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前期工作,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专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局局长许新义

做好前期工作,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专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局局长许新义

一、抓紧做好前期工作 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许新宜(论文文献综述)

王长斌[1](2020)在《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张基尧是在党和政府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杰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专家,是改革开放后探索和构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新体制和机制的先驱。他曾先后参与了鲁布革水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等新中国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进入21世纪,张基尧不畏艰难,担负起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重任。他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汲取集体的智慧,积极组织和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事宜,使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朝着构建科学、效益显着、运行稳定的方向不断完善,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成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回顾张基尧涉足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主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历程,论证他在统筹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建立、探索征地移民策解之道和构建治污保洁管理机制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客观分析张基尧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思想的内涵,总结其特点,揭示他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管理中取得成功的因由,冀望以鲜活的史实和史识为当代水利水电建设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段晓伟[2](2019)在《姚汉源与京杭运河史研究探析》文中指出姚汉源(1913—2009)是我国着名的水利史研究专家、教育家,新中国水利史研究事业的先驱者和探索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水利史研究事业,独树一帜,笔耕不辍,尤其在京杭运河史的研究中,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在国内外都产生广泛的影响。本文拟在充分搜集文献史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兼用历史地理学、水利工程学、历史文献学和考据学等学科的综合理论,由概述姚汉源从事中国水利史研究事业及致力于京杭运河史研究的历程为切入点,着重分析、探讨姚汉源在京杭运河史研究中,对京杭运河史研究基本理论、京杭运河工程技术史、明清时期黄运关系史和其问鼎巨着《京杭运河史》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由此展示出姚汉源在京杭运河史研究中的学术风格和取得卓越成就的成功之道,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史研究事业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和水利史研究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卓着贡献。

才淦[3](2018)在《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构想,历经60多年的规划、设计、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成为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伟大的实践往往孕育着崇高的精神,南水北调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其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南水北调精神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影响南水北调精神形成的四个条件,其中包括它的实践基础和三个主要文化渊源,并按照南水北调精神内涵的发展历程把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其次,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把南水北调精神的丰富内涵概括为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出南水北调精神区别于其他精神的三个主要特征;再次,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最后,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弘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弘扬的基本路径。总的来说,南水北调精神既具有实践基础,也具有思想渊源,它是南水北调工程各方参与者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其内含丰富,特征鲜明,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价值。在当前,面对南水北调精神在弘扬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南水北调精神发扬光大。

倪丽丽[4](2016)在《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规划防控研究 ——以石家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与各类城市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气象灾害发生频率与强度也日渐增长。近年我国各大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时有发生,对市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引起了人们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的广泛关注。而当前我国城市防涝过于依赖市政排水设施,且城市排水系统自身问题也层出不穷,城市防涝措施单一、防涝能力低下成为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虽为提升城市防涝能力、改善城市内涝现状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单纯依靠对城市局部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改造及设施提升,难以从根本上完全消除城市内涝隐患,降低内涝灾损。因此,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城市暴雨内涝,构建系统、生态、弹性、可持续的城市内涝防控体系是解决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核心和难点。本文以北方典型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系统及其动力学机制、梳理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演化规律、掌握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现状、剖析北方典型城市内涝规划防控体系中的各类问题等,对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的成灾机理、风险格局及规划防涝薄弱点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国外先进案例为目标,以智慧评估技术为支撑、城市规划系统防涝与城市应急系统减灾互补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规划体系。内涝防控规划体系的运行,以灾害的智慧风险评估为依据,以生态、系统、可持续的城市防涝规划设计手段及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法为前提,以系统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为支撑,实现了内涝灾害的全过程防控。另外,本文还重点探索了仿真模拟技术等智慧技术在城市内涝防控规划体系中的运用,系统阐述了前沿智慧技术在防涝体系中的运用途径和重要作用。文章最后以石家庄市局部城区为例,通过MIKE水动力软件的使用和城市精细模型的构建,对研究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其内涝的主要成因及规划防控中问题,并为研究区内涝防控的改善提供了具体的城市规划体系提升策略和规划设计改进方案。

李建章[5](2009)在《围绕中心 抓住重点 做好南水北调工作——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唐传利》文中研究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正在实施的一项宏伟工程。做好南水北调各项工作,长远造福中华民族,是水利部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2009年岁末,本刊专访了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唐传利。

丁相毅[6](2007)在《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对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作用量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正如联合国在1997年《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价》报告中指出的:“缺水问题将严重地制约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在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背景下,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是促进缺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对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即在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没有定量化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水资源贡献度(WCD)和水资源贡献率(WCR)的概念,并提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水资源对区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作用。水资源贡献度(WCD)和水资源贡献率(WCR)的概念研究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之一。在参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贡献度(WCD)和水资源贡献率(WCR)的概念。由于水资源利用所带来的GDP年增长率,称为水资源对GDP的贡献度;由于水资源利用所带来的GDP增长率占GDP总增长率的百分比,称为水资源对GDP的贡献率。水资源贡献度(WCD)和水资源贡献率(WCR)的计算方法研究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之二。提出了基于水资源生产函数的水资源贡献度和水资源贡献率计算公式,简记作ZD公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南水北调工程和郑州市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研究。以1999年为基准年,以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为规划水平年,计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水资源对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度、贡献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调水对郑州市的影响,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作用下的郑州市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结果表明,本文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用来定量分析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许晓彤[7](2006)在《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系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变异性大,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土地资源的匹配状况不理想,生态系统相对脆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些水资源紧缺而人口集中、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提出了外调水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已成为当代人的必然选择和行为的准则、目标和约束条件。一方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宏观调配,另一方面调水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广泛而久远的影响,从而调水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反对调水的呼声与要求调水的呼声同样强烈。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论文通过总结现有调水工程的经验和教训,归纳跨流域调水的关键技术问题,并逐一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上对其进行了探讨。论文辩证地分析了调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为调水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要解决或缓解缺水地区竞争性用水矛盾给生态与环境造成的破坏;应用水资源三次供需平衡分析,剖析缺水地区水资源情势,针对缺水地区竞争性用水的特点,研究跨流域调水的外调水与当地水合理配置的方法、准则与途径;论文研究了跨流域调水效果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水价形成机制、水价结构及制定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于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简洁、直观、灵活、通用的跨流域调水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与选优方法和工作路线;论文认为,法律、政府、市场、公众共同构成跨流域调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是跨流域调水能够顺利实施、正常运营、发挥其应有效益和作用的必备条件。 基于以上关键技术问题的梳理和解决,论文以跨流域调水项目规划阶段为时间断面,以规划内容为工作平台,以跨流域调水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的论证为纲,展开跨流域调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定量分析,将热力学熵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跨流域调水系统分析,建立了跨流域调水系统及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以收敛和谐为特征的综合判据,给出了跨流域调水规划论证的纲要和关键节点,系统地构建了以调水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和社会保障为构架的跨流域调水规划的技术支撑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水利规划方略,对跨流域调水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以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规划为实际应用案例,对该工程规划的关键线路和重

常虹[8](2005)在《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战略性水利基础设施,是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东线工程已于2003年开工建设。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如何发挥南水北调工程资源配置作用,实现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的预期调水目标,管理是关键。本论文分析借鉴目前国内外对于调水工程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根据优化配置水资源的要求,针对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特点,设计了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管理模式,并对管理模式如何运作进行了研究。 本文从分析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的管理原则、管理目标入手,构建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组织框架,设计了管理的三种模式,四个方案,对各种方案的预期管理效果、方案的适用范围、方案的利弊逐一分析,经比选后确定推荐模式;并对推荐模式进行结构细化设计,界定调控层次、执行层次、参与层次的权责;从供水计划、加强计量、供水合同、水价制定方面对推荐模式进行了工程运营的具体研究;从做好源头保护、强化中间过程、建立长效机制三个层次,分析研究如何确保南水北调江苏境内供水水质;对调度管理应用系统作了简要设计;针对实际管理中可能影响整个模式运行的重点细部:省界工程管理、泵站工程管理、不同水资源的优化调度等进行了研究;本论文还分析研究了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相关基础支撑和发展战略。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今后的管理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模式,对于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南水北调预期供水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许新宜[9](2004)在《正确认识当前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2004年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文中指出 2003年是南水北调工程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的第一年,前期工作任务不仅十分繁重,而且还十分艰巨。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部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有关流域机构和沿线省(市)水利厅(局)等

许新宜[10](2004)在《2004年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文中认为

二、抓紧做好前期工作 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许新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紧做好前期工作 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许新宜(论文提纲范文)

(1)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涉足水利和投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第一节 青年时期踏上水利水电之路(1962—1979)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在水电工程建设中显身手(1980—1999)
    第三节 新世纪力促南水北调工程兴建(2000—2010)
第二章 统筹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
    第一节 创建“三位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架构
    第二节 探索“项目法人”主导的建设管理新模式
第三章 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的策解之道
    第一节 对南水北调征地移民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节 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新举措
第四章 对南水北调治污保洁工作的指导与协调
    第一节 推动构建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防治机制
    第二节 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工作
第五章 张基尧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特点和成功因由
    第一节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上的若干特点
    第二节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中取得成功的因由
附录 1: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大事记(2000年至2010年)
附录 2: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和设计单元分布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姚汉源与京杭运河史研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姚汉源对京杭运河史研究的学术历程概述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学术积淀(1913~1949)-9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京杭运河史研究的开端(1950~1978)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谱写运河史研究新篇章(1979~2009)
第二章 对京杭运河形成及演变特点的研究
    第一节 界定运河形成和演变的分期
    第二节 揭示出运河布局嬗变的特征
    第三节 阐释清末京杭运河衰败的因由
第三章 对京杭运河工程技术史的研究
    第一节 南旺枢纽演变的辨析与释疑
    第二节 清口航道工程措施的概括与总结
    第三节 浙东运河工程技术史的开拓性研究
第四章 对明清时期黄运关系史的研究
    第一节 论证历史时期黄运关系复杂化之因由
    第二节 对明清时期黄运关系嬗变研究之卓识
第五章 《京杭运河史》的编撰特色与成就
    第一节 《京杭运河史》的编撰特色
    第二节 《京杭运河史》与同类着作的比较
第六章 余论
    第一节 京杭运河史研究中的学术特色
    第二节 京杭运河史研究走向成功的原因试析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南水北调精神内涵的研究
        1.2.2 关于南水北调精神文化渊源的研究
        1.2.3 关于南水北调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1.5 南水北调精神的概念界定
2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
    2.1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条件
        2.1.1 南水北调工程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实践基础
        2.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
        2.1.3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1.4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沃土壤
    2.2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历程
        2.2.1 南水北调精神的萌芽期(1952-1977)
        2.2.2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期(1978-2001)
        2.2.3 南水北调精神的成熟期(2002-2014)
        2.2.4 南水北调精神的深化期(2015 至今)
3 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3.1 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
        3.1.1 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3.1.2 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人本精神
        3.1.3 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3.1.4 科学筹划、严谨务实的求实精神
        3.1.5 敢作敢为、勇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1.6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3.2 南水北调精神的特征
        3.2.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3.2.2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3.2.3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4 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
    4.1 有利于南水北调工程和国家其他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
        4.1.1 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实践
        4.1.2 促进国家其他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
    4.2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4.2.1 它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弘扬
        4.2.2 它是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展现
        4.2.3 它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践行
    4.3 有利于“四个自信”的增强
        4.3.1 坚定道路自信
        4.3.2 强化理论自信
        4.3.3 筑牢制度自信
        4.3.4 增强文化自信
    4.4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4.1 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4.4.2 有利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5 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
    5.1 南水北调精神弘扬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5.1.1 弘扬方法应用不到位影响了南水北调精神的宣传效果
        5.1.2 传播载体运用不灵活限制了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范围
        5.1.3 学术界研究不够深入不利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精神的影响力
    5.2 南水北调精神弘扬的基本路径
        5.2.1 科学应用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方法以改善其宣传效果
        5.2.2 灵活运用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载体以扩大其传播范围
        5.2.3 加强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其影响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规划防控研究 ——以石家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3.1 国外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研究概况
        1.3.2 国内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基础理论研究
    2.1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系统及其动力学机制
        2.1.1 城市灾害与城市暴雨内涝
        2.1.2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系统及相关动力学机制
    2.2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规划应对
        2.2.1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风险评估
        2.2.2 风险评估与灾害规划应对
    2.3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规划防控
        2.3.1 传统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范式
        2.3.2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规划体系防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
    3.1 北方典型城市的筛选及特点
        3.1.1 北方地区暴雨内涝特征梳理
        3.1.2 北方典型城市筛选及特点
    3.2 基于成灾机理与演化规律的内涝风险辨识
        3.2.1 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成灾机理
        3.2.2 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演化规律
        3.2.3 城市化背景下孕灾环境的致灾演变
    3.3 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风险分析
        3.3.1 北方地区旱涝风险总体时空格局
        3.3.2 石家庄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析
        3.3.3 济南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析
        3.3.4 郑州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规划体系及规划设计理论方法
    4.1 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规划体系构建
        4.1.1 北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规划体系建设现状及其核心
        4.1.2 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控规划体系构建
        4.1.3 智慧技术运用对灾害防控规划体系的支撑
    4.2 科学的灾害防控规划设计理论
        4.2.1 自然高效的空间规划避灾
        4.2.2 可持续的功能布局防灾
        4.2.3 系统的物理性态控制消灾
    4.3 生态的城市海绵雨涝系统构建方法
        4.3.1 城市海绵雨涝系统组成
        4.3.2 城市海绵雨涝系统构建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家庄暴雨内涝灾害防控现状与局部城区风险评估
    5.1 石家庄城区概况
        5.1.1 自然地理特征
        5.1.2 城市发展目标与特征
        5.1.3 石家庄城区排水防涝现状
    5.2 石家庄局部城区MIKE雨洪模型的构建
        5.2.1 精细模型与快速模型的规划应用路径
        5.2.2 石家庄局部城区雨涝模型的构建
    5.3 基于石家庄市局部城区暴雨径流模拟的内涝灾害风险评估
        5.3.1 基于2005年城市数据的暴雨内涝模型分析
        5.3.2 基于2011年城市数据的暴雨内涝模型分析
        5.3.3 快速城市化对研究区域的内涝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家庄暴雨内涝灾害防控规划设计与防涝规划体系提升
    6.1 石家庄市区暴雨内涝灾害防控现存问题梳理
        6.1.1 源头控制系统缺失、排水防涝系统低效
        6.1.2 忽视规划内涝防控、疏于雨涝协调管理
        6.1.3 功能布局与竖向设计欠佳、有利调蓄能力丧失
    6.2 基于风险评估模拟的石家庄市局部城区防涝初步规划设计改造
        6.2.1 基于风险评估的研究区初步规划提升方案
        6.2.2 基于模型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升与完善
    6.3 基于现状的石家庄市暴雨内涝灾害城市规划体系防控提升
        6.3.1 城市总体风险评估是城市规划体系防涝的重要前提
        6.3.2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防涝提升
        6.3.3 石家庄市各专项规划防涝提升
        6.3.4 石家庄市城市详细规划防涝提升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对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作用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水北调工程与郑州市概况
    2.1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2.1.1 规划历程简介
        2.1.2 调水方案简介
    2.2 郑州市概况
        2.2.1 社会经济概况
        2.2.2 自然地理概况
        2.2.3 水文及水文地质概况
    2.3 郑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1 郑州市水资源现状
        2.3.2 供水现状
        2.3.3 用水现状
        2.3.4 供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2.3.5 郑州市可供水资源分析
第三章 水资源对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作用量化方法研究
    3.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3.2 水资源对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作用量化方法
        3.2.1 水资源贡献度和水资源贡献率的概念
        3.2.2 水资源贡献度的计算方法
        3.2.3 水资源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对郑州市 GDP贡献率的计算
    4.1 资料来源及计算过程
    4.2 计算结果分析
第五章 南水北调工程作用下郑州市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5.1 南水北调工程对郑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1.1 南水北调工程对郑州市社会发展的影响
        5.1.2 南水北调工程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5.1.3 南水北调工程对郑州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5.2 供水规划方案
    5.3 供水系统布局规划
        5.3.1 水源选择
        5.3.2 供水系统布局规划
    5.4 城市水源地的卫生防护工作
    5.5 调水后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六章 结语
附: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7)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外跨流域调水概况
    1.3 中国跨流域调水工程概况
        1.3.1 中国古代调水工程
        1.3.2 中国现代调水工程
    1.4 水利与跨流域调水规划思路
        1.4.1 二十世纪水利规划模式
        1.4.2 跨流域调水规划研究现状
        1.4.3 调整水利规划思路的动因
        1.4.4 水利规划思路的调整方向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性分析
        1.5.1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5.2 本研究创新性分析
        1.5.3 研究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跨流域调水基础理论与方法
    2.1 国民经济和生态与环境和谐用水
        2.1.1 人与自然和谐
        2.1.2 生态与环境用水
        2.1.3 广义水资源理论
    2.2 多水源多目标水资源配置理论
        2.2.1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
        2.2.2 水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2.3 水资源使用权调整准则
        2.2.4 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分析基础
    2.3 水资源环境价值理论
        2.3.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
        2.3.2 水资源成本构成与计算方法
        2.3.3 环境成本及计算方法
    2.4 规划方案评价理论
        2.4.1 系统分析理论
        2.4.2 研讨厅系统分析方法论
    2.5 跨流域调水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2.5.1 水资源综合管理
        2.5.2 政府宏观调控
        2.5.3 法律制度保障
        2.5.4 市场与水市场
        2.5.5 公众参与
        2.5.6 跨流域调水的社会支撑系统架构
第三章 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
    3.1 水资源供需三次平衡分析
        3.1.1 以现状供水能力为基础的水资源一次供需平衡
        3.1.2 以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的水资源二次供需平衡
        3.1.3 以外调水补充当地水为基础的水资源三次供需平衡
    3.2 跨流域调水必要性评估
        3.2.1 缺水地区的战略地位
        3.2.2 缺水地区水资源情势
    3.3 跨流域调水可行性评估
        3.3.1 跨流域调水工程总体布局
        3.3.2 水源地可外调水量分析
        3.3.3 外调水与当地水合理配置
    3.4 跨流域调水合理性评估
        3.4.1 跨流域调水工程国民经济评价
        3.4.2 调水工程水价综合分析
        3.4.3 跨流域调水规划方案评价与选优技术
    3.5 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管理规划
        3.5.1 国外调水水工程管理
        3.5.2 国内调水建设管理机构
        3.5.3 实现高效建设管理的调水工程机构设置
    3.6 跨流域调水综合判据
        3.6.1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耗散结构理论
        3.6.2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嫡变分析
        3.6.3 跨流域调水综合判据
第四章 淮水北调规划案例研究
    4.1 淮水北调必要性评估
        4.1.1 受水区国民经济发展与战略地位
        4.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1.3 淮水北调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4.1.4 基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二次平衡分析
    4.2 淮水北调工程可行性研究
        4.2.1 淮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4.2.2 水源地可外调水量分析
        4.2.3 跨流域调水方案规划
        4.2.4 基于跨流域调水的淮水北调三次供需平衡
    4.3 淮水北调合理性评估
        4.3.1 淮水北调国民经济评价
        4.3.2 调水工程水价分析
        4.3.3 淮水北调方案评价
    4.4 淮水北调管理规划
    4.5 淮水北调综合判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8)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调水工程管理动态
        1.3.1 国外具有典型意义的调水工程
        1.3.2 可借鉴的国外水资源及调水工程的管理
        1.3.3 国外水资源管理及大型调水工程运行管理的启示
        1.3.4 国内大型调水工程的运行与管理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分析
    2.1 关于传统水工程管理模式
    2.2 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
        2.2.1 水资源
        2.2.2 水资源的特性
        2.2.3 商品水
        2.2.4 资源水利
        2.2.5 水权
        2.2.6 水价水市场
        2.2.7 帕累托最优原则
    2.3 对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水北调东线及江苏境内工程基础情况及背景资料
    3.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情况简介
        3.1.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背景
        3.1.2 东线工程建设规模和投资
    3.2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现状简述
        3.2.1 江水北调工程概况
        3.2.2 江水北调工程管理
        3.2.3 江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分析
    3.3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情况
        3.3.1 江苏境内工程综述
        3.3.2 江苏境内南水北调工程特点
        3.3.3 目前建设进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组织框架构建
    4.1 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4.1.1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4.1.2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的目标
    4.2 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方案设计及方案比选
        4.2.1 模式设计及具体方案叙述
        4.2.2 各模式预期效果和利弊分析
    4.3 方案选择并确定推荐模式
        4.3.1 各方案相关参数对比表
        4.3.2 选定推荐模式
    4.4 选定模式的组织框架细化设计
        4.4.1 各层次管理者的权责界定
        4.4.2 公司内部机构设定
        4.4.3 各机构职责及内容综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运作模式
    5.1 供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5.1.1 省内供水计划
        5.1.2 省外供水计划
        5.1.3 计划的执行
        5.1.4 加强计量设施建设
    5.2 严密可行的供用水合同管理
        5.2.1 合同的签订
        5.2.2 合同的内容
        5.2.3 合同的履行
    5.3 有效的水价形成机制
        5.3.1 水价制定原则
        5.3.2 水价组成和核定
        5.3.3 有所区别的定价策略
    5.4 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质
        5.4.1 做好水质保护的源头工作
        5.4.2 强化水质保护的中间过程
        5.4.3 建立水质保护的长效机制
    5.5 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实时操作
        5.5.1 系统运行的主要目标
        5.5.2 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
        5.5.3 调度管理应用系统的具体描述
        5.5.4 满足需要的分中心设置
    5.6 各供水层面的考核认定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重要细部设计
    6.1 南水北调东线苏鲁省界工程管理研究
        6.1.1 省界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6.1.2 重要泵站涵闸的管理
        6.1.3 交水地点
    6.2 南水北调江苏泵站工程的招标管理
        6.2.1 江苏泵站工程及管理特点
        6.2.2 南水北调江苏境内泵站工程管理的几种方式
        6.2.3 泵站工程的招标管理
    6.3 不同水资源的优化调配
        6.3.1 江苏水源调度特点和调度的基本原则
        6.3.2 各蓄水湖泊的具体运用原则
    6.4 工程建设与工程运营的有效衔接
        6.4.1 工程建设与运营长期并存
        6.4.2 工程建设与运营衔接的措施
    6.5 多功能的互补和谐运作
        6.5.1 和谐运作目标的实现
        6.5.2 不同条件下的调度原则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的基础支撑和发展策略
    7.1 重视管理中相关基础支撑
        7.1.1 保护生态环境是长期的任务
        7.1.2 重视血吸虫防治
        7.1.3 文物保护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7.2 系统人力资源管理
        7.2.1 以人为本服务工程
        7.2.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7.3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7.3.1 工程管理系统良好运作的保障
        7.3.2 针对性的超前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抓紧做好前期工作 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许新宜(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D]. 王长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2]姚汉源与京杭运河史研究探析[D]. 段晓伟.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南水北调精神研究[D]. 才淦.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4]北方典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规划防控研究 ——以石家庄为例[D]. 倪丽丽. 天津大学, 2016(02)
  • [5]围绕中心 抓住重点 做好南水北调工作——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唐传利[J]. 李建章. 中国水利, 2009(24)
  • [6]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对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作用量化研究[D]. 丁相毅. 郑州大学, 2007(04)
  • [7]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研究[D]. 许晓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6(04)
  • [8]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模式研究[D]. 常虹. 河海大学, 2005(04)
  • [9]正确认识当前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2004年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J]. 许新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4(02)
  • [10]2004年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J]. 许新宜. 中国水利, 2004(08)

标签:;  ;  ;  ;  ;  

做好前期工作,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专访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局局长许新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