的高速公路。小江断裂是区域性全新世活动断裂,沿线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小江断裂带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对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类型的不同影响,是东格高速公路工程地质选线的首要控制因素。在收集小江断裂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详细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遥感等综合手段后,准确分析和评价了小江断裂带内沿线几个线路比选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确定了小江东西支断裂的交接位置,从而确定了合理的线路方案,并总结出全新世活动断裂带内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几条选线原则:工程敷设方式应以路基、短隧、低桥为主,尽量少采用长隧、高桥等发生震害时不易修复的工程类型;隧道工程应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中心位置或地表破裂带,尽量短距离穿越断层破碎带,在多个断裂交接位置应尽量避免设置隧道;线路走向应尽量绕避断裂带内成因复杂的混合堆积台地或阶地。

丁浩江[10](2019)在《四川盆地南缘有害气体成生规律与成贵高铁建设减防灾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大型盆地内蕴藏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能源财富。由于其理化性质中的毒性与易爆等特点,对于铁路工程而言就是有害气体,当以隧道工程通过时,有害气体上逸至隧道内,给工程建设及运营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数量的剧增,有害气体隧道在建过程中也发生了较多的中毒窒息、气体燃烧、爆炸或突出的灾害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铁路隧道工程对有害气体不良地质的研究起步较晚,近些年来对于煤系瓦斯隧道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油型天然气及其它有害气体研究偏少,目前有关有害气体的铁路减灾选线、隧道有害气体评价、防灾治理措施等缺乏系统的研究。同时,由于高速铁路工程具有平面线形标准高、区间定线灵活性弱的特点,很多情况下线路无法绕避的有害气体区,如何认识、评价隧道工程的风险也成为了重点和关键。因此,研究高速铁路有害气体区减灾选线的原则和方法并建立可靠的有害气体隧道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减灾选线及风险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预防控制及处治技术措施,实现减灾防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成贵高铁勘察、施工过程的系列成果,总结了四川盆地南缘地质环境背景及区内地下有害气体类型及气体成生特征规律;基于成贵高铁工程地质及有害气体特征,探究了线路区有害气体分布规律;在充分认识有害气体灾害特点并结合其成因机理基础上,构建了有害气体区高速铁路选线定性评价体系,提出选线指导原则,并实例验证;针对有害气体区高速铁路选线无法绕避的情况,构建有害气体隧道风险评价体系;结合隧道风险评估,提出了有害气体隧道防灾治理措施。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结论:(1)通过对四川盆地南缘区域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盆地南缘区域地质环境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地下有害气体不良地质发育,有害气体以油型天然气为主,具有气田(藏)分布广泛且数量多的特点。研究区内油型天然气主要烃源岩地层时代为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统、三叠统,烃源岩成熟度普遍较高,生气烃源条件较好,储集层圈闭类型主要以背斜构造圈闭为主。区内油型气有害气体借助于断层、裂缝、微裂隙扩散至浅表地层富集形成气囊,从而对区内隧道工程建设的安全造成威胁。(2)基于成贵高铁四川盆地南缘段(乐山至兴文)地形地貌及地质等特征,综合将盆地南缘段线路区域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冲积平原区、川南丘陵区和黔北低中山区。结合隧道与油气构造、油气储层,岩石与油气显示、油气与风化壳等关系,分析得出了线路区天然气具有两大规律:一是气体主要富集于背斜型圈闭构造区内,气体储集、运移、圈闭、保存受构造控制作用十分显着;二是距离圈闭构造核心区越近,气体浓度越高;埋深越大,气体浓度也越高,相反则气体浓度越低。(3)在充分总结了有害气体灾害特点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选线要求及特点,结合有害气体灾害发生成因机理,运用灾害学、瓦斯地质学、铁道工程学及工程地质学等基础理论,提出了有害气体致灾成因分类并建立有害气体致灾因子与高速铁路选线的关系,构建了控制高速铁路选线的有害气体致灾因子体系。制定了有害气体地区高速铁路选线应遵循“绕避(极)高风险有害气体聚集区,选择低风险的安全通道或位置,采用合理工程形式或措施”的指导方针,总结提出了“先绕避、短通过、小埋深、短隧群、抬标高、重决策”十八字选线指导原则。(4)按照风险决策构建思路,通过大量工程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提出了有害气体隧道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的四项原则,为使评价指标具备可实行性,针对指标选取提出四项原则。根据有害气体隧道工程设置、地质条件及人为影响三个方面将评价指标分为区域含气量、线路距离储层高差、裂隙率、孔隙度、断层封闭系数、盖层厚度、褶皱翼部倾角、水力运移逸散、水力封闭强度、水力封堵类型及勘察质量,共11项指标。(5)以成贵高铁工程大量勘察样本数据为基础,基于有害气体在圈闭构造中的赋存、运移及逸散规律等,推导出了有害气体逸散度计算公式。通过专家打分法和数值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取值范围的厘定,并对应划分为四个风险等级:等级Ⅰ为低风险,等级Ⅱ为中等风险,等级Ⅲ为高风险,等级Ⅳ为极高风险。(6)通过AHP主观赋权法、变异系数客观赋权法、博弈论集结模型对指标权重计算分配,再结合联系云模型计算得到各等级隶属度值,最终计算得到有害气体隧道风险概率值。选取成贵高铁四川盆地南缘段的石柱山、南厂沟和兴隆坪三座有害气体隧道为案例对象进行风险评价验证,最终评价石柱山隧道和兴隆坪隧道具有高风险性,南厂沟隧道具中等风险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7)根据有害气体隧道在建设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安全措施要求,将防灾治理措施划分为施工处置措施和工程结构防治措施两大类。结合成贵高铁兴隆坪隧道的有害气体发育特征及工程地质情况,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该隧道在压入式通风条件下隧道内风场、瓦斯浓度分布及其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压入式通风条件下,隧道内还存在部分区域瓦斯浓度值偏高的情况。为使整个隧道瓦斯浓度值保持在允许范围内,在设计中需增设通风竖井并配合局部风扇作为补充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二、泥石流的防治及泥石流地段的选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泥石流的防治及泥石流地段的选线(论文提纲范文)

(2)雅安至林芝交通廊道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复杂独特的地质环境
    1.1 地形地貌
    1.2 构造格架
    1.3 岩性岩组
    1.4 水文地质
2 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2.1 强烈发育的深大活动断裂与高烈度地震
    2.2 强烈发育的多样化地质灾害
        2.2.1 高位远程滑坡、崩塌、危岩落石
        2.2.2 冰川泥石流
        2.2.3 山地灾害链
    2.3 高地应力
        2.3.1 岩爆
        2.3.2 软岩大变形
    2.4 高地温
    2.5 突涌水
    2.6 多场耦合效应的深部灾害
3 工程对策研究
    3.1 天空地一体化勘察技术
    3.2 地质选线与工程设置
    3.3 工程措施
4 结论

(3)川藏铁路鲜水河构造带地质选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显着的地形高差
    1.2 极端的气候条件
    1.3 强烈的板块运动
    1.4 复杂密布的断裂构造
    1.5 软弱破碎的岩体结构
    1.6 错综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
2 鲜水河构造带地质选线问题及选线原则
    2.1 地质选线问题
        2.1.1 高烈度地震及活动断裂
        2.1.2 高位崩滑流
        2.1.3 高陡岸坡稳定性
        2.1.4 高温热害
        2.1.5 高地应力岩爆和大变形
        2.1.6 高压突涌水
    2.2 地质选线原则
        2.2.1 基本选线原则
        2.2.2 鲜水河构造带选线原则
3 鲜水河构造带地质选线过程
    3.1 区域稳定性选线———施工和运营安全风险低的廊道方案
    3.2 明线工程地质灾害选线———特大桥、车站等重要建筑选择地质灾害可控的地段
    3.3 地下工程“极难处理”工程地质问题选线———地下工程应优先避开现有工程经验难以处理的段落
    3.4 不良地质综合选线———统计各类不良地质灾害的数量,综合比选确定实施方案
    3.5 地质横断面选线———使选线更为精细化
4 结论与讨论

(4)滇藏铁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选线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自然环境特征
    2.1 地形高差悬殊
    2.2 气候类型多样
    2.3 岩性混杂
    2.4 地质构造复杂活跃
        2.4.1 区域大地构造特征
        2.4.2 新构造运动活跃
        2.4.3 大地震频发
    2.5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2.6 高地应力
    2.7 高地温
    2.8 高地质灾害风险
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对策
    3.1 深大活动断裂
    3.2 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围岩稳定性
    3.3 高温热害
    3.4 泥石流水毁
    3.5 高原型岩溶
    3.6 雪(冰)害
    3.7 重力型不良地质
    3.8 放射性
    3.9 有害气体
4 滇藏铁路地质选线原则
    4.1 滇藏铁路宏观走向选线原则
    4.2 滇藏铁路选线原则
5 下阶段工作重点
6 结论

(5)基于CBR的泥石流区域铁路选线方案辅助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模型分析
    1.1 案例推理基本理论
    1.2 特征属性选定
    1.3 特征值标准化
    1.4 权重的确定
        (1)构造判断矩阵
        (2)综合专家评估意见
        (3)一致性检验
        (4)模糊权重的计算
    1.5 泥石流灾害案例库的建立
    1.6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案例检索
2 实例应用
    2.1 巴涅弄沟流域泥石流概况
        (1)降雨因子
        (2)冰川及冰湖发育程度
        (3)植被覆盖率
        (4)松散物源条件
        (5)沟谷纵坡坡度
        (6)地层岩性
    2.2 基于案例推理的选线策略推理过程
3 结语

(6)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崩塌灾害研究现状
        1.2.2 滑坡灾害研究现状
        1.2.3 泥石流灾害研究现状
        1.2.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人类工程活动
    2.3 工程岩组划分
第3章 斜坡结构类型及变形破坏特征
    3.1 斜坡地质结构类型
        3.1.1 层状结构类型斜坡
        3.1.2 土质斜坡
        3.1.3 斜坡结构发育分布状况
    3.2 斜坡变形破坏特征
        3.2.1 斜坡变形主要机制类型
        3.2.2 斜坡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
    3.3 斜坡工程地质分段
第4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4.1.1 灾害类型与基本特征
        4.1.2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4.2 典型灾害分析
        4.2.1 雷马坪滑坡
        4.2.2 银厂沟滑坡
        4.2.3 五彝湾崩塌
        4.2.4 罗彻泥石流
    4.3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4.3.1 地形地貌
        4.3.2 地层岩性
        4.3.3 坡体结构
        4.3.4 水文气象
        4.3.5 人类工程活动
第5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模糊综合评判法
    5.2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5.2.1 确定评价指标与评价单元
        5.2.2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栅格化处理
        5.2.3 计算评价因子权重
    5.3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3.1 计算隶属度函数
        5.3.2 基于Arc GIS的隶属度操作
        5.3.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3.4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段综合评价
第6章 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6.1 滑坡防治建议
    6.2 崩塌防治建议
    6.3 泥石流防治建议
    6.4 路基段斜坡稳定性控制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西藏拥巴乡怒江河段隧道进出口量化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岸坡(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1.2.2 岸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1.2.3 地质选线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气象水文
        2.1.1 气象
        2.1.2 水文特征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岩组
        2.3.1 地层岩性
        2.3.2 工程地质岩组
    2.4 地质构造
        2.4.1 昌都至林芝段地质构造
        2.4.2 研究区地质构造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6.1 新构造运动
        2.6.2 昌都至林芝段历史地震
        2.6.3 研究区地震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岸坡工程地质分区研究
    3.1 研究区工程地质定性分区
        3.1.1 工程地质定性分区原则及依据
        3.1.2 各区工程地质特征
    3.2 典型岸坡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3.2.1 Ⅰ方案岸坡
        3.2.2 Ⅱ方案岸坡
        3.2.3 Ⅲ方案岸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岸坡稳定性量化分区研究
    4.1 量化评价理论
        4.1.1 模糊综合评判法
        4.1.2 加权信息量法
        4.1.3 修正灰色聚类分析法
    4.2 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4.3 岸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4.3.1 岸坡稳定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4.3.2 岸坡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取值和分级
    4.4 评价单元划分
    4.5 岸坡稳定性研究
        4.5.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岸坡稳定性研究
        4.5.2 基于加权信息量法的岸坡稳定性评价
        4.5.3 基于修正灰色聚类分析法的岸坡稳定性研究
        4.5.4 三种方法结果对比
    4.6 岸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4.6.1 岸坡稳定性分区量化评价结果分析
        4.6.2 量化评价结果与工程地质分区比照
        4.6.3 优选岸坡定性评价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隧道洞口工程选址研究
    5.1 研究思路与路线
    5.2 优选岸坡工程地质评价
        5.2.1 工程地质条件
        5.2.2 岸坡整体稳定性分区研究
        5.2.3 危岩体及孤石发育现状
    5.3 洞口工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5.4 评价模型建立暨单元划分
    5.5 洞口工程适宜性研究
        5.5.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洞口工程适宜性评价
        5.5.2 基于修正灰色聚类分析法的洞口工程适宜性评价
        5.5.3 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对比
        5.5.4 量化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5.6 贯通线洞口位置综合评价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A.隧道洞口工程适宜性模糊综合评判pyhon源程序
    B.隧道洞口工程适宜性修正灰色聚类分析pyhon源程序

(8)云南公路自然因素影响分析及自然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公路自然区划原则
    1.5 公路自然区划方法
第二章 云南省公路地貌分析及区划
    2.1 目的及意义
    2.2 云南地形地貌特点
    2.3 地形地貌导致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对策措施
        2.3.1 山地公路病害及其对策
        2.3.2 坝子公路病害及其对策
        2.3.3 岩溶地貌地区公路病害及其对策
    2.4 公路地形地貌划分指标体系
        2.4.1 主要地貌类型
        2.4.2 海拔高程
        2.4.3 相对坡度与公路用地指标
        2.4.4 综合划分指标
    2.5 云南公路地形地貌区划
第三章 云南省公路气候分析及区划
    3.1 目的及意义
    3.2 云南气候特点
        3.2.1 气温特点
        3.2.2 降雨特点
    3.3 气候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对策措施
        3.3.1 温度对公路的影响及其对策
        3.3.2 降雨对公路的影响及其对策
    3.4 公路气候划分指标体系
        3.4.1 温度
        3.4.2 潮湿度
    3.5 云南公路气候区划
第四章 云南省公路岩土分析及区划
    4.1 目的及意义
    4.2 云南岩土类型特点
    4.3 岩土类型对公路病害问题及对策措施
    4.4 公路岩土划分指标体系
        4.4.1 岩石划分指标
        4.4.2 土类型划分指标
    4.5 云南公路岩土区划
第五章 云南省公路水文地质分析及区划
    5.1 目的及意义
    5.2 云南省水文地质特点及公路病害和对策
        5.2.1 云南省地下水类型及其特点
        5.2.2 地下水对公路病害及其对策
    5.3 公路水文地质区划指标
        5.3.1 云南地下水赋存类别
        5.3.2 云南地下水富水程度
    5.4 云南公路水文地质区划
第六章 云南省公路地质灾害分析及区划
    6.1 公目的及意义
    6.2 云南公路地质灾害特点
    6.3 地质灾害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1 泥石流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2 滑坡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3 采空区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4 崩塌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5 地震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4 公路地质灾害区划指标
        6.4.1 发育程度
        6.4.2 地质灾害类型
    6.5 云南公路地质灾害区划
第七章 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
    7.1 综合区划方法
    7.2 云南公路自然区划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10)四川盆地南缘有害气体成生规律与成贵高铁建设减防灾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有害气体类型及成生规律研究现状
        1.2.2 铁路工程有害气体勘察、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3 铁路工程减灾选线研究现状
        1.2.4 有害气体隧道风险评价与防灾治理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第2章 四川盆地南缘地质环境背景与有害气体成生特征
    2.1 研究区范围的厘定
    2.2 自然地理环境
        2.2.1 气象水文
        2.2.2 地形地貌
    2.3 区域地质条件
        2.3.1 地层岩性
        2.3.2 地质构造特征
    2.4 研究区有害气体成生特征
        2.4.1 有害气体类型
        2.4.2 生烃源岩特征
        2.4.3 储气层特征
        2.4.4 盖层特征
        2.4.5 圈闭特征
        2.4.6 运移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成贵高铁盆地南缘段工程地质条件与有害气体分布规律
    3.1 成贵高铁工程概况
    3.2 成贵高铁盆地南缘段工程地质分区
        3.2.1 工程地质条件
        3.2.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2.3 工程地质分区
    3.3 线路区有害气体分布特征及规律
        3.3.1 有害气体勘察及测试
        3.3.2 有害气体分布分区特征
        3.3.3 隧道与油气构造关系分析
        3.3.4 隧道与油气储层关系分析
        3.3.5 岩石与油气显示关系分析
        3.3.6 风化壳与油气关系分析
        3.3.7 成贵高铁盆地南缘段线路区有害气体分布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害气体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研究
    4.1 减灾选线的概念
    4.2 有害气体致灾因子与灾害风险类型
        4.2.1 有害气体灾害特点
        4.2.2 有害气体致灾类型与致灾因子
    4.3 有害气体区减灾选线指导原则
        4.3.1 指导方针
        4.3.2 指导原则
    4.4 成贵高铁四川盆地南缘段有害气体区减灾选线实例
        4.4.1 “先绕避”选线原则案例
        4.4.2 “短通过、抬高程、小埋深”选线原则案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害气体隧道风险评价研究
    5.1 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5.1.1 评价体系建立思想
        5.1.2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5.2 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5.2.2 评价指标
    5.3 风险评价指标计算与取值
        5.3.1 圈闭构造气体逸散程度的公式建立
        5.3.2 其他因素指标取值
    5.4 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5.4.1 权重的确定
        5.4.2 隶属度计算模型
        5.4.3 风险评价
    5.5 成贵高铁有害气体隧道风险评价实例
        5.5.1 工程实例
        5.5.2 权重计算
        5.5.3 风险评价模型参数计算
        5.5.4 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隧道有害气体防灾治理研究
    6.1 概述
    6.2 成贵高铁隧道有害气体防灾治理
        6.2.1 施工处置措施
        6.2.2 工程结构防治措施
        6.2.3 成贵高铁隧道有害气体处置方案
    6.3 兴隆坪隧道有害气体处置方案
        6.3.1 处置方案
        6.3.2 通风数值模拟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泥石流的防治及泥石流地段的选线(论文参考文献)

  • [1]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工程地质环境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 徐正宣,张利国,蒋良文,王科,张广泽,冯涛,王栋,宋章,伊小娟,王哲威,林之恒,欧阳吉,张晓宇.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1(03)
  • [2]雅安至林芝交通廊道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黄勇,孟祥连,胡卸文,张利国,王哲威,杜世回,张文忠,陈兴强,罗锋. 工程地质学报, 2021(02)
  • [3]川藏铁路鲜水河构造带地质选线研究[J]. 王哲威,徐正宣,冯涛,刘威,张羽军,林之恒,刘志军,刘建国,王栋,袁东,方振华,赵江林. 工程地质学报, 2021(02)
  • [4]滇藏铁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选线原则研究[J]. 王进华. 铁道标准设计, 2021(07)
  • [5]基于CBR的泥石流区域铁路选线方案辅助决策模型研究[J]. 樊惠惠,李远富,蒋频,杨昌睿,邹鑫. 铁道标准设计, 2021(03)
  • [6]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 白天.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西藏拥巴乡怒江河段隧道进出口量化选址研究[D]. 郑子钰.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1)
  • [8]云南公路自然因素影响分析及自然区划研究[D]. 陈德加.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9]论东格高速公路小江断裂带内工程地质选线[A]. 和佳良,刘伟,贾奎,杨文辉,代文君. 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10]四川盆地南缘有害气体成生规律与成贵高铁建设减防灾实践[D]. 丁浩江.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泥石流防治与泥石流断面选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