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小菜蛾幼虫为害动态观察

高海拔地区小菜蛾幼虫为害动态观察

一、高海拔地区结球甘蓝小菜蛾幼虫发生为害动态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苗鑫,徐世才,车银娟,吴文乐,范培月[1](2018)在《延安地区小菜蛾抗寒与越冬能力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小菜蛾在延安地区自然条件下能否越冬,对小菜蛾的过冷却点、低温生存能力以及室外自然条件下越冬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中1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最低(-17.07℃)。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高(-14.36℃),其次为成虫(-15.25℃),蛹期的过冷却点最低(-19.45℃),这表明在小菜蛾各种虫态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蛹。在5、0、-5、-10℃温度条件下,小菜蛾蛹的LT50、LT90、LT99.9均随温度的降低而缩短,99.9%蛹死亡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52.82、29.03、26.17、13.45 d,这表明小菜蛾不能在冬季温度连续低于0℃的时间超过29 d的地区越冬;另外,小菜蛾蛹的野外越冬试验结果发现,蛹在延安地区越冬死亡率为100%。结合延安地区冬季的温度变化规律,初步推断自然条件下小菜蛾在延安地区不能越冬。

陈希恩[2](2014)在《斑蝥素对小菜蛾作用的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斑蝥素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且对多种杀虫剂具有增效作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全世界广泛分布、严重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害虫,抗药性发展迅速。斑蝥素及类似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毒杀活性早有报道,但其毒杀作用机理一直不清楚。本文研究了斑蝥素对小菜蛾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SPs)的抑制作用,阐述了斑蝥素对小菜蛾毒杀作用机理;检测了小菜蛾体内重要解毒代酶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s),以及小分子量热激蛋白(sHSP)在斑蝥素侵害后转录水平变化,初步分析了小菜蛾对斑蝥素潜在抗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斑蝥素抑制小菜蛾PSPs酶活活性将LC10,LC25和LC50剂量斑蝥素饲喂小菜蛾4龄幼虫,检测到处理试虫体内PSPs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或斑蝥素剂量增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LC5。剂量斑蝥素处理48 h的试虫体内PSPs活性仅为对照组的36.96%。斑蝥素在1 nM-100 μM浓度范围内均可抑制小菜蛾PSPs体外活性,经计算IC50值为5.39 μM。2.斑蝥素影响小菜蛾PSPs基因转录水平克隆获得了 6条小菜蛾PSPs基因,PP1、PP2A、PP2B、PP4、PP5和PP6。序列分析比对发现PSPs基因在真核生物类群里高度保守。小菜蛾6条PSPs基因的催化活性域在结构上也高度保守。表达分析发现6条PSPs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内均表达,除PP6外其余5条基因在成虫期的表达量高于其他龄期的表达量,6条基因均在头部高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LC10,LC50和LC75剂量斑蝥素均未对小菜蛾PSPs基因的转录水平产生显着影响。3.斑蝥素及其类似物抑制重组表达PSPs蛋白活性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尝试对小菜蛾PSPs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发现仅PP2B和PP5可溶表达。利用pNPP作为反应底物对纯化后的重组PP2B和PP5进行活性检测发现,重组PP2B无明显活性,重组PP5具有显着活性,且具有可被花生四烯酸激活的PP5蛋白典型特征。检测了斑蝥素及11种类似物对重组PP5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斑蝥素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为0.38 μM。11种类似物对重组PP5蛋白的IC50值在7.42-538.38 μM之间。各化合物的IC50值与前期生测实验获得的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值存在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高达0.87。斑蝥素存在条件下重组PP5酶对底物pNPP的Km值显着增大而Vmax值不变,说明斑蝥素是作用于重组PP5活性口袋的竞争性抑制剂。4.斑蝥素抑制部分小菜蛾GSTs基因表达,并抑制部分重组GSTs蛋白活性从小菜蛾转录组数据库(KONGAbase)获得了 19条GSTs基因。17条可被归入已知的6个不同昆虫GSTs家族,2条暂时无法归类。LC50剂量斑蝥素会显着抑制绝大多数GSTs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其中GSTe4和GSTu2在48 h时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 12.78倍和11.52倍。纯化获得了 12条GSTs基因在大肠杆菌内的重组蛋白,其中9种重组蛋白具有CDNB结合活性。进一步检测发现,斑蝥素可显着抑制3种重组蛋白GSTe3、GSTo2和GSTu2活性。5.斑蝥素诱导部分小菜蛾P450s的CYP6家族基因过表达从KONGAbase获得了 14条CYP6家族基因。LC50剂量斑蝥素处理后的6-48 h内,1条CYP6基因在各时间点均上调表达,9条CYP6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1条CYP6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余3条CYP6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不大。6.斑蝥素诱导部分小菜蛾sHSP基因过表达从KONGAbase获得了 14条sHSP家族基因。LC50剂量斑蝥素处理后仅sHSP22.1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在6-48 h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3.7倍、9.73倍、11.21倍和16.31倍。而sHSP19.5和sHSP20.1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降低,其余sHSP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是非常显着。综上所述,斑蝥素抑制小菜蛾PSPs体内和体外活性,并且斑蝥素竞争性抑制重组小菜蛾PSPs蛋白活性,同时斑蝥素及类似物对重组小菜蛾PSPs蛋白的抑制活性与杀虫活性之间很高的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斑蝥素对小菜蛾的毒杀作用机理是斑蝥素进入小菜蛾PSPs活性口袋,抑制PSPs活性,造成生理活动紊乱而导致虫体死亡。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另外,斑蝥素可抑制部分GSTs基因的表达或酶活活性可能与其对某些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有关。部分CYP6家族基因和sHSP基因的表达量在斑蝥素处理后显着升高的发现也为后续深入研究小菜蛾对斑蝥素的潜在抗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李先伟[3](2013)在《不同寄主饲养的小菜蛾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和适应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Plutelliae),是一种以十字花科植物为食的世界性害虫,每年给人类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到目前为止,施用农药仍然是防治小菜蛾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施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小菜蛾抗性的产生等问题的突显,开发利用小菜蛾的天敌昆虫对其进行防治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 (Kurdjumov)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是小菜蛾的幼虫聚寄生蜂,在热带低海拔地区有着很高的运用潜力。本文通过比较寄主植物白菜、小油菜、甘蓝、菜花和西兰花构建的五个菜蛾啮小蜂种群间的生物学参数和各种群菜蛾啮小蜂在改变寄主小菜蛾后的适应性,明确了菜花为菜蛾啮小蜂的最适寄主植物,研究结果为菜蛾啮小蜂的大量饲养和释放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不同寄主植物菜蛾啮小蜂种群的成虫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菜菜蛾啮小蜂雄蜂寿命最长(10.6d),显着高于甘蓝(5.7d)和西兰花(6.5d)菜蛾啮小蜂;在无寄主小菜蛾的条件下,西兰花和白菜菜蛾啮小蜂雌虫的寿命分别为24.7d和22.3d,都显着高于甘蓝(17.5d)和菜花(15.0d)菜蛾啮小蜂;在具寄主小菜蛾的条件下,各种群菜蛾啮小蜂雌蜂寿命均显着低于无寄主条件下雌蜂的寿命,且最长和最短寿命分别来自西兰花(5.8d)和小油菜(4.6d)上的菜蛾啮小蜂。组建了不同寄主植物菜蛾啮小蜂种群的生命表。结果显示:菜花菜蛾啮小蜂具有最大的净生殖率(34.99)、内禀增长率(0.196)、被寄生幼虫中成功育蜂的幼虫比例(67.6±6.9%)、单头寄主的育蜂数量(9.0±0.6)、成功羽化的后代数量(43.6±7.6)和最短的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15.8±0.3d)。寄生量和后代雌性比在各种群菜蛾啮小蜂间没有差异。研究了五个种群菜蛾啮小蜂在寄生白菜、小油菜、甘蓝、菜花和西兰花寄主植物上小菜蛾时的生物学。结果表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和后代雌性比相对稳定,维持在15d和80%的水平;总寄生量和单头寄主育蜂数量主要在6-10头和5-9头间波动;成功羽化的后代数量指标中,白菜、小油菜和甘蓝菜蛾啮小蜂都在寄生菜花小菜蛾时羽化率最高,菜花菜蛾啮小蜂在寄生小油菜、甘蓝、菜花和西兰花小菜蛾时后代数量均稳定在40头左右;白菜、小油菜、甘蓝、菜花和西兰花菜蛾啮小蜂分别在寄生菜花、甘蓝和菜花、菜花、小油菜和菜花、甘蓝小菜蛾时,被寄生幼虫中成功育蜂的幼虫比例最高。

杨丽梅,方智远,刘玉梅,庄木,张扬勇,孙培田[4](2011)在《“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甘蓝遗传育种取得了显着成绩:引进和创新出一批优异的甘蓝种质资源;抗病、抗逆等常规育种技术和以分子标记、小孢子培养、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育种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雄性不育系在制种中的规模化应用大大提高了杂交种的种子质量;育成58个商品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的甘蓝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我国甘蓝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熊立钢,吴青君,王少丽,徐宝云,朱国仁,张友军[5](2010)在《小菜蛾越冬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小菜蛾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蛹的低温生存能力和越冬能力。小菜蛾的过冷却现象比较明显,蛹期过冷却点最低(-20.12℃),成虫次之(-16.56℃),幼虫期高(平均为-13.72℃),其中4龄幼虫过冷却点最高(-8.5℃)。表明在不同虫态中,蛹的抗低温能力最强。在-10、-5、0℃和5℃条件下,小菜蛾蛹的LT50、LT90、LT99.9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缩短;蛹死亡99.9%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0.29、21.68、27.77、41.39d,表明在冬季温度连续低于0℃时间超过28d的地区,小菜蛾不能越冬。连续两年冬天的埋蛹试验结果,蛹在北京4个地点的越冬死亡率均为100%。结合我国的气候区划分析,初步确定小菜蛾在北京地区野外不能越冬。

张晓飞[6](2013)在《寄主植物及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十字花科植物及生物农药阿维菌素(abamectin)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同时研究小菜蛾卵和蛹的合理冷藏时间,进而对饲养方法进行改进。其结果如下:1.冷藏对小菜蛾产卵量、卵孵化率和蛹羽化率的影响4℃时,小菜蛾卵的孵化率总体上随冷藏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冷藏30d后,平均孵化率降至26.5%,但是冷藏10d,平均孵化率却最高;蛹的羽化率随冷藏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冷藏25d后,平均羽化率降至27.3%;产卵量随冷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冷藏15d,平均产卵量降至33.0枚,冷藏20d,小菜蛾不再产卵。因此,小菜蛾卵和蛹的冷藏时间不应超过15d。2.小菜蛾产卵选择性和取食嗜好性研究小菜蛾最喜欢在小白菜幼苗上产卵,其次是油菜幼苗,最不喜欢在甘蓝和花椰菜幼苗上产卵;小菜蛾幼虫在室内最喜食油菜幼苗,然后是芥菜、小白菜、菜心和甘蓝幼苗,最不喜食萝卜和花椰菜幼苗;小菜蛾幼虫在田间最喜食油菜幼苗,次喜食芥菜幼苗,不喜食甘蓝、萝卜、小白菜和花椰菜幼苗。3.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选择性的影响10对小菜蛾成虫在不施药的小白菜幼苗上平均产卵299.17枚,在施药的小白菜幼苗上平均产卵92.17枚,差异显着(P<0.05);小白菜幼苗和油菜幼苗都不施药时,小菜蛾成虫在两者上产卵数的比值为1.42,小白菜幼苗施药,油菜幼苗不施药时,小菜蛾成虫在两者上产卵数的比值为0.42,差异显着(P<0.05);小白菜幼苗和花椰菜幼苗都不施药时,小菜蛾成虫在两者上产卵数的比值为19.43,小白菜幼苗施药,花椰菜幼苗不施药时,小菜蛾成虫在两者上产卵数的比值为4.48,差异不显着(P<0.05)。因此,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在小白菜幼苗,小白菜和油菜幼苗上的产卵选择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对在小白菜和花椰菜上的产卵选择无显着影响(P<0.05)。4.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的影响室内测定:10头小菜蛾幼虫在不施药的油菜幼苗上取食的平均面积为447.33mm2,在施药的油菜幼苗上取食的平均面积为157.17mm2,差异显着(P<0.05);油莱和芥菜幼苗都不施药时,小菜蛾幼虫在两者上取食面积之比平均为1.96,在油菜幼苗施药,芥菜幼苗不施药时,取食面积之比平均为0.42,差异显着(P<0.05);油菜和花椰菜幼苗都不施药时,小菜蛾幼虫在两者上取食面积之比平均为40.75,在油菜幼苗施药,花椰菜幼苗不施药时,取食面积之比平均为2.02,有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在室内,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油菜幼苗,油菜和芥菜幼苗,油菜和花椰菜幼苗的选择性影响显着(P<0.05)。田间测定:20头小菜蛾幼虫在不施药的油菜幼苗上取食的平均面积为719.17mm2,在施药的油菜幼苗上取食的平均面积为346.67mm2,差异显着(P<0.05);油菜和芥菜幼苗都不施药时,小菜蛾幼虫在两者上取食面积之比平均为1.67,在油菜幼苗施药,芥菜幼苗不施药时,取食面积之比平均为0.52,差异显着(P<0.05);油菜和花椰菜幼苗都不施药时,小菜蛾幼虫在两者上取食面积之比平均为74.08,在油菜幼苗施药,花椰菜幼苗不施药时,取食面积之比平均为4.13,无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在田间,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油菜幼苗,油菜和芥菜幼苗的选择性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对取食油菜和花椰菜幼苗的选择性没有产生显着影响(P<0.05)。

熊立钢[7](2009)在《小菜蛾越冬生物学特性与种群亲缘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小菜蛾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蛹的低温抗寒能力和越冬能力,同时对我国10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浙江、黑龙江、甘肃、云南、海南、山东)小菜蛾种群进行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菜蛾的过冷却现象比较明显,蛹期过冷却点最低(-20.12℃),成虫次之(-16.56℃),幼虫期高(平均为-13.72℃),其中4龄幼虫过冷却点最高(-8.5℃)。表明在不同虫态中,蛹的抗低温能力最强,是最可能越冬的虫态。(2)在- 10℃, - 5℃, 0℃和5℃条件下,小菜蛾蛹的LT50 ,LT90 ,LT99.9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缩短;蛹死亡99.9%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0.29d、21.68d、27.77d、41.39d,表明在冬季温度连续低于0℃时间超过28天的地区,小菜蛾就不能越冬。连续两年冬天的埋蛹试验结果,蛹在北京四个地点的越冬死亡率均为100%。且田间自然越冬试验中,开春收集的土样中未见存活的小菜蛾成虫。结合北京气象资料分析,初步确定小菜蛾在北京地区野外不能越冬。(3)mtCOI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266bp,该片断基因共检测60个样品的序列。通过比对,检测出各种群中变异位点为2~27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为0~21个。A + T的平均含量为70.5%~71.7%。小菜蛾不同地理种群间COI基因的多态性位点(S)为34,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92,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83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872,种群间Tajima’s D为-1.90230(P < 0.05),差异显着,推测本研究检测的小菜蛾不同地理种群mtDNA进化不遵循中性模型,可认为该序列进化不属于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遗传漂变的结果。Fu’s检验Fs<0,表明国内小菜蛾种群过去有种群扩张的历史。(4)10个地理种群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8~0.095;北京种群与广东、湖南、云南、浙江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均为0.008;北京种群与甘肃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为0.051;上海种群与北京、广东、云南、浙江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095。对10个小菜蛾地理种群间的Fst值和平均成对差异进行分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小菜蛾北京种群与上海、广东、山东种群之间具有显着遗传分化,上海种群与除山东以外的8个种群之间均具有显着遗传分化。综合比较分析,北京小菜蛾种群与湖南、海南种群遗传差异最小,与上海种群遗传差异最大。(5)在所分析的60个小菜蛾个体中共发现24个单倍型,占所有个体数的40%,共享单倍型共8种,有8个种群都拥有各自独享的单倍型,独享单倍型的存在表明这些地理种群之间已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从单倍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可见,各个地理种群之间的差异很小。上述结果表明:1)小菜蛾在北京地区野外可能不能越冬,推测北京地区小菜蛾发生危害的春季虫源除大棚温室外,应属外地迁飞而来。2)北京地区小菜蛾和全国多个地区种群亲缘关系密切,基因交流频繁,迁飞虫源可能来自多个地区。

王天文,李桂莲,李德友,文林宏,李崇信,陈国焘,靳毅,郑美荣[8](2008)在《黔西北地区夏秋反季节甘蓝菜青虫消长调查及防治》文中提出对贵州省大方县夏秋反季节甘蓝菜青虫发生为害进行了调查及药剂防效试验。调查结果表明,甘蓝菜青虫消长呈现明显的双峰曲线,发生盛期出现在8月10日至9月14日,高峰日在8月25日和9月14日。5种农药中1.8%阿维菌素乳油、40%辛硫磷乳油和25%快杀灵乳油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89.19%~97.27%,89.26%~94.33%和87.55%~90.26%。

王香萍,徐志红,赵毓潮,向祖焕,吕志藻,覃拥军,张植敏[9](2008)在《应用性诱剂监测高山蔬菜小菜蛾的发生动态》文中提出应用性诱剂对湖北高山蔬菜小菜蛾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2年小菜蛾在第一茬甘蓝上有两个发生高峰,诱蛾量分别为11.7±2.4头·盆-1和9.2±1.0头·盆-1,在第二茬甘蓝上有3个发生高峰,诱蛾量分别为70.9±8.1头·盆-1、16.1±2.7头·盆-1和11.1±1.9头·盆-1;2003年小菜蛾在第一茬甘蓝上有3个发生小高峰,诱蛾量分别为4.7±1.7头·盆-1,6.2±1.9头·盆-1和6.3±2.0头·盆-1,在第二茬甘蓝上有3个发生高峰,诱蛾量分别为62.5±27.4头·盆-1,88.7±25.1头·盆-1和12.6±3.4头·盆-1。性诱剂与频振式杀虫灯相比,性诱剂监测小菜蛾更为灵敏,诱捕效果更好。

王香萍,李传仁,王福莲[10](2008)在《高山地区3种十字花科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高山地区几种十字花科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为害虫治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3种高山十字花科蔬菜田的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分析不同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高山十字花科蔬菜田的主要节肢动物类群相似,但数量构成有所不同,以萝卜田的丰富度最高。[结论]作物类群对生物群落有很大影响,在害虫防治时应针对主要害虫进行。

二、高海拔地区结球甘蓝小菜蛾幼虫发生为害动态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海拔地区结球甘蓝小菜蛾幼虫发生为害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地区小菜蛾抗寒与越冬能力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蔬菜
        1.1.2 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1.1.3 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小菜蛾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
        1.2.2 冷驯化处理对小菜蛾抗寒能力影响的试验
        1.2.3 小菜蛾蛹的低温生存能力测定
        1.2.4 野外越冬试验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与结冰点差异
    2.2 冷驯化处理对小菜蛾抗寒能力的影响
    2.3 蛹的低温生存能力测定结果
    2.4 越冬蛹的死亡率测定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2)斑蝥素对小菜蛾作用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菜蛾
        1.1.1 小菜蛾的发生及分布
        1.1.2 小菜蛾的危害
        1.1.3 小菜蛾田间抗性
        1.1.4 小菜蛾抗性机理
    1.2 斑蝥素
        1.2.1 概述
        1.2.2 斑蝥素合成研究进展
        1.2.3 斑蝥素应用研究进展
        1.2.4 斑蝥素作用机理研究
    1.3 论文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斑蝥素对小菜蛾PSPs活性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及饲养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小菜蛾幼虫的药剂处理
        2.2.2 PSPs酶液制备及浓度测定
        2.2.3 PSPs活性测定
        2.2.4 体外抑制活性测定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斑蝥素处理后小菜蛾体内PSPs活性的变化
        2.3.2 斑蝥素对小菜蛾PSPs的体外抑制
    2.4 讨论
第三章 小菜蛾PSPs基因克隆与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试虫的准备
        3.2.2 总RNA的提取
        3.2.3 反转录获得cDNA模板
        3.2.4 引物设计
        3.2.5 PCR扩增
        3.2.6 目的片段的纯化及与载体的连接
        3.2.7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热激转化
        3.2.8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测序
        3.2.9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构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总RNA的提取
        3.3.2 目的基因的克隆
        3.3.3 序列分析
        3.3.4 PSPs基因的龄期和组织表达
    3.4 讨论
第四章 斑蝥素对小菜蛾PSP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和对异源表达PSPs蛋白的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试虫
        4.1.2 载体和菌种
        4.1.3 主要试剂
        4.1.4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斑蝥素对小菜蛾PSPs转录影响
        4.2.2 重组小菜蛾PSPs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
        4.2.3 斑蝥素及类似物对重组表达蛋白的体外抑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斑蝥素处理对小菜蛾PSPs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3.2 小菜蛾PSPs的原核表达、纯化与活性测定
        4.3.3 斑蝥素及类似物对重组小菜蛾PP5的体外抑制
    4.4 讨论
第五章 斑蝥素对小菜蛾GST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和对异源表达GSTs蛋白的作用
    5.1 实验材料
        5.1.1 供试昆虫
        5.1.2 载体与菌株
        5.1.3 主要试剂
        5.1.4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小菜蛾GSTs基因序列获得及分析
        5.2.2 小菜蛾GSTs基因表达分析
        5.2.3 斑蝥素对小菜蛾GSTs转录水平的影响
        5.2.4 小菜蛾部分GSTs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5.2.5 重组小菜蛾GSTs蛋白活性检测
        5.2.6 斑蝥素对重组小菜蛾GSTs蛋白体外作用活性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小菜蛾GSTs基因序列获得与分析
        5.3.2 小菜蛾GSTs表达分析
        5.3.3 斑蝥素对小菜蛾GSTs转录水平的影响
        5.3.4 重组小菜蛾GSTs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5.3.5 斑蝥素对重组GSTs蛋白的体外作用活性
    5.4 讨论
第六章 斑蝥素对小菜蛾P450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1.1 供试昆虫
        6.1.2 主要试剂
        6.1.3 主要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小菜蛾P450s基因序列的获得及分析
        6.2.2 斑蝥素处理对小菜蛾P450s转录水平的影响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小菜蛾CYP6家族基因的获得及分析
        6.3.2 斑蝥素影响小菜蛾CYP6家族基因的转录水平
    6.4 讨论
第七章 斑蝥素对小菜蛾sHSP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7.1 实验材料
        7.1.1 供试昆虫
        7.1.2 主要试剂
        7.1.3 主要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小菜蛾sHSP基因序列的获得及分析
        7.2.2 小菜蛾sHSP基因表达分析
        7.2.3 斑蝥素对小菜蛾sHSP转录的影响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小菜蛾sHSP基因序列获得与分析
        7.3.2 小菜蛾sHSP基因时空表达
        7.3.3 斑蝥素处理后小菜蛾sHSP转录水平的变化
    7.4 讨论
第八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致谢
作者简介

(3)不同寄主饲养的小菜蛾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和适应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十字花科作物与害虫
    1.1 小菜蛾的研究概况
        1.1.1 小菜蛾的生物学
        1.1.2 小菜蛾的发生与为害
        1.1.3 小菜蛾的防治
    1.2 小菜蛾寄生蜂的研究概况
        1.2.1 小菜蛾寄生蜂的发掘与利用
    1.3 菜蛾啮小蜂的研究概况
        1.3.1 菜蛾啮小蜂的生物学
    1.4 植物-昆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
第二章 菜蛾啮小蜂的生物学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寄主植物的种植
        2.1.2 小菜蛾种群的建立
        2.1.3 菜蛾啮小蜂种群的建立
        2.1.4 不同种群菜蛾啮小蜂的生物学
        2.1.5 无寄主条件下菜蛾啮小蜂的寿命
        2.1.6 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菜蛾啮小蜂的寿命
        2.2.2 不同种群菜蛾啮小蜂的生物学
        2.2.3 菜蛾啮小蜂日寄生量
第三章 菜蛾啮小蜂的适应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菜蛾啮小蜂在不同小菜蛾种群上的适应性
        3.1.3 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
        3.2.2 寄生量
        3.2.3 成功育蜂的小菜蛾幼虫的比例
        3.2.4 单头寄主育蜂数量
        3.2.5 后代数量
        3.2.6 性比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菜蛾啮小蜂的寿命
    4.2 菜蛾啮小蜂的生物学
    4.3 菜蛾啮小蜂在不同小菜蛾种群上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
2 新品种选育
3 育种技术的研究
    3.1 抗病性鉴定技术与抗病遗传育种
    3.2 甘蓝抗逆性研究
    3.3 雄性不育系与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与应用
    3.4 细胞与染色体工程
        3.4.1 小孢子及花药培养
        3.4.2 染色体工程
    3.5 分子标记研究及其辅助育种
    3.6 转基因研究
4 新品种的区域性试验与示范推广
5 问题与展望

(6)寄主植物及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小菜蛾简介
        1.1.1 认识小菜蛾
        1.1.2 小菜蛾的发生规律
        1.1.3 小菜蛾的发生原因
    1.2 小菜蛾的危害及防治
        1.2.1 小菜蛾的危害
        1.2.2 小菜蛾的抗药性
        1.2.3 小菜蛾的防治策略
    1.3 影响小菜蛾寄主选择的因素
        1.3.1 化学因素
        1.3.2 物理因素
        1.3.3 其他因素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 小菜蛾的饲养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2.2.1 寄主的培养
        2.2.2 养虫瓶的制作
        2.2.3 小菜蛾卵的收集与保存
        2.2.4 小菜蛾卵的孵化与幼虫的饲养
        2.2.5 小菜蛾生物学特性测定
    2.3 冷藏对小菜蛾的影响
        2.3.1 冷藏时间对小菜蛾卵孵化率的影响
        2.3.2 冷藏时间对小菜蛾蛹羽化率和产卵的影响
    2.4 小菜蛾产卵选择性田间试验
    2.5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田间产卵选择性的影响试验
    2.6 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性室内测定
    2.7 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性田间测定
    2.8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的影响试验
    2.9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的影响室内测定
    2.10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的影响田间测定
    2.11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工饲养小菜蛾生物学特性
        3.1.1 人工饲养小菜蛾蛹重及羽化率
        3.1.2 人工饲养小菜蛾产卵数及卵的孵化率
    3.2 冷藏对小菜蛾的影响
        3.2.1 冷藏时间对小菜蛾卵孵化率的影响
        3.2.2 冷藏时间对小菜蛾蛹羽化率的影响
        3.2.3 冷藏时间对小菜蛾的蛹羽化后产卵的影响
    3.3 小菜蛾产卵选择性田间试验结果
    3.4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选择性的影响
    3.5 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性室内测定结果
    3.6 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性田间测定结果
    3.7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的影响室内测定结果
    3.8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的影响田间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小菜蛾饲养法方法比较
    4.2 小菜蛾卵和蛹的保存
    4.3 小菜蛾产卵和取食行为的特异性
    4.4 小菜蛾的综合防治及小菜蛾的寄主选择性在其中的应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7)小菜蛾越冬生物学特性与种群亲缘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菜蛾研究概述
        1.1.1 小菜蛾的研究概况
        1.1.2 小菜蛾基本生物学特性
        1.1.3 小菜蛾的发生与为害
        1.1.4 小菜蛾的防治
    1.2 小菜蛾越冬生物学特性
    1.3 小菜蛾迁飞生物学特性
        1.3.1 昆虫迁飞的基本概念
        1.3.2 小菜蛾迁飞
    1.4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菜蛾中的应用
        1.4.1 RFLP 标记技术
        1.4.2 RAPD 标记技术
        1.4.3 SSR 分子标记
        1.4.4 AFLP 技术
        1.4.5 mtDNA COI 标记
        1.4.6 其他分子标记技术在小菜蛾上的应用
    1.5 论文设计
        1.5.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3 预期结果
        1.5.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5.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菜蛾越冬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2.1.2 过冷却点测定
        2.1.3 小菜蛾蛹的低温生存能力测定
        2.1.4 埋蛹法越冬试验
        2.1.5 田间自然越冬试验
        2.1.6 资料的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小菜蛾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与结冰点
        2.2.2 蛹的低温生存能力
        2.2.3 埋蛹越冬试验结果
        2.2.4 田间自然越冬实验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地区小菜蛾种群亲缘关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小菜蛾样品
        3.1.2 单头小菜蛾成虫提取DNA
        3.1.3 PCR 扩增与电泳
        3.1.4 测序与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头小菜蛾DNA 提取的结果
        3.2.2 PCR 结果
        3.2.3 测序结果
        3.2.4 NCBI 上比对(Blast)结果
        3.2.5 序列特征分析
        3.2.6 单倍型与分布格局关系
        3.2.7 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结构
        3.2.8 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关系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小菜蛾越冬生物学特性研究总结
    4.2 小菜蛾种群遗传关系研究总结
    4.3 北京地区小菜蛾虫源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应用性诱剂监测高山蔬菜小菜蛾的发生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性诱剂设置
        1.2.2 频振式杀虫灯设置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诱剂诱捕小菜蛾动态
        2.1.1 2002年小菜蛾诱捕量
        2.1.2 2003年小菜蛾诱捕量
    2.2 小菜蛾性诱剂与频振式杀虫灯诱蛾量比较
3 讨论

(10)高山地区3种十字花科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田间调查
    1.2 试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十字花科蔬菜田主要节肢动物类群
    2.2 3种蔬菜田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2.2.1 3种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计算。
        2.2.2 3种蔬菜田群落多样性指数。
        2.2.3 3种蔬菜田群落均匀性指数。
        2.2.4 3种蔬菜田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
3 结论与讨论

四、高海拔地区结球甘蓝小菜蛾幼虫发生为害动态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地区小菜蛾抗寒与越冬能力初探[J]. 苗鑫,徐世才,车银娟,吴文乐,范培月. 蔬菜, 2018(01)
  • [2]斑蝥素对小菜蛾作用的分子机制[D]. 陈希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1)
  • [3]不同寄主饲养的小菜蛾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和适应性的影响[D]. 李先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4]“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杨丽梅,方智远,刘玉梅,庄木,张扬勇,孙培田. 中国蔬菜, 2011(02)
  • [5]小菜蛾越冬生物学特性研究[J]. 熊立钢,吴青君,王少丽,徐宝云,朱国仁,张友军. 植物保护, 2010(02)
  • [6]寄主植物及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D]. 张晓飞. 山西农业大学, 2013(03)
  • [7]小菜蛾越冬生物学特性与种群亲缘关系研究[D]. 熊立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8]黔西北地区夏秋反季节甘蓝菜青虫消长调查及防治[J]. 王天文,李桂莲,李德友,文林宏,李崇信,陈国焘,靳毅,郑美荣. 长江蔬菜, 2008(12)
  • [9]应用性诱剂监测高山蔬菜小菜蛾的发生动态[J]. 王香萍,徐志红,赵毓潮,向祖焕,吕志藻,覃拥军,张植敏. 湖北农业科学, 2008(08)
  • [10]高山地区3种十字花科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比较研究[J]. 王香萍,李传仁,王福莲.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8)

标签:;  ;  ;  ;  ;  

高海拔地区小菜蛾幼虫为害动态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