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医学杂志分类索引,第 25 卷,2004 年

海军医学杂志分类索引,第 25 卷,2004 年

一、海军医学杂志2004年第25卷分类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刘媛[1](2010)在《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27-1937年,由于现代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上海城市处于社会高速转型期,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在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儿童日常生活场景已不同于传统生活和乡村生活,上海城市在日常生活中塑造儿童成长为现代人才,儿童的成长成才又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增添活力。文章主要依靠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国民政府、上海市政府和其他社团的各种统计、年鉴,《申报》等为主要史料,辅以时人着述、儿童书籍和图像,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再现上海城市为儿童构建的物质精神生活环境,传达社会转型期上海城市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互动关系。导论部分界定了文中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讨论了研究二三十年代上海儿童日常生活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儿童史的研究现状,肯定学术界在儿童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指出这些都为本文的儿童史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史料来源和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文章主体又可分为三个部分,共四章。第一章为第一部分,总论社会转型期中的上海儿童概况;从上海儿童人口、上海儿童生活环境两个方面分述社会转型期间上海对现代人才的需求以及为儿童发展提供的契机。分别考察了儿童人口在上海总人口中的比重、儿童的社会分层问题和儿童生活背景的改变。提出城市按照自身需求来教养儿童的问题,上海把儿童定位为城市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儿童培养的目标应符合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第二、三、四章为第二部分,分别从儿童的物质生活、儿童的精神生活、儿童的群体生活来描述分析儿童日常生活。第二章叙述儿童的物质生活。物质生活是反映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的基础性指标,这一时期上海儿童日常生活还是具备了很多现代性特征,涉及到很多具体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儿童物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医疗卫生、儿童消费来做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到儿童的分层分类,注重不同社会阶层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差异,并特别突出研究了工人家庭中儿童的物质生活状况,在内容和层面上都能反映出1927-1937年问上海儿童物质生活水平的轮廓,又可见微知着,在社会给儿童提供的物质生活层面上展示上海的社会变迁。第三章择取儿童的教育、儿童的娱乐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社会给予儿童的教育环境的度量、教育内容的实施、新型娱乐方式的出现和儿童节的设立来建构起儿童精神生活的概貌。发现儿童的教育以顺应社会转型潮流、服务上海城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依归,儿童娱乐方面突出了与时俱进的儿童图书、塑造新民的儿童玩具、应运而生的儿童电影和呼唤现代人才的儿童节与儿童年。无论是初等学校教育的快速前行,还是全方位社会教育的熏陶,以及与时俱进的儿童娱乐,还有专门成立的儿童节和儿童年等,都表达上海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呼唤和教养。第四章分析了儿童的群体生活和现代人格的养成。群体生活也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儿童的家庭生活和团体生活两方面着手,以孩子剧团这一纯粹的儿童团体为例,分析儿童群体生活的现代成份,社会转型期的儿童群体生活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儿童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儿童进行日常生活也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群体生活的现代化特征将1927-1937年上海儿童锻炼为具有现代人格特征的现代人,人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方可得到辩证的统一。第四章还从儿童生活技能的积累、社会角色的塑造、行为规范的约束和价值观念的养成来透析儿童的现代人格以及儿童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互动。第三部分是结语,指出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密不可分,儿童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同时儿童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他们在成年后将对社会的发展承担责任。儿童培养理念的确立既要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家庭、社会、政府对1927-1937年问上海儿童的成长发展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合力造就未来现代化建设接班人;1927-1937年间上海儿童日常生活是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交相渗透的结果,生活方式在传统中趋新和超越;而上海社会转型与儿童日常生活现代化又具有全方位的、渗透式的、彼此互动的特点。

姜宗文[2](2009)在《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我国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已走出一条统筹规划、集中开发、内外联合、军地兼容、高效低耗的建设道路。“军字一号”工程的广泛应用,显着提高了全军医院信息化水平,为实现新时期军队医院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分析了我国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在军队医院信息体系建设中主要受到无总体规划,投入不到位、标准化问题、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新旧管理理念的对立、医院信息技术人员缺乏、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等因素的制约。指出我国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在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建设与医院管理脱节,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不当,信息化建设投入强度和装备能力不足,信息管理机制处于初级阶段,宏观管理缺乏深度和力度的问题。其次,在军队医院信息体系研究中,由于受到医院信息化水平和研究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比较低等问题。提出军队医院信息体系建设的方法,一是要坚持“一把手工程”,二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三要制订完善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和严格操作规范;四要完善对信息系统的效益评价。提出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信息意识;(2)调整发展战略,加强信息化建设;(3)依托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4)深化管理模式,提高综合效益;(5)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业务工作流程;(6)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营造信息文化氛围。最后,结合我国军队医院的特点提出军队医院在新的军事变革时期,如何适应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军队的总要求,建设符合国情、军情和院情的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加快军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军队医院的卫勤保障能力,促进军队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

慕景强[3](2005)在《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期间,社会几乎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中。可以说,民国的历史是一部政权频繁更迭、战乱不断的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当然这也和清末、民初西医教育一直为外国势力所垄断有关。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的结果,使医学教育几乎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当局虽偶有教育改革政令,多数情况下应者寥寥。政府的不作为,却也给了医学教育自由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1926年至1937年这段时间里,政局相对稳定,民国西医发展也流派纷呈,成为民国西医教育发展的辉煌时期。 我国西医教育源于传教士。从客观上讲,传教士和教会医院在把西医引进中国和培训医务人员上功不可没。另外,西方国家在中国的西医派别之争,在学术上起到了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也促进了民国西医学术的发展。但这些传教士与国外政府或团体,有些是为本国的侵略政策服务,也有一些是抱着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原因来到中国办医学教育。所以,我们对西医来华的评价在看到贡献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其负面影响。 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便是重新去追寻那段历史,尽量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探寻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得失,给历史以应有的尊重:谁为民国的西医教育做出了贡献?有哪些贡献?民国为新中国的医学教育又贡献了什么?如何评价民国的西医教育? 由于一篇论文无法面面俱到,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文最终选择从四个角度切入民国医学教育的历史。也就是说,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时间维度上对民国西医教育做一个总体的把握。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时期来展开: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年——1926年);西医教育本土化及其鼎盛时期(1927年——1937年);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年——1949年)。本章对民国前期西医的出现及其发展情况亦作了简要的回顾,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 第二章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采取了从类型切入,进行分类研究。分类的依据既考虑了各院校的主办者,又考虑创办的时间顺序,分为四类,每一类选取其典型代表进行论述:教会医学在民国期间无论在办学数量还是在办学质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影响也最大,因此,教会西医高等教育便作为第一种类型,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以其鲜明的特点和高质量而成为教会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第二种类型为国民政府办西医高等教育(含国立和省立),主要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和上海医学院为例;第三种类型为外国政府或财团办学,主要选择同济作为例子;受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一些实业家开始创办教育——国内私人办学为第四种类型。并且在章末对这四种类型院校的办学经验及其得失进行了对比分析。

姜涛,李军[4](2005)在《2004年敦煌学论着目录索引》文中认为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出版敦煌学专着46部,发表论文593篇。本文将分专着和论文两部分对是年的敦煌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介绍。其中论文部分以文献研究、石窟艺术与考古、文学与语言研究、史地研究、宗教研究、敦煌学史、书评与序言、研究概述与学术动态、数字化研究、石窟保护、其它等专题分类索引,以供学界查询。

林晓飞[5](2020)在《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火灾,将地铁火灾疏散研究推向了研究热点,一直持续到2015年,相关研究成果达到顶峰。目前,无论是从历年地铁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地铁运营管理者对地铁火灾的风险认知,还是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地铁火灾仍然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地铁乘客,作为地铁火灾的最关键承灾体,其安全疏散问题也一直被研究,前人研究的重点是疏散过程中的疏散特性、疏散路径选择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调查问卷和模拟仿真。本论文将采用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研究地铁乘客面对地铁火灾时应激反应,并比较不同干预方式的影响效果,以提高地铁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准确的参数和有效的研究方法。本论文以地铁火灾事故致因分析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并提出了应激干预方式:(1)以火灾三要素和事故四要素为基础,用事故树分析地铁火灾事故原因,结果表明,火源是地铁造成火灾事故的关键,电线电缆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的电火花是火源的主要原因;用人、机、环境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地铁火灾燕尾突变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点火源的大小和形式如何,只要有火源,地铁系统就有可能发生火灾;除了火灾损坏外,地铁火灾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符合地铁火灾事故特征。(2)采用模糊德尔菲法和三角模糊数法筛选地铁乘客火灾应激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得到12个最终变量,分别是:性别、年龄、有毒气体浓度、烟气浓度、火场温度、二次伤害概率、拥挤度、针对问题的应对、灭火救援设施完好率、引导力、应急能力、火灾疏散知识;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12个变量,认为可以分为五个重要性不同的等级,其中最重要的是性别、年龄、有毒气体浓度、烟气浓度、火场温度和拥挤度。(3)以地铁火灾应激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分析结果为基础,根据应激的CPT理论,构建由应激源、应激中介调节因素、应激反应三要素构成的地铁火灾应激反应模型;应激源为地铁火灾,应激中介调节因素为地铁火灾应激反应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应对结果有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三个方面。(4)以心率和血压作为应激生理反应的指标,创新性地设计VR地铁火灾诱发范式,测量生理反应指标,结果表明志愿者应激反应的心率指标和收缩压指标正常,属于积极应激反应;舒张压指标的最大值超出正常范围,需要引起关注。用尖点突变理论,分析地铁乘客生理应激反应,认为其符合尖点突变的特征,当血压P和心率R的取值落在曲线83+272=0上时,乘客状态S将发生突变。(5)设计地铁火灾焦虑状态量表,用焦虑水平衡量应激心理反应,用地铁火灾情绪片段诱发应激。结果表明:数据质量高,乘客对地铁火灾的焦虑水平较高。男性和女性的焦虑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的常模,总体水平位于抑郁症组常模。而且,女性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性的焦虑水平。(6)以地铁火灾应激反应模型为基础,构建Vensim疏散模型和Pathfinder疏散模型,并与进行实地模拟疏散。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均可以控制性别比例、年龄比例、舒适距离(拥挤度)、引导力的作用程度(疏散行为)四个变量。如果可控制因素在合理范围,均能在6分钟内成功疏散3000人,Vensim疏散时间大于pathfinder和实地模拟疏散时间。(7)设计地铁火灾逃生PPT培训、VR体验和现场演练三种方式进行预防性干预,分别对不同干预方式下焦虑水平量表的得分进行分析,并对干预方式和性别作为影响干预效果的显着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从干预效果的持久性而言,现场演练对男性的影响时间更久,VR体验对女性的影响更大;从干预效果的程度而言,VR体验比PPT培训和现场演练更有效。

胡秋实[6](2019)在《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医学书目》是一部用于登记满洲医科大学馆藏中医药古籍的登记式目录书。该书记载详实,体例独特,存世量少,对当今中医药文献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有关《中国医学书目》的研究尚少,国内仅闫海军在其博士毕业论文《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书目研究》一文中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医学书目》的成书背景、书目体例等基本信息;并从目录学角度入手,对《中国医学书目》载24本明版书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中国医学书目》共载明版中医药类书籍54种,尚有30本有待研究,其中不乏有初刻本、官刻本,多数医书刻工精良,保存完好,若利用得当,将对我国中医药文献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贡献力量。在待研究的30部医书中,方书类共有5部,包括《备急千金要方》《摄生众妙方》《医方考》《扶寿精方》和《众妙仙方》。其中《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唐代,虽此版为明代刻本,但究其内容并不能代表明代中医药发展水平,况且《备急千金要方》内容宏富,又是现代中医药学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极多,故本次研究不列入其中。《医方考》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论专着,其体例、内容与《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本书不尽相同,故亦不列入研究范围。明代是我国医药养生理论与方法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补益类方剂,配伍用药更注重实用、切合实际。其理论核心与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加紧密的结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则较明显的反应了这一时期的养生理念及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方书的作者均为明代官宦,书籍成书时间均为明代中期,从内容上看3书均首重养生,均将补益类方剂置于卷首,且3本书补益类方剂中有部分方剂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故将《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本书确定为研究主体。其中部分首见补益类方剂流传较广,功效明确,安全性高,若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必将有益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因此,《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方书值得我们深度挖掘和系统研究。由于《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书籍大都记录书名、卷数、作者、序跋的作者及作序时间、刊校者、行款、板框等详细信息,故研究过程中我们团队专程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查询并现场核对包括《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等明代方书的详细信息,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材料的可靠性。本文以中医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作指导,以所收集的《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明版方书相关古今文献为研究基础,通过文献考证、比较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明代方书作者生平及其成就、书目版本及其流传、书籍编撰过程及作者心路历程,进行深入挖掘。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实地访问、电话或微信咨询等方式,向中国中医科学院文献学专家请教,得到重要的帮助。同时对《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2本方书中补益类方剂进行研究,筛选出38首首见方剂。通过对首见方剂仔细对比分析,结合后世对诸方剂的继承和流传,从中选择6首流传较广,时至今日仍在广泛使用,或仍有临床价值的方剂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方书的研究,明确以下内容:(1)《摄生众妙方》《摄生众妙方》,作者张时彻。其家族为鄞县大家富户,早年在其父教导下学习诸子百家之说,并接触到中医药知识。稍长,便师从其族侄张邦奇。后走入仕途,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辞官归田后,从事文学创作,主持“甬上诗社”,提携了大量青年才俊。张时彻爱好医学,为官之余多收集验方,并汇辑为《摄生众妙方》11卷,加以刊行,后附《急救良方》2卷。两书作为张时彻主要医学成就,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时至今日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摄生众妙方》现有版本相关材料的整理研究,确定目前各大图书馆藏明版《摄生众妙方》存世明代版本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张时彻自刻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另外还有原刻的翻刻本,包括嘉靖四十一年(1562)江西布政使司本,现收载于《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万历三十八年(1610)夏邑彭氏刻本,收载于《珍本医籍丛刊》中。其二,为明隆庆三年己巳(1569)衡王府增补刻本,此本目前未见现代刊本及校勘本,但该本刻功精良,字迹清晰,可谓善本,现多用作校本。《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正是衡庄王朱厚燆命马崇儒校对、李用中负责刊刻完成的衡王府增补刻本。故《中国医学书目》记录“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马崇儒刊本”有误,应更正为“隆庆三年衡王府重刊本”。而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摄生众妙方》应为张时彻自刻本。隆庆三年衡王府重刊本《摄生众妙方》曾被满铁大连图书馆委托保存于满洲医科大学,后被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现两版《摄生众妙方》均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通过对《摄生众妙方》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初步确定《摄生众妙方·卷二·补养门》中共有首见补养类方剂19首,并对其中流传较高,且适合现代临床常见疾病的“八仙添寿丹”“秘传十子丸”“千金不易比天助阳补精膏”3首方剂进行了探讨,对其主治病症、组方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影响均作了深入研究。认为该3首方剂对现代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适当的化裁方药或改良剂型,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2)《扶寿精方》《扶寿精方》,作者吴旻,曾于嘉靖年间任陕西华州(今陕西省华县)知州,他十分重视中医养生治病,收集方药,辑成《扶寿精方》。开篇首卷为“诸虚门”,第二篇为“药酒门”,两篇共收载补养类方剂50首。该书后于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经王来贤续补,成书后更名为《新刊续补扶寿精方》,增加了医学理论探讨、养生药膳、药酒等内容。其理论探讨多遵循《内经》之旨,所选用药膳简单实用,共30首,多摘抄于《饮膳正要》。经实地考察确定,国家图书馆网站所载洪武元年金陵李惟德本《扶寿精方》的记载时间“洪武元年(1368)”有误,该版刊行时间应不早于嘉靖十三年(1534)。研究确定现存《扶寿精方》的版本主要分为三大体系:第一,《扶寿精方》不分卷本,即万历元年曹水峪复刻本,现收录于《珍本医书集成》。第二,《扶寿精方》2卷本,为万历五年丁丑(1577)徐栻复刻本,201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日文政四年(1821)之抄本,收于《海外中医珍善本丛刊》。第三,《扶寿精方》3卷本,包括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馆藏万历十五年王来贤(1587)刻本影印本,和199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的《明清验方三种》版,两书现均行于世。另外,《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扶寿精方》书名为误,应为《新刊续补扶寿精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李焘、朱一柏、刘王选同阅”中“刘王选”有误,应为“刘应选”。且该书记载校勘人为“杨九成”疑误,实地考查未见此人校勘记载。该书在南满洲时期曾收藏于满洲医科大学,后在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收藏至今。通过对《扶寿精方·诸虚门》《扶寿精方·药酒门》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初步确定首见补益类方剂19首,并对其中流传较广,且适合应用于现代临床常见疾病的有“太极丸”“胡尚书壮阳丹”“一醉不老丹”3首方剂进行探讨,对其主治病症、组方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影响均作深入研究。认为“太极丸”“胡尚书壮阳丹”“一醉不老丹”3首方剂对现代临床尤其是养生保健有实用价值,通过适当的化裁或改良剂型后,应用于亚健康人群,或用以大众调养、美容,将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3)《众妙仙方》《众妙仙方》,作者冯时可。受其父冯恩影响,对中医药理论掌握牢固,辑有《众妙仙方》4卷,着有《上池杂说》1卷(后附《经目屡验良方》1卷),收录在《三三医书》中。另外,《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万历二十三年《众妙仙方》作者为“杨应兆”,误。应改为“冯时可”。所载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三年”,误。当改为“万历二十四年”。该书曾收藏于满洲医科大学图书馆,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建国后转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现该书保存良好。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书虽内容详细,但仍有疏忽之处,还需有关学者进一步考察研究,去伪存真。对《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2书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提示我们对于中医药古方新用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想将古书中的宝贵方剂应用于现代临床,深入研究其中主治病症、药物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是非常必要的。

施伍[7](2019)在《脑干蓝斑核介导右美托咪定的镇痛和镇静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20世纪末开发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由于其中枢性抗交感特性,DEX不仅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焦虑作用,还可以产生类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蓝斑核(简称蓝斑,Locus Coeruleus,LC),位于脑桥前背部,接近第四脑室下壁喙部末端,是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聚集的主要核团。由LC向下发出的纤维到达脊髓构成内源性的疼痛下行抑制调控环路。大量的研究表明DEX在脑内的作用的主要靶点是LC。然而LC是否同时介导了DEX的镇痛和镇静作用?DEX的镇痛和镇静作用的关系及其机制又是什么?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利用在体电生理技术在自由活动的小鼠上记录系统性给予不同剂量DEX对L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并结合行为学和药理学实验,进一步研究DEX镇痛和镇静的中枢机制。方法1.机械缩足阈值的测定将小鼠放入高架金属网底板的铁笼中适应30 min。测定时,用Von Frey纤维丝垂直刺小鼠后爪脚底,用各纤维丝测定之间需间隔3秒,小鼠在受刺激时若出现快速抬足、抖足或舔足中的任意一种现象,此次刺激反应即被视为阳性反应,用up-down方法统计分析小鼠机械缩足阈值。2.热甩尾潜伏期的测定热甩尾实验中,用软毛巾将小鼠的身体轻轻包住,只露出尾巴,注意头部尤其眼部遮光可以使小鼠尽量安静,将小鼠尾端3-4 cm的尾巴浸入48℃,50℃,52℃的水浴锅中,为防止小鼠尾巴烫伤,每次测试间隔应大于10 s,以尾回缩出水面的潜伏期,即热甩尾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为测定痛域的指标。3.鞘内注射使用微量注射器在小鼠L4-5椎间隙进针,当出现轻微甩尾反射则视为成功,30s内注射完10μL药物,并剔除有运动障碍的动物。4.镇静评分测定将单个小鼠置于干净的饲养笼中,让其自由活动,待测小鼠经过30 min的适应后,采用Chuck的镇静评定量表对其行为进行评分。5.免疫组织化学切好的脑片漂洗2次,液室温封闭1 h后,弃封闭液,加入一抗4℃孵育过夜,再弃一抗漂洗3次后加二抗,室温孵育2 h后弃二抗,漂洗3次后将脑片贴在载玻片上,封片拍摄。6.电极制作电极由16根单独绝缘的镍铬合金线(内径35μm,阻抗300900 Kohm,Stablohm 675)组成。16根微线阵列以4×4×4×4图案排列(线之间约200μm间距)。焊接到18针连接器(Mil-Max)上,焊接处用AB胶封固,裸露的镍铬合金线用聚乙二醇2000保护。7.电极埋植用异氟烷麻醉小鼠固定于定位仪上,手术期间持续气体麻醉(诱导3%,维持1.5%)。涂抹金霉素眼膏保护小鼠眼睛,用小剪刀修剪头部皮肤并用棉签清理头皮。用剪刀沿正中线剪开头皮并把它分向两边,暴露颅骨,用沾有70%酒精的棉签去除骨膜并擦干颅骨。将小鼠颅骨调整至水平位置后,在一侧目标脑区位置上方钻孔,另外再钻两个孔用来植入螺钉以确保电极阵列植入。将多根金属丝电极以下列坐标单侧植入目标脑区(AP-5.20 mm,ML-0.92 mm,DV-3.58 mm)。埋植前将电极阵列头端沾取少许Neuro-DiI染料,以用来标记埋植位置。使用3 M Vetbang组织胶涂抹于颅骨和颅钉表面,牙科水泥布满颅骨的额部和顶部以此来固定颅骨上的头件。待牙科水泥坚硬后将小鼠从定位仪上取下,并放到有电热毯的笼子里直至它苏醒,然后再放回至原饲养笼内。8.在体电生理记录神经元信号记录应在安静房间中的屏蔽箱中进行,并在小鼠电极埋植恢复7天后开始,为了减少电极脱落的风险,记录前将小鼠用异氟烷轻度麻醉后,迅速将埋植在小鼠头上的电极与记录系统相连接,将小鼠放在记录箱中自由活动30 min以适应环境,使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同步采集小鼠腹腔注射DEX之后鞘内注射纳洛酮或育亨宾后的实时LC神经元电信号,采样频率为500 Hz,记录40 min。9.在体电生理数据分析为了筛选出高质量的单细胞聚集波,我们用Offline Sorter软件去掉和正常波峰波谷不同的明显的杂波,经筛选的数据用NeuroExplorer软件分析,可得出LC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的变化图表。10.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Mean±SEM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之间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GraphPad Prism5.0软件绘制统计图。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机械缩足阈值测定结果和镇静评分结果显示,腹腔注射低剂量DEX(0-14μg/kg)时,小鼠的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明显增高,而高剂量DEX(16-20μg/kg)使小鼠表现出明显的镇静,并且DEX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均有剂量依赖性。2.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实验显示腹腔注射低剂量DEX增加LC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而高剂量DEX则抑制LC神经元的放电频率3.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显示,在距离Bregma点-5.34和-5.40两个断面,腹腔注射DEX 20μg/kg和6μg/kg相比,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性显着下降。4.鞘内注射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显着抑制低剂量DEX的镇痛作用,却不影响高剂量DEX引起的镇静作用5.鞘内注射吗啡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不影响DEX的镇痛作用。结论DEX通过激活LC的下行抑制系统发挥镇痛作用,并且DEX镇痛作用由脊髓α2受体介导,与脊髓的吗啡受体无关。而DEX的镇静作用则不通过LC到脊髓的下行抑制系统起作用。

何小菁[8](2018)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临床思维和经历智慧的结晶。病历档案管理发展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历经近百年历史。归纳此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的发展历史,总结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规律,对于掌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历史脉络,把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同时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者和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规定,医务人员重视病历产生与运行过程,以及具体到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员开展病历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病历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档案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组成部分。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史上的第一家病案室,开启我国集中统一管理病历档案的新篇章。依据档案管理理论,将病历档案管理划分为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两个主要部分。病历档案管理的演进与发展一直是围绕着病历档案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开展相关工作。作者将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相关的特定事件相结合,首次将1921年至今的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历史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历经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中,不变的是病历档案管理的客体,相对变化的病历档案管理的流程、内容和任务。管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建好病历档案和用好病历档案具有各自明确的病历档案管理内容,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阶段与管理模式。作者以病历档案管理内容的演进与发展为主线,结合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结合信息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归纳出四个阶段对应的四类病历档案管理模式。论文主要对国内外病历档案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以及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等。作者在厘定病历档案、病历档案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概念的基础之上,明确病历档案管理模式定义,分析四个病历档案管理阶段的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等理论在各个章节中的具体应用。作者将1921年至1981年期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时期确定为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此阶段通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等环节实现管好病历档案。建立病案室,医院实现对病历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医院的医务人员可以提供病历档案实体。此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所有业务流程都是在病案室内进行。这一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病历档案实体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管好病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前后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实现管好病历档案的实体管理模式,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业务、科学研究等提供实体利用服务,体现为病历档案的备查、备考和凭证作用。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无法对病历档案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导致病历归档之后,发现病历档案内涵质量不高或存在缺陷时无法弥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强劲发展,医疗业务增长提速,病历档案数量快速增加,利用病历档案的频率与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982年卫生部从国家层面第一次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和《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分别从医院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两个层次对病历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将全程管理的理念运用于病历档案管理。这便要求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病历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之上,要走出病案室与临床业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医务人员写好病历。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将病历档案管理职能前移到诊断治疗、检验检查和护理服务等病历运行阶段。病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在病案室,工作流程需要在原有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的基础之上,超前到临床业务阶段,通过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管理内容,控制病历的产生与运行,实现写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纳入病历档案管理范畴,标志着病案档案管理正式进入全程管理模式阶段,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成为病历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下,病历档案的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医院之外的利用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同年卫生部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病历档案管理进入信息管理时代。病历档案信息管理借助于电子病历系统,成为深化卫生改革、卫生事业发展,以及病历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不仅病历档案数量增长加快,而且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利用等都对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关注病历档案内涵为主的管理内容,但是仅关注全程管理病历档案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快速、及时响应病历档案信息需求;另外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以前所建的病历档案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病历档案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形成了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病历档案管理的窘境,客观上需要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改善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现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任务。病历档案管理需要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可以为临床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社会各界快速、及时提供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同时,借助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利用病历档案信息,实现建好病历档案的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运行病历内涵质量,提高归档病历档案的管理效率,既可以满足病历档案实体管理要求又可以实现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需求。随着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如何“用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健康管理要求病历档案跨医疗机构共享,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病历档案的主体将不再局限于一个医疗机构、一个病人,而是需要将病历档案信息纳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共建共享病历档案,产生的病历档案信息服务于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病历档案的形式也不断拓展,由文本向图形、影像、音频、视频、多媒体、传感信号,从单系统数据向大数据转换,并且出现从一个医疗机构向多个医疗机构转换,从医疗机构向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转换;病历档案数据为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病历档案数据生产和挖掘,服务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给病历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病历档案数据不断丰富,病历档案管理精细至数据层面,病历档案数据管理的结果将会不断提升病历档案的知识价值。病历档案数据管理一方面会将管理的对象向组成病历档案信息的数据转移;另一方面会提升病历档案管理结果的价值,通过病历档案知识生产,充分挖掘病历档案的价值。作者对近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提出,可以依据典型事件划分病历档案管理阶段,且各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发展阶段具有明确的管理内容。基于病历档案管理二元性特点,在理出管好、写好、建好、用好这一发展主线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病历档案管理的空间范围逐渐扩大、作用越来越大,流程更加复杂,由实体管理不断向信息管理演进与发展的规律。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的内在发展动力是不断满足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作者关于病历档案管理演进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病历档案管理员掌握病历档案发展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王纳新,李印东,田学建[9](2017)在《《黄帝内经》“治未病”之“道”的思想探骊》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文献研究法解析《黄帝内经》的体系型构和未病、已病机理,梳理"治未病"思想的历史沿革。认为:"圣人治未病"是全道修真的精神价值向度,为"道治""内治",开启健康养护的独特思路——内修胜于外求;《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智慧在于医道,包含养生术、医术与道家道教思想;"治未病"是"道"与"术"的有机统一,修道与医道的结合,"道"为根本,包括养气、修德与修心,是对生命本质的领悟和医道精髓的提炼。

刘华[10](2016)在《《申报》(1912-1949)博物馆史料初步整理与分析》文中认为《申报》作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称作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系统发掘和整理《申报》所登载的博物馆史料,对全面研究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史而言非常必要。本文研究的是1912至1949年《申报》中的博物馆史料,从时间范围上看,与中国历史的民国阶段相对应,而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内涵广泛且种类多样,所以凡是《申报》(1912-1949)出现的“博物馆”、“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物保存所”、“陈列馆”、“美术馆”、“纪念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均属于本文资料搜集的关键词。由于《申报》(1912-1949)的博物馆史料相当丰富和繁杂,所以本文暂以《申报》中的国内博物馆史料为研究对象,选择部分新发掘的博物馆史料进行解读和分析。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同时对本文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概述了中国近代报纸中的博物馆史料研究现状。第一章是博物馆史料的整体情况分析。从数据和内容两个角度出发,对《申报》(1912-1949)博物馆史料的整体情况进行研究。利用爱如生《申报》数据库,通过检索关键词的方法获得博物馆史料的基础数据,在全面梳理史料内容的基础上,概述了《申报》博物馆史料的整体特点。第二章是博物馆史料个体分析。分为综合类博物馆史料和专题类博物馆史料两大类,以个体博物馆为切入点,选取国立边地文化博物馆、西京文化博物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水工博物馆、水族馆与海洋博物院、江苏革命博物馆、革命历史博物馆、第三师范学校小学博物馆、教育陈列馆、警察博物馆和医史博物馆的史料,在结合相关博物馆史研究和查阅其他史料的基础上,对上述博物馆史料进行了解读与分析。第三章是博物馆史料主题分析。以博物馆与民国学校教育、博物馆与民国社会生活为主题,对《申报》(1912-1949)中与主题相关的博物馆史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语部分是对本文各章节研究结论的概述。

二、海军医学杂志2004年第25卷分类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军医学杂志2004年第25卷分类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导言
    一 选题缘起
    二 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转型时期的上海儿童
    第一节 社会转型时期的上海儿童人口
        一 上海的儿童人口
        二 上海儿童人口的来源
        三 上海儿童的社会分层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为儿童成长提供契机
        一 现代儿童观念启蒙下儿童地位的提升
        二 社会对儿童定位: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小结 社会转型期的上海都市对现代人才的渴求
第二章 上海儿童的物质生活
    第一节 现代化的物质生产与儿童的日常生活
        一 儿童的衣食住行:现代生活方式的熏陶
        二 儿童的医疗卫生与身体成长:健全国民的培育
    第二节 上海儿童的消费
        一 家庭收入与儿童消费
        二 传媒宣传的儿童日用品——以《申报》广告为例
        三 上海儿童日常消费的实证研究——以工人家庭为例
    小结 儿童身体素质与上海现代化进程的互长
第三章 上海儿童的精神生活
    第一节 学习:现代人才的培养
        一 教育环境的度量: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二 1927-1937年儿童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节 休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儿童娱乐
        一 与时俱进的儿童图书
        二 塑造新民的儿童玩具
        三 应运而生的儿童电影
    第三节 儿童节与儿童年
        一 设立
        二 庆祝活动
        三 社会效应
    小结 现代城市设施丰富儿童精神生活,多元文娱构建儿童现代知识体系
第四章 上海儿童的群体生活与人格养成
    第一节 儿童的人际交往
        一 家庭生活
        二 组织与团体生活
        三 儿童群体生活的特点
    第二节 儿童现代人格的塑造
        一 生活技能的积累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二 行为规范的约束和价值观念的养成
    小结 儿童现代人格养成,肩负起建设现代城市的时代使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写作背景
    1.2 研究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2章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概述
    2.1 军队医院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2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的特点
    2.3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第3章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3.1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3.2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3.3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研究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与发展趋势
    4.1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2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组织与管理
    4.3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
    4.4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4.5 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5章 解放军第461 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实例
    5.1 解放军第461 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概述
    5.2 解放军第461 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
    5.3 解放军第461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概况
    5.4 解放军第461 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体会
    5.5 解放军第461 医院未来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设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摘要
ABSTRACT

(3)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的视点与方法
    一、研究的缘起
    二、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及方法
第一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一、民国前西医教育发展的简单回溯——1912年前中国西医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二、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年——1926年
    三、西医教育本土化及其鼎盛时期:1927年——1937年
    四、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年——1949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分类研究
    一、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一——教会西医高等教育
    二、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二——政府办西医高等教育(包括国立和省立)
    三、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三——外国政府或财团办学
    四、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四——国内私人办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个案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一、“新协和”的创立与发展
    二、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理想的实现——协和办学特点分析
    三、协和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贡献——协和办学经验总结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地域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西医高等教育
    一、民国时期东北医情概述
    二、民国东北地区西医高等教育特点——一主要以老哈医大为例
    三、民国东北西医高等教育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以史鉴今——民国西医高等教育总结与启示
附录1 近代中国西医高等教育大事年表(1800-1949)
附录2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三年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4)2004年敦煌学论着目录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着
二、文献研究
三、石窟艺术与考古
四、文学与语言研究
五、史地研究
六、宗教研究:
七、敦煌学史
八、书评及序言
九、研究概述与学术动态:
十、数字化研究:
十一、石窟保护
十二、其它

(5)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地铁事故统计分析
        1.1.2 地铁风险调查分析
        1.1.3 地铁火灾文献趋势分析
        1.1.4 研究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铁火灾事故
        1.2.2 应激反应
        1.2.3 疏散行为
    1.3 研究内容和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理论与方法基础
    2.1 基础理论
        2.1.1 突变理论
        2.1.2 应激反应理论
        2.1.3 行为学理论
    2.2 基本方法
        2.2.1 实验方法
        2.2.2 软件模拟
        2.2.3 调查研究
        2.2.4 数学建模
    2.3 本章小结
3 地铁火灾应激源分析
    3.1 地铁火灾特性和危害性
    3.2 地铁火灾事故模型
        3.2.1 地铁火灾原因
        3.2.2 事故模型构建
        3.2.3 事故模型分析
    3.3 火灾应激源要素分析
        3.3.1 应激源问卷设计
        3.3.2 应激源要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地铁火灾应激反应变量研究
    4.1 调节变量
    4.2 中介变量
    4.3 变量分析
        4.3.1 变量初定
        4.3.2 变量甄选
        4.3.3 变量结构模型
    4.4 基于变量的应激反应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乘客火灾应激生理心理反应研究
    5.1 VR诱发地铁火灾应激试验
        5.1.1 试验设备
        5.1.2 试验过程
    5.2 应激生理反应分析
        5.2.1 统计分析
        5.2.2 定性拟合分析
    5.3 应激心理反应分析
        5.3.1 一般资料
        5.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5.3.3 统计分析
        5.3.4 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乘客火灾应激疏散行为研究
    6.1 火灾疏散行为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6.1.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6.1.2 系统框图和因果关系图
        6.1.3 状态变量、速率与流图
        6.1.4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6.2 火灾疏散行为的PATHFINDER模拟研究
        6.2.1 模拟环境
        6.2.2 运行结果分析
    6.3 现场疏散模拟试验
        6.3.1 疏散过程设计
        6.3.2 疏散结果分析
    6.4 疏散结果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乘客火灾应激干预体系研究
    7.1 地铁火灾监测预警机制建设
        7.1.1 预警原理
        7.1.2 预警模型
        7.1.3 预警准则
    7.2 地铁火灾干预机制研究
        7.2.1 干预模式
        7.2.2 干预机制
    7.3 地铁火灾干预方式试验
        7.3.1 设计方案
        7.3.2 PPT培训组结果
        7.3.3 VR体验组结果
        7.3.4 现场演练组结果
        7.3.5 不同干预方式对比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地铁风险项目调查问卷
附录 B 地铁火灾应激源调查问卷
附录 C 影响地铁乘客火灾应激的变量专家问卷
附录 D 地铁火灾应激反应志愿者招募信
附录 E 地铁火灾应激试验知情书
附录 F 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网络问卷
附录 G 地铁乘客火灾状态焦虑问卷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摄生众妙方》研究
    1.1 《摄生众妙方》作者相关研究
        1.1.1 家庭背景
        1.1.2 生平事迹
        1.1.3 文学成就
    1.2 《摄生众妙方》的编撰
    1.3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研究
        1.3.1 明代版本考
        1.3.2 刊刻人物考
        1.3.2.1 衡王乐善子与《摄生众妙方》
        1.3.2.2 马崇儒与《摄生众妙方》
        1.3.3 近代流传考
    1.4 《摄生众妙方》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1.4.1 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确定
        1.4.2 三首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1.4.2.1 八仙添寿丹
        1.4.2.2 秘传十子丸
        1.4.2.3 千金不易比天助阳补精膏
2 《扶寿精方》研究
    2.1 《扶寿精方》作者相关研究
        2.1.1 吴旻生平事迹
        2.1.2 王来贤相关研究
        2.1.2.1 生平事迹
        2.1.2.2 医学成就
    2.2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扶寿精方》研究
        2.2.1 明代版本考
        2.2.2 近代流传考
        2.2.3 书名及校勘人考
        2.2.3.1 书名考
        2.2.3.2 校勘人考
    2.3 《扶寿精方》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2.3.1 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确定
        2.3.2 三首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2.3.2.1 太极丸
        2.3.2.2 胡尚书壮阳丹
        2.3.2.3 一醉不老丹
3 《众妙仙方》研究
    3.1 《众妙仙方》作者相关研究
        3.1.1 家庭背景
        3.1.2 生平事迹
        3.1.3 医学成就
        3.1.3.1 《众妙仙方》概述
        3.1.3.2 《上池杂说》概述
        3.1.3.3 《经目屡验良方》概述
        3.1.3.4 冯时可中医学术思想
    3.2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众妙仙方》研究
        3.2.1 明代版本考
        3.3.2 近代流传考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查新报告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7)脑干蓝斑核介导右美托咪定的镇痛和镇静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处理
3.结果
    3.1 腹腔注射DEX对小鼠机械性触诱发痛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3.2 DEX对 L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3.3 较高剂量的DEX(20μg/kg)降低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性
    3.4 DEX对小鼠机械痛和热痛的镇痛作用均由α_2 受体介导,镇静作用不由α2受体介导
    3.5 吗啡受体不介导DEX的镇痛作用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病历档案
        2.1.2 病历档案管理
        2.1.3 病历档案管理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档案管理理论
        2.2.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2.2.3 全程管理理论
        2.2.4 数据管理理论
        2.2.5 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
        2.2.6 档案管理模式理论
第三章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1921-1981)
    3.1 建立病案室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
    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3.2.1 收集
        3.2.2 整理
        3.2.3 鉴定
        3.2.4 保管
        3.2.5 供应
    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分析
        3.3.1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定义
        3.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特点
        3.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不足
    3.4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1982-2001)
    4.1 两个文件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
    4.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4.2.1 规划
        4.2.2 指导
        4.2.3 监督
        4.2.4 协助
    4.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分析
        4.3.1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定义
        4.3.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4.3.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不足
    4.4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2002-2015)
    5.1 一个纲要标志进入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
        5.1.1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要求建好电子病历系统
        5.1.2 电子病历系统的四个发展阶段
        5.1.3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的类型
        5.1.4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的目标与任务
        5.1.5 电子病历系统的三类功能
        5.1.6 电子病历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5.1.7 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变革
    5.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5.2.1 采集
        5.2.2 组织
        5.2.3 存储
        5.2.4 传递
        5.2.5 利用
    5.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分析
        5.3.1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定义
        5.3.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特点
        5.3.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
    5.4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2016—)
    6.1 进入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6.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6.2.1 数据生产
        6.2.2 数据挖掘
    6.3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分析
        6.3.1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定义
        6.3.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特点
    6.4 本章结语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与信息技术驱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
        7.1.2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7.1.3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7.2 研究贡献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9)《黄帝内经》“治未病”之“道”的思想探骊(论文提纲范文)

1“治未病”理论研究的意义、现状及问题
    1.1“治未病”理论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1.2“治未病”理论研究现状及问题
2《黄帝内经》“治未病”之“道”的理论溯源
    2.1《黄帝内经》“未病”“已病”机理
    2.2《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及其精髓
    2.3 道教修炼、医术与养生术
3“治未病”之“道”的践行
    3.1 养气
    3.2 修德
    3.3 修心
4 结束语

(10)《申报》(1912-1949)博物馆史料初步整理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回顾
    三、关键词界定
        (一)史料
        (二)《申报》
        (三)博物馆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困难和局限性
第一章 《申报》博物馆史料整体分析
    一、博物馆史料数据分析
    二、博物馆史料内容分析
    三、小结
第二章 《申报》博物馆史料个体分析
    一、综合类博物馆史料
        (一)有关国立边地文化博物馆的史料
        (二)有关西京文化博物院的史料
    二、专题类博物馆史料
        (一)自然科学方面的博物馆史料
        1.有关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史料
        2.有关水工博物馆的史料
        3.有关水族馆和海洋博物院的史料
        (二)革命历史方面的博物馆史料
        1.有关江苏革命博物馆的史料
        2.有关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史料
        (三)教育教学方面的博物馆史料
        1.有关第三师范学校小学博物馆的史料
        2.有关教育陈列馆的史料
        (四)其他方面的博物馆史料
        1.有关警察博物馆的史料
        2.有关医史博物馆的史料
    三、小结
第三章 《申报》博物馆史料主题分析
    一、博物馆与民国学校教育
        (一)民国高级中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博物馆的史料
        (二)民国高校开设博物馆专业的史料
        1.有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的史料
        2.有关北京大学设置博物馆专修科的史料
        (三)民国留学考试章程中的博物馆史料
    二、博物馆与民国社会生活
        (一)电台节目放送博物馆知识的史料
        (二)博物馆与公共节日的史料
        (三)博物馆参与社会公益的史料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海军医学杂志2004年第25卷分类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D]. 刘媛.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1)
  • [2]军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D]. 姜宗文. 吉林大学, 2009(08)
  • [3]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D]. 慕景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6)
  • [4]2004年敦煌学论着目录索引[J]. 姜涛,李军. 敦煌学辑刊, 2005(01)
  • [5]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及干预研究[D]. 林晓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6]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D]. 胡秋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脑干蓝斑核介导右美托咪定的镇痛和镇静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D]. 施伍.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8]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D]. 何小菁. 南京大学, 2018(04)
  • [9]《黄帝内经》“治未病”之“道”的思想探骊[J]. 王纳新,李印东,田学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7(06)
  • [10]《申报》(1912-1949)博物馆史料初步整理与分析[D]. 刘华. 吉林大学, 2016(10)

标签:;  ;  ;  

海军医学杂志分类索引,第 25 卷,2004 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