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系列报道之一: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新建生产基地迎合市场需求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系列报道之一: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新建生产基地迎合市场需求

一、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系列报道之一: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建设新生产基地满足市场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马雨萌[1](2020)在《现代木结构在乡村营建中的在地性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木结构在人类文明中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木材突破了原生缺陷与尺寸限制,现代木结构以其可持续的生态性能与丰富自由的空间表现获得了日益增长的关注。而将这种现代技术放诸乡村,如何平衡普遍技术与地方特质成为了探讨的核心。本文基于笔者在大仓村的现代木结构实践基础,探讨现代木结构在乡村的在地性应用方式。研究内容将围绕“现代木结构”、“乡村营建”和“在地性”三个核心概念,从技术背景、乡村机遇、在地策略、实践探索的内容逻辑展开研究。第一部分讨论了现代木结构的发展演变、当代建构逻辑与应用表现。从木材特性出发,分析木结构优势与缺陷,而后归纳木材工业化与现代木结构产业化发展及其在当代智能化建造的前沿方向。并进一步总结现代木结构在当代的材料-构造-结构的建构层级及其在空间表现上的突破。为研究奠定技术背景。第二部分讨论现代木结构在乡村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机遇。通过历史研究指明木结构在不同时间与地域的乡土原生性,进而分析国内外现代木结构的应用现状,归纳当代乡村营建中面临的困难与时代机遇,指明了发展森林管理、文旅康养导向、“建筑、结构、内装、设备”一体化以及混合结构设计的乡村应用趋势。为研究指明应用条件。第三部分分析乡村营建的在地性要素及现代木结构回应策略,通过乡土建筑研究与工程案例分析,提出了“自然、文化、技术”的在地性要素系统,着重分析当代设计对三个要素多种内涵的回应策略,归纳出“材料、构造、结构、空间”的技术优化层级与三要素的综合应对方式。总结了文章研究的策略体系。第四部分剖析笔者参与的“大仓营造”井冈山大仓村公共空间设计中大仓讲习所与大仓风荷桥两个现代木结构设计实践,探讨设计应对特定地点的回应方式,通过乡土建构体系的延续与构造优化,用现代木结构创造出适宜乡村的公共空间,带动乡村复兴。文章从理论研究到设计实践,构建了现代木结构适应于乡村营建的在地性策略体系。以实践为佐证为乡村营建中现代技术的应用提供一种思路,并进一步提倡现代技术在地修正的价值倡导。全文正文约12.2万字,共有图表370余幅。

赖世贤[2](2020)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文中提出工业建筑作为中国近代新兴建筑类型及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中国的最初载体之一,承载着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充当中国近代建筑追赶世界建筑潮流的不自觉历史工具。本文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含括规划选址、大跨技术、标准化、结构发展等内容,分类探讨木材、砖、水泥等材料技术,同时关注工业建筑设计师。研究以调研过程中大量实物例证结合图纸资料、近现代建筑期刊文献及厂史资料进行,比对同时期西方先进技术,重视技术来源与技术真实性问题。研究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分期方案。第二章以工厂的选址与布局入手,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萌芽阶段工业建筑营建前期技术性问题,选址和布局贯穿工业建筑建设全过程,涉及宏观地区选择、中观地点选择、微观厂址选择及具体厂区布置等层面。第三章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起步阶段,由于生产方式和动力技术改变引起对于大空间厂房即大跨度技术的迫切需求,重点关注西式木屋架。西式木屋架技术在材料和施工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对于力学等结构概念的理解,意味着中国建筑近代转型开始。第四章则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建筑由于大量快速建设带来对于高质量、标准化建材需求等问题。以砖的工业化生产及工业建筑用砖变化,探讨工业化时代下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引进西方建筑材料后的各方面技术发展。第五章则聚焦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阶段如何解决工业建筑营建所要求的安全舒适、结构持久等问题,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水泥生产技术引入与发展。第六章将专业人才视为技术实施保障予以讨论,关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对工业建筑营建规范化、经验化起关键作用的设计师及代表作品、设计师群体组成等问题。研究发现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各时期不同阶段,基于建设目标需求及技术水平不同,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亦不相同。对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而言,部分营建关键技术与当时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推广和实现受社会环境及观念意识影响甚大;技术要与当地资源、经济及社会体制相适应,社会需求会强有力改变技术的运用及传播;由于材料观念缺失,其在营建过程中重外观轻建造,重模仿轻创造;技术属于文明范畴,由初级走向高级是趋势,中西方建筑技术融合也是趋势。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认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张晓菲[4](2020)在《上海难民救济研究(1937-1942)》文中研究说明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闸北、虹口、杨树浦、南市等上海华界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为了躲避战火,逃往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上百万难民聚集在上海租界,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难民问题,国民政府、上海市政府、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共产党等各方政治力量,慈善团体、旅沪同乡会、同业公会、医药团体、宗教组织等各种社会团体,政界精英、商贾名流、闻人大佬、各国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在1937年到1942年间,根据上海形势的变化,先后开展战时救济、孤岛救济和难民遣散等难民救济工作。上海难民众多,救济工作繁重,为了合理配置救助资源,确保救济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方政治力量、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等互通有无、互相协助,联合成立上海市救济委员会、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上海国际救济会、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上海难民救济协会、南市难民区等救济团体。各救济团体在救济中开展组织合作、经费物资协济、救济合作,形成了以救济团体为中心,覆盖上海难民的救济网络,充分发挥了彼此的救济优势,提高了难民救济的水平,实现了救济效果的最大化。为了确保难民救济的顺利进行,国民政府、上海市政府、救济团体、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开展多种劝募活动,筹集难民救济经费。其中,国民政府持续向救济团体拨款。各救济团体也通过登报募捐、每日一角运动、戏剧表演、名画救难会、体育比赛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劝募。其他社会组织则根据组织性质和特点,协助救济团体募集经费。比如,上海同业公会实行薪给提成和营业提成,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发行法商救济难民慈善奖券,上海节约救难委员会发起节约救难运动。国内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或是直接向救济团体捐款,或是购买公债,或是以寿仪或赙仪助赈。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也向救济团体捐助款项和物资。与此同时,上海各救济团体迅速开展难民营救、难民收容和难民卫生等紧急救济工作,以保障难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淞沪会战期间,各救济团体组织营救队,前往战区营救难民,并将难民送到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安全区域。为了救济无法独立生活也无亲友可投奔的难民,各救济团体设立收容所,为难民提供住所、给养和衣被等救助,维持难民的基本生活。除此之外,各救济团体还设立巡回诊疗队、难民诊疗所、难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为难民提供医药服务,保障难民的生命安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培养难民独立生活的能力,各救济团体还开展难民教育、难民生产和难民遣送等善后救济工作。在难民教育方面,对于儿童难民,各救济团体创办难童小学和难童中学,教授难童基础知识;并与上海各中等学校合作,设立难童免费名额,扩大难童教育范围。而对于成人难民,各救济团体则在难民收容所内组织成人教育,普及生活常识,提高难民的知识水平。在难民生产方面,各救济团体调查难民的职业和技能,为难民介绍工作;同时,创办小规模工场,开展难民训练与生产,培养难民生产技能。在难民遣送方面,各救济团体遣送客籍难民回原籍,让难民在安全区域谋求独立生活;而对于家乡沦陷无法遣送的难民,各救济团体则举办难民移垦,遣送难民到内地垦荒。上海难民救济发生在全面抗战时期的上海,深受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兼具民族性与国际性。在救济过程中,上海各方政治力量、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等彼此协助,通力合作,将紧急救济与善后救济相结合,开展难民营救、收容、卫生、教育、生产和遣送等救济工作,形成了网络化的救济格局,救济了几十万难民,维持了社会秩序。但是,上海难民救济也存在救济范围有限、物资供应不足、工作人员失职等问题。

郭卉[5](2019)在《Y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当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与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家具制造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为此,选择与企业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具有现实重要意义。本论文依据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收集大量家具企业上市公司信息及宏观数据,运用雷达图以及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方法对Y木业股份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利用SWOT分析,判断公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由此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希望本文的相关结论与建议能够为其他家具制造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刘清越[6](2019)在《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职业化进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技术、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开始了由传统工匠向近代建筑师的转变。本文以首都门户、北方经济贸易中心的近代天津为切入点,选取近代时期在天津开展职业实践的中外建筑师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历史档案等一手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借助分类比较、信息数字化、实地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螺旋式职业化发展进程,总结了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化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建筑师职业化对天津近代建筑设计行业带来的冲击和产生的影响,为我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当代建筑师职业发展提供参考。论文第2章分中西方两条主线,对中国古代传统工匠体系的传承发展和西方近代职业建筑师的演进历程分别进行了梳理,是对中西方建筑师不同的职业起源和形成的概述。第3章从建筑思想、建筑技术、建筑教育和建设管理模式这四个对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影响最大,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理清各自的发展阶段、转变内容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为下文进一步的分析、论述做好背景铺垫。第4章首先根据群体的来源和供职机构的不同,对天津近代建筑师进行分类。然后选取了其中八个最为典型的中外建筑设计开发机构,通过整理、归纳每个机构的运营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类型、实践作品以及机构中所涉及的中外建筑师的生平经历,清晰地描绘出天津近代建筑师在职业实践中显现出的群体轮廓和个体形象。第5章对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包括职业注册制度确立表现出的法制化特征,建筑师职责范围明确表现出的责任化特征,建筑师执业规范增强表现出的规范化特征,以及建筑师行业组织创立表现出的团体化特征。第6章总结了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天津近代建筑设计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王瑞[7](2019)在《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是为客户提供上门测量、专业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上门安装、验收和维护等一系列木质家居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生产制造定制衣柜、定制厨柜、木门、木地板、木墙板、木楼梯、木吊顶等主要产品和消费品。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木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开展个性定制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是保证消费品质量、推动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技术支撑,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缺乏,产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重要标准缺失,现行标准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加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为推动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本论文应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定制木质家居产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体系明细表,确定产业发展急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名录,提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对策建议。其主要结论及创新点如下:(1)通过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已成为木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原辅材料基本支撑产业发展需求,产业技术创新活跃度高;产业发展具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标准化要求高等4个主要特征,具有产业发展进入调整期、绿色环保是产业发展的主题等5个发展趋势。(2)以分析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环境为目标,研究了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搜集、整理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欧洲、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定制木质家居标准372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现行标准303项。研究发现,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缺乏,单一产品标准较多,产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重要标准缺失。分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发现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外部分发达国家重视定制木质家居产业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服务类标准,值得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标准体系借鉴和参考。(3)以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根据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结合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研究,借鉴国外先进标准,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奠定技术基础。该体系框架可分为“基础与综合、测量与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安装与验收、维护保养”等6个子体系,标准体系表由393项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组成,其中基础与综合143项、测量与设计9项、生产制造193项、物流运输6项、安装与验收25项、维护保养17项。提出发展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急需制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46项。(4)针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重点工作领域及其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等5项标准化工作建议,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崔敏[8](2014)在《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然而,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总体状况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展木质林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创新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开展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原木、锯材、人造板、木家具、木地板、结构用木材及防腐木材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风险及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研究。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木质林产品本身的特性,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相关定义进行了阐述,描述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特性,明确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涵义、目的、意义和程序,形成了较完整的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框架。(2)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的研究。在搜集与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风险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危害,从产品自身质量、企业生产环节及产品质量外部监管环节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影响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结合问卷调查,提出从产品自身属性、企业生产加工及政府外部监管三个方面确定风险识别因子,其中产品自身属性方面主要风险因子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性风险因子;企业生产加工方面主要有原辅材料、生产加工和出厂检验风险;政府外部监管包括监管主体、监管制度和监管依据风险。(3)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在风险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的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一是根据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赋值,分别取1、2、3、4、5;二是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按照赋值标准,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类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分极高、高、中等、低和极低风险等级,最终实现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评价。(4)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研究。在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理论基础和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的概念。结合前面风险识别及评价结果,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所对应的风险控制点等级进行评价,根据风险控制点等级,确定具体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的优先顺序。(5)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微观方面:一是企业要加强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从原材料质量、生产加工环节及出厂检验环节进行控制;建立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召回制度。二是政府监管部门转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真正实现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高效监管。宏观方面:国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认证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消费者、行业协会及网络媒体等多主体积极参与监管,提高安全认识和实现信息共享等有效措施,建立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多方面确保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

赵庆超[9](2014)在《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然而,落后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加快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转变来提升竞争力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业竞争力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分析,分别建立了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产业特征、构成要素、评价模型及提升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包括资源禀赋、市场基础、融资能力、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结构、支持行业及制度环境等7要素在内的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子概念模型。同时,在模型研究过程中,结合研究对象的行业特征,对钻石模型及相关模型展开了一定的优化与改进。构建的评价模型为开展对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横向与纵向测评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特征、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再根据对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给出了提升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最为重要的4个特征分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特征明显、原材料缺口大、人造板产业集群态势明显、产业关联度大。(2)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资源禀赋、市场基础、融资能力、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结构、支持性行业及制度环境等;其中企业素质、融资能力与产业组织结构组成了是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3)建立了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波特的钻石模型及其产业特点分析,确立了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25个评价指标,进而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产业竞争力的二级指标,即显性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层面反映了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特征,为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测评提供了指标变量,并为制定提升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了支持。(4)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排名,再对排名的结果展开聚类分析。实证测评包括横向、纵向测评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横向测评的结果显示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存在明显差别,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5个梯队,即第1梯队的江苏、山东;第2梯队的广东、辽宁、河南、福建和浙江;第3梯队的湖南、上海、吉林、广西、湖北、四川和安徽;第4梯队的内蒙古、河北、江西、天津、黑龙江、北京、重庆和陕西;第5梯队的贵州、海南、山西、云南、新疆和甘肃。(5)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2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的江苏、山东、广东、辽宁、河南、福建、浙江、湖南、广西和吉林进行了纵向测评,纵向测评的结果显示20082012年间10省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苏鲁两省在20092011年间的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广东与河南在2009年以后呈现滑落趋势;辽宁的发展形势比较平稳,其他省份的产业发展速度集中于同一水平。(6)给出了提升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及思路。基于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驱动力和路径的分析,本文从宏观和中观两个方面分别给出对策,宏观上是从国家大局出发制定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在中观领域针对不同梯队的具体特点和战略定位,给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许波[10](2013)在《基于GEM模型的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起,产业集群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我国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制造业集群,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对如何克服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发挥我国现有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优势,并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就非常有必要。本文深入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调查,首先对全球地板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详细分析了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的在国际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和自身发展情况。通过研究,发现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在环境保护、产业政策、消费习惯等方面拥有不少优势,但同时也在创新、品牌打造、规模优势等方面存在不足。随后,结合调研过程中来自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意见,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GEM模型,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计算,对产业集群进行量化分析。通过量化分析发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积累,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产业特征、空间特征和规模特征,在本国范围内具备竞争优势,未来一个时期对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也比较有利。但产业集群总体规模较小、发展层次较低,目前仍然主要依靠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最后,针对本次研究的结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5条相关措施和建议,对集群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二、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系列报道之一: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建设新生产基地满足市场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系列报道之一: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建设新生产基地满足市场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木结构在乡村营建中的在地性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可持续理念与产业化背景下现代木结构发展与应用
        1.1.2 城乡关系下乡建热潮与地域性话题的回归
        1.1.3 井冈山大仓村的现代木结构实践
    1.2 核心概念辨析
        1.2.1 现代木结构
        1.2.2 乡村营建
        1.2.3 在地性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现代木结构及相关设计研究综述
        1.4.2 建筑地域性与乡土建筑研究综述
        1.4.3 在地性建筑设计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现代木结构的发展演变与应用表现
    2.1 木结构建筑的性能优势与缺陷
        2.1.1 木材的材质特性与力学性能
        2.1.2 木结构建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
        2.1.3 木结构建筑预制加工与装配潜能
        2.1.4 限制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性能缺陷
    2.2 木材工业化与现代木结构产业化
        2.2.1 木材工业化与材料性能优化
        2.2.2 现代木结构的产业化发展与体系建立
        2.2.3 工业4.0 时代下的现代木结构的智能建造
    2.3 现代木结构建构特征与空间应用
        2.3.1 材料层级——现代木材的材料类型及用途
        2.3.2 结构层级——现代木结构的多种结构体系
        2.3.3 构造层级——现代木结构的连接方式与构造节点
        2.3.4 现代木结构的建构表现——受力法则的真实反映
        2.3.5 现代木结构的空间应用——高度与跨度的空间突破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乡村营建中现代木结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木结构建筑在乡土环境中的起源与演变
        3.1.1 木结构建筑在不同人类文明阶段下的演变
        3.1.2 木结构建筑在不同地域乡土环境中的表达
    3.2 现代木结构用于乡村营建的现状
        3.2.1 国外现代木结构用于乡村营建的现状
        3.2.2 国内现代木结构用于乡村营建的现状
    3.3 现代木结构在乡村应用面临的现实困难与制约因素
        3.3.1 木材资源与森林管理
        3.3.2 乡村文化认同缺失与木结构认知误区
        3.3.3 现代木结构的经济性问题
        3.3.4 乡村设计建造的规范性与技术引入问题
    3.4 现代木结构在乡村应用的优势与时代机遇
        3.4.1 木材亲和乡村地貌的天然优势
        3.4.2 现代木结构面对乡村地形的运输与装配优势
        3.4.3 国内乡村振兴、特色小镇、装配式建筑等政策导向机遇
        3.4.4 国内现代木结构行业标准完善与体系建立
    3.5 现代木结构在乡村应用的发展趋势
        3.5.1 可持续森林管理与地方木材的发展
        3.5.2 面向文旅康养等类型的现代木结构建筑
        3.5.3 面向建筑、结构、内装、设备综合设计的现代木结构建筑
        3.5.4 发挥各材料优势的混合结构体系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乡村营建的在地性要素及现代木结构回应策略
    4.1 乡村营建的在地性要素
        4.1.1 基于地形特征与气候环境的乡村自然要素
        4.1.2 基于社会经济与精神传统的乡村文化要素
        4.1.3 基于结构体系与在地工法的乡村技术要素
    4.2 现代木结构回应自然的策略——环境协调与结构配适
        4.2.1 通过形式与结构设计使建筑融入乡村山水格局
        4.2.2 通过空间与构造优化进行气候适应与能量调节
        4.2.3 通过结构配适降低自然损害、维护生态环境
    4.3 现代木结构回应文化的策略——传统延续与设计转化
        4.3.1 乡村文脉与传统空间的重塑
        4.3.2 生产生活场景的保护与营造
    4.4 现代木结构回应技术的策略——匠艺保护与适宜技术
        4.4.1 材料置换与传统建筑修缮更新
        4.4.2 地方材料运用与在地工艺保护
        4.4.3 新材料技术的适宜引入与综合结构运用
    4.5 现代木结构在乡村的综合应用方式
        4.5.1 旧建筑保护与新结构设计
        4.5.2 预制装配与公众参与结合的建造方式
        4.5.3 应对灾难快速建设的特殊应用
        4.5.4 现代木结构“材料-构造-结构-空间”建构层级的优化体系
        4.5.5 现代木结构应对“自然-文化-技术”在地性系统的综合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当代乡村营建中的现代木结构探索——“大仓营造”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5.1 大仓村的在地性要素与乡村现状
        5.1.1 湘赣边界自然环境与大仓村区位特征
        5.1.2 湘赣边界文化背景与大仓村独特历史
        5.1.3 地区传统建构体系与地方工法
        5.1.4 乡村现状与问题
    5.2 大仓讲习所
        5.2.1 乡村公共空间的重塑
        5.2.2 传统与现代的材料组织
        5.2.3 延续建构体系的结构设计
        5.2.4 预制装配与匠人营造的结合
        5.2.5 节点设计与传统构造性能优化
        5.2.6 大仓讲习所在地性综合设计策略
    5.3 大仓风荷桥
        5.3.1 历史之路的现代延续
        5.3.2 乡村风景编绎与自然要素组织
        5.3.3 结构设计与交会空间营造
        5.3.4 适宜材料与细部设计
        5.3.5 大仓风荷桥在地性综合设计策略
    5.4 大仓村其他木构民宿对比研究
        5.4.1 大仓讲习所、风荷桥与大仓“红梦源”民宿对比
        5.4.2 现代木结构在乡村应用的误区:符号化与趋同化
        5.4.3 普遍技术在地应用的价值倡导:技术的在地修正与自然人文思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木结构生产加工企业访谈
附录 B 现代木结构设计案例汇总表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时间概念界定
        1.2.3 空间范围说明
    1.3 文献综述及前期分析
        1.3.1 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1.3.2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1.3.3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1.3.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相关研究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难点
    1.6 论文研究整体框架
第2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厂选址规划与厂区布局的探索
    2.1 技术载体: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的典型性
    2.2 宏观布局:地区选择——初期规划缺位与后期调整乏力
    2.3 中观布局:地点选择——初期运输依赖与后期全面平衡
    2.4 微观布局:厂址选择——初期因地制宜与后期逐步合理
        2.4.1 江南制造局——两次选址失误
        2.4.2 金陵制造局——邻护城河建厂
        2.4.3 福州船政局——风水择地典型
        2.4.4 天津机器局
        2.4.5 广东机器局——近海到近铁路
        2.4.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结合祭祀文化
        2.4.7 吉林机器局——资源优于运输
        2.4.8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多个方案比较
    2.5 厂区布局:总平面设计——“幼稚时代”的想象与探索
        2.5.1 江南制造局——功能重叠引起流线混乱
        2.5.2 金陵制造局——自由布局适应生产流程
        2.5.3 福州船政局——分区明确兼顾礼制秩序
        2.5.4 天津机器局
        2.5.5 广东机器局——传统合院影响厂区布局
        2.5.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缺乏规划下一事一建设
        2.5.7 吉林机器局——完全独立自主设计
        2.5.8 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比邻建设带来资源共享
    2.6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选址布局及建设特点
        2.6.1 结合传统风俗观念择地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
        2.6.2 有目的规划设计偏少与有控制的建设过程缺乏
        2.6.3 自由生产流线与传统等级秩序制约的平面布局
        2.6.4 功能复合下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式的本土化改良
    2.7 国内外工业发展早期工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发展
        2.7.1 国外早期工厂建筑规划选址及设计
        2.7.2 国内近代工厂选址设计理论的发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西式木屋架技术发展与中西互鉴
    3.1 中西木屋架技术之别及西式木屋架体系传入
        3.1.1 中西技术差异——基于力学原理的形式差异
        3.1.2 知识引介普及——《建筑新法》及书中所载木屋架类型
        3.1.3 名称反应认知——西式木屋架及各构件名称演变
        3.1.4 需求引发变革——工厂建筑西式木屋架应用概况
    3.2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业建筑木屋架技术应用
        3.2.1 洋务运动中的机器局兵工厂
        3.2.2 民族工业发展下的工业建筑
    3.3 构造技术发展与木材使用
        3.3.1 整体性补强与抗震技术构件增加
        3.3.2 木构架之间结合方式与位置选择
        3.3.3 木屋架与墙体及柱子间结合方式
        3.3.4 进口木料与国产木材的使用偏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制砖工业化与工业建筑用砖技术
    4.1 建材生产方式的改变——近代制砖工业技术发展
        4.1.1 传统制砖技术延续
        4.1.2 制砖技术的机械化
        4.1.3 制砖工厂规划建设
    4.2 建材生产变革的深入——产品类型变化与质量标准推行
        4.2.1 产品及原料的多样化
        4.2.2 规格与质量的标准化
    4.3 建材生产变革的影响——制砖技术传播与砖瓦产业勃兴
        4.3.1 制砖技术传播
        4.3.2 制砖工业分布
    4.4 工业建筑用砖技术的改变
        4.4.1 “青”“红”之变——观念改变与技术改变之辩
        4.4.2 砌筑方式——规格统一带来的改变
        4.4.3 粘合材料——对应砌体改变的变化
        4.4.4 特殊构造——回应工业生产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水泥引进与工业建筑混凝土应用
    5.1 从落后到超越——中国近代水泥工业发展
        5.1.1 大量建设保障——中国近代水泥产量提升
        5.1.2 窑体技术变革——国际水泥生产技术提升
        5.1.3 后发外生优势——中国近代水泥技术提升
        5.1.4 多样企业类型——中国近代着名水泥企业
        5.1.5 曲折前进及多样技术来源
    5.2 营建技术提升——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技术应用
        5.2.1 西方近代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
        5.2.2 “过渡型”的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引入与应用
        5.2.3 中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建筑的技术应用
        5.2.4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工业建筑设计专业化
    6.1 西方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
    6.2 从“工匠”到“建筑师”——身份认同与地位转变
        6.2.1 主业之外兼营副业——洋行发展与设计类洋行(机构)产生
        6.2.2 华洋混合来源复杂——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产生
        6.2.3 工业建筑审批制度——《建筑工厂审核法》颁布
    6.3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机构与设计师
        6.3.1 经验建设与跨界参与——非建筑专业人员的设计
        6.3.2 以施工带入建筑设计——营造厂(施工方)的设计
        6.3.3 执业特点与专业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师设计
    6.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过程特征
        6.4.1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特点
        6.4.2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建筑设计专业化加速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
        7.1.1 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方案
        7.1.2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探讨
        7.1.3 技术的适应性及技术选择
        7.1.4 营建技术观念及文化抗争
        7.1.5 技术真实性及其重要意义
    7.2 研究创新
        7.2.1 系统梳理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建造技术史
        7.2.2 分类研究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
        7.2.3 尝试对技术实现保障的制度和建筑师的研究
    7.3 未竟之处
        7.3.1 和海外的技术关联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7.3.2 和遗产物证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延伸拓展
        7.3.3 研究营建技术发展尚未深入结构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A:随文附表
附录B:随文附图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4)上海难民救济研究(1937-194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简介
    二、选题论证
    三、学术史评述
    四、学术要点
    五、相关界定
第一章 救济形势
    第一节 难民问题
        一、淞沪会战爆发
        二、上海难民激增
    第二节 救济历程
        一、战时救济阶段
        二、孤岛救济阶段
        三、难民遣散阶段
第二章 救济团体
    第一节 主要救济机构和团体
        一、上海市救济委员会
        二、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
        三、上海国际救济会
        四、世界红卍字会
        五、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
        六、上海难民救济协会
        七、南市难民区
    第二节 救济团体的合作
        一、组织合作
        二、经费物资协济
        三、救济合作
第三章 救济经费
    第一节 国内劝募
        一、国民政府拨款
        二、救济团体募捐
        三、其他组织捐款
        四、各界人士捐款
    第二节 国际援助
        一、海外华侨捐赠
        二、国际友人捐助
第四章 紧急救济
    第一节 难民营救
        一、苏州河北岸及战区之营救
        二、虹口外白渡桥之营救
        三、南市等地之营救
        四、其他区域之营救
    第二节 难民收容
        一、难民住所
        二、难民给养
        三、难民衣被
        四、难民管理
    第三节 难民卫生
        一、环境卫生
        二、医疗卫生
        三、卫生防疫
第五章 善后救济
    第一节 难民教育
        一、教育资源
        二、儿童教育
        三、成人教育
    第二节 难民生产
        一、筹备工作
        二、生产工作
    第三节 难民遣送
        一、遣送回籍
        二、难民移垦
第六章 上海难民救济评析
    第一节 特点
        一、难民救济的民族性与国际性
        二、救济格局的网络化
        三、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救济
        四、紧急救济与善后救济相结合
    第二节 成效
        一、救济了几十万难民
        二、维持了社会秩序
    第三节 存在问题
        一、救济范围有限
        二、物资供应不足
        三、工作人员失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上海难民救济团体难民管理规则选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Y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四、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战略理论
        一、战略管理与竞争力
        二、战略规划
        三、战略实施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波士顿矩阵
        二、雷达图分析法
        三、PEST分析
        四、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五、SWOT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Y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Y公司介绍
    第二节 Y公司资源和能力分析
        一、Y公司有形资源分析
        二、Y公司无形资源分析
        三、Y 公司能力分析
    第三节 Y公司目前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Y公司雷达图
        二、Y公司目前主要问题
        三、Y公司主要问题的成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Y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法律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文化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二节 产业环境分析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二、客户的议价能力
        三、潜在进入者
        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五、行业现有竞争程度
    第三节 目标市场分析与定位
        一、市场总量分析
        二、市场细分
        三、目标市场定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WOT分析
    第一节 Y公司的战略优势和劣势
        一、战略优势分析
        二、战略劣势分析
    第二节 Y公司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一、面临的机遇分析
        二、面临的威胁分析
    第三节 SWOT分析矩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Y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第一节 发展战略定位
        一、发展战略使命
        二、发展战略愿景
        三、发展战略目标
    第二节 发展战略制定
        一、公司总体战略
        二、业务层战略
        三、职能层战略
    第三节 发展战略实施
        一、战略步骤
        二、战略重点
    本章小结
第六章 Y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配置企业资源
        一、大额资金筹措
        二、日常财务监管
    第二节 优化组织结构
    第三节 人才激励机制
    第四节 实施有效控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职业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范围
    1.5 概念界定
    1.6 既有研究综述
        1.6.1 天津近代建筑史研究
        1.6.2 我国近代建筑师、建筑设计机构研究
        1.6.3 我国近代建筑师执业状况研究
        1.6.4 既有研究不足
    1.7 研究方法
    1.8 创新点
    1.9 研究框架
第2章 中西建筑师的职业起源和形成
    2.1 中国清朝以降工匠体系的传承
        2.1.1 皇家工官制度
        2.1.2 民间匠籍制度
    2.2 西方近现代职业建筑师的发展
        2.2.1 建筑师职业角色的演进
        2.2.2 建筑师培养方式的转变
        2.2.3 行业组织和职业注册制度的建立——以英国为例
    2.3 小结
第3章 中国近代建筑师职业引入的社会背景
    3.1 观念转变——近代建筑思想的更新
        3.1.1 从消极避让到主动学习
        3.1.2 从机械模仿到辩证思考
        3.1.3 传统样式与现代风格的碰撞
    3.2 技术支撑——近代建筑技术的升级
        3.2.1 西方建筑技术的早期引入
        3.2.2 西方建筑技术的全面接受
        3.2.3 中西建筑技术的本土融合
    3.3 人才培养——近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创建
        3.3.1 西方教育制度的引入
        3.3.2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制度的形成
        3.3.3 天津近代建筑教育的发展
    3.4 制度确立——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形成
        3.4.1 租界对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引入(1860-1902)
        3.4.2 华界对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探索(1902-1928)
        3.4.3 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确立(1928-1937)
        3.4.4 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1937-1949)
    3.5 小结
第4章 天津近代建筑师群体的构成和职业实践
    4.1 天津近代建筑师群体的构成
        4.1.1 近代建筑师群体来源
        4.1.2 近代建筑师群体供职机构
    4.2 外国开发建设机构与建筑师在津的早期开拓
        4.2.1 先农公司(工程部)
        4.2.2 义品公司(设计部)和沙德利工程司
    4.3 中外建筑师在津的职业实践
        4.3.1 “合伙经营型”建筑设计机构
        4.3.2 “独立经营型”建筑设计机构
    4.4 小结
第5章 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的特征表现
    5.1 法制化——建筑师的职业制度
        5.1.1 民国时期的初步确立
        5.1.2 日伪时期的短暂停滞
        5.1.3 民国末期的快速发展
        5.1.4 解放初期的过渡转换
    5.2 责任化——建筑师的职责范围
        5.2.1 项目协调
        5.2.2 许可申请
        5.2.3 施工监督
        5.2.4 安全鉴定
    5.3 规范化——建筑师的执业规范
        5.3.1 收费标准
        5.3.2 工作流程
        5.3.3 工程文件
    5.4 团体化——建筑师的行业组织
        5.4.1 学术团体
        5.4.2 同业公会
    5.5 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的规律
        6.1.1 阶段性的发展
        6.1.2 多方面的转变
        6.1.3 进程中的不足
    6.2 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对天津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
        6.2.1 促进了设计思想的多元发展
        6.2.2 推动了建筑技术的长足进步
        6.2.3 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储备人才
        6.2.4 提供了有借鉴性的管理制度
    6.3 研究未尽事宜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定制木质家居基本概念
        1.1.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范围界定
        1.1.3 研究背景
        1.1.4 研究意义
        1.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6 研究发展趋势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理论和构建方法
    2.1 标准体系基础理论
        2.1.1 标准化基本概念
        2.1.2 标准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2.1.3 标准体系的类型
        2.1.4 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
    2.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2.2.1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定义、属性和范围
        2.2.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2.2.3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环境分析
        2.2.4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2.2.5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表编制
        2.2.6 急需制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
    2.3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研究
    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主要原辅材料概况
        3.1.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表面装饰材料
        3.1.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基材
    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概况
        3.2.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主要产品
        3.2.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总体情况
    3.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技术现状
        3.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科技创新平台
        3.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专利情况分析
    3.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与趋势分析
        3.4.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特征
        3.4.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趋势
    3.5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4.1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类型划分
    4.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
        4.2.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现状
        4.2.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重要标准
        4.2.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特征
        4.2.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4.3 国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
        4.3.1 国际标准体系
        4.3.2 欧洲标准体系
        4.3.3 法国标准体系
        4.3.4 德国标准体系
        4.3.5 英国标准体系
        4.3.6 日本标准体系
    4.4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对比分析
        4.4.1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统计分析
        4.4.2 借鉴和启示
    4.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
    5.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依据
    5.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5.2.1 总体原则
        5.2.2 具体原则
    5.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5.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5.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
        5.3.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专业结构
        5.3.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结构间关系
        5.3.5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模型(框架)
        5.3.6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子体系构成要素
    5.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明细表和编制说明
        5.4.1 基础与综合子体系
        5.4.2 测量与设计子体系
        5.4.3 生产制造子体系
        5.4.4 物流运输子体系
        5.4.5 安装与验收子体系
        5.4.6 维护保养子体系
    5.5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表统计
    5.6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急需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名录
    5.7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6.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
        6.1.1 加强全屋定制总体要求标准化工作
        6.1.2 加强绿色发展领域标准化工作
        6.1.3 加强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化工作
        6.1.4 加强产业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
    6.2 推进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6.2.1 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产业标准体系
        6.2.2 加强产业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
        6.2.3 建立高效的产业标准化协调机制
        6.2.4 加大产业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
        6.2.5 加强产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木质林产品范围界定
        1.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1.1.3 国家高度重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1.4 风险评估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
        1.1.5 风险评估技术是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课题的经费来源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 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2.1.1 风险的概念及风险分类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1.3 风险管理的目标及程序
    2.2 风险识别及方法
        2.2.1 风险识别概念
        2.2.2 风险识别方法
        2.2.3 风险识别内容及过程
        2.2.4 风险识别程序
    2.3 风险评估及方法
        2.3.1 风险分析
        2.3.2 风险评价
    2.4 风险控制方法
        2.4.1 风险处置措施
        2.4.2 风险控制原则
        2.4.3 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1 木质林产品生产概况
        3.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其管理现状
    3.2 木质林产品安全性能要求
        3.2.1 国外技术法规标准要求
        3.2.2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3.2.3 安全性能项目与检验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4.1 相关概念界定
        4.1.1 产品、产品质量及安全
        4.1.2 产品质量安全及其风险
        4.1.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其风险
    4.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4.2.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定义
        4.2.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特征
        4.2.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过程
        4.2.4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对象
        4.2.5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范围
        4.2.6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4.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4.3.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途径
        4.3.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4.4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识别结果
        4.4.1 各类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4.4.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
        4.4.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识别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5.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5.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卷调查情况
    5.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5.3.1 风险可能性准则
        5.3.2 风险后果准则
        5.3.3 风险矩阵图
        5.3.4 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5.4 原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4.1 风险评价指标
        5.4.2 风险分析结果
        5.4.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5 锯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5.1 风险评价指标
        5.5.2 风险分析结果
        5.5.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6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6.1 风险评价指标
        5.6.2 风险分析结果
        5.6.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7 木家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7.1 风险评价指标
        5.7.2 风险分析结果
        5.7.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8 木地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1 实木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2 实木复合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3 强化木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9 木结构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9.1 风险评价指标
        5.9.2 风险分析结果
        5.9.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10 防腐木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10.1 风险评价指标
        5.10.2 风险分析结果
        5.10.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6.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6.1.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
        6.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标准
    6.2 原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3 锯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4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5 木家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6 木地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6.1 实木地板
        6.6.2 实木复合地板
        6.6.3 强化木地板
    6.7 木结构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8 防腐用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7.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及控制流程
        7.1.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分析
        7.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流程
    7.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体措施
        7.2.1 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控制措施
        7.2.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召回
        7.2.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
    7.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建议
        7.3.1 完善体系建设,构建安全保障
        7.3.2 实施认证管理,加强质量管理
        7.3.3 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众参与
        7.3.4 提高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基本结论——主要研究成果
    8.2 创新之处
    8.3 讨论及展望——有待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导师简介
致谢

(9)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2.1 产业与产业竞争力的界定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解释
        2.2.1 一般理论
        2.2.2 波特理论
    2.3 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3.1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2.3.2 区域竞争力评价
        2.3.3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2.4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
        2.4.1 产品竞争力
        2.4.2 产业竞争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概况及其竞争力构成要素
    3.1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3.1.1 产业规模
        3.1.2 产品结构
        3.1.3 进出口情况
    3.2 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布局及竞争态势综述
        3.2.1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3.2.2 东部地区
        3.2.3 中部地区
        3.2.4 西部地区
        3.2.5 竞争态势综述
    3.3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特征分析
        3.3.1 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
        3.3.2 人造板产业集群态势明显,其他产业的集群态势不明显
        3.3.3 原材料缺口大,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3.3.4 产业关联度大
    3.4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主要构成要素
        3.4.1 资源禀赋
        3.4.2 市场基础
        3.4.3 融资能力
        3.4.4 企业素质
        3.4.5 产业组织结构
        3.4.6 支持性行业
        3.4.7 制度环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4.1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定位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3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4.1.4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4.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4.2.2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步骤
        4.2.3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
        4.2.5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测评
    5.1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横向测评
        5.1.1 数据来源
        5.1.2 测评对象
        5.1.3 显性竞争力测评
        5.1.4 基础竞争力测评
        5.1.5 核心竞争力测评
        5.1.6 环境竞争力测评
        5.1.7 综合竞争力测评
        5.1.8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5.2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纵向测评
        5.2.1 显性竞争力测评
        5.2.2 基础竞争力测评
        5.2.3 核心竞争力测评
        5.2.4 环境竞争力测评
        5.2.5 综合竞争力测评
    5.3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地区差异性及成因分析
        5.3.1 最强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1 梯队)
        5.3.2 强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2 梯队)
        5.3.3 弱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3、4 梯队)
        5.3.4 最弱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5 梯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6.1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驱动力分析
    6.2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协调发展对策
        6.2.1 引导产业转移,加强产业衔接
        6.2.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
        6.2.3 构建融资保障,增强融资能力
    6.3 不同梯队之间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3.1 第 1 梯队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6.3.2 第 2 梯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6.3.3 第 3、第 4 梯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6.3.4 第 5 梯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导师简介
致谢

(10)基于GEM模型的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工具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理论工具
2 产业集群竞争力相关研究回顾
    2.1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2.1.1 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2.1.2 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2.2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关于集群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2.2.2 国内关于集群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3 横林地板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与特征
    3.1 全球地板生产销售情况
    3.2 国内主要地板产业地区情况
        3.2.1 国内实木地板产业地区现状
        3.2.2 国内其他强化木地板产业地区现状
    3.3 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现状
        3.3.1 产品质量与获得认证
        3.3.2 品牌与技术标准战略
        3.3.3 科技进步
        3.3.4 市场建设
        3.3.5 行业协会
        3.3.6 政府支持
4 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
    4.1 GEM模型的构建
    4.2 GEM模型的计算
    4.3 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分析
        4.3.1 因素对Ⅰ——基础(Groundings)
        4.3.2 因素对Ⅱ——企业(Enterprises)
        4.3.3 因素对Ⅲ——市场(Markets)
    4.4 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劣势分析
        4.4.1 产业链的广度和长度不够
        4.4.2 集群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短缺
        4.4.3 区域品牌尚未打响
        4.4.4 政府政策优势不明显
        4.4.5 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5 提升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5.1 延伸产业链,调整集群结构
    5.2 重视人才储备,加快创新步伐
    5.3 调整市场结构,打造区域品牌
    5.4 政府找准定位,搭台帮扶企业
    5.5 搭建服务平台,发挥协会作用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重要性专家评价
    附录2: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调查问卷

四、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系列报道之一: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建设新生产基地满足市场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木结构在乡村营建中的在地性应用研究[D]. 马雨萌. 东南大学, 2020(01)
  • [2]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D]. 赖世贤. 天津大学, 2020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上海难民救济研究(1937-1942)[D]. 张晓菲.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Y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郭卉.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6]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职业化进程研究[D]. 刘清越. 天津大学, 2019(06)
  • [7]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 王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2)
  • [8]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 崔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 [9]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D]. 赵庆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 [10]基于GEM模型的江苏横林地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 许波.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系列报道之一: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新建生产基地迎合市场需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